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简述生态运动和生态批评,指出自然观是维系浪漫主义与生态批评渊源关系的纽带。论述继启蒙运动之后的浪漫主义诗人和批评家不仅对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的启蒙运动进行深刻揭示,而且对人们企图征服自然的行为发出严厉警告。这种浪漫主义自然观体现了尊重自然和现实关怀的生态思想。最后指出生态批评是浪漫主义的继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崭新的生态批评角度解读菲利普.拉金的若干首诗歌。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透过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个切入点,挖掘拉金诗歌中所体现的生态思想,指出拉金是一位拥有生态意识的诗人。  相似文献   

3.
生态批评理论为研究文学作品提供了新的视角,在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中,虽然诗人对自然形象的选取和艺术表达方式各异,但他们的作品中都蕴涵着丰富的生态学思想:歌颂自然,敬仰生命,自然的意识深深扎根于他们的诗篇,也深刻地渗入了他们的诗歌创作理念。他们提倡人类回归自然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从生态批评的视角重新解读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挖掘诗歌中的生态思想,以再次唤醒现代人类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4.
生态评论家赋予《古舟子咏》“最伟大的生态寓言”之誉,从而确立了柯尔律治伟大诗人的卓越地位,但缺少对柯氏的生态思想进行深入挖掘与梳理,也未对这部力作进行深入的研究。如果将《古舟子咏》置于英国浪漫主义的历史语境中,结合柯氏的自然观,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进一步挖掘《古舟子咏》的生态思想资源,就会发现它不仅是关于人类成长的生态寓言史诗,也是负载柯氏丰富生态思想的力作。  相似文献   

5.
史诗《失乐园》是17世纪清教诗人、革命家弥尔顿的代表作,写的是人类始祖亚当夏娃偷食禁果而被上帝逐出乐园的故事。本文试图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对作品进行生态主义解读,揭示弥尔顿作品中的生态主义思想,并展示了早期英国文学中所体现出的生态观。  相似文献   

6.
新疆生态批评的建构,旨在针对新疆文学创作中所表达的生态意识,提炼出新疆各民族文化中的生态思想,形成一套属于多元文化视域下的生态批评话语。大体而言,新疆生态批评的可能性,可以从生态批评理论形成的现代性思潮、新疆生态客观环境的现实变化、各民族文化中蕴含的生态思想及新疆生态文学创作与批评的现状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以生态批评理论重读经典作家和经典作品是文学研究的一个新动向。美国现代著名诗人惠特曼在《草叶集》中通过对大自然的歌颂抒发了诗人热爱自然、回归自然的思想,《草叶集》中包含了生态思想的萌芽;而惠特曼的一部不为国内读者所知的散文集《采集日志》同样了蕴含了深刻的生态诗学思想:自然是文学创造的源泉, 诗人的使命是把大自然与人的灵魂联结起来,把常人眼中只看作物质世界和物欲对象的大自然所具有的生命气息、精神韵致和神性内涵揭示给人们,使诗歌变成大自然沟通、走近和融入人的灵魂的精神通道。《采集日志》包含了对诗歌在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生态功能的深切感悟。  相似文献   

8.
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对比英国浪漫主义诗人自然观的异同,阐释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生态意识经历从"朦胧"到"觉醒"的过程及其丰富的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9.
中国生态伦理思想为北美华文文学创作和批评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北美华文诗人的中国生态伦理想象主要采用了乡愁式和信仰式两种话语模式,以及再现、类比、创造三种话语组织策略.北美华文诗歌中通过这些话语模式和话语组织策略书写的中国生态伦理想象展示了北美华文诗人的人生与情思、感性与知性,同时成就着北美华人诗人及其作品.  相似文献   

