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剩女"之"剩"是就其在恋爱婚姻中的缺位而言的。这一现象的形成与"剩女"自身所具有的婚恋观不无关系。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一种分析和解决社会历史问题的科学维度。运用其中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逻辑、"两种生产"的逻辑以及"现实的个人"逻辑解读与探讨"剩女"的婚恋观,对于科学地分析"剩女"现象、进而正确地对其进行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剩女难嫁”的社会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剩女是近年来新出现的现象,她是网络媒体的宠儿,但是却被网络媒体塑造成有问题的一个群体。剩女的出现与其说是由剩女自身造成的,不如说是由社会造成的,是传统的择偶和婚姻模式与现代新生事物之间碰撞所激发出来的问题。剩女现象暴露出男权家庭制度的虚伪性和脆弱性,但是男权制的家庭仍然是剩女在职业和家庭选择中的主要障碍。剩女虽然在婚姻上存在失调,但是她们婚姻问题的解决将是女性在职业和家庭平衡的良好范例,剩女本身就是女性自身发展过程中一个必然阶段,她们的成熟路程也必定是女性人格发展的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3.
据韩国《朝鲜日报》6月18日报道,韩国职场近来出现一种十分有趣的现象,"剩女(35岁以上的未婚女性)"求职往往受到招聘单位欢迎,而年龄相仿的未婚男性却在求职、跳槽时频频受挫。原来在用人单位看来,"剩女"因为没有家庭,会更加集中精力于自己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刘晓冬 《社区》2013,(29):39-39
中国人现在爱说“剩女”,日本没有“剩女”这词,“剩女”却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5.
《21世纪》2010,(10):23-24
近来,各种相亲节目充斥电视荧屏,各种有关“剩女”的报道载满报端。放眼全球,其实并不只有中国有“剩女”问题,各国都有“剩女”大军。  相似文献   

6.
"五四"时期的"京派"和"海派",代表着本土文化与现代外来文化的碰撞,体现出现代与传统二元对抗并存的现代性特征."五四"时期的文学创作已具备了都市文化的价值理念并为中国都市文学的发展作了准备和铺垫."京派"和"海派"的出现,以及其不同的文化和文学特色,标志着都市文学的成熟.  相似文献   

7.
整天挑肥拣瘦,没想到自己高不成低不就。错过了一个个好姻缘,一不留神成了“剩女”一族。这个时候的女孩最怕老,因为“剩女”本来就踩在青春的尾巴上了。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剩女已经成为社会的关注焦点。引发"高校剩女"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社会层面的影响、自身因素的影响和传统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当今社会,剩女已经成为社会的关注焦点。引发"高校剩女"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社会层面的影响、自身因素的影响和传统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剩男剩女"成为当今社会的讨论热点,剩男剩女现象被问题化,从其文化根源上来说,与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对家庭婚姻的重视分不开。造成剩男剩女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在分析器主客观原因的基础上,对剩男剩女现象进行了文化学解读。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转型与全球化浪潮的席卷,“剩女”现象在国内已经被各方广泛关注,这种现象所带来的窘境不可忽视。从马克思主义的两种生产理论解读“剩女”现象以及所产生的窘境,剖析这一窘境背后深层次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2.
随着女性现代化步伐的不断迈进,她们以其独特行为路径变更自身的行为模式,由此引发各种女性突生现象的热议,其中"剩女"现象就是典型的代表,成为社会学者谈论女性问题的焦点。此文着眼于从女性模式建构到"剩女"现象生成这一特定社会事实,深入挖掘"剩女"现象背后蕴含的模式演绎与行为实践的交互态势,以"剩女"这一特定范例揭示女性模式的逻辑建构对女性实践所具有的特殊功效。  相似文献   

13.
王勇 《今日南国》2007,(5):13-13
据报道,情人节甜蜜的氛围对一些人来说是触痛神经的,他们就是所谓的“剩男”、“剩女”,简单地说,就是单身人士。虽是“剩”下的,但其中不少人却有着十分优越的自身条件,形象好、职位高、收入丰……既然如此优秀,为何“沦”为“剩男”、“剩女”?  相似文献   

14.
"都市小说"与现代都市相伴而生,它以"现代性"为精神内核,将不同类型的都市景观、生活、体验和都市文化囊括其中。中国文学的婚恋叙事传统在都市小说勃兴后呈现出明确的现代意识,不管是海派作家的"声色"体验,还是京派作家笔下的理想爱情与婚姻,抑或是启蒙文学和左翼文学鲜明的社会问题意识,"婚恋"都与时偕行,呈现出鲜明的现代意味和都市色彩。  相似文献   

15.
钟钟 《人生与伴侣》2011,(11):12-13
2011年是娱乐圈“剩女”的春天,继大S、林熙蕾、范玮琪、孙燕姿等女星结婚后,感情生活一直低调的41岁女星刘若英也于2011年8月9日传出婚讯,她与从事财经行业的钟石在北京领取结婚证,摆脱了“剩女”称号,走向幸福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16.
伴随现代都市的兴起,城市化成为中国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都市空间重组、都市生活方式以及都市生活体验的变化促使文学艺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都市空间经验的感觉新奇性和感官刺激性,生成了现代都市文学"感觉化"的表达方式。作为都市空间经验的表达,新感觉派小说标志着现代意义上的中国都市文学的兴起。  相似文献   

17.
"剩女"一词在网络上译法五花八门,通过分析发现各种译文都存在一定弊端。对于这种英语国家也存在的新现象,最简单恰当的译法就是归化译法。  相似文献   

18.
"女学"、"女学生"是20世纪中国现代性话语体系的能指符码之一。作为"现代性"转喻象征的"女学生",在沈从文的笔下成了现代性批判的指代,显示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男性本位特色。作为"他者"形象的女学生,在其听闻传播与成论生成的形式中寓含了其异己性与欲望化特征,在抽象与矛盾描写中显示了其客体化与对象性本质。"女学生"形象在沈从文笔下作为"第三方"话语谱系,折射着乡村对都市的想象、都市对乡村的影响,以及来自乡村、身居都市的作家回望自我与民族来处,对国民性、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批判与反思。  相似文献   

19.
英国文化研究专家雷蒙德·威廉斯,在其理论生涯后期提出了以都市作为中介剖析晚期资本主义文化运动模式的"都市霸权"理论.这一理论详细揭示出在资本主义文化中,主导文化与边缘文化通过相互推动来保持社会发展张力的霸权运动具体模式.  相似文献   

20.
正国家卫生计生委在其《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中指出:国未婚男性多集中在农村地区,且分布在各个年龄组;而未婚女性更多集中在城镇地区。这便是社会学家所说的"农村多剩男城市多剩女"的现象。那么,这一社会现象是如何形成的?又该如何化解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