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晚清科幻小说一方面竭力描绘以现代科技为基础的新生活,从而解构神魔侠士想象的心理迷狂;另一方面承担着沉重的新民启蒙的时代主题,显露出政治愿望与科学想象的重叠特点;更重要的是晚清科幻小说的想象世界中还徘徊着诸多保守观念,表现出对一些传统的消极思想难以释怀。晚清科幻小说的想象带有浓重的亦新亦旧特色,很多旧观念与现代科学精神相悖,以致于小说家在科学想象上放不开手脚,科幻小说的价值降低。即使今天,那些旧幽灵依然是艺术与科学发展的巨大障碍。  相似文献   

2.
晚清科幻小说的繁盛与西方科幻小说的传播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由于晚清中国对于现代科技概念认知的缺失,以及救亡图存的时代思潮,西方科幻小说中的科学主题在晚清科幻小说笔下出现变异.由对科学的奇想预测、天文地理的科普转变为感时忧国的政治反思,以及对"新中国"乌托邦诞生的希冀.这种变异,集中体现在技术描摹重点的偏移.其核心在于科...  相似文献   

3.
晚清中国开始进入一个新的知识转型时期。在这个新知背景下,作为现代文学开端的晚清小说,直接承担了近代科学知识与理念传播的重任,并以小说笔法展开了对世界和主体的双重想象,其中尤以科幻小说为甚。王德威在《想象  相似文献   

4.
晚清荒江钓叟的《月球殖民地小说》作为中国科幻小说的开山之作,呈现出中国文学与西方科幻小说因素的交织,对追溯与理解中西科幻文学早期相遇具有意义。文章分析荒江钓叟对儒勒·凡尔纳的接受、改造和吸纳,聚焦荒江钓叟作品中出现的科学元素和新的时空观,辨析生长于中国文化土壤的《月球殖民地小说》对中国传统文本特征与手法的继承,从叙事模式、幻想性、人物形象和主题方面探讨基于中国民族文化土壤开放出来的晚清科学小说花朵中,绽放出的与西方科幻文学迥异的异质性和民族性。从中国科学小说起点出发,丰富中国特色科幻小说的历史逻辑,探索中国传统文学通向现代的更新轨迹。  相似文献   

5.
晚清时期,新知识群体的崛起,现代印刷业的进步,报刊语言和文体的成型,都为民族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从"天下"到"万国"和"世界",由历史循环论到历史进化论,晚清报刊的时空转换和时空想象同时也催生了民族观念和国家观念的形成。在办报办刊理念上,晚清报刊以"通上下内外之情"强国,以培育"国民精神"建立国家认同,以"改良思想"救国,以"正确、适宜"之独立言论报国,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建立现代民族国家。晚清报刊不仅为民族主义的产生提供现实基础和观念前提,更为"想象中国"进行舆论造势,成为民族主义思潮勃兴的引擎和载体。  相似文献   

6.
文章认为:外国侦探小说与科幻小说在晚清思想文化的近代化进程尤其是崇尚科学、开启民智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一是以新颖的形式与奇异的情节满足了广大读者的文化需求;二是传播了西方的科学精神与人道主义思想;三是破除专制思想与迷信思想,激发人们对未来社会的无限憧憬。  相似文献   

7.
从男女平等到女权意识──晚清的妇女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男女平等到女权意识──晚清的妇女思潮夏晓虹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晚清的妇女观念开始出现与传统背离的倾向。这些新意识作为支持女性生活中所有新事物的根抵,影响与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妇女的社会状况。三纲五常、男尊女卑的旧礼教,在这个时代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置疑与...  相似文献   

8.
晚清科幻小说是中国科幻小说创作的起点,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过程中受西方文化和文学创作的影响而出现的新的文学形式。与同时期语境中的许多新事物一样,其在承载时代责任、因袭传统创作手法的同时,也呈现出西方和现代的某些元素和端倪。  相似文献   

9.
创建独立自主的现代民族国家,作为晚清"现代性"的中心内容其重心落在建立现代民族国家主体即"新国民"上。对于这样一个未知的"主体"的寻找"、想象"与构造,折射出近代以来尤其是晚清知识分子在现代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由于本土话语资源的缺失造成的焦虑。"侠"与"英雄"的想象,正是在这个背景下被重新启用,而"启用"并不意味着简单的"复活"与"复制",而是意味着在新的"时势"下加以"重构",淬厉"其"旧",采补"他"新",后者构成了"英雄"想象的"现代性"起点。  相似文献   

