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蠡思想与帛书《黄帝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吴越文化和百越民族史研究学术讨论会将于1990年8月下旬在杭州、绍兴召开,为迎接这一国际性的学术盛会,本刊特发表李学勤、蒋炳钊等先生的大作。这些文章分别就吴越文化的学术思想、民间风俗、图腾、百越民族的族源以及《吴越文化新探》一书中的有关问题,展开了认真、深人的研究探讨,视野开阔,立论新颖,令人耳目一新,有助于吴越文化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2.
吴越文化和中日两国的史前交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华民族是许多民族经过历史上的长期融合而成的,这正象日本民族在历史上长期融合而成一样,世界上的许多民族,都有这样的过程,毫不足怪。中国文化同样也是历史上长期融合的结果,它绝对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在远古,今中国版图中存在着许多文化类型,择其主要的来说,黄河流域是汉文化,长江中游是楚文化,长江下游和浙闽一带是越文化,或者称为吴越文化。这中间,吴越文化在中日两国的史前交流中具有重要意义。学者研究吴越文化,已有较长的历史,有关这种研究的论文和专著,已有大量出版。但在过去,研究吴越文化的学者多半是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和民族学家等,研究的方法着重于历史文献的查索和考古发掘的论证,收获当然不少,但现在看来,不免还有一些局限性。最  相似文献   

3.
禹葬会稽考     
崛起于长江三角洲的句吴、于越文化,是古代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形态之一。从这期起,本刊特辟“吴越文化”专栏。《吴越文化特征初探》一文评述了吴越文化的概貌和特征。《禹葬会稽考》和《绍兴会稽与禹无涉》两文则对禹葬绍兴持截然相反的观点。欢迎四方来稿,以期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4.
吴越文化的研究自本世纪三十年代以来,至今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纵观半个世纪以来的吴越文化研究,取得了哪些成绩,有什么特点,当前应注意哪些问题,怎样推进吴越文化研究向纵深发展,本文拟作粗浅的综述和评价,以期对吴越文化的深入研究有所借鉴。一、五十年来吴越文化研究的成就位于长江下游的吴、越两个民族,在我国的远古时期,曾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它与长江上游的巴蜀文化、长江中游的荆楚文化交相辉映,使长江流域成为我们中华民族远古文明的又一摇篮。早在三十  相似文献   

5.
1985年前后,与文化寻根相呼应,地域文化小说迅速在当代文坛崛起,形成了一股颇为浩大的创作潮流。特别是其中的“吴越文化”小说,以其独特的文化意蕴和崭新的审美观照,给新时期文学增添了神奇而迷人的光彩。而且这股“吴越文化”之潮至今仍在奔流不息,不断丰富和发展着“吴越文化”的内蕴,并融汇进弘扬民族文化的主潮之中,充分反映了“吴越文化”小说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越绝书>和<吴越春秋>打上了深深的道家思想烙印.这不是因作者故意以道家思想来解读吴越争霸历史,而是具有坚实的历史和文化依据.吴、越、楚三国接壤,楚人范蠡、伍子胥等先后来到吴越,成为吴越重臣,同时把道家文化带到吴越之地;而且,早期吴越文化与荆楚文化有许多共同之处,从而使得道家文化在吴越之地容易接受,并成为吴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1)吴越文化传播于黄河流域的说明卫聚贤《东方杂志》三十四卷十期1937犯5绍)与卫聚贤论吴越文化书吕思勉《江苏研究》三卷五、六期1937年6月。(3)吴越史地研究会卫聚贤《江苏研究》二卷七、八期1936年8月。(。中国开化于东方考蒙文通《中央天学半月刊》一卷三期1929年11月。(勃吴越故城志褚绍唐《说文月刊》一卷1943年11月。(6)古会稽考张公量《禹贡》一卷七期1934年6月。(7)古代越族的文化罗香林《江苏研究》三卷五、六期193,7年6月。(8)吴越民族文身谈陆树柏《江苏研究》三卷五、六期1937年6月。(,关越释名注聚贤长说文月刊》一卷1943年n…  相似文献   

