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分析了物业税的实施对房地产供需情况产生的实际影响,在供给方面从土地出让、开发商的资金链、房地产行业竞争、二手房的交易等方面论述了物业税的实施是长远行为.从抑制投机行为、居民投资需求两个方面的需求原则,阐述了物业税对房地产价格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影响.提出开征物业税势在必行,房地产的价格将在短时期内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2.
证券投资是对预期收益的风险投资,具有收益性、风险性和流动性三大基本属性。在证券投资中,预期收益决定着投资资金的投放方向;风险性决定着投资资金的投放数量;流动性则决定着投资资金的留存时间。这三大基本属性,使证券投资成为一种极具吸引力又极具挑战性的经济活动,同时又有力地推动着社会资金不断由低效率向高效率流动。  相似文献   

3.
房地产同时具有消费属性和投资属性,其需求也就分为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含:投机需求),本文采用灰色预测方法将心理预期量化,建立房地产价格模型。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全国1999年1月至2011年6月的季度数据,实证分析了需求对房价的影响。结果表明投资性需求较消费性需求对房价波动具有更强的解释能力,同时心理预期、购房首付款政策相对于其他影响因素对房价的影响程度更大。最后指出合理地引导人们对房价的心理预期有利于稳定房价。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当前我国房地产业的现状,对房地产投资开发中可能面临的风险逐一论述,并介绍了风险率、预期收益率的计算方法,以及反映风险与期望收益之间关系的CAPM模型和投资组合的风险衡量,还从风险的概率分布及计量等方面分析了房地产投资风险的判断及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房地产投资风险类型及防范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房地产投资是一项复杂的、收益和风险共存的经济活动。房地产投资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较大 ,并给投资者带来较大风险。在房地产投资活动中 ,投资者在选择投资机会或决策投资项目时 ,必须增强投资的风险意识 ,充分了解房地产投资的风险情况 ,尽可能归避风险或减少风险损失 ,使投资收益得到保障 ,让房地产投资在一定的风险下达到最大预期收益或在一定的预期收益下对应的风险最小  相似文献   

6.
住房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具有消费和投资的双重属性。一方面,住房给居住者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要素,满足消费效用;另一方面,住房又可以作为投资品,基于投资者风险偏好,带来短期的出租收入和长期的资产增值收益。这种消费和投资的二重性,在长期内为衍生关系,在短期内却有着内在矛盾。现有住房所有权制度将住房的二重性捆绑在一起,现存住房金融制度通过信贷杠杆更加重了这一矛盾。而这种特性和制度安排对房地产经济的波动起伏具有放大器的作用。为了隔离住房房地产泡沫,可以借助住房金融创新的设计思路,通过住房增值参与证券(HAPN)这种住房金融创新工具进行模拟分析和论证。结果表明,运用住房增值参与证券可以建立住房消费与炒房投机之间的防火墙,隔断房地产泡沫风险,促进住房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交易行为既是买卖双方博弈的随机过程,同时又体现了均衡的存在性和一致性。基于报童模型设计构造了信息不对称的商品交易市场,依据更新的信息属性,定义了两阶段的理性预期均衡,并分析了均衡条件下的性质,发现理性预期均衡下扩大的库存水平的收益大于非均衡条件下的收益。最后运用正态需求函数实例进行数值分析,计算信息更新产生的信息价值,验证了理性预期均衡分析报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当前世界经济中的金融投机俞维勇一、引言“投机”(SPeculate)在英文中是一个中性词,其原意是预测。投机行为是指在对市场上商品价格变动预测的前提下进行风险偏好的投资行为。所以投机的基本特性是风险偏好,根本区别于一般理性投资者的风险规避;其鲜明的表...  相似文献   

9.
房地产投机是世界各国普遍的商业行为,但是只有当市场上出现非常多的投机行为时,才会引起房地产价格脱离市场基础价格上涨甚至形成泡沫,过度的房地产投机和泡沫经济间有必然的联系。从研究房地产投资、投机与泡沫的内涵为出发点,揭示了经济学中的投资与投机、投机与泡沫的关系,旨在使决策者理性管理、消费者理性消费。  相似文献   

