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一八○○年是欧洲文学史上值得重视的一年,因为就在这年华兹华斯(W·Wordsworth)发表了著名的英国浪漫主义运动理论宣言——《〈抒情歌谣集〉序言》。在这篇序言里,华兹华斯多次鲜明指出:“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这简洁的一语,集中表达了浪漫主义作家对文学本质的新理解和新认识,与欧洲文学理论中长期占统治地位“摹仿说”,是截然对立的。  相似文献   

2.
童心与自然的歌者——华兹华斯诗歌创作论秦丽萍由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为代表的“湖畔派”诗人是壮阔而伟大的英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滥觞者,他们的作品中所表现出的丰富繁杂的创作倾向和深湛醇厚的审美理想影响、制约并规定了这一文学运动的基本走向;由此出发,或...  相似文献   

3.
泰戈尔曾经把欧洲十八至十九世纪从彭斯开始包括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雪莱、济慈等在内的浪漫派诗人的出现,看成是诗歌史上的一个很大的“拐弯”,即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的“拐弯”,“从外部世界转向内心世界的一个“拐弯”。他肯定了诗歌史上的这一递  相似文献   

4.
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理论的奠基人及最大成就者,他认为诗歌是诗人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诗人以其独特的想象力描述朴实中的自然,并赋予其新奇性,同时在这一描述中表达了深沉浓烈的情感。另外,华兹华斯还通过其诗作表达了他眼中的诗歌功用,即诗人和读者获得快感之同时获得道德与情感上的纯化、升华。  相似文献   

5.
哥特文学的特征是野蛮、恐惧、落后和神秘,而济慈诗歌的主旋律是对美的追求.哥特文学传统与济慈诗歌在文学特征和审美追求上显然处于对立状态,济慈在<伊莎培拉>中要将这对立的两极统一于艺术的和谐中,将哥特传统的恐怖描写融入浪漫主义的理想化中.利用哥特传统又从中解脱,应该说,他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在某些方面也有败笔,或者说沦陷于哥特传统中,无法自救,致使<伊莎培拉>有光晕也有阴影.  相似文献   

6.
方博 《学术月刊》2022,(2):15-26
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强调德国浪漫派对马克思思想的影响,但这种另辟蹊径的阐释在论证上并没有很强的说服力。除了学生时代的短暂邂逅之外,马克思对德国浪漫派一直保持着自觉的批判态度,并自觉清除其思想中可能的浪漫主义要素。他与德国浪漫派在一些观念上的相似性,与其说受到了后者的影响,不如说源于相同的时代问题。他们共同面对这些问题,但分别给出了各自的诊断和处方。鉴于双方在基本方法和基础信念上的根本差异,不能因为这些观念的表面相似就轻率断言马克思受到了德国浪漫派的影响,或者批评他沾染上了浪漫主义的弊病。  相似文献   

7.
华兹华斯、拜伦、雪莱和济慈是杰出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作为同一个文学流派的诗人,他们都崇尚自然,强调个性解放,并且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与非凡的创造力。然而,除了这些公认的共同点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诗作在主题、题材、艺术手法等方面体现出诸多不同之处。正是这些反映他们个性特点的不同之处使得他们在英国及世界文学史上更加卓而不群:  相似文献   

8.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开山祖,“湖畔派诗人”的台柱华兹华斯,长期以来批评界对他颇多微词,说他的诗吟山啸水,美化宗法制农村生活,鼓吹遁世思想、逃避现实.视他为“消极浪漫主义”的代表诗人.不可否定,华兹华斯的思想及某些诗作,特别是后期有较明显的消极因素.但他不少诗歌向往自由、革命,充满炽烈火热的情感.读后颇为振奋人心.他的爱情诗、自然诗清新隽秀,不拘一格,一扫十八世纪矫揉造作的诗风,对欧美诗界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美学,一反古典主义呆板深闷说教,在欧美诗论王国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9.
中国早期新诗的象征派--从闻一多到戴望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新诗的浪漫派和象征派是分进合击的.象征不但在客观上而且在个体发展上都是浪漫主义发育到成熟之后应运而生的倾向.闻一多、徐志摩把浪漫派艺术推向高峰时,鬼使神差地向象征派靠拢了.象征派以丑为美.当戴望舒把象征派诗歌带上艺术高潮时,浪漫派如果故步自封,就很难应付艺术挑战了.  相似文献   

10.
<正> 长期以来,一提起前期创造社,人们总称之为“浪漫派”、“为艺术派”,说他们“大都提倡浪漫主义”,“形成了自己的浪漫主义倾向”。但是,如果我们去仔细地审视他们的文学作品,就会发现,他们的创作方法并非都是浪漫主义的。(一) 在前期创造社的成员中,郭沫若是浪漫主义创作方法最积极的倡导者。他早期的创作,不论是诗歌还是历史剧,都是典型的浪漫主义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抒发了对理想世界的热  相似文献   

11.
卢卡奇在1934年的《表现主义:意义与衰亡》中对浪漫主义大加批判,在他看来表现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是同一种精神的产物。而在1935年的《民族诗人海因里希·海涅》中,他借海涅对德国浪漫派的评价重新审视浪漫主义,并给予其客观中肯的评价,从而发现浪漫主义中最可贵的“平民性质”,表现在其现实主义文论上即为“人民性”。卢卡奇认为,海涅的“人民性”与巴尔扎克的“典型”都与浪漫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最终都使二人走向了“伟大的现实主义”。二战后,卢卡奇在德国知识界讨论“特殊道路”问题的大背景下,又对德国浪漫主义文化进行了清算,认为只有回归自由民主的传统,才能对抗危险的德国民族主义,而这本质上是自由主义对浪漫主义的激烈批判。  相似文献   