8.
去年10月,浙江省作家协会在杭州召开了规模颇大的吴越风情小说研讨会,作家汪曾祺、评论家雷达、王愚等专程赶来参加了会议,省内诸多作家、评论家也济济一堂,争论热烈。会议出现了近年难能一见的热闹场面。致力于营建吴越风情小说规范的人们,从浙江省作家的创作实际出发,寻觅故土上的文明之源,指出各大区文化的异同,界定风情小说的文体学意义,从逻辑上为吴越风情小说的壮大发展作了预告,给予切实的推动。本刊特此选发一组笔谈,刊登浙江省作家协会茅盾文学院副院长盛子潮和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教师阮忆的文章,并希望吴越风情小说的创作和评论进一步繁荣起来。  相似文献   

9.
浙江文化史的研究是浙江地方文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推动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本刊这期刊出了五篇文章。这五篇文章分别对浙江史前的文化生态、吴越历史文献、唐代浙江诗歌、宋代浙江心学以及清代浙江学术与学风等问题做了初步的探讨。文化史的研究涉及的层面较广,本刊今后将继续从这一角度开展讨论。  相似文献   

10.
春秋时期崛起于长江三角洲的句吴、於越文化(本文简称为“吴越文化”),是我国上古时代南方越族文化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从河姆渡文化时代到秦汉一统近五千年的漫长岁月里,古代越族在相对独立地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本民族独特的文化特征。古越文化与长江中游的荆楚文化、黄河流域的华夏文化交相辉映,共同形成灿烂伟大的中国上古文明。本文拟略述吴越文化的概貌,由此而窥见古越文化区别于荆楚、华夏文化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吴越文化?对此,目前学术界说法不一,尚无定论。本文所说的吴越文化,是指江浙一带或太湖流域意识形态上的文化,它包括政治、经济、社会风俗、语言、工艺美术、建筑等等方面的内容而偏重于文学。如果我们用当代意识来观照文化历史现象,吴越文化与构成中华民族文化总体的其他各分支文化具有不同的特征,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具有社会功利性。综观吴越文化发展的轨迹,在政治、经济,风尚习俗以及园林美术诸方面,功利性都比较明显。宋室南迁以后,吴越文化的发祥地成了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中心,加之土地肥沃、气侯四季分明,极适宜自然经济的发展。北宋以后,太湖流域的蚕桑产量在全国已名列前茅;而蚕桑的发展和兴旺,又带来极大的功利效应,成为贡品,也带来工艺美术的兴旺。丝织品上各种色彩图案,如龙凤呈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关于百越民族史的研究可谓盛况空前,仅百越民族史研究会已编辑出版就有五本论文集和资料选编,还有大量文章见于全国报刊。1988年由该会会员编著的《百越民族文化》、《百越民族史》、《吴越文化新探》三本专著又先后出版。这些研究的新成果,把百越民族史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在百越民族史研究中,关于百越民族的来源,还是众说纷纭,分歧很大,主要集中在“越为禹后”说、土著说以及由此产生的百越同源论与不同源之论争。存在这些不同观点的一个原因,我认为是对“越”和“百越”名称涵义,特别是关于民族和民族形成时间问题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而引起的。本文试就综合各说的主要论点,并在此基础上就上述二个问题谈些粗浅意见,妥否,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3.
一种文化的形成首先取决于这种文化所处的自然环境,正如克莱德·克鲁克洪所说:“人类的生态和自然环境为文化的形成提供物质基础。”①而人类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为适应这种自然环境而形成的生产方式又决定了这种文化的特色和个性,由此形成了众多不同的文化类型。有人认为吴越文化是一种稻作文化,道出了水稻生产是形成吴越文化特色的主要原因,这确实很有见地。然而持这种观点的同志忽视了渔捞生产在吴越地区的作用。因为,吴越地区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多雨;地势平坦,以平原和丘陵为主;东面临海,江湖密布,水系发达……这种自然环境不仅为种植水稻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也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水产资源,使捕捞水产成了一条获取食物来源的便利渠道。吴越人们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发明并发展了水稻种植业,同时也掌握捕捞水产的技术,形成了以种植水稻为主、捕捞水产为辅的生产方式,成了全国闻名的“鱼米之乡”。因此,对于吴越人们来说,种植水稻固然生死悠关,  相似文献   

