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文化分析出发及文化认同的角度 ,探讨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中主人公曹七巧从受虐到施虐的心理转变机制 ;探寻“多年媳妇熬成婆”而成了婆婆的老媳妇却又虐待新媳妇这一中国社会文化现象的历史文化成因  相似文献   

2.
王贤才 《老友》2013,(3):58-59
从“汤文化”说起 早年有个传说:有一家子很穷,婆媳二人相依为命。媳妇让瞎子婆婆吃米饭,自己喝米汤。结果婆婆身子骨瘦如柴,媳妇脸上又红又白。  相似文献   

3.
那子 《北京纪事》2011,(5):52-55
在去年底大片《赵氏孤儿》中,海清演的还是个“媳妇”,从“媳妇”到“媳妇”,从配角到主角,从电视剧到贺岁大制作,一切都从那个“不太漂亮的女演员”的定位开始。  相似文献   

4.
巴金的长篇小说《寒夜》的叙事结构简明清晰:汪母一守(儿子)一放(媳妇),汪文宣两守(母亲与妻子),曾树生一守(陈主任)一放(丈夫)。汪母守住儿子,儿子守住妻子,妻子守住陈主任,彼此关联,相依为命;母亲抛弃媳妇,媳妇抛弃丈夫,彼此分崩离析,或死或生,或离或逃。对习俗观念的怀疑扣批判,渴望从超越常规中寻求到自由。这种深层的文化意义源自《寒夜》历时性和共时性两个向度的叙事结构。  相似文献   

5.
从《双面胶》中的胡丽娟。到眼下热播的《王贵与安娜》中的安娜,以及正在北京拍摄的《媳妇的美好时代》,不知不觉间。海青成了“媳妇专业户”,也成了电视台的收视保障。  相似文献   

6.
王荣 《社区》2010,(24):24-25
最近荧屏媳妇似乎特别抢眼。 由青年演员海清在“媳妇的美好时代》中演绎的毛豆豆掀起国民媳妇的热潮,而剧中的潘美丽更是让男人们大呼,“娶妻当娶潘美丽”。同想当年《奋斗》中的夏琳和米莱,《潜伏》中的翠平,其实这些女人一直影响着很多人的“媳妇观”。  相似文献   

7.
《人生与伴侣》2010,(3):56-57
“一种米养百种人。”各种婆婆、媳妇的相处方式有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家常话。无论是高素质的婆婆,还是没文化、霸道、小心眼的婆婆,都离不开家常话,而家常话最容易沟通和交流,  相似文献   

8.
在新文学家庭矛盾叙事当中,“婆媳关系”是一种十分复杂的伦理关系,由于“媳妇”是一种“植入”型的家庭身份,除了自己的子女之外,她同“婆家”的其他成员,都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这就决定了“婆婆”与“媳妇”之间,不可能具有母亲同女儿那样的亲近感。因此,新文学将其归结为是一种历史文化的遗留问题,并试图通过“启蒙”与“革命”的思想路径,去最终解决中国家庭内部的“婆媳矛盾”。然而,“婆媳关系”毕竟不同于“父子关系”,由于缺乏“血缘”这一亲情的“粘合剂”,即便是“父权”文化体制崩溃以及现代婚姻制度确立,它仍旧会是一种家庭内部生活的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9.
看人     
一母亲没什么文化,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她总把相亲叫作看人。大学毕业后,母亲对我说:"咱家里穷,谈个门户相对的,最好也是从农村考出来的,免得城里媳妇瞧不起。"但我还是遇到了城里生、城里长的妻  相似文献   

10.
成年子女照顾者在老人的家居照顾中存在性别差异,女儿和媳妇偏重于微观层面的照护,而儿子和女婿则偏重于宏观层面.角色理论、性别理论和文化视角揭示了此性别差异的深层原因.两性平等的实现不但需要女性自身也更需要男性对父权文化的深层反思,女性照顾者解放之路最终需男女两性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1.
等车     
魏炜 《可乐》2008,(11):56-57
我搭媳妇的车上下班。早上一起从家里出来,到了地方,她点一脚刹车,我就下车。下班时,我得提前到路边等她。她一来,点一下刹车,我就飞身上车,迅速离开。那条路不允许停车,要是媳妇来早了等我,被交警逮到,一次200元钱,还不把我家罚回  相似文献   

12.
开心一刻     
《百姓生活》2012,(7):70-70
一个样 儿子管媳妇要5块钱买烟,可媳妇说啥也不给。爹见状,对儿子训斥道:“兜里竟连5块钱都没有,爹真替你害臊!”  相似文献   

