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说的语言符号任意性是指"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不可论证的."能指"并非物理意义上的声音,而是声音给人留下的心理印迹."所指"也并非客观存在的实物,而是代表实物的概念.心理印迹与概念之间没有自然的联系,也无理据可言.在具体一门语言内,在象声词等声音符号中的象似性是极低的,但是在象形词、合成词、派生词等书写符号中却有一定的理据性.  相似文献   

2.
但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认为语言的本质特征应该是象似性。文章通过对苏格兰诗人彭斯的一首《一朵红红的玫瑰》的分析,来阐述语言在语音层面表现出来的象似性。  相似文献   

3.
语言符号具有映象象似性和拟象象似性.映象符与其所指对象之间存在着声音或形状方面的象似性,而语言结构和形式在数量、顺序、标记性等方面是对人们经验世界结构的模拟.  相似文献   

4.
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关系历来是语言学界颇具争议的一个话题。索绪尔将能指与所指的关系界定为"任意性",但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表明:象似性是语言的本源性特征。从认知角度出发,对英汉语中句法象似性的几个主要体现层面:距离象似性、数量象似性、顺序象似性及标记象似性进行分析,可以为英汉语中的相关规则和表达形式提供理据。  相似文献   

5.
语言的象似性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热门研究话题。从英汉句子结构的语义层面出发,着重探讨英语和汉语句法结构顺序象似性的共性与个性,基于时间、空间、概念以及语用等不同的维度来归纳分析英汉句法的顺序象似性,揭示英汉句法象似性的普遍存在与有理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语用学的视角,通过联系礼貌原则、会话含义理论、间接言语行为及关联理论,对象似性研究中广泛被接受的四个原则,即数量象似性、顺序象似性、距离象似性和标记象似性进行了分析,找出了象似性与相关语用原则之间的诸多具有规律性的对应之处,并基本采用了运用多个语用原理诠释一个象似性原则的模式,旨在尝试将象似性研究提升至语用掌的研究范围,并构想在两套理论之间建立联系。  相似文献   

7.
网络语言是在网络上正在蓬勃发展的一门语言,与传统语言比较,具有自己的独特性。象似性理论是目前语言学研究的前沿性课题,本文应用象似性理论从影像象似性、图示象似性、隐喻象似性三方面分析当代网络语言,揭示网络语言的象似性特征,旨在探讨其认知意义,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语言的本质,促进语言的学习。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一些学者从象似性的角度对索绪尔的语言符号任意性提出了"补充和挑战".任意说存在漏洞,但象似说对任意说的质疑也存在不妥之处,针对狭义任意性的象似性分析对广义的任意性并不构成威胁.任意性是对语言的定性结论,象似性是量的分析,两者实为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9.
网络语言是现代社会的必然产物,它的生成具有一定的理据。象似性是理据性的表现之一。本文从影像象似性、图示象似性和隐喻象似性三个方面考察了网络语言的象似性表现,并进一步从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心理因素、情感需求、思维方式四个方面探讨了网络语言生成的认知理据,以便我们更好的把握语言与现实、认知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语言象似性(iconicity)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前沿研究内容,与索绪尔的语言符号任意说相反,象似性理论认为语言的结构和形式直接映照所表达的概念和经验结构,揭示了语言形式与内容之间的象似关系。象似性理论为诗歌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从诗歌语篇中存在的语音象似性、距离象似性、顺序象似性、数量象似性和视觉象似性等象似性原则入手,探讨象似性理论在诗歌形式连贯、意义衔接等方面所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研究表明,不同的语言之间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语音、语义、功能等形式上的象似性。语言符号具有内在象似性,是不同语种群体之间交际活动得以进行的条件。从语言的起源及其演化来看,语言符号的内在象似性不仅客观存在,而且是语言竞争演化的趋势,其根本决定因素在于语言是人类认知的产物,人类认知的共性决定了语言符号的内在象似性。  相似文献   

12.
语篇象似性及其认知理据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象似性(iconicity)是当代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象似性不仅存在于语音、词 汇、句法,而且还存在于语篇。文章从象似性的三种具体形式即顺序象似性、数量象似性、 标记象似性来探讨象似性在语篇中的普遍存在,并对语篇象似性存在的认知理据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作为认知的产物其组织结构具有明显的认知动因。本语符关系的象似性临摹组合为依据,从量的临摹;序的临摹;质的临摹3个方面结合英汉语句,分析了英汉语在其句法及语篇构造上体现的与人类认知世界的象似性,在此基础上,证明了语言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投射人类世界经验结构的认知理据。  相似文献   

14.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之争由来已久。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来阐述语言的任意性与象似性,见仁见智。但也出现了一些不正确的观点或不正确的研究方法。有人不在同一个前提或语言结构的同一层面来讨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导致了一些偏激观点的产生。文章认为,应该正确地理解索绪尔关于语言的任意性与可论证性(象似性)的观点,辩证地看待任意性与象似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与其把语言符号看作纯心理的"能指"与"所指"的结合体,不如把它看作有物质外壳的"能指"。而"所指"则可能是纯心理的思想感受,也可能是客观事物,是被人为地和"能指"联系起来的。意义是语言符号外在的东西,并非符号固有的,需要人们反复建立条件反射,才能确定下来的。语言符号是具有物质外壳的"音",是"义"的载体。这种"音"、"义"最初的结合绝不是任意的,而是象似的,只是这种象似性在各种语言之间具有很强的偶然性。随着象似性的被遗忘,偶然性被夸大成了任意性。  相似文献   

16.
近二、三十年来,国内就符号和语言的任意性和象似性问题时有争论。本文认为许多问题有待梳理和深入研究。例如,任意论者所谈的符号是语言符号,而象似论者所谈的符号具有包括语言符号在内的元符号性质;就语言而言,前者着重语音和口述语言,后者还兼及文字和书面语言;就象似性而言,前者承认为数较少的高度的拟声性,后者扩展至拟象性、隐喻和有理据性。本文还进一步讨论了这场争论为什么迟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展开,从汉语的发展重新解读索绪尔的语言任意性和线性特征,以及我们如何正确对待传统与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汉语造词法研究大多集中于语音、语位(句法)及修辞造词等方面,少有人专门探讨时间、空间象似造词问题。时空象似造词是基于人类思维的“象似性”而生发出的一种重要且有趣味的词汇现象。探讨时空象似造词的目的,不仅是旨在分析汉语语词产生的动因与机制,而且是为了深入了解语词的内部形式,发掘命名的“意义支点”,并在构词语素与词义之间寻觅其隐藏在深层结构中的某种联系。  相似文献   

18.
符号的象似性是与任意性相对的一种语言特征.象似性理论认为,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语言符号的形成是有理据的.象似性在词汇方面的表征主要体现在语音、词形、词义、词序四个方面,其中语音和词素象似属于直接象似,词义和词序象似属于间接象似.在词汇学习中,学习者应合理运用象似性理论,将主观思维与客观世界关联,实现其优化学习效率、提高词汇记忆力的助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