14.
流布在吴越地区的神歌与萨满、傩都是以祭祀鬼神为主要特征的民间文化 ,同属中国巫文化在后世流变中形成的支脉。三者既惊人地相似 ,又有着迥然不同的文化风貌。本文通过对吴越神歌与萨满、傩的比较研究 ,认为吴越文化心理素质有别于萨满、傩的一个主要特征是温文尔雅、精美细腻的个性 ,并进一步从吴越群体的生活史、吴越地区的生态环境、社会生活环境(生产方式、生产力发展水平、生活方式等)来探讨这种文化心理地域特征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民族文化,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的吴越文化,对日本的民族文化影响极为深广。近年来,日本学术界对这一方面的研究形成了一股热潮。这次由日本山口大学教授铃木满男领衔率团进行的越系文化比较民俗学调查研究,是日本文部省确定的科研项目。去年11月16日至12月8日的考察活动,由杭州力学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和省文化厅在省府下属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安排落实。此次考察团中方团长由杭州大学校长沈善洪教授担任,杭州大学和省文化厅所属有关单位的研究人员共同参加,日方团长由山口大学教授、东京力学社会学博士铃木满男担任,成员有筑波力学文学博士直江广治名誉教授(副团长)、久留未大学比较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安达义弘和熊本大学教师乘松知里。  相似文献   

16.
浙江的文学有着悠久的现实主义传统,鲁迅、茅盾等都是屡屡称引的一代宗师。同样,新时期的浙江文学也常把反映现实生活奉为圭臬。近年来,在浙江的文学评论界中,又回荡着“浙江乡土小说”、“吴越文化小说”、“吴越风情小说”、“吴越文学”的呼唤呐喊,虽然彼此在称谓上有所差异,然而其主旨和指导思想是极为相近的,一言以蔽之,即大力倡导文学的地域特色和乡土风味。综观这几年的短篇小说,依然洋溢着现实生活的情趣,散发着浓郁的“吴越”气息,闪烁着强烈的地域色彩。无论是表现吴越一方农村独特的“乡土小说”,还是充溢着南方都市风情的“杭味小说”,以及介乎其间的有关小镇生活的作品,都显示了作家们力图凸现文学的地域特色和强化作品的文化内涵的意愿。在此,本文作一扼要的评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化是由各地别具特色、丰富多彩的区域文化组合而成的。浙江素有“文物之邦”的美誉,河姆渡文化、吴越文化、浙东学派等,渊远流长,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于“文化热”之后的“浙江省中国文化研究会”,不仅立足于浙江这块深厚的文化土壤上,而且是冷静思索的产物。本刊特发表该研究会顾问王凤贤研究员在成立大会上的讲话和会长陈桥驿教授的开幕词,以飨谈者。  相似文献   

18.
民族社团组织在参与社区民族文化建设.促进民族团结,宣传民族政策等工作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文章以广州满族历史文化研究会为例,调查了其近三年通过会刊宣传、举办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活动以及与街道合作开展民族文化建设项目等方式参与社区民族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及收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探索民族社团未来继续参与社区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神话是采用想象和象征的方式来承启和转述民族文化的符号体系,人们借助这一象征性符号来对世界、社会与自身进行分类和阐释。在神话体系里,保存了大量上古人们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间关系的形象化见解,是各民族文化史的启示录,这正如著名文化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所认为的那样,神话是无文字社会中传授集体生活秘诀和集体生活价值观的表达方式。而在不同的文化主体里,又衍生养不同的神话表象世界。经过爬罗剔抉,人们已从大量考古学、文献学、民族学资料中发现,凤鸟与吴越文化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地有“鸟田”、图有鸟纹、人为“鸟人”、言为“鸟语”,并且围绕着凤鸟还产生了斑斓多彩的凤鸟神话,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凤鸟神话文化丛。在这一文化丛里,蕴含了吴越人对世界意义、社会秩序、生存价值以及自然现象的理解;它是较广泛的哲学思考的结果,同时也是形象化的再现。因此本文试图对其进行阐释,以求在更深层次上把握吴越人的思想文化。  相似文献   

20.
北方民族文化形成与发展问题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依据文化原型理论,从文化生态学角度探讨了北方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问题。文章认为,北方民族独特的生态环境(地理因素、气候因素、生产方式)是北方民族文化形成的内在机制,奠定了北方民族精神和性格,形成了北方民族特殊的价值核心。北方民族文化发展的特点是:多元性与同一性;开放性与凝聚性;晚熟性与早熟性;断续性与跳跃性。文章最后对北方民族文化作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