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论艺术对现实的理性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包含了对现实的批判和在情感驱动下的积极建设 ,借助艺术审美 ,人们能够越过低层次的生活需要 ,进入自由创造的精神生活层面 ,艺术是情感的、理想的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后,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发展科学文化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和“诗要用形象思维”的理论,对于解放艺术生产力,发展艺术生产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这些问题的提出,深刻地揭示了艺术发展的规律,具有客观性质,是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发展,值得进一步探讨。 一 毛泽东同志提出发展文艺与科学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问题的实质或其基本精神就是,解放艺术生产力,使社会主义文艺在竞争中得到自由的发展。“双百”方针道出了文艺自由或创作自由这一客观规律。这个思想已经反映在我国的《宪法》之中。邓小平同志在第四次文代会《祝辞》中也明确指出:“在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  相似文献   

3.
《淮南子》的文艺理想观是对儒道文艺思想的融汇整合.首先,关于文艺本质观,《淮南子》坚持了文艺是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又强调了它是人的心灵自由创造的产物,是社会功用和审美的统一.其次,《淮南子》从艺术的特征、艺术的源动力以及艺术的审美效果等三个方面论述了"至情"观,第一次全面突出文艺创作的情感审美特征,其影响深远.再次,关于文艺作品的审美风格,《淮南子》主张阴柔与阳刚并举,自然美与人工美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4.
科学是一种自由的探索。这种自由体现在:科学家自由地从事科学研究、获取和支配研究资源等外部自由,科学家内心超越功利的自由精神,以及崇尚自由价值观念的科学精神的发展和传播。但是,科学家的自由并非不受任何规约的主观随意性,在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深入的今天,科学家要坚持道德自律,摒弃"价值中立",以人类整体福祉的增进为终极目标,以关注科学应用的社会后果为自己的伦理选择,承担起对社会的道德责任。  相似文献   

5.
在文艺价值的诸多构成因素中,美是核心成分也是基础部分。因为美既是一切文艺最重要的本质属性和要义构成,也是文艺内容形式的托底奠基成分。美是一切文艺的精神内核和价值意趣,是文艺价值的凝聚升华与追求目的。美不单指向自由、解放、善行和美德,更指向心灵、精神和灵魂,还指向一个高贵美好的理想世界。美展示自由精神,凝聚一切力量,提升文艺作品的价值品味与精神境界。美之精神内质涵括美形、美情、美意3个方面。无论是物或是人,美形皆为世人提供了味之不尽的心灵享受,极致高妙的永恒之美。美情则把日常生活中的情绪、情感、情思加以提炼升华,改造成富有审美意味、美感形式和价值意趣的再生情感。美意则是主宰、引导和支配美情的头脑和心脏。倘若说美形的功用主要是亮眼、养眼,那么美情的功用主要就是亮心、养心,美意则是支配形体和情感的最高统帅,是一切文艺的根本价值之所在,也是引导所有文艺活动的最终依据。  相似文献   

6.
科学家爱因斯坦钟爱音乐并对音乐有着独到的看法和认识。作为一个深谙音乐艺术与科学创造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偏爱西方古典音乐及其形式美,并对音乐艺术的审美特性以及它与科学在表达方式和被理解等方面的差异性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能够敏锐地指出音乐与科学在创造性及满足人类情感需要等方面的共性特征。随着国内外学术界对艺术与科学的关系的深入探讨,爱因斯坦的有关论述已成为艺术与科学有密切关系的重要例证和焦点内容。对科学家爱因斯坦的音乐观进行深入分析与合理阐释,对于深入研究"音乐与科学的关系"这一新兴课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艺术作为认识真理的经验形式,作为意识形态的构成元素,与宗教、科学、历史和哲学等相比,是处于最低的层面;而艺术作为人类天才的创造的形象世界,又包含有更高目的的精神指向。过于夸大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使艺术偏离人的基本的精神需求,而变成了政治或社会意识形态的工具,这样只会导致艺术功能的衰退。艺术的娱乐,并非功利性,而首先是享受性,它与一般娱乐不同的特点是审美的愉悦,具有强烈的情感性,是感动或情感的释放。我们谈艺术的娱乐功能,一点也不否认和贬低艺术的社会功能,相反,恰恰是为了健全和强化艺术的功能效应,更好地发挥艺术的社会功能。艺术的社会功能效应,固然取决于艺术品的审美趣味,但也不等于具有审美趣味的艺术品,就具备很好的社会功能,因为艺术的社会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是情感的精神的和灵魂的力量,艺术家的良知与激情、思想与文化精神,决定着作品的社会功能的力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毛泽东文艺思想从文艺创作主体、文艺作品与文艺接受主体的斗争实践和精神需求之间的关系来确定的文艺的三个价值取向.强调了毛泽东文艺思想关于文艺应该从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相统一的高度表现、确证、肯定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实践和革命精神,使人民群众观照到自身的本质力量的文艺价值观;强调了毛泽东文艺思想关于艺术家思想感情上的革命性要求,目的在于使艺术家有更大的审美创造主动权,使作品有更深刻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9.
歌剧表演艺术中人物意象的创造是一个长时期的艺术实践与积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来自生活中的情感积累,也有演唱者艰难的技术层面的苦练。而最终在歌剧表演者的演唱过程中的人物意象创造将表现为一种艺术心理层面的协调运动和自由创造。  相似文献   

