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公共关系理论在美国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关系引入中国近20年,至今社会公众对公共关系的认识还存在着很多误区,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共关系在中国的良性发展。作为一种起源于美国的活动和学科体系,公共关系在美国的发展无疑对中国的公共关系研究发展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美国公共关系实践和理论的沿革论述,析出美国重要的公共关系学家的思想纹路,这不但为人们对公共关系思想、模式和管理的进一步认识提供帮助,还有助于当前公共关系业界了解专业理论发展的轨迹,更有助于关注公共关系的各界人士能够从美国公共关系理论体系的变迁及发展过程中了解、把握公共关系学科的系统发展脉络和内在逻辑关系,以期对全球化信息时代下中国公共关系实践和理论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公共关系意识,或称公共关系观念、公关关系思想,是一种现代化经营管理和行政管理的思想、观念和原则,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交往的体现,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今天,已成为当代社会各类企业或组织的各类人员,亦是指不管是企业家还是行政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高等学校的图书情报服务部门也不例外,必须利用公共关系,使丰富的资料信息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3月4-8日美国公关代表应中国国际公关协会的邀请来华进行为期一周的访问,为帮助中国同行更多地了解美国公关协会和全球公关业的发展状况,本刊独家专访了美国公共关系协会2005年主席兼CEO朱迪思·金(JudithPhairKing)和全球公共关系联盟主席吉恩·瓦兰(JeanValin)。  相似文献   

4.
1.公共关系人员参与组织战略管理。富有成效的组织通常制定长期的战略计划,这种战略计划使组织能够确定适应于自身环境的目标和任务。卓越的公共关系部门参与这种战略计划的制定过程,它帮助组织了解那些影响组织目标和任务的环境,这里的环境是指组织的战略公众。开展战略性公关工作的组织能够针对组织可能出现的威胁和机遇,策划战略传播计划,寻求与内外公众建立良好的关系。与战略公众建立良好关系可最大限度地扩展组织追求自身目标的自主权,为组织节省因关系不好而产生的法律诉讼等费用,赢得来自捐助者、顾客、股东和立法者的支持,为组织创…  相似文献   

5.
行政公共关系是现代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为了保证圆满地完成行政目标,我们必须建立有效的行政公共关系。本文论述了行政公共关系的涵义、构成要素、原则及加强我国行政公关建设的对策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把公共关系和人际关系混为一谈是一种错误的倾向.其主要原因在于它模糊了这两种关系的性质和界限,混淆了两种主体的特点和功能.公共关系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是社会组织;而"个人公共关系"不仅在现实中不存在,而且在逻辑上也自相矛盾.公共关系学的科学性在于它对现实中公共关系实践活动规律的正确反映上,而不是迎合某一社会群体的主观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理想化"组织结构,科层制通过事务管理与学术治理分离,构建缜密的权利义务体系,帮助高校对业务活动和人员行为实施有效管理。然而,高校科层制组织存在的分权分层结构、权力赋予逻辑及职能条块分割等问题,导致高校行政管理出现决策主观性、管理目的异化、协作效率低下等弊端。运用"大数据"技术,变革管理思想,构建"大数据治理"架构并再造管理流程以实现高校行政管理科学化,可以有效化解科层制组织结构给高校行政管理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是一门科学得以建立的基石.选择"利益"作为公共关系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就是因为"利益"这一范畴符合逻辑起点的尺度或要求,是公共关系学理论体系的基石.社会组织与公众关系本是利益关系,因由利益而产生一切公共关系问题、矛盾、理论范畴,公共关系学就是一门如何解决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利益关系的规律的学问.将"利益"作为公共关系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对于公共关系学理论建构和扶正公共关系实践走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20年心血磨一剑。复旦大学国际公共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级研究员纪华强编著的新作《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与实务》,汇聚了作者20余年公关教学、科研、实践的心血。全书从组织社会生态管理的角度对信息时代的组织公共关系管理进行了新的阐释,其观点新颖、系统严谨、紧扣时代发展脉搏,实为公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可资借鉴的精品之作。究竟什么是“公共关系”?这是理解公共关系现象与研究公共关系活动规律的逻辑起点。该书另辟蹊径,借鉴现代生态观和生态理论,指出要了解并探讨组织、公众及其关系结构、功能以及演化机制,必须把其放到组织生态…  相似文献   