13.
一位从贵州嫁到安徽舒城的年轻媳妇,在一间破旧窄小的出租屋里,一边照顾上学的儿子,一边照顾身患脑血栓、生活不能自理的公公。这位媳妇名叫易崇丽,因为她的孝顺、细心和任劳任怨,周围的人说起她,都会由衷地竖起大拇指。媳妇挑起家里重担安徽舒城晓天镇老街一带有很多陪孩子读书的租房户,其中一位名叫易崇丽的陪读母亲有点特别:在照顾儿子的同时,她身边还有瘫痪在床的八旬公公。易崇丽是贵州人。2002年,易崇丽在外打工时与家住晓天镇独山村的离异男子汪明东相识并结婚。那时,汪明东身边带着10多岁的女儿和年迈的父亲。  相似文献   

14.
从孝道、权威、利益和血缘四个方面来探讨当代婆媳关系。通过研究可以看出,传统孝道对当代婆媳关系仍具有较强的规范作用;婆婆权威虽然受到挑战和削弱,但媳妇并不轻易挑战其权威;利益纠纷是婆媳关系的一种常态,关键是要对冲突进行预防、控制和疏导;而丈夫与孩子可以充当婆媳沟通的桥梁。与传统婆媳关系相比,当代婆媳更注重权利和义务的平等。相对而言,媳妇处于强势地位。  相似文献   

15.
张莹 《社区》2013,(4):62
如果你细心观察,从《金太郎的幸福生活》开始,无论是《上门女婿》还是《掌门女婿》,抑或是《新时代女婿》,似乎已经取代了"媳妇"统治各类家庭电视剧的地位,开始了女婿的美好时代。各类"女婿"的大热让人重新审视这样一个问题:在家庭生活中,能够让两个不同家庭"有机"融为一体的家庭成员到底是谁?媳妇还是女婿?  相似文献   

16.
婆媳母女情     
俗话说:“娘夸姑娘一朵花,婆评媳妇豆腐渣”。娘夸姑娘倒无可非议,但婆婆评论媳妇是“豆腐渣”,我觉得此话说过了头。特别是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花盛开的今天,居家欢乐,婆媳似同母女和睦相处的传统美德已成为时尚,我的岳母和奶奶婆媳间胜似亲生母女般的亲情就是一例。 岳母是17岁那年从二十多里外的娘家嫁  相似文献   

17.
在"乡-城"流动的背景下,农村地区出现一种新婚姻模式——"外来媳妇本地郎"。由于制度和家庭(或自身)的原因,相当一部分外来媳妇在婚后选择留守夫家。那么,这些人过得怎样?本研究认为,农村外来媳妇的留守生活本质上是一种再社会化,并以社会适应理论为指导,通过对皖西南M村的田野调查发现,当前农村外来媳妇的留守生活不太理想,存在诸多适应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活层面的约束感、劳作层面的拒斥感和心理层面的孤寂感。进一步分析发现,人力资本欠缺、社会资本限制、心理资本不足和政策支持缺位是导致其留守状况不佳的根源。因此,需要构建全面的支持体系,以增强外来媳妇的综合资本,提高跨地区婚姻的稳定性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好邻无价     
李智红 《社区》2002,(4):32-32
我曾在《韩诗外传》中读到过这样一则发人深省的小故事,说是先前有一户人家丢了一块猪肉,婆婆不分青红皂白,硬说是媳妇偷了,要她从此离开这个家。可媳妇根本没有偷肉,任凭她怎样辩解,婆婆也不相信。万般无奈,媳妇只好怀着满腹的冤屈,哭哭啼啼地离开了家。 这事很快就被邻居家的大婶知道了。 看着一个好端端的家庭,因为这件不足挂齿的小事而分崩离析,这位善良的邻居  相似文献   

19.
<正> 在沈从文的作品中,人们常常可以看到作者用两相对比或映照的笔墨描绘人事的文字.小说《萧萧》一开始就用两相映衬的笔调写童养媳的出嫁:乡下人吹唢呐接媳妇,到了十二月是成天会有的事.唢呐后面一顶花轿,两个伕子平平稳稳地抬着;轿中人被铜锁锁在里面,虽穿了平时没上过身的体面红绿衣裳,也仍然得荷荷大哭……也有做媳妇不哭的人.萧萧做媳妇就不哭.这小女子没有母亲,从小寄养到伯父种田的庄子上……出嫁只是从这家转到那家,因此到那一天,这女人还只是笑.  相似文献   

20.
婆媳情     
《老友》2003,(10)
俗话云:媳妇背个锣,到处说婆婆,婆婆背个鼓,到处说媳妇。而我家的『锣』和『鼓』敲打得十分默契,演奏出一曲曲和谐动听的幸福家庭之歌。老伴是个小学教师,退休整整四个春秋了。老伴刚退休时媳妇已挺着个大肚子,两个月后孙儿哇哇落地,全家人好像掉进了蜜糖罐似的。老伴整天乐呵呵地为儿媳蒸这煮那,各种山珍海味均送到儿媳手里。休完产假后,媳妇的体重净增了二十多斤。可老伴整整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