10.
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房地产泡沫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我国的房地产泡沫逐年积累是不争的事实,虽然严重到何种程度还无法作出十分准确的判断,但是,如果不基于我国特殊的国情,限制房地产商品的投资、投机属性,我国房地产泡沫的积累必然会有破灭的一天.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对房地产市场的有效调控,而房地产泡沫的治理则是房地产宏调控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1.
高校学报走向商品之途是出版规律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报因其发行量小、投入产出严重不对等使人对其商品属性产生种种看法.非商品说、特殊商品说和商品说反映了研究者对学报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商品属性的认识转变.用发展的前瞻的眼光来看,随着我国高等学校自主办学体制改革和出版业改革进程的加快,学报办刊体制必定会发生重大变化,学报会在这种变化中实现其本应实现的双效益,并逐渐凸现出其商品属性,这是符合出版规律的必然选择.违背出版规律所造成的学报非商品、学报是特殊商品这种假象必定会随着学报办刊体制的改革而复原其商品属性的真面目.  相似文献   

12.
在商品房买卖合同中,必然会涉及物权和债权这两种民事权利。本文分析了商品房双重买卖的物权变动问题,认为应采纳物权变动的区分性原则。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商品房双重买卖合同的效力问题,认为两个债权合同都应该生效。最后,分析了商品房双重买卖的法律救济措施。  相似文献   

13.
决定企业投资的主要因素是现期投入资本的预期边际收益和投资所形成的资产的预期使用成本,企业决策的标准是使两者相等。而影响这两个因素的主要变量是折旧和利息等。政府通过运用财税政策左右这些变量,便可影响企业投资决策。因此在实行西部大开发宏观经济政策时,为吸引民间资本投向西部,政府只要运用适当的优惠财税政策,以牺牲少量的税收收入为代价,便可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这些政策包括税收优惠政策、加速折旧政策和投资税收抵免政策等。  相似文献   

14.
以上海市为例, 考虑购房刚性需求, 选取影响税额的因素, 得出刚性需求下个人房产税总额的测度模型。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 由税额影响因素组成的自变量组合共同预测因变量, 经过模型的初步分析和修正, 得到税额与影响因素之间的最优线性关系。通过测度模型发现:住宅投资、人均可支配收入、总户数和土地出让面积对个人房产税的影响效果显著;前3项因素对税额的影响效果为正, 而土地出让面积为负。上海市人均60平方米免税面积、0.6%为适用税率的个人房产税方案, 使得测度模型满足购房刚性需求;基于模型中影响因素与税额之间的作用机理, 改变供需, 即可达到调控房地产市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税收筹划中各方主体复杂利益的并存、冲突和变易,集中体现为国家财政权与国民财产权的对立和协调,并往往导致税收筹划税法规制中的法律"失度,"进而激发税法制度及其运行由"失度"走向"适度"的变革需求。从总体上看,税法对税收筹划的规制呈现"失度-适度"的二元化状态;从税法理论上分析,这一规制状态根源于"个人营利性"与"社会公共性"的基本矛盾。国家追求税法对税收筹划规制的适度性,就是要平衡协调各方利益主体之间的复杂利益关系,尽量缓解和消除这一基本矛盾,以期实现税法对国家财政权和国民财产权的均衡保护。惟其如此,才能构建起新的税收筹划规制分析模式,方才推动中国税收筹划规制制度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物业税开征与否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到目前为止仍未形成统一的声音。从经济学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得出征收物业税的理论依据,即可以弥补所得税征收环节的缺憾;发挥量能课税的原则,促进社会所得公平分配;符合税收能力支付原则;符合税收受益原则。从长远角度看,征收物业税在地方财政、房地产价格调节、收入分配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正面效应,我国应当开征物业税。  相似文献   

17.
为建立和健全我国财产税体系,规范税费制度,降低建筑业及房地产业的经营成本,开征物业税已是大势所趋。围绕开征物业税对政府、房产商及房产市场、居民等不同群体利益的影响,进行了由上而下的立体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入WTO、农村税费改革和工业化的加快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小型农田水利投资主体缺位,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结合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特点,农户是其最有效的投资主体。当前环境下,政府应通过土地制度、金融制度、产权制度以及农业保险等多方面的创新来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相似文献   

19.
从税务系统来看,深化“放管服”改革是提升税收治理能力、推进税收现代化的重要实践手段。从“放管服”改革视阈对税收风险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通过分析“放管服”对税收风险管理的机遇性和挑战性,提出“放管服”改革对税收风险管理的影响。对“放管服”改革下税收风险管理团队建设、数据支撑、管理层级、模型构建四个方面问题进行剖析,提出具体建议,旨在进一步完善税收风险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20.
1988年汉城奥运会后,韩国政府为了解决当时严峻的城市住宅问题,于1988年至1992年间制定、实施了住宅200万户建设计划。住宅200万户建设计划首次按照国民的收入状况对住宅需求者进行了阶层划分,并制定了针对不同阶层提供不同住宅的政策措施。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宅地供给的扩大,抑制住宅投机的政策、策略等的制定以及在税收方面的支援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使得住宅200万户建设计划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