12.
艺术批评概念在德国早期浪漫派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本雅明的早期著作《德国浪漫派的艺术批评概念》为理解其提供了启示,他通过梳理早期浪漫派的反思、批评、艺术作品、绝对物等一系列核心概念组成的意义网络,提出“反思媒介”来把握浪漫派设想的世界框架,并建构出浪漫派艺术理论中深藏的意图——理念。艺术批评的最高目标是向具有绝对性的艺术理念无限趋近,本雅明将理念这一最高目标用具有经验直接性的喻体形象炫目效应或“冷静的光”来称呼。早期浪漫派艺术批评概念中蕴含的思考符码(Denkfigur)为本雅明自身的思想发展提供了灵感和资源。  相似文献   

13.
刘小新 《东南学术》2001,(6):141-144
把阿多诺美学浪漫主义化在学界有一定的普遍性 ,这是由阿多诺与浪漫派美学之间的某些相似性造成的。本文辨析了二者在本质上的差异 ,认为把阿多诺看作“更本真的浪漫派”是对阿氏美学的误读。此种误读遮蔽了阿多诺对浪漫派美学的意识形态批判的本真面貌。  相似文献   

14.
复归童年是华兹华斯诗歌的一大理念 ,这一方面是因为诗人在豪斯海德小学读书期间度过的愉快童年对他一生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影响 ,另一方面是由于法国大革命失败后 ,时代普遍存在的理想危机 ,以及英国进入工业化后所带来的种种社会弊端造成的 ,另外还有华兹华斯个人的情感危机的影响。更重要的是 ,在华兹华斯受卢梭“性善论”的影响下发展出的“儿童乃成人之父”的新理念中 ,复归童年的意识被上升到了对社会现实批判的高度  相似文献   

15.
有机整体的概念由来已久,而它之所以能在浪漫主义时期成为英国文艺理论的核心理念并对后世的相关批评产生巨大影响,是因为诗人柯勒律治将其从德国浪漫派思潮和超验主义哲学中引入英伦思想界。柯勒律治从有机自然观、先验的整一性、天才与想象力理论以及对立统一原则等方面对有机整体概念中涉及的主体与客体、有意识与无意识、有限与无限等各种关系之间的冲突与调和做出了阐释。无论是在柯氏之后的浪漫主义文艺批评范式中,还是在美国超验主义与新批评派的核心论述中,都能听到其有机整体概念的理论回声。重新梳理这一概念,有助于揭示英国浪漫主义诗学多元的思想基础和独特的哲学底色,进而更加清晰地描摹出文学理论核心概念流变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16.
菲利普&#183;弗瑞诺对美国十八世纪诗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资产阶级革命诗人”菲利普.弗瑞诺是美国18世纪最杰出的诗人,是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之间的一个重要过渡人物,他的作品具备了后半个世纪的浪漫主义诗歌的某些特点,深深地影响后来兴起的浪漫派文人,这是他被称为“美国诗歌之父”的重要原因。本文简述了弗瑞诺生平及创作历程,并对他的创作风格和特色作了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徐志摩与中国诗歌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志摩与中国诗歌传统李成希谈到徐志摩的诗歌,人们一开始就认定它是在西方尤其是英美浪漫派诗人影响之下创作而成的。与徐志摩同时代的人常把他比作雪莱;卞之琳说徐志摩没有超过19世纪浪漫派的一步①;梁实秋也曾说过,徐志摩的诗“在艺术上大半是模仿近代英国诗,有...  相似文献   

18.
威廉·布莱克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先驱,是英国诗歌史上成就巨大,影响深远的诗人,本文着重介绍了他的主要诗歌风格及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美剧坛,现实主义和新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奔腾汹涌,而浪漫主义早已是“明日黄花”悄然枯萎,然而在远东的中国,尤其是在20年代那“葱茏”、“青春”期,浪漫主义戏剧思潮正强劲地冲击着千百万青年男女的心灵,并成为本时期中国戏剧创作的主要实绩。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戏剧对世界浪漫主义戏剧发展的独特贡献。 开放自由的五四新风,又使20年代中国浪漫主义戏剧思潮独具特色: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新浪漫主义的同步译介与相互渗透,它较少西方传统浪漫派那种单纯的浪漫美,无论是思想内涵抑或艺术审美都具有新世纪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20.
“名定而实辨,道行而志通。”(《荀子·正名》)在开始论述中国传统文学创作和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关系这个问题之前,首先应该弄清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确切涵义。英国谢泼莱主编的《世界文学术语辞典》认为:浪漫主义“这是一个意义广泛的术语,它被用来指面向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文学变革的大量的复杂的倾向……这些倾向可以大致地按题材、态度和艺术手法这三个项目加以分类。”①用现在更常用的话来说,浪漫主义一词包含着题材、创作精神(即态度)和创作手法等各个方面。这种解释,也适用于现实主义。本文即想从创作精神和手法两个方面,通过分析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特征,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创作特色,作一番比较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