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新时代立德树人总目标的要求下,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双线融合、同向同行模式建构成为了落实协同育人教学任务、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人才之关键.但在实际教学之中,高校思政教育却存在着师生观念、课程融合和制度建构三方面的现实问题.因此,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就需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文化育人;提升教师素养,坚持协同育人;挖掘隐性资源,完善课程体系;加强顶层设计,健全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有关文献资料的研究和全国35所高校体育课模式调查分析.笔者认为由于教学职能的扩大,高校体育与健康课是一种多方位多层面,课堂教学、体育实践课和专项体育实践活动三者结合的大课程.高校要设立与"体育与健康"课相适应的课程建制,把体育实践课和专项体育实践活动纳入课程之中,并扩大体育教学在学校教学计划中的结构比重.  相似文献   

3.
"课程思政"的时代价值体现在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直接冲击教育结构的变化.本研究从教学队伍、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和课程特色等方面,介绍课程思政融入"基础英语"课程体系建设的进展情况.最后进行相关的对策研究,如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力求"学校 院系 教研室"科层管理模式下的学习型教师组织构建,教学团队及时、适时应对如何重新构建思政课程教学能力的认同.  相似文献   

4.
国内高校隐性课程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观隐性课程的研究文献成果,最初来源于国外研究,是20世纪60-70年代课程研究领域出现的新概念,国内把隐性课程正式纳入课程之列加以考虑,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学者们对隐性课程的概念有不同界定,但均赋予了它多种教育功能。研究文献多从校园物质、精神、制度文化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开发建设高校隐性课程的意见;也有学者具体从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个方面提出了构建隐性课程的主体框架。  相似文献   

5.
"传播学研究方法"探索"建构"式教学,目的是克服原有教学模式弊端,使得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是"活"的,是学生分析大众传播现象的"支架",而不是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对象."建构式"教学采用多种信息交流方式,使得学习具有旅游探险的一些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注意处理好问题与课程知识之间的关系,综合考虑课程时间安排、学习资源提供、上课学生规模和考核方式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6.
论隐性德育课程与高校德育课程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课程理论专家将学校课程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类 ,并对隐性课程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 ,形成了隐性课程理论。以此理论为基础 ,我们也相应地将高校德育课程划分为显性与隐性两种。研究隐性德育课程的内涵和作用 ,坚持高校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 ,把两种课程相统一 ,整体构建高校德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课程论的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应当是由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共同构成的。构建一个完善的、科学的、具有实践意义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的重大课题。文章从现代课程论的"大课程观"的视野出发,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内涵及特征进行了诠释,分析了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最后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主要构成要素活动、环境、制度的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德育、德育课程和高校德育课程建设的内涵,探讨了高校德育课程建设应追求的目标,提出必须完善高校德育课程结构,构建"德育显性课程"和"德育隐性课程"相统一,"知"、"信"、"行"为一体的高校德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德育、德育课程和高校德育课程建设的内涵,探讨了高校德育课程建设应追求的目标,提出必须完善高校德育课程结构,构建"德育显性课程"和"德育隐性课程"相统一,"知"、"信"、"行"为一体的高校德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0.
多方位加强高等教育中的隐性课程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高等学校隐性课程的内涵,分析了隐性课程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全面加强高校隐性课程建设的多种途径。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想品德教学隐性课程的开发,是当前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我们对这个问题重视不够,使大学生的思想工作出现了死角,影响了大学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本文重点谈隐性课程开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美术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常规的变化,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对中学美术隐性课程教育的探讨和优化就变得必要而且迫切。本文从中学美术隐性课程教育中应加强艺术欣赏;应培养审美能力;学习方式应多样化;应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内容要回归生活世界五个方面探析新课标下中学美术隐性课程实施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影视传播中的隐性广告以一种隐性化、人性化的方式将广告融入电影的剧情或者电视节目当中,让观众在无意识中留下深刻的品牌印象。相对于显性广告——电影、电视节目片尾出现的鸣谢单位、赞助单位以及贴片广告的宣传模式,隐性广告具有更强的娱乐性,它可以引起受众的自发关注和参与。广告形式与节目内容有机结合,受众在欣赏节目过程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带动广告产品的销售,达到一种很理想的广告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课程设置、管理、社会因素、教师等各个层面上,剖析了目前高校教学课堂上学生逃课和隐性逃课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并对症下药地提出了几个解决的办法,以期还原大学课堂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5.
隐性德育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德育的特点是通过所有学科和课外活动及环境因素影响等全面的教育活动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开发并规范隐性德育课程,首先须加强学校德育制度和队伍的建设;其次是开发学科教学层面、校园物质层面、学校精神文化层面的隐性德育因素。  相似文献   

16.
潜课程是指那些难以预期的、伴随着正规教学内容而随机出现的、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教育影响的那部分内容。通常包括渗透在课程、教材、教学活动、班级气氛、人际关系、校园文化和家庭、社会环境中的文化价值、态度、习惯、礼仪、信仰、偏见和禁忌等。学校健康教育“潜课程”建设的研究在学校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扩充、学习过程的重视以及学校健康教育的改革、现代教育观念的建立等方面都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在学校教育中加强健康教育“潜课程”建设,重视潜课程的隐性育人功能,是提高学生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整体水平,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手段,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不可或缺的途径。大学生社团活动已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和隐性育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需要科学构建社团育人环境、增强社团育人功能、提升社团育人内涵。  相似文献   

18.
作者用产宝口服液治疗了60例奶牛临床型乳房炎和180例隐性乳房炎,结果表明,产宝口服液对两病的治愈率分别是56.67%和87.22%,总有效率为93.33%和99.44%。  相似文献   

19.
案例教学法在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具有拉近教学与实践的距离、帮助学生学习隐性知识、提高专业教师的能力等作用。在实施案例教学时应当注意的几个重要环节,包括案例的选择与准备、案例教学的形式、从例到理,从理到例等。在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中推行案例教学法需要克服的困难包括案例资源匮乏、课程学时受限、课程班规模过大等。  相似文献   

20.
分子遗传学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同时又是以实验技术为基础的学科.怎样在有限的课时内使学生能掌握基本理论,了解学科前沿,并掌握基本实验技能,是每个从事该课程教学的老师需要思考解决的难题.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好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来提高《分子遗传学》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