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焰林 《人才瞭望》2007,(11):57-58
在《三国演义》中有这么一个故事,曹操颇费周折地将刘备手下的谋士徐庶网至帐下,然而徐庶竟终身不为曹操献一策,谋一计,不可不谓是曹操的一个重大损失。显然,在关系到曹营这个组织的利益问题上,徐庶选择了沉默,表现出了对组织的冷漠和漠视。其实这种情况在现代企业组织中更是普遍,当企业组织出现问题的时候,员工表现出事不关己的态势,甚至在明显有利于公司的事情上也会三缄其口。美国学者Detert和Edmondson在对美国一家大型高科技公司调研发现,半数员工认为直言不讳并不安全,  相似文献   

2.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看似是一个残暴不仁、玩弄权术、奸诈狡猾的乱世之奸雄。而事实上,作品中的曹操性格是复杂的,曹操这个人物形象具有多面性。作者将人的完整性完全在曹操身上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谁是最佳CEO?     
三个公司,三个大老板:曹操、刘备、孙权。如果你是职员,你愿意在谁手下干活?也许可以做个网上投票,但你先不要急着回答。因为问题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郭嘉被曹操叫去面试,出来后自言自语:"真吾主也。"因为他觉得曹操有实力,有前途。陈群原来在刘备手下干活,刘备溃逃,他没有跟去,最后跟了曹操,最大的可能性是曹操开出的薪水更具吸引力。可是曹操给关羽的待遇何止月薪百万(魏币),但关羽还是要去找刘备,为什么?曹操的资金显然要比刘备雄厚得多,而刘备东奔西跑,累如丧家之犬,两袖清风,他能给出什么?  相似文献   

4.
这里简单说说曹操、刘备、袁绍、孙权、董卓几个诸侯的用人! 三国之中,说到用人最成功的无疑是曹操! 曹操用人基本上做到了唯才是举、唯才是用!看曹操手下的人才,郭嘉、荀家兄弟、程昱、贾诩、诸位夏侯和曹家将  相似文献   

5.
曹操与同学     
许攸跟曹操是老同学。两人打小趴在一张课桌上念书。有什么好吃的分着吃,有什么好玩的一起玩。两人关系很铁。许攸喜欢叫曹操“阿瞒”,“阿瞒”是曹操的小名。两人还经常在一起谈论志向。许攸说,我想做一名太守,治理好一个州郡。曹操说,我想做一名丞相,治理一个国家。曹操便戏称许攸为太守,曹操还让许攸叫他丞相。但许攸还是叫他阿瞒。  相似文献   

6.
仲伟 《人才瞭望》2011,(7):102-103
生于汉末乱世的曹操是西汉相国曾参的后代,其父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曹腾后来官至太尉。史籍记载,曹操"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当时很多士大夫都看不起曹操,唯有大尉桥玄和南  相似文献   

7.
曹操遗嘱     
曹操遗嘱东汉末年,66岁的曹操在洛阳去世。按我国古代惯例,像这样一个帝王的葬礼一定很隆重。可是,曹操的葬礼却非常简朴。曹操临死前,把儿子和心腹大臣唤到身边交代:“现在天下还未安定,不要按照旧有的丧葬制度办。我有头痛病,很早就戴上了头巾。我死后,不要忘...  相似文献   

8.
公元199——200年,袁绍与曹操战于官渡。袁绍拥军十万,曹操仅领兵二万;袁绍粮草充分,曹操粮草匮乏。双方实力对比十分悬殊。依常规,胜利应在袁绍一方。但战争的结局却突破常规,胜利属于了弱小的一方。曹操因此为历史写下了一个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辉煌战例,也因此奠定了他在群雄中的霸主地位。 袁绍为什么在巨大的优势面前输掉战争而曹操却在绝对劣势下赢得战争?其关键在于用人。  相似文献   

9.
吴析 《人才瞭望》2013,(10):101-102
诸葛亮本是布衣,躬耕于南阳,他怎么就一步登天做了刘氏集团的二把手了呢?我们不妨跟着诸葛亮学学求职的艺术. 名人推荐.徐庶一句"若得此人,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矣"让刘备茅塞顿开,急问:"此人比先生才德如何?"庶曰:"以某比之,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此人每常自比管仲、乐毅.以吾观之,管、乐殆不及此人."听了徐庶这一番话,刘备更是如梦初醒,喜曰:"愿闻此人姓名."然后具厚币,准备同关、张前往南阳请孔明.就这样,虽未与主考官谋面,诸葛亮已利用舆论的力量,起到了先发制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房跃 《人才瞭望》2006,(11):64-65
一、从“三顾茅庐”看追随人才 刘备“三顾茅庐”一直被传为佳话,刘备求贤若渴令人敬仰,但人们却往往忽视了可与”三顾茅庐”相媲美的另一段故事,那就是刘备挥泪送徐庶,在痛失人才时,其爱才、惜才溢于言表。  相似文献   

