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客户企业在实施SaaS(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云外包时,面临因效率参数不可观测所引发的云服务提供商(Cloud Service Provider,CSP)道德风险问题。针对该问题,以激励机制设计方法为基础,以客户企业期望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在服务产出为公共信息,而效率参数信息为CSP私人信息下研究如何通过外包合约的设计诱使CSP显示出真实的信息,并付出最优的努力水平。研究表明,最优努力水平、服务报酬支付是效率参数的减函数;客户企业向CSP提供的最优合约可以用线性合约表示;在由固定服务报酬及收益共享构成的线性合约中,效率参数与固定服务报酬支付正相关,与收益共享系数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客户企业向IT供应商外包信息技术服务这一背景,考虑IT供应商不仅具有开发信息系统能力的私有信息,且其开发过程中的努力行为对于客户企业不可见的情况,研究了客户企业信息技术服务外包合同设计问题。研究发现,不对称信息下,客户企业可以通过设计最优合同菜单来甄别不同能力的IT供应商,但是此时客户企业需要向高能力IT供应商支付信息租金。同时,客户企业可以通过设计最优合同有效规制高能力IT供应商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努力行为,但是相比于信息对称的情况,不对称信息下低能力IT供应商会存在努力不足的现象。低能力IT供应商努力不足的现象会降低社会福利和客户企业的期望利润;客户企业向高能力IT供应商支付信息租金的行为也会减少客户企业的期望利润。增加系统调试阶段的调试时间或者选择信息系统故障检出率高的IT供应商,可以降低高能力IT供应商的信息租金,并缓解低能力IT供应商努力不足的现象,进而减少信息不对称给客户企业带来的利润损失。  相似文献   

3.
在创新产品研发过程中,许多企业会将部分研发模块外包,而接包方能力水平和成本信息的不对称,会给发包方带来收益风险。对此采用委托代理理论中的信息甄别模型,将研发的接包方分为高成本系数和低成本系数两类,由创新企业设计包含固定支付和收益共享系数两个参数的外包甄别契约,来推断其真实能力。通过考虑创新研发成功的概率因素和技术成果转化后的市场收益分成,以激励接包方做出最优的努力。研究结果表明:高成本系数接包方的收益共享系数将被向下扭曲,低成本系数接包方既获得了保留效用,还会得到额外的信息租金;契约中两类参数的取值受到不同类型接包方所占比例的影响,随着市场中高成本系数企业数量的增加,发包方的期望收益降低。  相似文献   

4.
考虑一个客户企业与一个服务商共同努力实现服务外包项目价值的缔约问题,服务参与双方努力程度的无法验证和服务商可能拥有私有成本信息会降低服务绩效,导致服务外包失败。针对双方努力程度无法验证和服务商拥有私有信息这两类风险因素,建立甄别服务商私有信息的委托代理模型,分析非对称信息下的最优契约,刻画了合作生产性质服务外包环境特点对两类风险因素带来的不利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服务商成本信息对称情形下,激励共享仅受合作双方的相对重要性的影响;而在服务商成本信息不对称情形下,低成本类型服务商的激励共享不变,高成本类型服务商的激励共享还与两种类型服务商的分布和成本差异相关。服务商的重要性越高,服务商私有信息带来的损失越高;服务商与客户企业的重要性相差不大时,努力程度不可验证带来的损失较高。  相似文献   

