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体制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必须突破传统静态“管”的旧理念,树立起经营高校资产的新观念。高校树立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理念,就是要把企业管理中的价值、成本、效益、责任、竞争理念引入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  相似文献   

2.
熊西洪 《现代妇女》2014,(7):226-227
当前,军队固有资产管理中还存在一些漏洞,资产流失现象屡有出现,就需要改革和完善军队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做好军队国有资产管理各项基础工作,严格实行集中采购。  相似文献   

3.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其中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权责界定,是构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关键。我认为,探索有效的中央与地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运作方式重点在于处理好以下三方面关系:政府行政管理与资产管理的关系。处理好政府行政管理与资产管理的关系,既是政府职能作用正常发挥的需要,也是国有资产科学营运和合理履行职责的需要。比较极端的做法有两种:一是政府行政系统直接管理国有  相似文献   

4.
王健 《现代交际》2014,(3):125-125
随着第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关于国有企业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问题也逐渐提出来,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完善与否,则是发展国有企业的重要因素。所以,探讨怎样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如何来让国有资产管理的改革步伐加快,对企业改革的深化、现代企业制度的加快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小麟  金钢 《职业时空》2008,4(9):78-78
对于因国有企业管理不善、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等原因导致的国有资产的显性流失,政府可以通过统计方法记录和控制,但对于在国企改革中由于人为操纵导致的“国有资产隐性流失”,政府监管难度就要大了许多。一方面,政府进行监管的技术难度大,成本较高;另一方面,政府监管部门对国企的隐性资产流失难以发觉,难控制,而且防不胜防。在我国,政府监管和管理国有资产的行政机构是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资委”)。近年关于国有资产流失有很多的争论,  相似文献   

6.
赵胜营  王慧 《职业时空》2005,(24):22-23
在我国国有股权经营管理的探索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始终是国有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现有的有关国有企业改革的法律制度无一不将其作为重要的调整内容,然而非常遗憾的是相关法律法规并未彻底根除国有资产严重流失这一社会现象。随着“民进国退”经济政策的明确,国有资产流失有愈演愈烈之势。如果以保护国有资产  相似文献   

7.
福利中心以福利事业社会化作借口,把新建成的老年公寓公开出售,名为福利社会化,实为变相房地产开发。严重损害国家、老年福利事业、纳税人的利益,并且涉及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法律。本文据理分述,阐明观点。  相似文献   

8.
当前,促进国有资产证券化、增强国有资产流动性是国资运营的主要目标。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十二五”规划明确要求,到“十二五”期末90%以上产业集团实现整体上市或核心资产上市。通过重点探索国资委持股上市公司的有效模式,以合理确定其职责、分析其面临的风险,进而从法律层面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案。研究表明,国资委直接持股、集团公司持股、平台公司持股等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三种模式各有利弊,国资委在具体选择时需要考虑企业的规模、市场化程度、国资委自身改革的进度等各种因素,进而选择最适当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在此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重点是以管资本为纽带,以国资改革带动国企改革,加强对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马克思在其经典著作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法,通过分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过程,构建了以坚持公有制为基础的经典的马克思主义产权思想,从而奠定了我国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与完善的理论基础。我国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要从国有资产产权多元化、国有资产形态转化与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职能转变三个层面进行设计。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国有资本合理流动,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转化国有资本形态,转变机构职能。同时,在深化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与完善的进程中,从微观运行层面借鉴西方当代产权思想,进一步丰富马克思主义产权思想。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当前公用事业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公用事业的行业特殊性,并提出了管理的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11.
1998年,国务院252号令发布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其中第二条明确规定:"本条例所称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这是法律上第一次对事业单位的含义做出明确的界定.设立事业单位的目的是为了向社会提供某方面的公共服务,这些服务都是经济、社会发展必需的,是公共生活不可缺少的,它不以盈利为目的.具有服务性、公益性、知识密集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葛德优 《现代交际》2013,(10):40-40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政府机关行使行政职能,发展行政事业的必备物质基础,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发展和行政事业单位社会服务需求的多样化,固定资产各类数量变化较大,对固定资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仍存在对固定资产重购轻管、管理制度不落实等现象,亟需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正2013年,前锋区国土资源分局从严加强国有土地出让管理,严格内部程序,加强供后监管,全程跟进服务,全年共收缴土地出让金3.9639亿元,为新区发展奠定了基础。一是建立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会审制度,为拒绝国有资产流失,该局在对国有土地办理抵押、出让、拍卖及收取超容积率补交出让金前,都将按照排查出的风险源防控措施,组织  相似文献   

14.
实行国企上缴利润,既是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体现,即所有权决定分配权;又是深化改革的需要,它有利于增强国家财力,提高政府宏观调控手段,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企业提高真正的竞争力。但是,因为这是一次涉及到再分配的改革,关系到各方的利益调整,不可避免地会有许多阻力和困难。据笔者调研,目前实施国企利润上缴最大难点是利润分配问题。  相似文献   

15.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庆文  李向英 《职业时空》2008,4(4):113-113
固定资产是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开展教学、科研、生活服务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高等学校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规模急剧膨胀,其构成亦日趋复杂,管理难度越来越大,特别是院校布局的合并与调整,原单位的管理方式不尽相同、建账制度不相一致,管理基础工作不够规范,资产监控体系尚不完整,资产流失现象依然存在。这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很不适应。如何做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资产使用效益,更好地为教学、科研、生活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信息集锦     
中国拟三年构建新的国资管理体制框架我国将用三年或者更多一点的时间,构建起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重点解决国有资产出资人到位和有效监管的问题。其思路:一是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法制建设。二是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步伐,推进国有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支持具备条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重组上市、中外合资等多种形式,实现股份制改革,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中国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三是积极推进国有经济的布局结构和战略性的调整,以适应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趋势。按照有进有退,…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治理和重组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它不仅是经济领域的改革,更是一场涉及政府体制或者说政治体制的改革。我国国企改制采取了自上而下、有领导有组织、局部推进的渐进式改革路径。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虽然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但其总体上面临的困境也不容低估,当前国有资产管理、企业法人制等问题凸显,意味着我国国企改制已进入一个更高、更深、更尖锐的层面。  相似文献   

18.
当前,在充满竞争的经营环境下,对于企业来说,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如何才能增强企业的管理效果,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平台。尽管一些企业发现了改革和创新迫在眉睫,但我国的企业管理仍面临不少障碍。本文着重表明了当今社会中,企业经济管理制度改革的不可避免性,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从理念、体系、策略等方面的创新上为其改革提供了一些方法与指导。  相似文献   

19.
2004年8月,由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教授郎咸平博士搅起的一场旋风不仅震荡了中国的经济学界,更重要的是,其深层还波及到理论层面。这场旋风缘起于国企产权改革。郎博士的基本看法是:“中国国有企业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不是所有者缺位,而是缺乏职业经理人的信托责任。”他的立论依据是,国企产权的私有化进程正在被大多数企业所利用,并成为那些企业经营者侵吞国有资产的捷径。郎博士揭示了有人正在利用私有化大肆侵吞国有资产.这样的行径.  相似文献   

20.
冯宇  李丹 《现代交际》2010,(11):69-70
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单位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的重要物质条件。如何创建节约型医院,对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实践,提出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希望对建设节约型医院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