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三钱忧问"实质上是对我国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不足的担忧。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要顺应新形势、新要求,回应社会关切和大师"忧问",把握创新人才培养的时代焦点,以高校学术生态环境建设为突破口,形成"教育家办学"、"学术权力主导"及"唯才见举"的体制机制环境,促进杰出人才成长。  相似文献   

2.
社会体育专业的产生顺应了市场经济的需求和国内大众体育的发展,健美操课程在社会体育专业中普遍开设,也是专项课程的重要课程之一,但现该专项课实践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单一,课程实践少,对学生能力的提高不够;教学模式还是倾向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创新少;开课时数不均衡,专任教师仅基本能满足教学,学生身体素质普遍较弱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培养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健美操专项能力,适应社会的市场需求,"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专项能力为中心",培养出实际需要的专业人才,就必须构建一个科学的、合理的模式来予以实现。  相似文献   

3.
浅析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和现实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在国家体系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贡献。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功能也随之不断拓展。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和使命,提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进行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提供优质高效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和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4.
"概论"课是帮助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目标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课程。因而,高校"概论"课的教学问题关系重大。当前,应系统总结"概论"课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借助教材体系,丰富教学内容;借助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式;借助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以及借助社会生活,激发学生兴趣等,从而不断地提升"概论"课的教学水平,增强"概论"课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相似文献   

5.
重点分析了服装史课程的重要性,以及服装史教学的现状。从调动学生积极性出发,分析了服装史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并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此次教学方法改革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通过采取"案例分析法"、"对比法"、"师生互动法"、"启发法"等,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自由灵活性,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改变以往的"家长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从而推进高等教育体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美国是世界上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也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最快的国家,从政府到高校都非常重视人才的国际化培养。宏观战略上,美国国家领导人对高等教育国际化非常重视,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上升为美国国家战略,并与经济振兴和社会稳定紧密相连;外部策略上,美国的"引进来"和"走出去"策略为国际交流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美国将长期致力于高等教育国际化培养;从内部微观角度,以美国州立大学为研究对象,从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外语学习和师资管理方面探析美国高等教育本土国际化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7.
预科教育(先修课程)是从中等教育向高等教育过渡的一个特殊教育层次,也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完善教育体系、使中等教育向高等教育更为平滑地过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目前预科教育主要包括民族预科教育、华侨预科、留学预科三大类,所针对的教育对象、教学内容及侧重点等方面有所不同,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特别是在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需要不断加以优化。  相似文献   

8.
预科教育(先修课程)是从中等教育向高等教育过渡的一个特殊教育层次,也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完善教育体系、使中等教育向高等教育更为平滑地过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目前预科教育主要包括民族预科教育、华侨预科、留学预科三大类,所针对的教育对象、教学内容及侧重点等方面有所不同,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特别是在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需要不断加以优化。  相似文献   

9.
论新形势下成人高等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才的培养、社会的进步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目前,我国成人教育面临着教育观念、办学模式、管理模式全面改革和创新的新形势。只有坚持以创新为核心,在办学指导思想、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改革等方面坚持创新体现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能够以全新的创新思维模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代新人,从而实现我国程人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发刊词     
振兴中华,教育为本。自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有了极大的提升,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高涨,高等教育得以飞速发展。为了健康地持续地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必须不断推进高等教育创新,而教育的创新必然要求大力开展高等教育的科学研究。《高校教育管理》就是为开展高等教育管理研究而开辟的一块新的园地。本刊旨在积极探寻高等教育规律,促进高等教育管理的科学研究与交流。为了贯彻解放思想、求实创新的办刊方针,我们特别注重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创新性、学术性和应用性。创新精神是科学研究不竭的生命活力之所在。我们提倡学术自…  相似文献   

11.
随着台湾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台湾通识教育在理念认同、课程建设、教学实践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台湾通识教育的成功实践对大陆高等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大陆高等教育要实现既定的根本目标,真正落实以生为本,必须推行通识教育;大陆当前的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在当前高等教育制度环境下,大陆推行通识教育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的强力推动和高校校长的创新作为。  相似文献   

12.
基于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和推进国家创新治理体系的建设需求,PPP模式逐渐成为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手段之一.PPP模式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运用日臻成熟,但在教育类尤其是高等教育范畴中的应用仍处于初始阶段.文章在分析高等教育应用PPP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围绕法律进路和契约安排两条主线分别论述PPP模式在高等教育应用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及应对方式,试图为高等教育PPP项目的顺利发展提供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经济改革、高等教育结构调整、高职教育现状和课程建设理论依据四个方面对高职高专教育经济类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动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目的在于高职高专经济类课程改革与建设必须以建设动因为出发点,遵循职业的知识、能力、素质原则,以课程建设现状为基础,结合高等教育改革的结构调整,最终适应经济改革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民生视野中的高等教育热点问题,是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需求过程中普遍关注、利益相关、亟待解决的问题。它表现为高等教育在满足民生需求中的矛盾冲突。明晰民生视野中的高等教育热点问题,对于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满足人民需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重视和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学内容的改革,是高校德育培养和发展人的主体性的本质要求,也是着眼于提高高校德育实效性的内在要求.高校主体性德育理论的发展和主体性德育目标的确立,对高校德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德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必须紧紧围绕人的主体性建设的原则和目标进行重新建构.  相似文献   

1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环境、对象已经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势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认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的现实紧迫性;要立足教学内容的创新,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要从教学模式和方法上创新,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7.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形势与政策》是两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课程建设和改革,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在新形势下有着重要的意义。对目前《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必要性,对如何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高等工程教育不能满足"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需求,加快工程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孔子在教育公平、教育目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思想对当前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具有重要启示。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应在培养目标上实现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在课程体系设计上强调道德教育的基础地位;在教学方法上坚持"因材施教",加强创新教育,切实推进启发诱导式教学、研究性学习、开放式教学。  相似文献   

19.
高校公共理论课改革的根本,首先在于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面对现实,适应过去特殊时期的完全政治化的高校公共理论课课程体系,有必要进行重新定性定位或功能调整。在新一轮课程体系改革中,应该从以国家统治为核心的政治教育,转向以人为本的全面素质教育;从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出发的意识形态教育,转向从学科分类出发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从片面强调义务责任的子民教育,转向树立全面权利义务观的公民教育;从一定程度的“唯上,唯书”教育,转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协同创新是国家中长期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农科研究生的培养必须要改变传统的“分散、封闭、低效”现状,向基于协同创新的机制转变。本文从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农科研究生培养的目标任务出发,提出基于协同创新机制的农科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措施,为农科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一种可供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