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接受美学理论认为,读者的阅读活动对文学作品意义和价值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戴西·米勒》是亨利·詹姆斯创作初期一部成功的中篇小说,具有深远的文化影响力,引发了读者的广泛讨论。运用伊瑟尔的接受美学,将作品文本中的读者召唤结构——"隐含的读者"分为语言的缺省和模糊性、情节的缺省以及特殊的叙述视角三类内容进行举例分析,肯定其对实际读者对文本再创造的引导作用和读者的阅读活动对文本意义实现的价值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论《看不见的城市》叙事的实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看不见的城市》作为卡尔维诺经典的小说实验文本,以其奇特的叙述魅力为人们所重视。小说以《马可.波罗行纪》作为文本叙述的起点和背景,运用互文的手法表现小说文本的意义,表达作家对现代城市的思考。在行文中,小说将叙述由叙者向听者(读者)敞开,模糊文本叙述的边界,使读者进入叙述圈套,成为叙述的主体之一,从而呈现多重的叙述功能。同时,文本发挥了形式的表现功能和语言的能指功能,使文本的意义呈现出巨大的扩张性。本文基于卡尔维诺对小说本身的内容、结构、小说中叙述者的角色,语言方面处理的方式,来对作品进行分析,阐述文本间互文性,主体间性的叙述模式,文本形式的独特性和语义的多义性对小说创作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阐明弗吉尼亚·伍尔夫意识流小说《到灯塔去》心理叙事、内心独白和心灵对话、多重聚焦、心理时间与现实时间交织等叙事特色的基础上,利用了一个基于及物性分析理论和文本世界理论的认知叙事学理论框架对小说的以上叙事特色进行分析,发现及物性分析确定叙述对象,叙述者角色是理解内心独白和心灵对话的线索,文本世界指示转移和心理时间引发的文本世界套层和转移是读者与文本互动的关键,为意识流作品读者阅读过程的认知做出了新尝试。  相似文献   

4.
《洛丽塔》似乎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在诱使读者放弃自己的道德判断。从叙述策略的角度对该现象的剖析表明,《洛丽塔》的文本迷局主要由三种方式组成:即确立审美价值体系、采用多重叙述视角和预设隐在读者。  相似文献   

5.
基于文本世界理论对唐朝诗人崔颢的作品《黄鹤楼》进行了分析和解读.首先简要概述文本世界理论;其次,通过对诗词中文本世界构建的分析,探究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心理感受和认知处理过程,从而实现与诗人跨越时空的交流;最后,剖析该诗的功能命题推进,有助于理顺语篇叙述的脉络和推动叙述向前发展,从而揭示文本主题思想.从文本世界理论角度探究《黄鹤楼》诗词,为该诗词的解读和赏析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叙述结构、叙述形式、叙述事件和情感基调四个方面将《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的小说文本和电影文本进行了比较。小说文本虽不具有搬上银幕的优势,但由于编剧和导演在以上四个方面进行了改编和艺术处理,电影文本仍给了观众极深的感动和极大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7.
《洛丽塔》似乎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在诱使读者放弃自己的道德判断。从叙述策略的角度对该现象的剖析表明 ,《洛丽塔》的文本迷局主要由三种方式组成 :即确立审美价值体系、采用多重叙述视角和预设隐在读者。  相似文献   

8.
论文选取谭恩美代表作品《沉没之鱼》为分析对象,从"不可靠叙述"、"叙事视角"和"反讽"角度着手文本分析,试图走出以往国内在华裔美国文学批评研究中存在的重文化轻文学的误区,从而让读者体悟到华美文学叙事艺术的独特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9.
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中,简·爱的女性个人叙述声音使得小说成为女性主义批评的经典文本,叙述者"读者啊"的呼唤也成为文本的一个重要叙事特征。借助福柯关于"坦白"仪式的论述,将《简·爱》读作"坦白"方法论的范例,以此理解叙述者与读者的关系问题。文本成为叙述者的坦白过程,一方面是叙述者作为坦白者确立身份,另一方面是读者作为聆听者确立权威。文本意义在作为坦白者的叙述者和作为聆听者的读者二者相互作用中产生,同时也展示了夏洛蒂的叙事观念。  相似文献   

