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传播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兼具语境性、目的性、生成性和层级性。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和内向传播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基本样式。这一四维传播样式展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理性,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代中国价值体系中获得了合法性证成。  相似文献   

2.
构建新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传播体系?增强话语的适应力与附着力,是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权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为此,要正确认知新媒体格局下传播生态格局的变化,在深入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受众?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三个维度的基础上,变革传播话语,优化传播语态,建设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3.
何殿 《江西社会科学》2023,(10):199-205
随着新型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舆论场成为信息传播、意识形态碰撞的新阵地,导致网络舆论乱象丛生,严重影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为占据新传播格局下的信息传播制高点,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新时代以来,新型主流媒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在传播形式、传播途径、传播效果等方面发生重大变革,实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无形传播、立体传播、有效传播、主导传播,使其入眼入脑入心,成为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这对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凝聚和激发全体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是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生命线.在“互联网+”兴起的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有效传播、发挥教育作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课题.“互联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既要防止过于强调互联网的强大功能而忽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又要避免因缺少真正的互联网思维而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效果.这需要从三点着力:形成互联网跨界创新思维理念,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效果;关注互联网受众主体能动作用,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体价值;打造互联网意识形态生态环境,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从而实现“互联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进程中,存在着不易记忆、传播路径较单一以及知行分裂等难题。这些难题的出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身的表达方式不够凝炼、对大众文化传播路径研究不够深入以及部分官员道德榜样力量式微等原因紧密相关。同时,西方发达国家借用文化多元化推行的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难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走出困境的应对策略是:以更加凝炼的语言增强其亲和力;以双向互动的传播路径及唤醒式教育推进大众的主动认同;以内在修养与外在监管的方式提升德育工作者素养,重塑大众对道德榜样的道德信念。  相似文献   

6.
以微博、微信、QQ为媒介的微传播在大学生群体的广泛使用,拓展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载体。现如今,微传播的独特功能不仅符合大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而且能够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增强教育的实效性。但是微传播的到来,削弱了官方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话语权,对教育者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新要求,对传统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因此,深化微传播教育的理念意识,将传统教育与微传播的"媒介教育"相融合,加强高职院校教育者的媒介素养是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音乐传播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了大学生的特点,可以增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效果,实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式创新。因此,应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音乐素养,立足传统开展优秀音乐文化教育,依托新媒体和音乐社团,开设音乐必修课程,在音乐传播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十年来,我国学术界不断推进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中国价值观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历史的演变过程,完成了从传统到当代的创新性转换,形成了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符合人民利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丰富,它对于引领社会思潮、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丰富的精神渊源、历史和人民的共同选择、中国式现代化与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共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在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发展、广泛践行和传播,成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国诠释和中国实践。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意指以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等新兴技术手段推动形成的复合媒体形态,新媒体的数字化生存集新技术手段和新信息场于一体,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交互模式和思维定式。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基因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体层面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问题,以多样性与主导性的辩证关系和相互转化,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由宏观向微观、理论向实践的交叉渗透和交互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与践行的数字化生存,借助新媒体技术手段"意义在场"的符号化呈现与新信息场"虚拟与实在相结合"的赛博空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基因、精神内涵、气节风貌的数字化表达,促进传播与践行的共识凝聚和物态化转换。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辨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国民 《兰州学刊》2008,3(1):30-32,4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主义的最根本、最核心的观点和看法,它贯穿于社会主义的学说、运动、制度和形态之中,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价值驱使和内在要求,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概念;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对该社会近期奋斗目标的共识。它必须以社会主义为根本方向,以特定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为依托,集中体现在该社会制度和具体生产方式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最终价值驱使,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近期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自由”,它既是人类理性追求的价值目标,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当今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它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近期目标。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解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针对当前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界定,结合当前学术界对其涵义的争论和探讨.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普世价值观之间关系的澄清,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对应的以人为本、共同富裕与公平正义、爱国主义与改革创新、"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构成的一整套核心价值观体系.  相似文献   

12.
人类的实践活动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价值追求的系统总结和经典概括,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统一的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在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时代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世界性的存在,蕴含着深刻的世界历史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马克思关于"全球化"的专业论述——世界历史理论为指导,世界历史理论是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世界历史性的理论和逻辑前提,也是总结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世界历史性的重要依据,更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3.
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效应上,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传播力、公信力与影响力等方面各有优势和不足。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融合的背景下,应秉持“一体化”发展理念,积极推进新旧媒体的融合并培育新型主流媒体形态,以不断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路径。即在“文化融合”过程中,坚持新的媒体观念、媒体思维和媒体精神;在“技术融合”过程中,注重技术运用、终端平台的开发以及人才队伍的培育;在“内容融合”过程中,创新内容的生产、呈现方式,提升内容的粘性;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体系的现代化、形态的立体化和渠道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传播语境下,中国价值观传播长期处于一种失语状态,严重受制于西强我弱的世界传媒秩序和国际传播格局。实现破局的方案,既有赖于转变不平衡的国际舆论格局并构建信息流动的新秩序,也有赖于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有机融入这样的跨文化传播实践。从价值观研究的学术和历史经验以及实践创新视角可见,在新阶段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应把价值观建设有机融入国际传播实践,在价值观的建构和诠释上增加可共享性,同时创新传播方式,有效推进价值观国际传播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15.
榜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生动载体,具有承载、传递和引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独特功能。由于当前榜样自身存在认同困境及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不够等内外制约因素,影响了其功能的发挥。要发挥榜样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中的作用,需建立榜样生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内在契合机制,突出民族性与时代性、党性与人民性、中国特色与人类共性的统一;建立榜样宣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整体推进机制,突出由"权威主导型"向"互动引导型"的模式转变;建立榜样学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引导保障机制,突出社会引导与制度保障的结合。只有实现榜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生成培育、宣传传播、学习践行"三大环节中的良性互动,才能更好地发挥榜样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集体主义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包含的马克思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荣辱观、时代精神等基本内容,无不以集体主义为维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质上就是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展开与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炼不能离开集体主义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与大众日常生活世界建立有机联系,真正实现与大众的生产、生活实践紧密结合,是一个需要不断研究解决的问题。大众是传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力量,大众的日常生活世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实、完整的载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产生、得以检验,并发挥其功能作用的最重要、最基础的场域。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取决于其在当代中国发展实践中的实际作用,也即取决于其能否真正融于大众的行为准则、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中。  相似文献   

18.
当前,网络已逐渐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网络传播环境下,如何以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积极健康的价值取向,对大学生自身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发展,意义深远。网络传播环境下,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引导,需要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与发展方式多样化相结合;二是坚持加强网络媒体建设与完善网络管理机制相结合;三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与负面信息过滤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对于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个大众化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各个维度做出努力。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一种价值观念体系的大众化,就是对这种价值观念以文本为载体的传播过程。传播是理论走向实践、走向群众的必经之路,而主流媒体是在广大受众当中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媒介。以河北日报的社论为例,在主流媒体的语言文本层面,探讨了报刊如何运用媒体的话语体系提升传播效果,与受众进行良性互动,塑造全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进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策略。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对人类生活重大问题的根本把握,文化自信涵盖文化内容、文化解释力、文化表达和文化传播等方面。文化自信必须考虑文化中包含的各种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包含丰富的文化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自信的本质与灵魂。通过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文化认同,应对文化挑战,促成文化交流,引领文化创新,凸显文化解释力,才能逐步增强、实现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