10.
张云 《国际公关》2014,(2):92-93
正在"公共关系"被引进国内的近三十年间,几乎所有的译著、论著和教材对"公共关系主体"的表述都采用同一种方式,即只说明"谁是公共关系主体"而不说明"什么是公共关系主体"。谁是这一主体呢?答曰:社会组织,简称"组织"。这种解释实际上经不起追问。例如,任何社会组织都是公共关系主体吗?如果回答"是",那么如何解释绝大多数的社会组织从领导到职工都没认为自己是什么"公共关系主体"?又如,任何公共关系主体都是社会组织吗?如果  相似文献   

11.
当今公共关系学术界,相对比较成熟的理论学派当属以美国学者詹姆斯·格鲁尼格教授为代表人物的管理学派。该学派的主要观点反映在格氏等编撰的《卓越公共关系与传播管理》(1992)、《卓越公共关系与传播管理经理指南》(1995)和《卓越公共关系与有效的组织:三个国家的传播管理研究》(2002)。  相似文献   

12.
克拉克.克尔率先提出了"多元化巨型大学"概念。美国巨型大学组织管理的成功经验便是采取了事业部制的组织管理结构。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具有决策主体多元的领导体制、管理权利下移的管理模式及学术权利与行政权力共生共存的特征。构建科学合理的事业部制组织结构,是我国巨型大学组织管理的一种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13.
论公共关系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公共关系评估胡税根公共关系是现代社会组织的一项重要管理职能,也是现代社会组织开拓事业的一种有效手段。公共关系的工作程序一般包括调查、计划、传播和评估四个阶段。其中公共关系评估是公共关系工作过程的最后阶段。由于公共关系工作的可塑性和弹性,对公共关系工...  相似文献   

14.
<正> 近年来,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一股公共关系研究热潮,许多企业和商业机构把公共关系当作重要的管理手段,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许多非盈利性组织机构也热衷于探讨公共关系在本行业本部门的应用。公共关系作为一种管理手法,正在发挥着巨大的社会效能,使得一部分一向刻板呆滞的机构焕发出新的生机。公共关系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也得到广泛的实施,这无疑会给传统的图书馆事业增添新的活力。一、图书馆形象的本质与意义形象,是任何人、任何组织不可或缺的精神风貌。公共关系学的诞生与发展,为塑造组织形象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图书馆形象的塑造正是在公共关系理论指导下,通过计划、目标和管理,协调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关系,赢得读者的信任、支持与合作等过程中实现的。图书馆形象并非是图书馆外表的摄  相似文献   

15.
浅谈高校教学管理系统的公共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谈高校教学管理系统的公共关系徐裕薇教育公共关系在教育系统活动中,具有管理、提供信息、与咨询、传播、社交、教育引导等职能。而教学公共关系则是教学管理活动的一种重要途径或方法,同样具有上述职能。了解和认识教学管理系统中尚未被人们觉察到的公共关系及其构成...  相似文献   

16.
<正> 一、公共关系的简历 在美国,艾维·李和乔治·麦可利斯是首创公共关系顾问公司的人。在他们早期(本世纪初)的顾客中,有今天还鼎鼎有名的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该公司率先认识到公共关系为企业经营所不可或缺,在一九○八年,就已设置一位专任公共关系主任,成为美国亦或是世界  相似文献   

17.
>从公共关系在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机制来看:1.组织的领导人高度重视公共关系。公共关系的目标被纳入组织的发展战略之中,中长期的公共关系工作处于领导决策的考虑范围之内,日常的公共关系工作得到最高领导层的支持。2.公共关系在组织中的职能明确。有具体部门独立地执行这项职能(并非一定称作“公共关系部”);并且该部门由一位有经验、有能力的高层管理者负责,对最高决策层有直接报告、建议的权力和通道,有介入决策的能力和机会。3.公共关系有资源的保障。组织有明确的预算机制和比例支持公共关系的运作,大中型企业的公共关系预算额不低于总…  相似文献   

18.
公共组织绩效管理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公共组织管理的方方面面,为建立"精干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当前国内对于公共组织绩效评估的认识还处于主观感性的认识阶段,本文尝试给出一种全新的公共组织绩效模型,为全面认识和操作公共组织绩效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公共关系教学一直以来都是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必修课,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其所处的地位却很尴尬。本文指出了公共关系教学在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中的意义,认为其举足轻重;然后进一步分析了其所处之现状,最后给出了几条可能走出困境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企业如何创建学习型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型组织"是美国学者彼得·圣吉1990年在其<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中提出的企业管理观念,它强调企业应建立学习型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