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2011-2013年沪深主板上市公司的强制性内控信息披露数据,检验了内部控制缺陷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内部控制缺陷的存在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之间存在正向关系,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相较不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表现出更高水平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结果还进一步证明,涉及盈余管理手段,企业会权衡操纵性应计项目和真实活动的盈余管理,因为它们并不是替代关系。然而,存在内控缺陷的公司,除在操纵性应计项目外,更倾向于使用真实活动来操控盈余。  相似文献   

2.
提升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已成为相关主管部门和监管当局对资本市场完善的一项战略安排。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指企业管理层依据一定的标准向外界及时披露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评价的信息,以及披露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报告审核评价的信息。本文探讨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机理等问题,分析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并提出从创建诚信的企业文化、明晰披露责任主体、完善信息披露法律制度等方面来提升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  相似文献   

3.
选取2013年我国深沪两市A股上市公司1207个观测值作为研究样本,通过截面修正的琼斯模型计算会计选择盈余管理,度量上市公司会计选择盈余管理程度;通过经营现金流量模型、生产成本模型、酌量性费用模型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总额模型,度量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总水平.最后通过构建内部控制质量与盈余管理关系模型,检测内部控制能否有效抑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实现对假设的检验.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会计选择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行为;内部控制质量与盈余管理程度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内部控制质量越高,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越低,其盈余质量越有保障.  相似文献   

4.
依据修正的Jones模型测算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在此基础上利用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13年和2014年度有关财务数据和内部控制数据,实证研究了内部控制缺陷与盈余质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时其盈余管理的程度较高,公司的盈余质量较低;研究结论还反映出我国上市公司在进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在设计或执行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监管部门要引导上市公司进一步完善其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5.
我国内部控制披露制度于2012年正式实施,在此之前已有一些公司自愿披露了内部控制情况,特别是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那么,在自愿性披露时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公司报告自身的内部控制缺陷,这些公司及其所处的环境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对此方面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完善内部控制披露制度。采用2009年沪深两市主板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分析影响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因素,结果显示: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具有更复杂的公司运营状况、兼并重组更加频繁、对内部控制建设投入资源较少等特征,同时,公司受到特别处理、发生过财务报告重述等因素也会迫使管理者披露内部控制缺陷。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和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论证,透视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优劣所导致的经济后果。实证结果表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对于托宾Q值、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解释能力都比较强,说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可以提升公司绩效,并能够为证券监管部门的信息披露监管和政策制定提供经验证据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东岳论丛》2017,(6):101-108
既有文献表明,高管薪酬与内部控制之间存在明显的敏感性。但由于金融企业自身经营的独特性,在既有研究中经常被剔除或忽略,金融业高管薪酬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之间是否也存在这种显著的敏感性,需深入研究。通过以2009-2014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金融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表明:我国金融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整体质量呈显著提高的趋势;高管短期薪酬激励与金融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存在显著正向关系;高管长期薪酬激励则与金融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之间的关系不显著;相对于非国有控股金融企业,国有控股金融企业高管薪酬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要弱很多。  相似文献   

8.
我国证券监管部门将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实行强制披露,与会计信息一样,内部控制信息也将成为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美国相关法规建设的发展进程出发,总结出内部控制的发展、内控信息强制披露的争论、内部控制的成熟和内控信息强制披露的施行四个阶段,认为内控信息强制披露实际上就是会计技术与监管规则博弈的产物。在此基础上,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创新意义的内控信息披露体系提供借鉴性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投资者保护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机制的实证检验表明,公司的信息质量以及信息披露的及时性能够发挥投资者的保护功能;仅通过提高公司信息披露的频率还远远不够,关键是提高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公允价值计量基础没有成为投资者保护的有效促进因素,反而可能成为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对此,应加强我国证券市场的信息监管,制定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实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由静态监管向动态监管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我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2009年年报信息为依据,研究了该行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并分析了其原因。提出应从钢铁行业上市公司方面、注册会计师方面以及证券监管部门方面共同努力,改进我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  相似文献   

