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实践性是社会工作专业的核心特质,社会工作理论试图将专业理论建构与干预方法的实践性结合起来。研究从实践逻辑出发,对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做出另一种阐释,认为其经历了病理学实践取向、社会与结构实践取向和生态增能实践取向三个逻辑转向阶段,这种发展逻辑展现出社会工作理论的应用张力,为中国本土社会工作实践提供了国际视角。根植于西方社会价值与文化的社会工作理论在中国的实践运用中依然面临着诸多的困境。研究尝试以互构为切入点,从文化、制度和实践激活三个角度构筑一个能动的、生态的本土化交互策略,挖掘中国社会工作本土的实践智慧,提出了一个以全球思维和本土行动为核心的中国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策略。  相似文献   

2.
西方社会工作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但是有关它的理论基础仍然认识不清,总是面临"浅显"的质疑。显然,对"深度"社会工作的探究不仅是理论发展的要求,而且对于中国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以及本土理论体系建构来说,更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通过对西方理论流派的百年历史考察发现:西方社会工作理论从早期开始就一直处于"深度"的探究中,又无法摆脱"浅显"的质疑,尽管自20世纪60年代起从自然生活场景和历史社会场景两个维度抗争"浅显"的挑战,但仍然由于其一直站在个人的立场理解环境变化的原因,无法超越个人当下实践的经验。因此,需要提倡一种从环境立场出发的"深度"社会工作,在不断变动的场景实践中实现人们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的深度自觉,提升人们的实践理性。这对于场景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中国社会工作来说,既是实践的要求,也是本土理论体系建构的核心,它为中国社会工作走向国际舞台提供了平等对话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言心哲一生从事农村社会学和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与研究工作,在中国社会学与社会工作历史上均占据重要位置,是一定程度上被学界忽视的一位社会学家。言心哲的社会学研究包括社会调查以及农村社会学两个部分,主要治学特点是专业功底扎实,注重对本土具体情境的适用以及以调查服务社会的价值情怀。其社会工作研究概括起来有四个特质:第一,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对社会工作参与社会建设的客观需求;第二,注重社会工作学科的系统性和专业性;第三,重点关注了社会工作参与当时社会建设的本土化努力;第四,其研究体现了当时中西方最新研究成果,更适合与当代形成比较研究。重新梳理言心哲等老一辈社会学与社会工作学者的学术研究,在学术和学科建设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包含能力建设、心理调适和社会支持三个基本纬度,由于内部心理与外部环境、个人与他人的截然分割,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这三个基本纬度处于相互割裂的状态。六七十年代兴起的超个人心理学和超个人社会工作以及随后开展的有关灵性的研究,为整合三个基本纬度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但它们缺乏清晰、一致的理论假设,欲达到完美的整合仍有一段距离。现引入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可以为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三个基本纬度的整合提供基本的理论框架,它将使西方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与中国本土的文化产生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5.
移植于欧美的专业社会工作在中国本土遭遇了"水土不服",出现所谓的"绞溢"病象,究其原由主要是其本土化是以欧美为中心的,还是一种调整本土实际填充欧美框架式的发展。对此,可以尝试沿引土生化的概念,即发展一种以本土为中心,与本土实际相契合的内生性社会工作。以此概念为依托,构想中国社会工作发展可经历三个发展阶段:自我殖民化、本土化和土生化,与此同时进一步提出土生化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6.
本土化是专业社会工作探寻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命题。新时期专业社会工作进入中国大陆已达廿载,但多数学者的观点聚焦在社会工作的"助人自助"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上。实际上,社会结构的差异才是专业社会工作实现本土化的最大困难,其中中国社会结构中特殊的"家文化"情结又是最凸显的核心障碍。实现专业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必须提升西方社会工作理念与中国社会结构中"家文化"的契合度,建立专业社会工作与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实质性关联。  相似文献   

7.
我国社会工作教育亟需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转型,而要真正实现社会工作教育高质量发展,首先需要澄清何为中国社会工作。从社会需求满足的角度审视,为西方化社会工作教育所塑造的“专业社会工作”始终存在发展错位的问题,而扎根于社区、民政等组织系统的本土社会工作更有成长性。因此,社会工作教育要真正契合社会需要,需要以促进本土社会工作发展为目标进行彻底的本土化改造。在本土化的基础上,社会工作教育需要从对应具体职业系统的专才培养、差异化发展以及强化实践性等方面着手进行专业特色培育,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内源性发展范式中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社会的急剧转型呼唤着中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基于学科本土论的思考,中国社会工作发展应走“建构本土特色”与“超越本土特色”相结合的道路,以加快专业社会工作的中国化步伐。走内源性的发展道路是解决当前困境,实现社会工作本土化的有效途径,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既尊重传统的资源又立足于现实的改革。  相似文献   

9.
近十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已经由体制外逐渐走进体制内,与体制的融合成为最迫切、最关键的问题,而融合的最基础专业服务场域就是社区。文章针对社区专业社会工作者与居委会动态关联的分析发现:(1)居委会承担着管理和服务双重角色,采取综合管理服务方式,与追求专业服务的社会工作存在不同的服务逻辑;(2)借助项目综合社会工作服务,能够把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与居委会的综合管理服务融合起来。两种常见的融合方式,一是注重社区整体能力提升的社区社会工作;二是关注专项服务延伸的社区的社会工作;(3)本土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理论依据是“双主体(社会工作者和居委会)”的项目综合社会工作服务的场景服务逻辑,有别于西方七八十年出现的注重在实际生活场景中开展的综合社会工作服务逻辑。  相似文献   

