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建设一个法治国家,已是我国现阶段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而在现代的法治国家,媒体监督和司法独立俨然是两个不可或缺的基本组成部分。司法独立要求司法机关在不受任何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追求司法公正,伴随着司法公正又出现了是司法公开的问题。但是由于没有一个完善的机制来规范媒体对司法的监督,以至于使司法独立在一个被动的位置受到了不良的冲击,这又是违背法治建设初衷的。随着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尤其近年来互联网等媒介的发达,公众获取信息和发表言论的途径日渐增多,由此,媒体舆论如泰山压顶般指向了司法,并逐渐开始影响、甚至主导司法。辨证的看,这种影响并不是单纯的只有积极面或者消极面,而是像一把双刃剑一样,作用于司法活动的各个方面,影响着司法独立。当然以上谈到的只是媒体与司法关系的"冰山一角",我们不妨就从这一角开始,发散思维,探讨一下媒体监督与司法独立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国家,新闻媒体被称为除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之外的"第四种权力",被归入"第二决策圈",受到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的高度重视.司法审判活动向媒体公开并且接受媒体的监督是司法公正的标志之一,然而新闻媒体监督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司法公正的同时,却也损害了司法的独立性.在新闻舆论监督和实现司法独立之间寻找一个合适的制度建构是本文的论证目标.  相似文献   

3.
语录     
“我不是要媒体粉饰太平,我积极支持媒体进行舆论监督,我觉得在一个开放的社会下,媒体的新闻监督对社会的进步作用是巨大的,但是新闻监督不是追求猎奇和感官刺激。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好的社会风气也是讴歌出来的!”——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指有些媒体格调不高,使广东成了凶杀、暴力、跳楼、拐骗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张正阳 《经营管理者》2013,(19):351-351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决定公众对媒体信任度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到媒体的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在"微博、微信、论坛、博客"盛行的"自媒体时代",专业的媒体只有坚守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才有生存权;专业的记者只有坚守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才有生命力。而所有媒体新闻的真实与否,主要取决于从业者的素质高低、知识积累和常识储备等。  相似文献   

5.
随着注意力经济时代的来临,如何化解新闻危机成了企业危机公关的重要内容。随着“注意力经济时代”的来临,现代企业越来越需要借助传媒来制作影响、抢夺眼球。但是传媒从来就是一柄双刃剑,它除了作为商业利益谋求者的角色之外,还担负“社会公器”的基本责任,对企业的监督和批评也是它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正因此,任何一家现代企业都有可能遭遇新闻危机,而且并不因其谨小慎微就可能避免。因此,习惯并且学会策略性地同媒体打交道、化解各种新闻危机和舆论危机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6.
正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集中调研三大中央媒体,并亲自主持召开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强调了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五个事关",提出了48字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根本遵循。抓住了新闻工作的"魂"和"神"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总书记指出,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  相似文献   

7.
《领导决策信息》2014,(43):F0004-F0004
四川省纪委出台《关于深化"三项建设",深入推进"三转"的实施意见》,将网络反腐与制度反腐有效对接,确保其在法治化的轨道上发展,并以此带动"两深"工作和深化反腐倡廉建设,是当前深化网络监督、确保网络反腐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十八大以来,中央从严治官越来越严,越来越多的地方将对干部的监督,从工作时间延伸到"八小时之外"。禁令、规范多为倡导性北大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一直在观察各地对"干部八小时之外"的监督。他说,对如何监督"干部八小时之外",实际并无统一标准,中央没有规定,各地的监督目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有偿新闻是一个普遍现象,而且是一个久治不愈的顽疾.克服有偿新闻现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媒体和社会舆论的共同努力.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健全新闻法制,从法律、法规、制度上规范记者行为.要加强体制建设,实行"两个分开",即新闻报道活动与经营管理活动分开、新闻采编队伍与经营管理队伍分开.  相似文献   

10.
陈实 《经营管理者》2012,(5X):361-361
媒介由于其影响力的日益凸显,媒介的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课题。本文通过对新闻伦理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以及现状的研究,从而找出一条加强媒体工作者新闻伦理道德理念,重塑媒体形象的道路,引导媒体朝着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更加健康地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当前党的建设的一个较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党自身治理法治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党自身治理法治化成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根本趋势,因为这是国家法治化的根本要求,这是在依法治国框架下建设一个法治化执政党的要求。实现党自身治理法治化,必然要走依法治党的道路;实行依法治党,就是要使国家法律力量介入党的自身治理,使国家法律这个党内管理监督之外的公正而有效的力量,深层次介入对党权及其运行的有效监督和约束。当前,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事业中推进依法治党,这个形势已经刻不容缓,要把依法治党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当前的重点就是要实现党内法规的相对国家法律化,使党内治理与法律治理紧密配合。  相似文献   

