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促进新闻传播研究的不断深入,《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起开办"长江传媒论坛"栏目,得到了广大新闻传媒研究者的大力支持。为深入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长江传媒论坛"栏目特面向广大作者、读者征稿。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新闻传播研究的不断深入,《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起开办"长江传媒论坛"栏目,得到了广大新闻传媒研究者的大力支持。为深入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长江传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新闻传潘研究的不断深入,《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起开办“长江传媒论坛”栏目,得到了广大新闻传媒研究者的大力支持。“长江传媒论坛”栏目特面向广大作者、读者征稿。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新闻传播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适应新媒体发展的需要,《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起开始"长江传媒论坛"栏目,现向广大新闻传媒研究者征集优秀稿件,重点针对新闻传播学理论、新闻传播史、新闻传播思想、文化  相似文献   

5.
一、"长江传媒论坛"十三期2010年3月4日上午,长江传媒论坛第十三期在重庆广电集团(总台)7楼的多功能厅举办,主讲人徐蓓是纪实传媒公司总经理助理兼精品部总监,英国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硕士毕业。1998年起从事纪录片创作,具有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社会工作研究的不断深入,《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近年来重点打造"社会工作"栏目,得到了广大社会工作者的大力支持。为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社会工作"栏目特面向广大作者、读者征稿。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社会工作研究的不断深入,《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近年来重点打造"社会工作"栏目,得到了广大社会工作者的大力支持。为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社会工作"栏目特面向广大作者、读者征稿。  相似文献   

8.
2009年9月9日.重庆工商大学与重庆广电集团(总台)共同创建长江传媒学院,这是重庆工商大学探索开放式办学,培育新型广电传媒人才的重要举措。2009年9月到2010年1月,长江传媒学院主办了12期长江传媒论坛。现摘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2009年9月9日.重庆工商大学与重庆广电集团(总台)共同创建长江传媒学院,这是重庆工商大学探索开放式办学,培育新型广电传媒人才的重要举措。2009年9月到2010年1月,长江传媒学院主办了12期长江传媒论坛。现摘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新闻传播理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十年来,我国新闻传播理论滞后于国际精神同辈,滞后于传媒发展.经营管理缺乏企业理念.传媒成为以政治目标为主、兼顾经济利益的组织.媒介结构和体制与先进的生产关系不适应,面临新媒体和全球化的多重冲击与压力,中国新闻传播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武器,对传统的新闻理论进行历史性检讨,建构新时期新闻传播理论.  相似文献   

11.
建构和谐社会是一个历史范畴,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闻传媒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经济建设"鼓"与"呼",并在为经济建设服务中,不断推进传媒经济的发展,从而开辟了新闻传媒的现代化发展进路.新闻传媒是现代经济伴生的产物,经济发展与新闻传媒的发展是共生互动的.在建构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新闻传媒要在服务经济发展中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互相促进,推进传媒经济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2.
北京电视台的《第七日》在中国首届十大名牌栏目评选中成功胜出,该栏目立足本地、为老百姓说话、说老百姓的话、节目形式不拘一格、表现手法不断推陈出新、重视栏目风格和主持人风格的培养、重视新闻资源的深度挖掘等是它的成功之道,值得新闻与传媒人认真学习。  相似文献   

13.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当前中国新闻传媒参与市场竞争的基本条件,由于中国新闻传媒的特殊性,目前中国新闻传媒的市场身份兼备经济和政治的二元内核,它是"党委领导与法人治理结构"相结合的"双法人"主体。这种"双法人"主体身份的获得缘自中国新闻体制变革中国家主导下的渐进式制度变迁模式,它通过我国新闻传媒社会主义影响力经济市场竞争"义"、"利"的二元取向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4.
《山西老年》是我最喜欢阅读的杂志之一。它内容丰富,涉及面广,阅读性强,是广大中老年朋友喜欢并关注的热点读物。它更多地、越加细微地关注中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和身心健康,行使着传递老年人幸福的使命。"你关注什么,你的眼里就会看到什么。"从《共同关注》栏目,到《文史丛林》栏目,再到  相似文献   

15.
我国新闻传媒在"5.12"汶川大地震的新闻报道中,充分显示了传媒在战胜突发性重大自然灾害中的突出而重要作用,为抗震救灾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过得硬的采写编播新闻队伍和不断更新与提高的新闻传播设备技术,是我国新闻传媒夺取这场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新闻报道胜利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6.
社会新闻具有独特的道德规范作用,是用“润物细无声”的形式,以其带有的个人行为、个人境遇的色彩来打动人、感染人、影响人的。社会新闻的最佳报道角度就是站在规范人们道德水平的高度,用社会精神文明的滤光片来透视一切社会新闻事件,筛选、采写、报道社会新闻。(一)在理性寻思中发掘社会的文化精神,增强社会新闻的亮点与可读性。新闻传媒应该有针对性地策划发掘出一系列既体现社会文化精神,又具有很强趣味性的社会新闻,做到既保证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版面上唱主角,在社会新闻事件的背后蕴含着时代的  相似文献   

17.
影响力与影响力经济是新闻传媒的本质属性。媒介权力使影响力成为新闻传媒的客观职能,影响力不仅是传媒在特有传播过程中所打下的"传媒资讯渠道烙印",也与传媒公信力和权威性互为条件;新闻传播本身也是一种经济行为,媒介所具有的传播力使广告的传媒"寻租"成为必然,它和媒介组织的公共服务性质一起促使出售影响力成为媒介经营的固有法则,"利益——控制"的二元格局是影响力经济的本质体现。  相似文献   

18.
人类原本和普通动物一样,都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但是,当人类产生了"自我",把世界说成是"人的世界"的时候,一方面人类在通过精神参与的劳动从自然中获取自然物和创造新的物品,另一方面也是人类从精神方面在占领自然,使整个自然成为自己的精神属地。人类的精神产品,可以划分为物质形态的精神产品和以自身的活动显示的精神产品。物质形态的精神产品如:作为工具和机器系统的精神产品,绘画、雕刻等艺术产品,书籍、杂志、传媒等各种文化视听物,此外,人把自己的生物体本身也变成了一种特殊形态的精神产品。以人自身的活动形态显示的精神产品有两种:一种是物化了的客观形式,如语言符号等;另一种是人的纯粹的精神生活行为,如各种行为艺术。  相似文献   

19.
正为进一步展现上海特有的文化与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成才与就业》杂志"人文上海"栏目将于2014年开展征文活动。一、栏目介绍"人文上海"是《成才与就业》杂志于2013年开设的栏目,旨在通过这一栏目拉近终身教育与学习者的关系,增强居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和社区归属感。  相似文献   

20.
正为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进成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由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与市社科院联合召开的"首届成都社会科学年度论坛"于2011年12月1日正式启幕,论坛历时一个月。年度主论坛由成都市社科联、市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