10.
<正>文艺作品,作为包含着作者审美情致的精神产品,不仅寄托着作者的思考、理想,而且表现出极强的感情色彩。同时,作品通过文艺欣赏起到一定的社会作用。——艺术由人创造,艺术影响人,这两者是有机统一的。没有读者参与欣赏的作品,严格说来,并不能被称为艺术作品。因为离开了欣赏,作品中的审美内涵不能得以显现,因而作品中观念的、情感的内容也就失去了对人、对社会发生作用、产生影响的可能,作品也就会失去其存在的意义。离开文艺欣赏,势必导致整个社会的文艺的枯萎。马克思说:“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任何其他产品也都是这样。因此,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  相似文献   

11.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现代教育科学认为,音乐是最大化、最富于感染力的艺术方式和美育方式,音乐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一种非常适于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的极具表现力的特殊方式。作为美育教育范畴的音乐欣赏,本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通过对优秀作品的欣赏,了解,引起人们联想和想象,激起美感,得到陶冶和感染,并把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的感悟内化为自身的一种高雅的文化修养,在接受专业基础教育的同时,在艺术修养方面得到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加强和提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观,成为一个更全面,更有作为的现代人。  相似文献   

12.
在音乐欣赏过程中 ,想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和特殊的阶段 ,能给人以神奇的艺术享受 ,只有依赖、运用想象 ,才能获得对音乐“语言”的体验和感应 ,领受到音乐神奇美妙的意境。音乐本身就是富含着想象的艺术 ,而想象又是欣赏主体与生俱来的能力 ,正是主体的想象能力与客体的想象因素的结合 ,产生了音乐欣赏过程中的想象。在音乐欣赏中 ,作为欣赏主体 ,可以通过丰富音乐基本知识 ,扩充综合知识 ,提高情操和素养来培养想象力 ;如果合理运用想象 ,则可在欣赏中获得审美享受 ,得到美感的升华  相似文献   

13.
音乐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反映,音乐创作是全部音乐实践活动的基础。本文对音乐创作的心理过程进行了探索,作曲家在实际的生活、艺术创作中进行了艰苦劳动,获得大量的成功创作。这其中体现了想象力是音乐创作中最重要的心理能力,音乐创作与想象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演唱者在演唱和表演的过程中,会出现感觉、思维、记忆、想像等一系列心理现象,其中想像直接关系着演唱者演唱水平,同时也是演唱者能力和才华的体现,它还能够帮助演唱者获得新的演唱技巧和高度的声乐技术,使演唱者的演唱水平得到不断突破和创新。另外,在声乐艺术创作中也离不开声乐艺术想像,它是决定声乐艺术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对于我国演唱事业的发展也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音乐艺术教育可以提高受教育者的直觉力、想象力、创造力、表达力和艺术修养,丰富受教育者情感,开拓受教育者思维。在普通高校开设公共音乐课程从大学生成长需要、师资、教学设施等方面都具有可行性。普通高校开设公共音乐课程应加强音乐欣赏课,文理科采用不同的教材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表现主义文论是指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和英国美学家科林伍德、阿诺·里德等人为代表的以艺术为表现的文艺理论。它受到维柯的《新科学》浪漫主义诗学的直接影响,重视人的感觉经验的主观因素,强调内省、自我、人神契合的情感作用,将人的想象、激情、生命性灵作为艺术的本原,使艺术表现成为艺术的本质特征。以"想象"为切入点,概括了表现主义文论的主要特征和现代启示。  相似文献   

17.
艺术与科学一样都是建立在想象力基础上的"发现"和对"发现"的实践。将艺术作品的美作为一种来自"发现"的智慧介绍给理工科大学生,是让他们体验另外一个智慧空间,基于此以激活自己的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18.
论大学美育与人才创新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美育是一种创新意识的教育 ,大学美育可以有效地促进人才的创新思维。本文论述了文学艺术创作过程与科学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想象与灵感现象、美的创造规律和科技创新规律具有的相通之处 ,并在如何培养人才的创新素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嵇康强调音乐的自然本体论,将音乐从宗教和神灵附庸的地位中解放出来,实现了艺术的自律,使音乐摆脱了外在功利目的束缚,也肯定了音乐形式的独立审美价值。从另一个角度看,嵇康的《声无哀乐论》与汉末王充对谶纬神学的批判一脉相承,以机械唯物论和实证论来衡量音乐艺术,否定了艺术的情感蕴含,否定了艺术夸张和想象的价值,同时也消解了艺术的神性光晕。嵇康否定艺术情感内涵的目的在于否定艺术与天地神人感通的神秘维度,进而消解统治者对艺术神秘作用的利用,但天人感应的艺术观念依然存在于嵇康及其同时代人的作品中,这意味着"声无哀乐论"并不能在艺术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神秘是人对世界的一种特殊感知和体验。嵇康对艺术神秘性的极端否定具有矫枉过正的敝端。与其说"声无哀乐论"是一种深思熟虑的音乐思想,不如说它是嵇康反叛名教政治态度的一种极端表达。  相似文献   

20.
音乐作为一门听觉艺术,与想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音乐想象具有独立性、新颖性、创造性、广阔性的特点。音乐想象是艺术家创作、演唱、演奏、诠释作品的条件和前提,想象在音乐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