10.
期刊是晚清传播科学信息的最为重要的媒介。以期刊为载体,晚清社会对近代科学的本质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理性思考。早期来华传教士报人与维新报人坚持用传统中的格致来指称Science,对格致的本义提出自己的观点,而源自日文的科学逐渐获得了辛亥报人的体认,科学概念的认知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最终实现了从格致到科学的历史嬗变,现代的科学话语取替了传统的格致话语。这一话语转化也是晚清科学观念识进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11.
晚清画报文学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读图文学由传统走向现代,其中以《图画日报》刊载之《新茶花》为代表的晚清画报文学作品体现了近代转型期中国读图文学的基本特征,其一是画报的大众定位和报刊化写作带来了叙事的时事化和情节化;其二是晚清的读图风尚和画报的图像旨趣推动了图像叙事的强化与文图关系的突破,以及连环故事图画基本体式的奠定;其三是画报关于西方意象的表征所再现的西风东渐中的晚清中国对西方世界的想象、接受以及随之而来的文化冲击和观念变革。  相似文献   

12.
期刊是晚清传播科学信息的最为重要的媒介。以期刊为载体,晚清社会对近代科学的本质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理性思考。早期来华传教士报人与维新报人坚持用传统中的格致来指称Science,对格致的本义提出自己的观点,而源自日文的科学逐渐获得了辛亥报人的体认,科学概念的认知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最终实现了从格致到科学的历史嬗变,现代的科学话语取替了传统的格致话语。这一话语转化也是晚清科学观念识进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13.
晚清小说理论变革是晚清“小说革界命”的重要助推器,理论家们普遍存中西比较视野,从文类、体例、题材、人物、情节、结构、思想内涵与审美风格等方面对中西小说进行了全方位比较,亦关注到中西作者观与读者观的差异。晚清理论家们的中西小说比较多零碎且立场有偏颇嫌疑,但他们自比较中获得了革新旧小说的动力与方法,最终促成中国小说和小说理论由古典向现代转型,是中国小说现代性变革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14.
从晚清到五四,多元现代性逐渐定于一尊。五四文学大多从启蒙现代性出发,将城市视为与新文化对立的旧文化环境,与乡村无异。20年代末期,现代性又呈多元状态。左翼与海派从城市现代性出发,前者表现上海城市的殖民性与无产阶级政治,后者进行对于上海日常消费角度的西方性想象。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提取晚清四大期刊小说中有关女性叙述的文本资料,从晚清文学作品塑造女性新形象、新品质(包括被赋予新内涵的旧式女性)、以及晚清男女两性在对女性问题思考的不同出发点和侧重点入手,分析晚清女性的生存发展状况,审视在社会重大变革时期小说关于女性的想象与表述。  相似文献   

16.
晚清旅外游记生动详尽地记录了中国人最初对民族国家体系的想象与理解.结合安德森和梁启超的理论,笔者梳理出晚清旅外游记中呈现出来的民族国家想象和建构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如下几个阶段:一、民族国家体系的直观想象,包括世界地理图景的想象和民族差异与对等的体认;二、民族国家工业的想象,即对西方器物的体认;三、民族国家政治体制的想象,即对近代西方民主制的体认.  相似文献   

17.
晚清民初小说娱乐功能的被忽视与归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启蒙思潮的鼓荡,促成文学与政治的联姻。新小说家期待视野的扭曲和启蒙行动的错觉,在改变小说的文类地位的同时,也相对忽视了小说的娱乐文化。民初小说家检讨晚清小说观念,批评与扬弃了小说观念的载道趋向。小说趋向娱乐文化的归栖,既是对小说娱乐母体的沿袭与发展,也是对晚清启蒙思潮的反叛与弥补,中国小说观念近代化进程正是在由家国关注到情感娱乐的转变中,实现传统向现代的嬗变。  相似文献   

18.
“民族主义”是晚清“救国保种”背景下的根本性话语架构,而翻译话语在晚清民族主义话语建构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晚清翻译家林纾的影响巨大,其与魏易合译的《撒克逊劫后英雄略》正出版于晚清民族主义巨型话语兴起之际,在多个修辞层面呼应了这一时代主题。译者在翻译文本中倡导尚武爱国的民族精神,植入国族共同体想象,与时代话语场呼应和互动,帮助开启晚清民众的国家意识和新民思想,参与民族主义话语建构,再现晚清社会的时代追求。译本体现了晚清译介对社会意识的建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科学分类既是人们科学认知深化的结果,也是人们科学水准的客观反映。作为新型的大众传媒,晚清期刊为传介科学分类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公共舆论空间。在晚清科学分类体系的建构上,早期传教士报人是中介,维新报人与辛亥报人是主体,他们从不同角度与标准对科学进行了分类,这些分类具有外源性、自主性与无限性、渐进性与多样化、局限性与进步性的特征。晚清是近代中国科学分类的萌芽期。  相似文献   

20.
晚清时期,是中国社会急遽动荡变革的时期,也是文艺思想大转折的时期。晚清,中国社会已由封建社会进入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由封建主义进入到旧民主主义。这种社会性质的演变,必然赋予社会生活(包括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以许多新的内容和特色;晚清小说的创作及晚清的小说理论,也因之而具有了鲜明的时代色彩和价值观念。 与中国古代的小说理论相比,晚清小说理论有哪些独具的特点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