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间有"六戊日不占"的说法,说明占卜时间具有选择性。商代甲骨卜辞忠实地记录了殷商王室、贵族和宗室的占卜情况。这种占卜文化与《诗经》《尚书》《左传》《周礼》等记载的先秦占卜文化是一脉相传的。先秦传世文献有占卜时间选择的记载,卜辞亦有大量选择祭祀时间的卜辞,却未见选择占卜时间的卜辞,但在六个"癸日"占卜是一个普遍现象。商代的占卜时间的选择是随机的,还是有规律性和倾向性的,这都得我们思考。论文充分利用香港中文大学《汉达文库》数据资源,全面调查卜辞前辞时间,从而判断殷商时期的占卜时间选择是否具有倾向性。我们认为,商代甲骨占卜对时间选择具有一定倾向性,民间占卜时间的选择倾向性具有一定的思想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2.
与商甲骨卜辞一样,楚卜筮记录亦包括前辞、命辞及占辞,也存在"一事多卜"、"习卜"及"卜筮并用"的占卜制度。两者均保存有"数字卦",可谓一源一流。战国楚人对于商人之占卜制度,既有因袭,如"一事多卜"、"卜筮并用";又有减损。楚卜筮记录中的"习卜"较为明确,对我们理解商甲骨卜辞中的"习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关于研究商史的原始资料,非常贫乏,除了《尚书》中的几篇文献之外,要想研究商代历史,直接的史料只有殷墟出土的甲骨刻辞和青铜器铭文。甲骨刻辞受其体裁的限制,仅记述与占卜有关的问题,不可能全面反映商人的活动,所以,商代青铜器铭文就更值得重视,因为其中反映了许多文献及甲骨刻辞中没有记载的史实,像本文所要论述的《我簋》铭文,就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例。  相似文献   

4.
从花东甲骨所体现的情况看,殷商时期的甲骨占卜中,卜兆确系整个占卜过程中的核心与灵魂;花东占卜主体"子"对同一事件进行内容完全相同的卜问次数最多可以达到十次,十次以上者不见;花东兆序字的刻写位置有着自身的特点和普遍现象,但亦有少量特例;花东甲骨中的占卜记录,即卜辞,常有被刮削者,且被刮削之辞的卜日绝大多数是记为天干,这种现象大概与该"子"家族的占卜制度有关;花东中亦存在"犯兆"现象、界划线等,但其界划线的使用未见使人对卜辞、兆序字和卜兆之间的隶属关系产生歧义之例.  相似文献   

5.
《周易》是古代的卜筮书,从其性质来看,和甲骨卜辞同起源于占卜,应用也同在于占卜,虽然两者体制不同,就内容来说,范围也不相同,但无疑都是卜筮者流所做的。即因《易》是一部卜筮书,所以秦焚诗书而《易》独以卜筮书保存下来;也即因其为一部卜筮书,可以附会解释,所以到了儒家手里,便给他添上了许多道德政治和哲学的解释,如“彖辞”,“象辞”,“文言”,“系辞”之类,都只是儒家把原有的《易》加以发挥,《易》变成中国哲学胚胎的书,而且变成最早保有辩证的朴素唯物主义的哲学传统的书了。  相似文献   

6.
殷墟甲骨卜辞是我国殷商后期保留下来的文字资料,完整的殷墟卜辞一般包括前辞、命辞等九个部分.其中"前辞"位于一条卜辞的最前面,它通常记载占卜之日、占卜之人以及占卜之地.在与其他组类卜辞中的前辞形式对比后可知,花东卜辞前辞具有多样化特征,其前辞形式共计有二十五种.认真分析这些多样化的前辞形式,可以发现其中的某些规律,如贞人绝大多数都出现在"某贞"式中等.研究花东卜辞前辞形式,有助干判定该批甲骨的时代.  相似文献   