11.
袁绍和曹操一起兴兵讨伐董卓的时候,袁绍问曹操:"如果这次兴兵不能胜利,我们以后将依靠什么来完成大业呢?"  相似文献   

12.
周治 《人才瞭望》2014,(6):63-64
企业管理的核心为用人,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才能发挥最好的效果。在今天企业竞争激烈的商海中,谁拥有的人才多谁拥有的市场份额就多,谁就能主导潮流。谈到企业用人之道,我们不得不承认曹操是一个极会用人的人,三国鼎立唯曹操所在的魏国强大是有原因的。假如今天曹操是一个企业的老板,那么他的择人、用人就值得我们一起学习。曹操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用人之道,他十分清楚"争天下者,必先争人"。  相似文献   

13.
杨修之死的启示李树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第57集《巧取汉中》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曹操连战皆败,进退两难,犹豫不决之时,厨师送来鸡汤,曹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此时,夏侯进帐请示夜间口令,操随口回答“鸡肋”。行车主簿杨修闻此,揣知曹操心欲退兵,便...  相似文献   

14.
曹操是三国时期一位具有出色才华和鲜明个性的枭雄人物,集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于一身,其雄才大略、风度气襟、治国之道、用兵之神无不给人留下栩栩如生的形象,本文着重从曹操的人才战略、选人标准、用人思想等几方面分析阐述,结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从中给予我们以崭新的启示。曹操为实现统一中原的政治野心,一开始就实施其长期的人才发展战略,在起兵创业阶段,他有这样的观点:“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这里的“智”是指谋臣泛指谋略、智慧,“力”是指武将,泛指军事力量。可见,初露头角的曹操就把人才作为自己剪灭群雄的  相似文献   

15.
李开周  孙磊 《人才瞭望》2013,(3):107-108
曹操20岁就做了“公安局长” 曹操做官很早,刚成年就被地方官举荐,做了“洛阳北部尉”。这个官职负责河南孟津一带的社会治安,兼管地方防卫和征兵工作,相当于现在的县公安局局长兼武装部部长。那一年,他才20岁。  相似文献   

16.
曹操用人方略散论秦文坦曹操(155-220年).字孟德,沛国谯(安徽毫县)人,出身于宦官之门。二十岁举荐廉为郎,授洛阳北部尉,后拜骑都尉,迁济商相。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迎接从长安逃出来的汉献帝到许昌,取得了“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有利地位,到建...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国演义》蕴涵着让人为之着迷的艺术魅力。就人物形象而言,全书出现了四百多个人物,主要人物个个性格鲜明,形象生动,而其中曹操无疑是塑造得最成功的艺术典型之一。作品中的曹操并非只有"罪恶"的记录,也有"成功"的业绩。作者曾经指出,他笔下的曹操是一个"功首罪魁"于一身的两面性人物,这个形象既符合历史真实,也符合艺术真实,是有深刻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方北辰 《人才瞭望》2017,(13):84-85
在裴松之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有一段很有意思的记载.说年轻诸葛亮还没有出山之时,就在读书充电的方法上, 显露出与众不同的个性化特色来. 他的三位书友,徐庶、石韬、孟建,读书方法都奉行四个字——"务于精熟".不仅读得精,还要读得熟.用现今流行的话来形容, 他们都是"精熟哥". 唯独诸葛亮却不然,他奉行的是另外四个字——"观其大略",可以叫做"大略哥".  相似文献   

19.
三国时代,孙权是与曹操、刘备角逐天下的主要人物,同样属于史家所称的三国英雄豪杰之一。虽然,论辈分,孙权要逊于曹操、刘备,但论抱负、论作为,小一辈的孙权却完全不亚于曹、刘。他可以算得上是三国时代的主要见证人。从他当江东之主算起,叱咤风云有五十三年。  相似文献   

20.
曹操和刘备战于汉水,败于阳平,屯兵于斜谷日久,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夏侯惇禀请夜间口号,操随口曰:“鸡肋”。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各收行装,准备归程。夏侯惇不解,请教杨修,杨修曰:“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来日魏王(曹操)必班师矣。故,夏侯惇寨内军士,各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曹操见之,大惊。急召夏侯惇问其故。夏侯惇说是杨修知魏王欲归之意。曹操唤杨修问之,杨修以鸡肋对之。操大怒,喝叫刀斧手推出斩之。一代奇才就这样因才而死,确实叫人可惜。由此,笔者想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