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试析优化辽宁省产学研合作模式的路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优化产学研合作模式不仅要建立在知识资源基础之上,还需要把竞争焦点放在竞争资源的整合和协同能力层面;当前辽宁产学研合作已发展到"产学研合作技术联盟"新阶段;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高校均要在合作模式的构建和推广中扮演适当的角色、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协同创新是各协作主体利用各自优势相互合作,进行科学技术研发、产品生产以及市场运营等系列活动。美国协同创新体系中,大学、企业、政府、中介机构等不同主体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的功能定位,各个主体在技术创新的研发、传递、转移和应用环节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实现了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的良性循环,有力推动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的形成和完善,提高了国家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能力。值得我国深入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新常态下,技术合作与产学研协同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重点研究政府能否通过财政手段有效引导企业提高产学研合作。采用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研发投入、政府支持对企业产学研合作意愿作用机制与作用效果。研究发现:(1)研发投入显著提升企业产学研合作意愿;(2)研发投入对企业产学研合作意愿存在显著门槛效应,政府直接资助超过门槛,促进作用减弱;(3)中西部地区门槛效应存在显著差异,政府引导企业产学研合作需注意资助方式和资助地区。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国家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构建协同创新体系的重要时刻,研究吉林省产学研协同创新问题意义重大。本文通过研究吉林省产学研协同创新现状,从政府、中介服务机构、高校和企业不同层面分析了吉林省产学研协同创新存在的问题,并对作为行政管理部门的政府、以及作为协同创新主体的高校和企业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产学研合作的五元三层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学研合作既是高等院校三大职能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选择。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以及中介组织共同构成产学研合作的五元主体,五元主体分别构成产学研合作的主导推动层、辅助参与层及环境保障层。在人才培养型产学研合作中,高等院校构成主导推动层,企业构成辅助参与层;在科技开发型产学研合作和生产经营型产学研合作中,企业处于主导推动层地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则发挥着辅助参与层的作用。在各种类型产学研合作中,政府与中介组织均处于环境保障层地位。  相似文献   

6.
从协同创新的视角看,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着主体选择误区、模式选择偏差、协同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需要地方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地方政府之间进行协同创新,进一步加强融合,发挥地方政府的引导作用,实施产业集群与学科集群的对接,开展多主体、多层次、跨学科的联合技术攻关,提升协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作为各种创新主体的粘合剂和技术创新活动的加速器,科技中介机构在产学研合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委托代理、囚徒困境等多轮博弈模型,分析了科技中介机构存在的必然性及产方对营利性科技中介机构更高的偏好程度。提出从丰富科技中介机构供给多元化、构筑信息共享平台以及建立以营利性科技中介机构为主,非营利性科技中介机构共同参与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等方面努力,提升科技中介机构的整体服务水平,以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陕西产学研合作:现状、问题、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学研合作是促进经济、科技、教育紧密结合的重要手段.在分析陕西产学研合作现状的基础上,讨论了陕西在产学研结合的过程中存在的诸如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企业"重引进、轻消化吸收"等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鼓励企业建立R&D机构;发挥各级政府职能;强化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的主体地位等,并且指出"企业主导型"是陕西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9.
高校的职责不仅仅是教学和科研,还要更好的服务社会,满足社会需求,而产学研合作可以更有效的实现高校对社会的服务职能。产学研合作即是企业、学校、科研机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其合作有利于高校和企业的共同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和校企共赢。以新建本科高校为背景,进一步分析了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高校的办学理念与社会需求的脱节;人才培养模式封闭单一;一些企业和教师对产学研价值取向存在分歧;政府引导和支持力度较弱,产学研合作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不够完善等。并且探讨了如何转变办学理念以及创新人才的培养;加强地方政府支持,构建完善的产学研模式;健全中介机构,充分发挥其在产学研合作中的桥梁作用,提出了“政产学研用”创新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0.
针对产学研合作问题,采用归纳分析的方法,从阜新市政府、中小企业、高校(含科研机构)、科技中介服务的角度分析了阜新市产学研合作的特点,总结了阜新市产学研合作存在政府投入不足、企业创新能力弱、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缺位、产学研合作缺乏长效机制等问题,提出加大政府财政投入、鼓励企业参与产学研创新联盟、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等建议,为推动阜新市产学研合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引领下,协同创新成为一种趋势。根据创新主体的作用,把产学研协同创新分为高校协同创新和企业协同创新两个子系统,并构建协同创新系统模型。深入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路径,构建"三轮驱动"的校内协同创新体系,以及"立体化"的企业协同创新体系,提出了技术储备、项目合作、校企研发平台、校地创新平台四个层次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耦合系统,大力推动校企协同创新,并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无锡企业协同创新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2.
资源型城市往往面临着在资源枯竭后不能持续发展的困境,如何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文章在界定资源型城市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概念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资源型城市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中的创新主体要素和创新环境要素构成。创新主体要素包括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及科技中介机构,创新环境要素包括法制与政策环境、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创新平台建设完善程度。最后构建了资源型城市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模型。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是国家创新系统有效运行的重要环节,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国产学研合作发展迅速,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但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不足,对于企业的技术创新支撑效应不显著。成立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建立企业、大学与科研院所之间的交互协同网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研究发现:企业博士后工作站作为企业创新的中间网络,显著提升了企业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相比于国有企业,产学研合作对于民营企业的促进作用更强;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产学研合作对于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就越强;拥有学术背景的高管数量越少,产学研合作对于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就越强;政策环境能够调节产学研合作对企业发明创新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的影响作用,表明政策支持有助于产学研合作,优化企业创新结构,提升企业真实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产学研合作中的地方政府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地方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仍存在瓶颈问题,如缺乏促进合作的系列政策、法规及产业竞争性情报体系,多渠道筹集合作资金方面作用欠缺,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等等;对此,地方政府在推进产学研合作中应发挥政策引导、支持和协调的功能,建立资金、信息、中介等平台,并依法监督和管理,推进合作方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15.
作为协同创新的一种基本范式,如何提高产学研联盟中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之间合作的积极性和稳定性是协同创新动力机制研究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借鉴经济学中的比较优势理论,以国际商品贸易合作现象为启发,通过构建产学研比较优势数学模型验证了比较优势的存在是促使双方合作的重要内在动力。研究发现当各参与主体拥有的比较优势越明显时,双方协同合作的可能性也会越高。针对以上研究结论,从参与主体、政府、市场三方面提出增强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动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科技协同创新需在政府引导之外发挥金融机构作用。本文通过引入金融机构并整合创新主体博弈的两个阶段分析,构建并演绎金融投资机构介入下的双主体两阶段演化博弈模型,通过灵敏度分析验证收益增加系数、政府支持概率及金融机构投资概率、维护合作决心等变量调整对协同创新主体决策行为和策略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金融机构投资概率增加,会促使创新主体选择协同创新、维护合作,并对创新主体的策略选择起到约束作用。(2)金融机构介入的多主体维护合作的决心不仅促成协同创新过程的成功性,也能提升企业以及学研机构在初始达成合作的概率,即第二阶段影响第一阶段策略选择。(3)协同创新收益、有金融机构投资时的收益增加系数增加,企业及学研机构决策最终会选择协同创新并维护合作。  相似文献   