7.
再谈殷墟卜用甲骨的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商王朝甲骨占卜盛行,李济先生总结殷墟前六次考古发掘时曾提到:"占卜以甲骨,遗留下来的,以无文字记载者为多,有文字者不过十分之一。甲以腹甲为多,背甲参用;骨以牛肩呷骨为多,羊、鹿肩呷骨参用'①。而历年以来又发现有用牛肋骨、牛距骨、牛头骨、鹿头骨、鹿角器、兄骨、虎骨、鳖甲、象肩肿骨、人头骨等占卜或者刻辞记事。70年代小屯南地又出上比较少见的猪肩胛骨卜辞②,近年殷墟苗圃北地还出上用人髓骨占卜的材料③,均极不多见。然而殷商王朝占卜所用骨料的大宗,主要还是采用牛肩肿骨和龟腹甲。晚商王朝甲骨占卜用量甚巨,昔胡…  相似文献   

8.
《合集》32036是一版历组二类甲骨,上面的卜辞主要占卜的是战争胜利以后的献俘礼和郊迎仪节中的迎牲之礼,可以和《逸周书·世俘解》里面的一段记载大体对应,经过卜辞与文献的相互比较,我们知道卜辞中王迎羌的位置南门相当于宗门,献俘的先后顺序是示、俘、馘。  相似文献   

9.
甲骨刻辞的非卜辞中,有一种记载卜用甲骨的来源和有关整治、收存情况的记事刻辞,胡厚宣先生写于1944年的文章《武丁时五种记事刻辞考》,对此进行了详尽的归纳研究。此后50年,甲骨学有了很大的发展,文章的某些看法和文字的释读今天看来也有不妥之处,本文将就这些问题对胡先生的文章进行一些补充和修正  相似文献   

10.
《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是近期整理出版的重要甲骨资料,其中所见田猎卜辞设问简单,内容大多卜问田猎的时间和地点、参与者、采用何种狩猎手段、天气、收获、是否有灾等问题。经过初步整理发现,商王在田猎日的选择上是有一定倾向性的,田猎地点相对集中,参与者除商王外,还有尹、旅、某■等王朝官员和军事组织,这些内容进一步充实了以往的田猎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世界现存的殷墟甲骨总共有13万片。据20世纪60年代调查,故宫博物院所藏甲骨总数约有22463片,占世界现存殷墟甲骨总数的18%,仅次于国家图书馆和台湾历史语言研究所,属于世界第三大甲骨收藏单位。故宫博物院所藏甲骨绝大部分都还没有整理出版,只有很少一部分曾经著录过,如《南》、《京》、《续》、《铁》、《佚》、《宁》、《掇二》、《邺初下》等旧著录书。相较于旧著录书而言,《合集》一书集中收录了故宫博物院所藏甲骨。据《合集》一书的材料来源表,该书中共著录故宫博物院藏甲骨1462片,这已经为我们对该批珍贵文物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从《合集》所收甲骨来看,若按组类来分,宾组最多,其中不少辞例还很值得学术界的深入持续研究。今对其中的六则作释读。  相似文献   

12.
韩国新近出版的《吏文》一书,是李朝与中国明 代朝廷之间往来文书的选编本。这些文 书大量使用了当时的口语,因而保存了许多明代真实的语言资料。这不仅为研究明代语言提 供了珍贵的资料,而且可以由此判定《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成书年代,看出明代人对 宋元话本的整理加工情况。  相似文献   