5.
IT外包的业务环境、技术环境和需求的不确定性往往会引起IT服务成本的不确定性。针对IT服务成本的不确定性和IT外包投资的不可逆性,运用传统净现值方法和实物期权方法比较固定价格合同、成本加成定价合同和收益共享合同3种常见合同的外包临界值,分析3种合同下客户企业的等待价值,并讨论客户企业推迟外包情形时的等待时间。研究结果表明,实物期权方法得出的外包临界值高于净现值方法得出的外包临界值;等待价值随无风险利率的增大而减小,随漂移率、变动率的增大而增大;当漂移率与变动率平方的比值大于二分之一时,客户企业选择外包的期望等待时间受无风险利率、漂移率和变动率的影响,其他情形下客户企业的期望等待时间不受无风险利率、漂移率和变动率的影响。研究结论为不确定条件下客户企业外包与否和外包时机的选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6.
非对称信息和风险态度成为影响供应链协调的重要因素,而契约机制设计是实现协调的一种方法。本文在双边成本信息不对称情形下研究供应链契约机制的设计问题。考虑了由一个风险中性的供应商和一个风险规避的销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供应商和销售商分别拥有私人的生产成本信息和销售成本信息。在分散决策下,供销双方为获得更好的私人利得从而有隐藏信息的动机。为实现信息的真实揭示,文中引入了利他委托人这一概念,从而供应链成为协调主体。借助AGV机制思想,设计了具有激励性质的转移支付,并且基于均值-方差方法建立了非对称信息下的供应链模型。我们发现销售商风规避度在一定范围时,所设计的激励机制能够实现供销双方信息的真实揭示,但并不能完全保证双方的事后非负收益。为解决这一问题,给出一种以期望信息租金比为基础的事后收益分配规则,设计了补偿参数。结合转移支付和补偿参数,提出了一个契约机制。我们发现当销售商风规避度不超过上界kr时,该机制能真实的揭示信息,并且能够保证供销双方的事后合理的收益分配。此外,当供销双方真实揭示信息时,风险规避度较大的销售商组成的供应链有更低商品交易量和供应链收益。最后,给出数值算例,验证信息揭示的激励有效性并对风险规避度进行敏感性分析。本文的研究将对双边不对称信息下的供应链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7.
杨治  张俊 《管理学报》2012,(6):863-869
采用委托代理模型的框架,通过分析研发项目特点、外包代理方的行为特征及其信息泄漏对研发外包支付合同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支付合同选择机制。研究表明,在无信息泄漏的情况下,当研发机构的努力程度可观测时,研发委托方可以采用固定支付合同实现外包;反之,委托方需要与代理方分享利润,并且利润分享比例与代理方的风险规避度、市场的不确定性和研发机构的开发效率负相关。在存在信息泄露的情况下,利润分享比例与研发项目对委托企业的重要性程度及其项目本身的复杂性程度负相关,并且委托方还应根据研发机构获取市场能力的不同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8.
王辉  侯文华 《管理学报》2013,10(2):244-251
利用委托-代理模型研究了双边道德风险下流程模块化度对业务流程外包激励契约设计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客户和服务商都是风险中性时,提高流程模块化度将会使服务商更努力工作,但并不一定能使客户更努力工作。技术水平越高的服务商将会更努力工作。对称信息下,服务商的技术水平对客户的努力水平没有影响;不对称信息下,服务商的技术水平越高,客户的努力水平越低。不对称信息下,流程模块化度越高,收益共享系数越高。当服务商具有足够高的技术优势或成本优势时,流程模块化度越高,客户的期望收益将不会降低。与技术水平高、成本低的服务商合作,将会导致高的代理成本。提高流程模块化度不一定能降低代理成本。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如何利用利益分配方式作为激励机制,促使研发外包合作双方如实告知其私人信息并付出应有努力或投入足够研发资源.证明了现有的固定支付、产出分享和混合支付等三种传统利润分配方式下,研发外包合作双方均存在告知虚假私人信息并降低努力程度的道德风险.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一种产出分享加固定转移支付的新混合分配方式,并给出了双方的分配比例和转移支付量,最后证明了该分配方式可以规避研发外包中的双边道德风险,激励合作双方如实告知其私人信息并付出应有努力程度.  相似文献   

10.
在服务外包中,发包商期望通过将自身非核心业务外包,来获得成本的降低。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对发包商应用服务外包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本文建立了逆向选择下的应用服务外包委托——代理模型,以期能够依据此模型分析签约前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发包商选择接包商的机制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1.
设计合理的服务机制和定价策略对于企业运营至关重要。由于顾客异质性(等待时间成本不同)企业通常对顾客进行分类服务,然而分类服务会引发顾客的不公平心理,并带来负效用,从而引起顾客流动与转移,进而影响企业收益与社会成本。本文针对垄断型服务系统中,顾客不公平规避心理(用参数α表示)对于企业优化目标的影响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研究企业是否对顾客采取分类服务以及如何合理定价。结果表明,当顾客不公平规避偏好心理较弱时,从社会成本最小化和企业收益最大化的角度都应该对顾客进行分类服务并收取优先服务费用。当顾客不公规避心理较强时,从企业收益最大化的角度应仅保留优先权顾客并收取优先服务费用,从社会成本最小化的角度则应取消优先服务费用仅保留普通顾客。最后,通过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对上述结论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从创新顾客的公平偏好程度、薪酬合同类型(最优激励系数)与激励机制效果的关系入手,引入公平偏好理论(不公平厌恶和地位追求)、相对绩效评估(RPE)和参与成本要素,构建顾客参与企业新产品开发的激励模型;其次,通过模型求解和分析,探讨分析各类薪酬合同中风险成本、不公平预期损失和激励效果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并确定企业采用的创新顾客最优薪酬合同类型。研究发现:在同一薪酬合同下,创新顾客愈不在意其参与成本的投入,该合同的激励效果愈积极;关于创新顾客最优合同类型的选择,意味着求解一个三方面权衡,包括风险成本、不公平预期损失和公平偏好的激励效果;对于公平偏好程度较低的创新顾客,企业可采用相对绩效合同,例如锦标竞争合同;对于公平偏好程度较高的创新顾客,当其风险规避程度较高时,可采用团队报酬合同,当其风险规避程度较低时,可采用完美团队合同。  相似文献   

