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救国时报》对毛泽东的宣传,是中共党报党刊史上的第一次。这次宣传主要包括著作、照片、生平三个方面。通过这次宣传,毛泽东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革命正确道路在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影响急剧扩大,特别是对东北抗日联军学习贯彻遵义会议以来的中共中央政治路线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救国时报》是中共在国外从事抗日宣传的机关报。作为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为该刊的筹备、创办和稳步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救国时报》以宣传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为主要任务,对国内外华人的抗日斗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受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委托,1936年8~11月初,陶行知在欧洲各地从事抗日救亡的宣传工作。中共在巴黎出版发行的《救国时报》对陶行知此举十分关注,连续报道其欧洲之行的各种活动,介绍其抗日救国主张。通过对这一时期《救国时报》报道陶行知抗救活动及其内在原因的探讨,揭示了《救国时报》作为抗战初期海内外抗日救亡运动联结与纽带之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5,(9):110-116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运用抗战歌曲进行宣传动员。从歌曲歌词看,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宣传动员:在政治层面上,宣传爱国思想和民族情感,培育民族国家观念;在军事层面上,宣传八路军的军纪军貌和抗战业绩,鼓动青年积极参军;在经济层面上,鼓励民众发展生产,以供给战争所需;在文化层面上,动员民众学习文化,反对封建迷信思想。由于抗战歌曲通俗易懂,易于传唱,特别容易产生标语式口号,在军民中广泛流传,社会动员效果明显,为抗战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抗战中后期,为发展抗日根据地经济,促进民族经济振兴,中国共产党把美国作为开展对外经济交往的最佳选择对象,同时还注重投资环境的改善,并在对外经济交往中坚持平等互利、独立自主的原则。这些对外经济交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美国政府对华军事和经济援助对象主要是国民政府,加上敌、伪、顽对陕甘宁边区及其他抗日根据地的军事进攻和经济封锁,以及美国商人对抗日根据地的投资经营兴趣不高等方面的原因,中国共产党的对外经济交往政策并没有得到全面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6.
1930年代,中国笼罩在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的硝烟战火中,媒体吹响了救亡图存的号角,在抗战动员宣传中,如何发动广大妇女参与抗战成为一个特殊主题,《东方杂志》专栏就妇女的使命,以及这一主题下妇女应如何开展活动,作了深入的分析和持续的探讨,从中可以看出抗战特殊背景下妇女解放运动的新命题,和实现这一目标的挫折与新的愿景.  相似文献   

7.
无论就中国的抗日战争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而言,国民政府的贡献都是不言而喻的。在全面抗战过程中,作为重要盟友的美国,其舆论界对于国民政府的抗战活动给予了高度关注。但在美国媒体视域下,国民政府的抗战活动有一个逐步被认可的过程,其抗战形象亦经历了由被漠视到一个负责任大国政府的形塑过程,这些关注与变化直接影响到美国民众和政府对国民政府的认同。美国政府和民众对华援助的不断扩大,中国大国形象的树立,与美国媒体的宣传有着直接的相关性。作为美国主流媒体的《纽约时报》,有大量关于国民政府抗战活动的报道,以其为中心探讨美国媒体视域下的国民政府抗战形象及其变迁,可以透视当时美国人对日本侵略中国的看法及态度,体察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背景及处境。  相似文献   

8.
<盛京时报>作为东北文学史的传媒见证,在东北现代文学发生阶段具有独特的文献价值.文艺副刊<神皋杂俎>的"文苑"、"新诗"专栏刊登了大量的传统格律诗和新诗,并且在1923年引发了关于新诗的一系列争论,其中涉及了新诗押韵、对仗与否等传统格律诗范围内的问题,从中可以窥探出东北现代文学发生期传统格律诗的嬗变过程,同时还具有文艺理论探索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郑丽丽  时世平 《江汉论坛》2012,(10):105-109
祖国的情感归宿,成为实业救国的政治诉求。《市声》认为,缺乏资金流向的监管等制度保护,乃是整个帝国经济停滞的原因。以血亲伦理为纽带,以义为伦理准则的运营模式的败落,凸显了传统文化及其伦理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宜的深刻命题。政治解决是实业救国梦碎之后的唯一启示。  相似文献   

10.
刘凤华 《兰州学刊》2011,(2):163-168
从全面抗战爆发至中国联合准备银行成立,日本的华北币制政策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七七事变后初期,日本方面出于各种考虑,决定由朝鲜银行单独负责战地军费支付,军票及河北省银行充当备选方案;而在1937年8月至9月朝鲜银行金券大幅贬值后,遂决定实行以河北省银行为中心、中方银行协力的方案,但实际运行中,由于中方银行的反对,则实行了由朝鲜银行和河北省银行并行共同负责侵华各项费用支出的政策。上述政策只是作为战时华北币制政策的暂时过渡性措施,最终于1938年3月建立了作为华北地区中央银行性质的中国联合准备银行。  相似文献   