13.
小屯南地甲骨的出土,为殷商史研究提供了许多新资料。近年来学术界陆续有一些著述发表,对这些新资料的研究和利用都取得了可观的成果。 本文结合其它资料,试对小屯南地甲骨中有关“封人”的几条卜辞作些分析,以证成“殷有封人”这一观点。 《屯南》3398片: 畜封人。 畜封人。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甲骨学家、商史学家。河北省望都县人。1934年北京大学史学系毕业,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参加殷墟甲骨文字的发掘、整理。1940年后任成都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研究员、大学部教授,并先后任中文系主任及中国历史社会系主任。1947年起任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数授、教研室主任,兼暨南大学教授。1956年后任中国科学院(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先秦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兼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片学术委员。兼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长、中国先秦史学会副理事长等职。胡厚宣先生对商代卜龟来源、记事刻辞、四方风名、农业生产、宗法制度等有关甲骨学和商史作过精深研究。同时,还积极从事甲骨文的搜集著录工作,为甲骨文的流传作出了贡献。先后出版《甲骨学商史论丛》、《古代研究的史料问题》、《五十年甲骨文发现的总结》、《战后宁沪新获甲骨集》、《战后南北所见甲骨录》、《战后京津新获甲骨集》、《甲骨续存》、《殷墟发掘》、《苏德美日所见甲骨集》等,并主编《甲骨文合集释文》、《甲骨文合集材料来源表》,以及论文百余篇。自1950年代始,胡厚宣一直主持《甲骨文合集》的编纂工作,任总编辑,从材料的汇集到整理组织编排等都作出了贡献。他开创的分期、分类的甲骨著录编纂体例,为科学的甲骨学研究开辟了新途径。其著作《甲骨学商史论丛》,荣获教育部全国学术审议会议的科学发明奖;《甲骨文合集》,荣获吴玉章奖金历史学特等奖、第一届国家图书奖荣誉奖、第一届全国古籍整理国书奖特别奖。  相似文献   

15.
从汉字的沿革看汉字的简化与规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出土的远古时代文物考察,汉字在公元前3000年以前新石器时代就已产生了.汉字是一种音节文字,一个字代表语言里的一个音节.汉语以单音节语素为主,每一个字都有一定的音义.在字形的结构上以一半表意、一半表音的形声字为多,占汉字的so%以上.汉字本身有一定的结构规律及系统性.今天所能见到的最古的汉字是商代刻在甲骨上和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商工好占卜,凡是亲相、征代、田猎、农事等都要占卜,占卜所用的东西主要是龟腹甲,有时也用牛肩肿骨.因此,甲骨刻辞大部分是占问之辞,也有一部分是记事的。现在能认识的甲骨字有2000多…  相似文献   

16.
甲骨复原法是根据一个以上的甲骨残片复原成整版甲骨的方法。董作宾先生在《殷历谱》一书中大量使用甲骨复原法编制祀谱、旬谱、夕谱,为殷历和周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结合上■甲骨复原实例对殷历中的大小月和闰旬以及帝辛廿祀周祭祀谱的相关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甲骨复原法是根据一个以上的甲骨残片复原成整版甲骨的方法.董作宾先生在《殷历谱》一书中大量使用甲骨复原法编制祀谱、旬谱、夕谱,为殷历和周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结合上(毚)甲骨复原实例对殷历中的大小月和闰旬以及帝辛廿祀周祭祀谱的相关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当人类拥有了语言,人类就开始了口头叙事;当文字出现后、发展到一定时期,人类就有了早期的文本叙事。这里所谓的“叙事”即“有秩序的记述”。中国文字最早的“有秩序的记述”应该算是与占卜有关的殷商甲骨卜辞和周代《易经》中的卦爻辞。本文论述了卜辞、卦爻辞产生的背景:原始思维与占卜活动;卜辞、卦爻辞中具有的叙事因素;卜辞、卦爻辞体系的形成对后代叙事在整体性、隐喻性、趋利避害的指导性三方面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殷人占卜用过的甲骨 ,一般要保留一段时间 ,待一切悬念解除 ,即可挖坑掩埋或利用废弃窖穴、水井等掩埋 ,意在不让人们能够随意见到 ,根本无意存档供后人查考利用。尊神和以地通神是已用甲骨被挖坑掩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在占卜实践中,晚商的贞人发现了"灵龟"之兆的灵验性;加之龟甲是来自远方的贡品而为王朝所宝重,所以龟甲在晚商成为占卜神物,建立起了甲骨并用的占卜新体系。占卜体系是为人神沟通而建立的。在占卜仪式中,晚商形成了甲骨文书写系统。从甲骨文看,商人的信仰体系主要包括了天神、人鬼和地祇三大部分,帝为至上神。而商人信仰知识成立的逻辑基础有两点,一是人间的祸根和不幸多因鬼神而起,二是人间是美好的,而死后的世界是不美好的,商人关注现世生活的信仰逻辑对我国信仰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