17.
传统“产学研”合作理论存在理论体系不完善、行为主体定位不清、合作模式单一和创新机制简单等问题,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区域创新的需求.三螺旋理论下的现代“产学研”合作理论分别从理论模型、行为主体、合作模式和合作机制四个方面对传统“产学研”合作理论进行了完善和创新,为现代“产学研”合作理论构建了新的理论框架.三螺旋理论突破了传统“产学研”理论“产—学(研)”双主体的线性合作模式,强调了政府等其他主体的地位和作用,建立了“官”“产”“学”非线性协同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的内在需求.本文从政府的引导和整合作用、人才的培养与科学研究、科技投入与产出、成果转化及市场化四方面阐述了产学研合作推动产业发展与振兴的作用机理,并分析了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希望产学研合作的各方能加强理解,互利合作.  相似文献   

19.
多主体参与下中国光伏产业低端技术锁定突破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国光伏产业低端技术锁定现状,基于多主体参与的技术突破模式,分析参与主体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地方政府、光伏企业和学研机构突破低端技术锁定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在模型求解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典型情形分析演化稳定策略的走向和收敛趋势。研究结果显示:第一,上级政府奖励、外部性收益和科研经费无助于推动三方合作;第二,光伏企业扶持性补贴对三方合作的的影响呈现"倒U形",存在"补贴拐点";第三,增加对学研机构的扶持性投入无助于提升学研机构的合作意愿,而增加企业关联收益和学研机构的创新投入能够显著提高学研机构的合作意愿。结合研究结论,提出建立光伏产业递阶式补贴机制、培育行业典型及技术标杆企业、优化政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作为整合多方资源、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推动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新型研发机构在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高校、企业、政府为主体的协同创新体系。在运行机制上,新型研发机构坚持“前沿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创新,以扁平化管理、市场化运行为抓手,充分整合各类创新主体优势,联动资本、服务、文化等资源要素,取得了快速发展和显著成绩。但也存在着协同运行机制有待完善、内部管理方式有待优化、资源政策保障有待强化、自我造血能力有待加强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职能定位、完善体制机制、加强政策引导,为新型研发机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