11.
王翠荣 《江西社会科学》2019,39(11):121-130
近代日本人在东北创办的大量报刊,以"开通民智""联络邦交"为名义,实际上则以文化侵略为目的,主要是为日本武力侵占东北制造舆论。《盛京时报》作为其忠实代言者,自创刊起,便长期霸占东三省的舆论空间,充任"意见领袖"之角色,笼络欺骗了许多东北民众。而以《东三省民报》为首的国人报纸作为先知先觉者,在参透日人报纸的险恶用心后,时常进行议程设置,以犀利的笔锋不断对其实施的新闻侵略加以警示和抵制。尤其是在1924—1925年间,围绕日本对中国实施的"文化侵略"及英日帝国主义在中国制造的"五卅惨案",《东三省民报》与《盛京时报》展开长时间激烈的笔战,从而充分唤醒了东北各界爱国人士对日本殖民统治、殖民文化侵袭的反抗,可谓开国人媒体抵抗日本新闻侵略之先河。  相似文献   

12.
抗战初期,由左派陕西知识分子李敷仁主编的《老百姓报》,由于其通俗化的特征,在民众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通过对《老百姓报》进行文本精读,揭示在抗战初期,《老百姓报》如何建构读者对国民政府的想象。具有左派背景的《老百姓报》,一方面为了在民众心目中构建出“国共合作”的理念以团结民众抗日,另一方面又要坚持自身的群众立场,该报面对国民政府军、国民政府高层、国民政府基层的已有的真实面相,针对不同的报道对象,有意识地采取了灵活的想象的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13.
鲍光满的长篇小说《姥爷的抗战》,承继了传统英雄主义小说的主题,讲述了抗日战争期间"我"姥爷如何从一介不问世事的文弱书生成长为天津抗日英雄"老枪"的传奇故事,形成了时空交织调查模式下个人言说的独特叙事模式。小说文本设定了"我"姥爷知识分子、慈父、多情者等多重角色,在彰显人物个性的同时,也对丰富的人性内涵进行了重新解读,是作家在新时期对历史、战争与人性的思考与重构。  相似文献   

14.
范介卿是近代哈尔滨著名报人,《滨江时报》是他创办的一份民营商业报纸。在他的经营领导下,该报成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哈尔滨颇有影响的民办报纸。范介卿和《滨江时报》在中国近代东北"城头变换大王旗"的背景下,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坚持办报长达十六年半之久,为旧中国民营报业历史上商人办报留下了重要一笔。  相似文献   

15.
16.
日本是个十分重视教育的国家.<学制>是明治政府颁布的日本近代史上的第一个教育法令,它体系完备,内容充实,揭开了日本历史上第一次教育改革的序幕,在明治改革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围绕<学制>这一问题,从其制定的背景、过程及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指出了<学制>所具有的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7.
《搜神记》中的孙吴故事共计24条,数量上超过曹魏、蜀汉故事,所表现的内容也更为广泛.孙吴故事一方面反映了晋人对孙吴地区了解的加深,一方面展现出晋人对孙吴的复杂态度.晋人对孙吴的态度,从西晋时"吴人轻锐""亡国之余"的提防、轻视,转变为东晋时合作、拉拢.《搜神记》中的孙吴故事,正是两晋交替孙吴印象不断变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19.
20世纪30年代,《世界日报》的《妇女界》副刊在金秉英的主持下,积极应对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与作者和读者一起探讨并提出一系列救国方案,旨在动员女性积极投身抗战。为了取得更好的宣传效果,《妇女界》与北平中华妇女救国十人团等女性团体联合,出版专号,实现双赢和多赢。《妇女界》的编者不仅从事舆论宣传,而且采取行动,直接参与支援前线的活动,赋予抗战动员以性别意义和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20.
周瑞瑞 《人文杂志》2023,(3):108-120
1921年至1938年《新华日报》面世前,在未与中国共产党自我主张深入认识的情况下,在华英文报刊《北华捷报》《密勒氏评论报》依据各自立场构建中共形象,描摹共产党行为。大革命期间,两报迷惑于“布尔什维克”所指,混淆国共两党。大革命失败后,扎根农村的红军成为外报重点关注对象,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共产党人被描述成“罗宾汉”式的神秘救世主。抗战爆发后,外报又逐渐呈现中共作为一个组织有序、敢于担当的政党如何崛起。尽管英美在华报刊以他者视角记录了中国共产党成长的部分事实,但归根结底主张的是西方的理念与价值观。相关报道也曾受到国民党宣传干预,因此应对其中所含评价与材料持有审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