10.
论《边城》叙述者性格及其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从文的中篇小说《边城》的叙述者以独特的叙述话语,构筑起一座神秘的现代神话庙宇,虔诚地供奉着“人性”这一偶像。他在符化人性理想的过程中,完成了对自我的塑造。《边城》中个性最为生动、最具感染力的,与其说是翠翠、老船夫等人物,不如说是这位神秘的叙述者。本文试图立足于文本,破析其丰富复杂的叙述者个性与叙述功能,以体悟其形式意味。一、可信的叙述者叙述者的可信与否,直接影响到读者对文本的理解与阐释,影响到叙述话语被接受的程度。那么,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响叙述者是否可信呢?这是一个与叙述效果直接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悬念是叙事作品的一个重要元素,其审美视角具有两重性:其一,从读者角度而言,悬念契合读者阅读的心理需求和期待,充分调动读者的欣赏兴趣和激情,让读者在体验和破解悬念的过程中获得心理满足和审美愉悦;其二,从叙事文本层面审视,悬念是一种独特的文学结构形式。悬念能有效提升叙事文本的可读性,增强作品的艺术魅力,其美学效果来源于文本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音乐作为一种纯粹的听觉艺术,在以影像为主导表现形式的电影艺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影像的叙事方式不同,音乐经常以一种隐形叙事者的角色参与电影叙事,并以其独特的方式通过与受众情感共鸣的达成,迅速将其带入电影的虚拟时空,从而完成受众与作品的审美互动,帮助作者达成叙事目的。  相似文献   

13.
读图与接受:《罗拉快跑》表意系统的符号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片的表意系统,是伴随着影片成为本文这一动态过程而生成的。阅读影片本文,接受影片表意,都有着不同于文学作品的电影性。非天然语言的电影符号是影片本文表意系统的基本单位。在《罗拉快跑》这一影片本文中,开放的叙事结构使影片表意系统中的电影符号具有了丰富的表意性。“读者”与开放的叙事结构进行交互,追求其个人意愿在叙事时空和结构中实现的可能性,《罗拉快跑》正体现了这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美国当代小说家珍妮弗·伊根的小说《恶棍来访》是一部创新实验作品,小说的叙事结构突破常规,细节设置十分巧妙,一些批评家因此称之为“后后现代小说”。小说第10章“灵魂出窍”借鉴修辞叙事学的叙事模式,打破内在研究与外在研究的界限,并运用第二人称叙事模式对叙事交流的作用,揭示出其潜文本。这种叙事方式不仅带给读者不同以往的阅读体验,而且也使读者充分了解到美国吸毒青少年同性恋者的生存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5.
福特的《好兵》因其独特的叙事方式而著称,作品采用固定式内聚焦方式,依靠逆时序的印象及不可靠叙事者进行叙事。同时,反讽的运用也是文本突出的表现手法;当反讽被置于叙事学研究范围内,成为研究文本内部深层规律和结构的方法,来研究语篇之说服力的一种手段时,被称之为叙事反讽。论文以热奈特的叙事学理论为基础,将文本中的叙事反讽分为:聚焦反讽、时间反讽和引语反讽。探讨三种反讽如何进行叙事构成文本内因素的二元悖立状态,形成对表层话语的瓦解和颠覆;如何使文本中的故事升华到审美的高度,彰显反讽在小说叙事形式中所蕴含的独特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从叙述学角度看,18、19世纪的现实主义小说作家与读者有一种亲和关系,作品被认为是现实生活的延续;而现代主义小说作品则对现实世界产生怀疑,作家与读者和现实相脱节,小说叙述向客观化、非个人化方向发展.后现代主义小说与现实的距离更大,作家将多元、破碎的文本迫使读者介入,由于本文神秘、不可解读,读者往往望而却步.后现代主义小说要走出误区,就必须建立文本与读者的联系,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7.
英国小说家艾丽丝·默多克的代表作《黑王子》是一部具有实验性质的小说,从多个层面探讨了生活的本质,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包括情节、引喻、叙事策略以及结构安排等构成了小说的召唤结构,共同作用于读者的阅读活动,使读者能够自觉地建构小说的意义,对其哲学内涵作出反应。  相似文献   

18.
接受美学强调以“读者”为中心 ,其积极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但是 ,接受美学免谈读者的制约性 ,无论从哪个角度而言 ,这都是一种缺憾。撇开阶级的、民族的、宗教的、道德的等具体的社会外部形态对读者的制约性不谈 ,仅就文本的叙事表层结构来看 ,接受文本的读者 ,其“主观能动性”是特别有限的  相似文献   

19.
英国当代著名作家戴维.洛奇集文论家与小说家于一身,在其重要作品《小世界》中,用后现代主义元小说叙事建构了一个后现代主义浪漫传奇文本。小说文本由"谈这部小说如何成为小说的小说"和"类文本元小说"构成,使关于传统人文批评、解构主义、读者接受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文学本体论等的批评理论探讨转变成小说叙事艺术。同时,作者使用互文手法将高雅的专业知识阐释与表现当代学术界荒诞景观的通俗故事情节并置,讽刺性地质疑文学研究的目的和公共学术批评机构的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