13.
基于SaaS模式的服务供应链协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免费试用是SaaS(软件即服务)模式市场推广的主要方式,本文研究了服务需求由服务的免费试用决定的SaaS服务供应链中AIP(应用基础设施提供商)与ASP(应用服务提供商)间的协调问题。在信息对称下,以成本共担契约激励ASP提高免费试用的努力水平;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AIP采用服务能力预定策略避免低技术能力ASP的机会主义行为,通过成本与风险共担的组合契约激励ASP提高免费试用的努力水平和提高服务能力订购量。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协调契约能够使免费试用的效果达到整体最优,实现SaaS服务供应链的最优绩效并使各参与方利润帕累托改进;提高ASP的技术能力可使免费试用取得更好的效果。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并得出了其管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知识结构的视角构建了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顾客知识共享激励机制模型,创新性地分析了在信息对称和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共享知识中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比例的变化对顾客知识共享努力水平及收益分配系数的影响,并运用MATLAB软件对该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顾客的努力水平与共享知识的组成结构有关,且当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比例均为0.5时努力水平达到最大值;(2)当知识组成结构相同时,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努力水平低于信息对称情况下的努力水平;(3)收益分配系数与共享知识的组成结构有关,且当隐性知识比例为1时收益分配系数达到最大值;(4)收益共享比例与风险规避程度成反比。基于此,提出了企业应制定基于共享知识结构的顾客知识共享评价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并根据顾客的风险规避程度对收益分配系数进行调整,为企业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风险偏好信息非对称下的供应链寄存契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娟娟  赵道致 《管理学报》2011,8(2):284-288
分析了寄存契约下,供应商损失规避程度对供应商生产量及供应链中成员利润的影响,进一步考虑损失规避信息为对称和非对称情况下,损失规避程度对供应链中成员利润的影响,以及对零售商而言风险态度信息的价值。研究发现,供应链中成员利润为损失规避程度的减函数,信息对称情况下供应链中成员利润要优于非对称信息情况下。最后,基于信号博弈探讨供应商风险偏好信息的揭示机制,证明信号博弈的分离均衡和混同均衡的存在,为供应商的决策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在价格随机条件下,销售成本信息不对称且供应商规避风险时,本文探讨回购契约协调供应链的最优决策。在前提假设的基础上构建新的回购契约模型,求解并用算例进行仿真验证,考虑信息不对称与风险规避共同发生耦合作用后对供应链相关决策变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价格随机条件下,不管信息是否对称,只要供应商有风险规避意识,供应链相关决策变量均发生分岔突变;不管市场价格是否随机,也不管供应商是否风险规避,只要零售商隐瞒私人销售成本信息,就会给自己带来额外的收益,但会给供应商与整个供应链带来损害;供应链上的信息越不对称,在分岔突变区域,相关决策变量的振荡幅度越大。分岔突变现象是市场价格随机和供应商风险规避耦合作用后特有的现象;零售商能够利用信息不对称给自己带来额外的好处,但会损害供应商和供应链的利益;供应商防范零售商这种损人利己行为的最好对策,就是通过设计一种合作机制,以最低成本的方式来促使零售商将销售成本信息公开化;另外,供应商以平稳的心态(风险中性)应对外部风险,更有利于提高其自身决策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Interoutsourcing is a round‐way process in which the vendor is its customer's customer and the customer is its vendor's vendor. While interoutsourcing is emerging as a prominent outsourcing strategy in many industries, there are no rigorous analytical studies focusing on this mechanism. In this article, we analytically demonstrate the efficacy of interoutsourcing by comparing it with normal outsourcing. Our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normal outsourcing, interoutsourcing acts as a self‐enforcer of vendor firms' behaviors toward increasing outsourcing service value. However, in situations where there is a mismatch of outsourcing activities, a high degree of incentive that is based on outsourcing service value, and a high cost of capital, interoutsourcing is not preferred to normal outsourcing. We discuss these results in detail and provide managerial implications for firms involved in interoutsourcing decis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