11.
《江西社会科学》2014,(7):218-224
本文以2011—2012年度深圳证券交易所410家非金融类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对投资者的影响。本文认为,作为中介机构的注册会计师(CPA)在内控缺陷披露方面起到了较为显著的作用,投资者等市场参与者对CPA的专业监督较为认可。这表明越如实披露内控缺陷信息,并经CPA专业鉴证,便越能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投资者关系管理越到位。但独立董事的治理效果不明显,独立董事制度仅仅从形式上效仿发达国家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却并没有真正发挥其提高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2004年的截面数据为研究窗口,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信息披露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经营业绩愈好,财务报告质量愈高和聘用“十大”会计师事务所的上市公司越有动力披露内部审计信息;而财务状况异常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偏大的上市公司披露内部审计信息的可能性则较低;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公司规模对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信息披露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是连接证券市场资金供给与需求双方的桥梁,信息披露质量的高低决定着资本市场的配置效率。但如何度量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目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并未达成共识。股份全流通后,我国资本市场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给监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而建立一套完整的信息披露质量评价制度是实施监管的基础。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评价需要从组织层面和技术层面构建全流通环境体系。  相似文献   

14.
美国NAIC为各州保险监管机构制定了从低度介入、监管干预、接管到重整、清算解散的问题保险公司市场退出的一系列法律文件,其监管干预具有主动性、专业性以及行政监管与司法控制的共治性等特点。我国对问题保险公司的监管表现出监管手段单一、监管过程信息披露不充分等缺陷,应进一步完善实施监管干预的相关立法和配套措施、强化监管机构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及时性是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的重要方面.本文以2003-2009年披露管理层盈余预测信息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公司盈余预告及时披露策略的选择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相对于坏消息而言,公司管理层更倾向提前披露好消息.同时,采用这种及时性策略时,对于信息披露的表述也更为清晰.进一步研究发现,规模小、非国有企业、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低以及股权集中度低的公司都倾向于选择该及时性披露策略.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仅能帮助资本市场信息使用者基于时点和内容表述来判断盈余预测的信息含量,而且为政府相关部门加强信息披露监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ESG信息披露制度是与双碳目标相关联、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举措,我国亟须建立强制性兼适度包容性的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制度。基于上市公司经济属性的主导及其行为受短期主义的影响,市场竞争过程中难免受“搭便车”问题干扰,公司披露ESG信息的热情不高。我国当下实行自愿性为主的ESG信息披露制度存在诸多实践问题。强化信息披露制度具有浓厚的理论基础,同时又具有优于自愿披露制度实践的优势。据此,统一ESG信息披露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推进ESG信息披露的监管范围和手段、提升ESG信息披露现有法理政策的效力等级、填补责任承担方面的法律空白应当成为我国ESG信息披露制度需完善的内容,有利于推动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提高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质量与效果是值得重视的问题。由于立法的缺失和规范的空白,目前我国企业自愿性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存在诸多弊端,亟需通过立法确立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规范披露的内容、形式、程序等。建立强制性与任意性相结合的法律体系,引入"不披露就解释"原则,以满足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情况和信息披露的现实要求;确立企业内部负责和第三方机构审验制度,确保信息披露的可比性、完整性、平衡性、实质性和可靠性,由此建立起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的反身法规制路径,通过信息披露机制促进企业提高社会责任的承担水平。  相似文献   

18.
防风险是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工作。为了保障金融端供给侧质量,降低模糊市场信号导致的无效供给,需要充分发挥信息披露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约束作用。有鉴于此,本文以2002—2014年中国127家商业银行为研究样本,检验了信息披露质量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有助于约束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具体而言,提高信息披露程度有利于市场参与者感知银行风险,实现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被动"约束;同时,降低信息裁量程度有利于遏制银行的"主动"风险转移行为。银行竞争对信息披露程度与风险二者关系的偏效应为正,即激烈的竞争环境会强化信息披露程度对银行风险承担的约束作用。此外,国有银行和城商行的信息披露程度对银行风险的抑制作用不显著;城商行的信息裁量程度对风险的影响则比其他银行更突出。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披露及规范趋向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无形资产基本内容和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情况的论述,分析无形资产在经济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引申对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信息披露具体情况,找出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披露过程中的缺陷,并提出规范意见。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公司治理相关指标与环境信息披露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主成分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公司高管特别是监事会的适度规模、股权制衡度高有利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国有性质控制主体、规模大的企业相对来讲更注重环境信息披露,并且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对企业盈利能力能形成正面影响而不仅仅是压力,因为环境信息披露的积极行动通过信号传递向社会传达良好形象并因此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自愿信息披露理论一定程度上在我国得以验证。本文回答了公司治理能否改善企业环境披露质量这一问题,为通过完善我国公司治理来促进企业环境披露提供了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