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坚持人民至上”作为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深刻领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价值理念。坚持人民至上,就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创造精神,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结果由人民评判。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树立人民至上的理念,自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承担起培根铸魂的神圣使命,面向未来打造“理论社科”“应用社科”“大众社科”“开放社科”“数字社科”,从而构筑起思想高地、智库高地、文明高地、话语高地、智能高地。  相似文献   

2.
为人民服务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核心价值导向的正义性来源。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及其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问题,本质上还是如何落实哲学社会科学真正为人民服务。这包括:为人民服务是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核心价值共识的正义性来源;为人民服务是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整体认识自觉的正义性来源;为人民服务是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思想理论自觉的正义性来源;为人民服务是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道德行为自觉的正义性来源。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提出和准确界定了"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这个概念,指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是以马克思主义进入我国为历史起点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逐步发展起来的。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讲话还提出了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三大资源"论和"三大特点"论。整个讲话蕴含着"马魂、中体、西用"融通生成、综合创新的思想精义,深刻揭示了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实质内涵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决不能搞指导思想多元化。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努力营造生动活泼、求真务实的学术环境,提倡不同学术观点、学术流派的争鸣和切磋,提倡说理充分的批评与反批评。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价值目标、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价值标准、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的价值诉求。以上内容归结到一点,就是人民至上。透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民至上的价值向度,有助于我们党更加自觉地坚持人民立场,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从而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出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相似文献   

6.
哲学社会科学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新形势下 ,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工作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 ,一切从实际出发 ,分析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 ,寻找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要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这个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此,总书记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和"灵  相似文献   

8.
《理论界》2016,(6)
世界上没有纯而又纯的哲学社会科学。中国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这个要求不仅是由马克思主义本身的优秀品质决定的,还是由哲学社会科学仍然处于"前范式"状态这一事实决定的.既然哲学社会科学总要受到某种意识形态的支配,那么由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就是完全合理的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也终将成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的"范式".  相似文献   

10.
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道义性,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理论前提,是增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坚定性、自觉性的思想认识前提。要充分认识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重要性。正确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注意防止否定马克思主义、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11.
哲学社会科学作为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本质上属于全体人民的智慧。它的发展又有赖于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这种社会合力的形成 ,是以提高广大群众对哲学社会科学重要性的认识为前提的。要取得社会对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共识 ,必须使群众从切身体验上认识哲学社会科学的本质 ,增强他们的理论意识 ,走出对哲学社会科学的认识误区。一、充分认识哲学社会科学与人民群众利益休戚相关利益是人们客观需要的满足和实现。人们奋斗的争取的一切 ,都同他们的利益相关。广大人民群众需要的不断产生又不断满足 ,是社会历史…  相似文献   

12.
人民立场就是在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时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判断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立场的体现,鲜明表达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从人民立场的视域阐释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价值向度,就是要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价值指向、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准则、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的价值诉求。坚定人民立场,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定能把握现在、开辟未来、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3.
陈坚 《齐鲁学刊》2007,(5):18-22
"义利之辨"是儒家的一个传统论题,"自利利他"是佛教的一个基本主张,这两者在形式上具有一定的同构性,即"义"相当于"利他",而"利"相当于"自利",但在内容上两者却有很大的差别,体现了儒佛之间不同的价值取向。儒家的"义利之辨"是在伦理向度上立义的,而佛教的"自利利他"则是在境界向度上立义的;儒家在"义利"关系的处理上重视"义",以"义"为前提来达成"义"与"利"的平衡,而佛教在"自利利他"关系的处理上则重视"自利",以"自利"为前提来达成"自利"与"利他"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张静在《理论探讨》2020年第6期撰文认为,"人民至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巩固和完善的价值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至上"的价值根基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性,将"人民至上"作为一切工作的价值立场和原则;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制度探索和创造中始终把更好地保障人民根本权益、激发人民群众创造活力和满足人民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每一项具体制度都毫无例外、一以贯之地体现着"人民至上"的价值原则.不断强化"人民至上"的价值自觉,就是要在制度实践中自觉强化"人民至上"的制度立场,自觉强化实现人民福祉的制度追求,自觉尊重人民群众制度建设的主体地位.不断强化"人民至上"的价值自信,需要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高效运行的内在机理就在于其"人民至上"性,需要理性认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动力源泉归根结底在于人民的拥护和支持;需要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实践,在制度优势的创造性转化中筑牢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制度根基,彰显中国之治的人民智慧和人民力量.  相似文献   

15.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 ,我们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使命 ,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地位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创新体系 ,努力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队伍。  相似文献   

16.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和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宗旨、全面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为要务的哲学社会科学,不断夯实着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理论基础,丰富着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科学内涵,优化着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行为主体。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和社科联组织,应当充分认识哲学社会科学在党的先进性建设中的地位,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党的先进性建设中的作用,自觉地投身于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17.
《理论界》2019,(4)
<正>3月28日,省社科联组织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发表重要讲话’座谈会"。专家学者代表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和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开创社科工作新局面"这一主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表示,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  相似文献   

18.
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内涵和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坚持“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必须着力研究和解决影响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重大问题 ;大力加强学科建设 ;积极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管理体制改革 ;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以及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学术及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9.
作者认为,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繁荣的部署和安排,以建一流基地为目标,以"三贴近"为突破口,加强队伍建设,努力开创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段淑娟 《南方论刊》2011,(4):4-6,20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命题,把握以人为本首先要正确理解“人”。从本体论上说,它是物质和精神相统一的社会的人;从认识论上说,它是主体和客体相统一的自由的人;从价值论上说,它是目的和手段相统一的实践的人;从历史观上说,它是剧作者和剧中人相统一的现实的人。在当前阶段,以人为本之“人”的哲学内核是作为以上所有“人”之集中表现的占社会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群众,这正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科学化与执政理念现代化的现实基础和哲学依据。人民群众是物质存在、精神存在和社会存在的统一体,因此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执政的价值诉求;人民群众是主体存在、客体存在的统一体,因此实现每个人的人格平等和法律平等是科学执政的必然要求;人民群众是目的存在和手段存在的统一体,因此在实践中贯彻落实是科学执政的试金石;人民群众是剧作者和剧中人的统一体,因此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当下的正当权益是科学执政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