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六书"新解     
"六书"即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六种造字方法.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认为"六书"之中象形、会意、指事、形声是造字之法,转注和假借不是造字之法,而是用字之法.将"六书"一分为二,一部分称为造字之法,另一部分称为用字之法,这种观点是建立在把汉字仅仅看作是文字--同拼音文字一样的文字的基础上的,依据这样的汉字理论研究"六书",必然得出"转注" 与"假借"不是造字之法,而是用字之法的结论.根据汉字的性质和"六书"本身的特点,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六书"不仅是汉字的造字之法,同时亦是汉语的造词之法."转注"和"假借"虽然没有形成新字,但却形成了新词,根据汉字字词合一的特点,"转注"和"假借"既是造词之法,又是造字之法.从这个角度看,"六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把"转注"和"假借"看作是"用字之法"而排除在"六书"之外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2.
人类对语言本质的认识已是非常深刻了,但是随着人类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对语言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深化.还有许多问题还需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准确地注释《诗经》,是研究《诗经》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古今学者在注释中值得商榷的问题,提出了笔者的新解。  相似文献   

4.
目前对于《儒林外史》的研究成果有很多,而对匡超人形象的解读一直受到学者们的重视。许多评论者甚至一些权威的学者认为匡超人一步步从一个敦厚、淳朴、孝顺的青年逐步堕落为贪图富贵、背信弃义的势利小人,他的堕落恰好反映了当时社会黑暗、官场腐败以及人性沉沦的现实。本文主要是在这些已有观点的基础上以一种辩证的态度重新分析匡超人形象,分别从他的才学、德行、处事智慧这三个方面,提出对这个人物的新解,即匡超人并没有蜕变,更没有堕落,他本性未泯,凭着才学和智慧一步步走向富贵发达,以一种"超人"的哲学智慧在社会和官场中游刃有余。  相似文献   

5.
文章否定了千百年来沿袭的夸父与日赛跑的游戏比胜说;提出了大旱之年驱赶太阳的防旱生存说。  相似文献   

6.
老话新解     
何清 《中华魂》2010,(6):36-36
情况在不断变化.老话也必然要随之改变,不是废弃,就是要有新解。但是有些老话由于年深日久,根深蒂固,有的人常常仍然用老话来对待新情况。  相似文献   

7.
“指事”为许慎所列的“六书”之首,是历代学者划分汉字结构时产生问题最多的一书。通过对许慎所作的“六书”义例和汉代三家所列“六书”名目的研究,我们将“指事”的“指”字破译为“稽”字,将“指事”解读为“审察事物”的意思;并通过运用新见解说近十个典型的指事字,使“指示符号”的成说也得以彻底否定。  相似文献   

8.
"指事"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事"为许慎所列的"六书"之首,是历代学者划分汉字结构时产生问题最多的一书.通过对许慎所作的"六书"义例和汉代三家所列"六书"名目的研究,我们将"指事"的"指"字破译为"稽"字,将"指事"解读为"审察事物"的意思;并通过运用新见解说近十个典型的指事字,使"指示符号"的成说也得以彻底否定.  相似文献   

9.
人文精神是大学教育的核心,是大学的灵魂所在。确立现代大学理念,重拾人文精神传统,是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当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的缺失,人文精神逐渐淡薄、遮蔽,对社会长期健康发展非常不利。唐宋诗词雅俗共赏,家喻户晓,蕴涵着积极进取、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救治天下的责任意识,诚挚友善的情感体验,追问生命内核的终极关怀。该文试图将潜藏于民族文化沉淀中的传统人文精神激活,使之潜移默化同新世纪人文精神建设相承接。  相似文献   

10.
婚姻法新解释遵循了个人财产权优先的原则,更加重视契约精神,但是由此也给女性的安全带来很多问题。使女性在客观上受到威胁,在主观上也感到恐惧。文章主要从客观方面讨论女性安全问题,研究威胁女性安全性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准确地注释《诗经》,是研究《诗经》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古今学者在注释中值得商榷的问题,提出了笔者的新解  相似文献   

12.
成人教育定位问题新解——基于终身教育理念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现有成人教育定位问题的二种主要观点的分析,提出终身教育理念下的教育结构体系既不是"块",也不是"条",而应该是一个纵横交错,上下沟通的矩阵式立体结构.它主要由进入职业前的未成人和进入职业后的成人二大教育对象,初等、中等、高等三大教育层次,以及非职业的普通类和职业类二大教育类型这样三个基本维度所组成.成人教育与未成人教育是平行并列的另一系列;成人教育与其他教育之间存在着十分复杂的交叉重叠关系;成人教育具有与未成人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准确地注释《诗经》词句的原意,是研究《诗经》基础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古今学者在注释和解题中值得商榷的问题,提出了新解。  相似文献   

14.
隋炀帝下令开凿的"大运河"始终是唐宋时期连接经济中心与政治中心的交通大动脉,与当时各阶层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现实社会中发挥着难以估量的作用。这一时期又是中国诗词发展的高峰期,因此,这一时期的诗词创作中,必然会出现为数不少的反映、描写运河的作品,也必然会有因运河开凿与通航影响而产生的作品及文学现象。总体地看,运河开凿与通航对唐宋诗词创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出现了不少反思、总结运河开凿、运行功过的作品;其次,出现了较多的描写、吟咏人们行进在运河上的感受与心绪的作品;再次,对诗词创作中的体式与表达产生过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读罢屈原《九歌》中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我便产生了到唐宋诗词中去寻觅秋的踪迹的想法。当树叶开始泛黄之际,秋风首先在地球上亮相,云在天上漂浮,似乎带着巨大的叹息。感叹风之独舞与云之漫游,读一读杜牧的风紧云轻欲变秋,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清代西域诗的天山意象,提出新解:天山为中华名山,清人对天山的赞美,更是对天山与中原山脉相连,西域与中原密不可分的高度认同;天山无论在自然与人文方面,都象征着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7.
《论语·学而篇》第十六章"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传统的解释是"不着急别人不了解自己,却着急自己不了解别人",这未能切中孔子原意.从论语的不同注本看,更重要的是从孔子和《论语》的一贯精神看,该章应解释为"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担心自己没有东西让别人了解".  相似文献   

18.
以往注家对"饰小说以干县令"的解释皆不合《庄子》本意。本文认为,"说"特指说辞,包括一般策士的游说之辞和诸子百家的学说。"干"是干谒之意。"县令"指国君一类的人。  相似文献   

19.
唐代王维《使至塞上》一诗中有“大漠孤烟直”句 ,而其中的“孤烟” ,历来众说纷纭 ,认为是烽火、烽烟、燧烟、狼烟、炊烟等。这些解释均不妥当 ,其实是指大沙漠中的一种尘沙旋风或称之为尘卷风  相似文献   

20.
唐宋诗词中的成都绿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宋时期,成都自然环境优美,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和谐统一,涌现出大量城市景观诗文,形成蜀地特有的生态环境和文化氛围。归纳分析唐宋诗词,从中可以窥见成都城市的绿化建设状况,有助于传承发扬城市文脉,为当今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