10.
社会工作本土化是社会工作理论发展和实务推进中的一种自觉的群体性的学术取向和实务导向。社会工作本土性知识的合法性建构表现在:文化价值观念关联、话语过程与价值性合理性对话,意识形态、政治实践过程与合法性辩护,地方性知识、本土经验反思性与有效性建构。其知识建构原则体现为:契合本土经验和满足现实需求原则,与西方知识沟通与理性对话原则,本土文化资源发掘、开发传统与超越传统的原则。其知识建构路径表现为:"本土性契合"和"结构性亲和",文化主体意识自觉、自主性实践和反思性建构,以"认同问题"为核心和创造性转化,实现理论建构中的历史—文化嵌入性。实现社会工作本土化,需要经由创造性转化的符号资源、社会表征系统和价值系统,构建中国文化系统下的社会工作的意义生成方式、言语的有效性基础、意义生成规则和社会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社会工作的职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化问题是目前中国社会工作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发展历程,职业化的认证标准、制度保障及政府作用等问题的现状,表明中国的社会工作是在没有职业实践的情况下办起了专业教育,然后专业教育又无法直接促进职业实践,因此,社会工作专业在中国的发展长期处于“无根生长”状态,现在到了需要通过职业化发展来进一步完善社会工作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社区服务事业发展迅速,但存在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事业也发展迅速,但存在就业不足的问题。社区服务与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融合,既可以为社区服务提供专业人才,又可以为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提供就业机会。社区服务与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融合的方式是,在坚持社会工作核心理念不变的前提下,根据中国人的人格特点及人际关系特征来对社会工作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13.
本土社会工作价值观教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土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教育应包括"普遍价值观"教育和"本土价值观"教育。利他主义作为社会工作的普遍价值观,自应是我国社会工作价值观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本土价值观"教育应由四部分组成:我国市场经济中形成的价值观;意识形态提倡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中国传统价值观;受西方影响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恢复和重建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体系,当中一直存在着的本土性工作和西方专业化工作的争论,社会工作教育和社会工作实践分离。进入21世纪以后,社会工作专业化进程开始加快,表现在社会工作教育体系迅速扩大,社会工作职业资格和注册制度开始出现,社会工作实践领域在扩展。当前,社会工作界的担心已经由如何发展转变为如何规范的问题。或者说,专业化进程已经进入到规范设定界限的状态,关注社会工作的专业纯洁性、社会地位和职业声望。本文从社会建构主义的角度,提醒在专业化初期,大家的关注重点应该由专业化规范回到拓展专业实践领域上来,推动务实的社会工作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专业的灵魂,不仅界定了社会工作本身的目标和意义,而且同时界定社会工作的技巧和方法。起源于西方的社会工作价值观主要源于基督教思想、人道主义和福利主义思想,我国的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尽管起步缓慢但发展相当迅速,产生于西方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社会工作理论,又不完全适应中国的社会形势,因此,充分开发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对于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进程的推进是极为重要的,而且是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根本出路。中国传统文化受儒释道三家的影响最为深远,其中家国理想、政治和谐理想、众生平等理想与社会工作价值观有相通之处,对中国社会工作价值观构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历史源流看,医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最初、最专业和最活跃的领域,与医务工作相伴共 生。 在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今天,医患关系的紧张态势更加呼唤医务社会工作服务的专业性、服 务能力和实际效用,需要探索出一条健康发展的路径。 为此,本研究以 A 市 B 区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历 程作为研究对象,梳理了其发展脉络,发现该区医务社会工作发展初期有赖政府推动,发展期则需多中心 合作,是一个从政府推动到社会自觉的嬗变过程。 文章试图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来探讨新时代中国医务 社会工作的可能发展成长机制,认为中国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的原始动力需要政府推动和主导,但其持续 发展则有赖于社会力量的多中心合作。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速度非常缓慢,其主要原因是既有的建设路径没有充分考虑到中国高校学科之间的约束性、人才发展的地域性、社工专业机构发展的资源约束性、社会工作岗位设置的结构软性、社工待遇差、工作自主性差等问题。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嵌入性"建设需要针对上述困境寻找破解之法。具体而言,应扩大高校招生规模和层次,建设培训基地,加强专业培训,加强社工组织网络建设,充实基层队伍,并提高社工的待遇和工作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化背景之下,我国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受到国际社会各方面的影响,我国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也在这一背景下得以体现。英语是各国对外科技、文化、教育交流的重要媒介,同样也是我国社会工作发展和对外交流的平台。各行各业因其特定的专业知识、行业规范及从业习惯不同造成各领域英语具有不同特点。社会工作专业英语对现在和未来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和职业素能提出了新的挑战,更对我国社会工作国际化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以自然语言为研究目标的英语母语语料库是社会工作专业英语教育的有效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9.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冲突及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由对人的看法和对社会的看法构成,社会工作的行为守则则是价值观的操作化。它可以帮助解决许多问题,也可能导致当事人的自由和福利、当事人权利和工作者权利、工作者的普通身份与专业身份、社会工作价值与其他社会体系的道德困境或价值冲突。社会工作者必须进行道德决策,在诸好或诸坏间进行平衡。中国社会工作的理论和实务工作者需要领悟传统文化的特性,整合以人为本和集体主义的理念,以融汇视角把握传统文化、外来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引入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和提炼传统文化的助人理念并举是中国社会工作良好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