10.
生态批评在当下的文学批评领域中颇引人注目并已取得大量学术成果.但是通过对生态批评当前现状及其内在逻辑的分析,不难发现这一批评形态实际面临着某些困境.这些困境包括生态批评理论基础的学理困境、生态思想与文学文本的兼容困境、生态批评的对象困境等.通过对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引入,建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生态维度,可能使生态批评成为一个结合了社会批评、文化批评和形式批评的全新批评模式,也使生态批评在文学的人学品格上阐释文本的生态意义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是人类文学史上讴歌自然的典范,是当今生态批评和生态文学史重要的研究对象。生态批评中一个亟需研究的问题就是如何看待自然、科技与人的关系。恰在英国工业革命之后的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不仅仅有对自然的赞美,同样也有对科学技术进步的欢欣和忧虑,这些思想将是生态批评最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12.
本文拟从生态批评的视角,通过对北美印第安人口头自然诗的分析,探讨其对自然的热爱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解读与分析其蕴含的生态思想,原始的、难能可贵的生态保护意识以及人与生态之间的和谐关系,以期对作品的内涵及其内在价值做出评述。本文旨在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说明生态文学批评对环境保护的重要启示和意义,强调生态危机的重要性及紧迫性。  相似文献   

13.
动物小说《藏獒》在2005年倍受关注。小说以怀念藏獒呼唤人性为主题,但若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切入,却会发现作者生态意识的狭隘和局限。从作品的形象和主题可以看出其生态意识并未真正体现动物平等,也没有摆脱人类中心主义的桎梏。这不可避免地造成作品形象塑造和主题挖掘的缺陷和不足。因此只有从真正的生态意识出发,才有望回归自然,创作更多的生态佳作。  相似文献   

14.
《廊桥遗梦》是美国作家罗伯特.沃勒的一部爱情畅销小说,然而从生态主义视角重审这部经典作品,却发现它实则反映了作家深刻的生态主义思想。沃勒对小说时代背景的铺设体现了他向往传统,回归自然的生态主张;乡野背景的述写表达了他对人文世界与自然世界和谐相融的生态渴望;"最后的牛仔"-罗伯特.金凯则是作家保护动物、反对战争、回归自然生态思想的代言人和践行者。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生态批评和文本细读的方法,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三个方面对西语裔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斯的短篇小说集《喊女溪》中的一个短篇小说《萨帕塔的眼睛》进行了分析,发现桑德拉·希斯内罗斯是一个具有生态意识的作家,旨在推动西语裔文学在中国的研究并唤起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6.
现实语境压力即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已经唤起全世界的极大关注,在文学界越来越多的文学家和文学研究者开始把生态学引入到文学研究和教育中,开辟了文学批评的新视野.文章从生态批评角度分析华兹华斯的自然观及其在诗作中的体现,感受人类早期厌恶工业文明、热爱自然、尊重自然、渴望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思想,进而呼吁全社会关注自然环境、保护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当代生态批评的视阈着手,在对古今中外大量资料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就生态批评面临的一些重要问题,如生态批评思想史、直线社会进步论、理性主义与科技文明、生态解困与精神革命、生态政治与生态教育、重振文学艺术的自然之维诸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探讨,从而断定人类文明历史已经进入生态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因此揭开新的一页,21世纪的作家、艺术家再也不能漠视地球生态现实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萨拉.朱厄特是一位对自然充满敬畏的作家。她在作品中刻画的不少树木意象折射出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遗憾的是,这些在过去的研究中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在生态批评崛起,世人对朱厄特及其著作给予更多关注的背景下,对这些树木意象作一评析,从仁爱、抚慰之树,人与树木和谐相处,对破坏树木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进行批判等三方面,可以解读作品的自然思想。  相似文献   

19.
当今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引起了许多作家的关注和思考。美国女作家琼.C.乔治(JeanCraighead George)创作的少年小说《狼群中的朱莉》(Ju lie of the W olves)从人与自然、自然的价值与权利、人类对自然的掠夺破坏等方面探讨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表达了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理念。  相似文献   

20.
以中外文学作品中极具代表性的有田园文学称号的《边城》和《苔丝》两部文学作品为例,在传统阅读方式基础上,从"生态批评"的角度来解读两部作品中的田园自然环境,分析风景如画的背后其作品中如何呈现难能可贵的生态意识和体现的生态与人文的密切关系,从而赋予作品以新意,丰富作品的内涵,揭示作品的深层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