12.
随着司法改革呼声的越来越高,我国司法制度的各个方面产生的争论也不断泛化,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宪法监督的司法化”问题。宪法监督的司法化之所以被关注有着多方的原因。笔者从宪法监督的司法化的现状谈起,结合国外宪法监督的经验,对我国宪法监督的最大司法介入提出理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大众媒体的推广,人们对了解事件发生的时效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则新闻能否准确地,高效地、及时地被大众所获悉是媒体工作者所需要关心的问题。电视台采编人员的工作技能对新闻传播的高效性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提高采编人员的工作技巧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从电视台采编人员的工作实质、采编工作的缺陷以及采编人员的工作技巧的提高三个方面论述。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们的社会已经步入一个新的管理时代,传统的"定型社会"发生解体,取而代之的是新的不稳定的"适应变化的社会",我们需要不断地适应多变的社会和工作生活中复杂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处理也在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将从社会的进步所带来的人际关系问题着手,论述在管理中人际关系处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法治化是农村基层治理的基本趋势。农村治理法治化面临的困境有:基层政府为"维稳"而"变通",致使农村基层治理缺乏可预期的法律结果;基层司法公信力偏弱使法律在农村的适用缺乏应有的权威,难以产生正义共鸣;村级组织权力运行不规范和宗族势力的"人多势众"影响弱化了村级治理权威。制约农村治理法治化的因素包括农村资源缺乏整合、村民参与自治偏少、农民用法热情不高等。推进农村治理法治化要融合基层政府的权力资源与村域内部的精英资源;通过创新民主机制推进基层协商民主治理;以提高村干部法律意识为切入点,培育法治土壤。  相似文献   

16.
<正>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需要和谐稳定的社会治理秩序,群体性事件频发需要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社会参与扩大需要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制度化。《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把"社会管理"改为"社会治理",为基层政府提高社会治理科学化水平、提升群体性事件治理能力指明了方向。一、当前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伴随着我国政治及行政管理民主化、法治化改革,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传统媒体经营遭遇低谷,从业人员一度饱和,新闻专业毕业生在广阔的媒体领域就业无门。许多人诟病新闻教育规模"大跃进",培养出来的人才脱离媒体实际,导致毕业生到媒体的就业率很低。本文在分析新闻专业就业现状的基础上,试图寻找多元化的就业渠道,从而拓展新闻专业人才的就业空间。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媒体事业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视节目制作是电视媒体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媒体事业不断前进的重要基础。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需要坚持核心思想指导,节目制作指导思想水平提升需要坚持创新思路,改变以往传统模式,以往形式为主,内容为王的模式需要不断优化,才能适应新时代社会对电视节目制作的需求,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只有坚持走多元化发展道路,才能全面提升电视节目制作水平。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内改革环境的逐步宽松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为了赢得社会声誉和获得商业利益,媒体有动力去监督公司中存在的治理问题。在本文所选取的96个研究样本中,60.42%存在公司治理问题的企业都在证监会正式介入调查前受到过媒体的质疑和负面报道,说明媒体并非事前"缄默无语"、事后"言辞铿锵",而是积极地扮演了资本市场监督者的角色;基于成本与收益的权衡考虑,媒体会选择性质严重和涉及金额大的公司治理问题进行负面报道。本文的研究结论一方面为媒体在转型经济国家发挥公司治理监督者的作用提供了证据,另一方面也分析了在法律制度和市场化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影响媒体发挥监督作用的因素,依此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剧场政治"可以说是政治民主化、开放化的一个时代特征。随着我国党政领导干部选拔工作的多元化、民主化、标准化以及现代传媒的快速发展,领导干部逐渐被推至面对群众的最前沿。其在工作及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人行为越来越成为一种公共现象,而各方对其行为的评价成为影响其晋职的重要因素。传统的远离群众和媒体、幕后操控、例行公事的工作方法越来越不"奏效",面临着被上级忽略和被群众遗忘的危险。因此,不少领导干部"应声而动",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