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是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目标能否实现的重大问题,农村劳动力素质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键因子,应充分发挥电器技术培训的职能和作用,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全面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2.
梁亚丁 《经营管理者》2013,(15):129-130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城市化进程的顺利推进具有重要意义。在城市化进程的大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着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不健全、劳动力市场体制不健全、农村专业化人才流失严重和农村教育质量与城市差距较大等问题,为此应从完善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健全农村劳动力市场体制、留住农村专业化人才以及巩固加强农村基础教育等方面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3.
由于农村劳动力的相对过剩,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仍然存在一个扩张期。政府要加强组织与协调,消除不公平待遇,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提供良好的就业服务,以搭建信息平台,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  相似文献   

4.
农村劳动力能否有效就业 ,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能否进一步健康、持续发展的大局 ,关系到能否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是当前和未来各级政府急需解决的重要难题之一。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 ,论述了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必要性 ,探讨了如何加强农村职业技术培训 ,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促进农村劳动力有效就业的对策。一、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总的来说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形势很严峻。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 )就业不充分首先 ,现有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巨大。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比重大 ,…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劳务经济抽样调查所获得的微观数据,用工资方程和Logistic模型考察农村劳动力工资性收入的民族差异。研究有两个主要发现:第一,回族农村劳动力的工资性收入显著低于汉族的农村劳动力,地区性因素对月工资性收入的影响不显著,但是对年工资性收入却产生显著影响;第二,与回族农村劳动力相比,汉族农村劳动力在流向东部沿海地区的概率要高79%。因为到东部沿海地区的务工就业比较稳定,务工就业时间长,即使月工资相差不大,也使得到东部沿海地区的务工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获得更多的收入。  相似文献   

6.
根据湖南人口、文化、地域和行业的实证数据分析了当前湖南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及特征,并针对目前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提出了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选择路径.  相似文献   

7.
高官兵 《经营管理者》2013,(28):216-21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尤其是近些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的加快,使得许多问题日渐突出。如果不能够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影响到今后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本文通过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状况进行分析,提升农民收入水平,从而实现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河南省五大不同地域的实证调查分析,发现河南农村劳动力务工熟练度的基本规律表现为农村劳动力在企务工人员当中,超过9成的绝大部分务工人员工作熟练程度较高。豫北和豫东务工熟练程度相对其他三大区域较高。在企务工的男性及大专以上学历劳动力工作熟练比例较高。在企务工的未婚劳动力工作不熟练的比例以及46岁以上的在企务工劳动力工作不熟练比例明显偏高。  相似文献   

9.
金纬 《经营管理者》2011,(7X):255-255
当前我国户籍制度的不完善,农业发展的落后,城镇化进程的缓慢,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健全,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等因素制约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为此,应在严格控制农村人口数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培养与开发,创造新的非农就业机会,以此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行业转移就业,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协调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重大课题.因此,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着手,积极探索解决农村就业问题的基本方法、途径是有效缓解当前"三农"问题所带来的经济、社会矛盾的一条思路.本文分析了当前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成因,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1.
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巍 《决策探索》2008,(24):54-54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效应 农村富余劳动力由农业转移到劳动边际生产率相对更高的非农业部门中就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努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建勋 《领导科学》2006,(11):24-25
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欠发达地区应在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的同时,合理有序地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一、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对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意义1.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能够保障新农村建设的人力资源需求。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工作,既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科学组织和推动,更需要广大农民踊跃参与。近些年来,欠发达地区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固然有效地增加…  相似文献   

13.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多方面的影响.要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之后给农村社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有清醒的认识和高度重视,如不及时认真加以解决,必将对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产生不良影响.本文分析了铜仁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张宏伟 《科学咨询》2009,(11):18-18
站在社会发展宏观角度和农村劳动者微观角度来引导全社会关注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大社会意义. 一、重视农村劳动力资源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我国有巨大的农业人口,并普遍和大量存在着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要使广大的农村富裕起来,就必须开拓农村就业机会和不断的把过剩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出来.本文从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作用规律出发,分析我国农业人口的就业和转移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农村劳动力外流、区域差异与粮食生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农村劳动力外流是城镇化、工业化的必然,但也会对流出地粮食产出带来影响。本文分区域对1978~2008年影响我国粮食产出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在修正现有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实证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外流对粮食产出的影响已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主销区劳动力投入要素和家庭联产承包制因素已对粮食产出无显著性影响,复种指数成为粮食产出下降的主要因素。主产区农村劳动力外流缓解了粮食生产的内卷化现象,劳动力投入要素对粮食产出影响显著,复种指数影响不明显,家庭联产承包制的边际效应下降。由此本文提出,在城镇化加速、农村劳动力外流加快的背景下,应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外流对不同区域的影响,采取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并推动制度创新,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同时促进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陈晖 《决策探索》2007,(5):31-32
河南是一个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全省9700多万人口中,农村人口占7000多万,占全省总人口的72.1%,其中富余劳动力达2700万人.农村劳动力相对过剩是河南省面临的跨世纪难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1995~2013年中国农村固定跟踪观察点的村级数据研究了劳动力流动对农村社会治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流动,特别是劳动力流入对农村民事纠纷、违反治安条例及刑事案件有着正向显著性影响;相对内陆地区,劳动力流动对沿海地区的影响更为明显。此外,贫困发生率、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劳动力闲置及基层村干部数量对农村社会治安的作用不容忽视。因此加强对流入劳动力的监管,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减少农村贫困群体,对维持农村秩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齐刚 《决策探索》2003,(9):30-31
一 改革开放20年中,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主要采取"离土不离乡"的方式以发展乡镇企业,尽管吸纳了1亿多劳动力,但却限制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企业对人力资源进行选择配置是采取不同的用工标准,剥夺了农民公平竞争的权利.许多城市采取了限制农民进城务工的措施,阻碍了农民向城市的自由转移.  相似文献   

20.
农产品网络营销现状及策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海燕 《决策探索》2008,(16):36-37
当前,国家出台了很多惠农的政策,农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农民耕种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但就我国现有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人口现状来看,传统农业绝大部分尚处于低质低效水平,虽然劳动力成本低,但劳动力素质也低,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经营水平同样不高,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仍然没有建立稳定的市场化体系,农产品流通不畅仍然阻碍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仍然是影响农民增收乃至农村稳定的重要因素.农产品销售难,其实质问题是小农户与大市场不相适应的矛盾,由于农产品市场信息不灵、农村市场商品流通体系不健全导致农产品的结构性、季节性、区域性过剩.那么,在目前的经济条件下如何对农产品进行市场化营销管理的问题就显得格外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