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5 毫秒
1.
“三恋”是文学评论界对王安忆的《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锦绣谷之恋》的简称 ,到现在为止 ,评论家仍多从“性”的角度评论作品性描写的意义和其中女性意识的张扬 ,大部分文学研究者通常也只把它作为一个“性描写”和“女性写作”的版本来引用。但是在世纪交接的今天 ,在性爱描写已经泛滥的时代 ,当我们超越历史的规定性和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来重新解读“三恋”,却发现 :其实作者写作的真正意旨和倾向并不止于此 ,有更为真实也更内在的东西流淌在作品之中。在“三恋”中 ,王安忆着力描写的是生命所处的情境和状态 ,我们更多地感受到…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6月9日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时的重要讲话指:“这次事件(指发生在北京的反革命暴乱事件)爆发出来,很值得我们思索,促使我们很冷静地考虑一下过去,也考虑一下未来。”邓小平同志的这一指示,对于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同志确实应该对过去社会科学研究中的经验教训进行认真的反思。特别需要反思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要不要承认和坚持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党性原则问题。这个问题延安整风时讨论过,解放初期讨论过,1958年“大跃进”时期  相似文献   

3.
和自然科学研究者不同,任何一个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人同时又是自己研究对象的一个有机的构成要素。一方面,科学研究的中立性要求研究者从自己的对象中“中立”出来,另一方面,社会研究  相似文献   

4.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是我们党全部工作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而且明确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也是衡量哲学社会科学性质和水平的根本尺度。只有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才能使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实现理论上的创新和与时俱进。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就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根本指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要求我们党与时俱进地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  相似文献   

5.
《重庆社会科学》2010,(9):117-118
《重庆社会科学》作为综合性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学术阵地和出版载体,恪守“全国视野、重庆个性”理念,专题策划与深度研究并举,从2010年1月起,新辟独立于学术论文之外的“寻踪”板块。围绕公众在一个阶段密切关注的社会文化领域重要人物或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6.
祝贺与期望     
<正> 一个刊物的成长和发展如同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一样,有其正常发育期,也有其超常发展期。创刊于1984年的《广东社会科学》,以其政治方向的坚定性、学术品格的纯正性和栏目设计的独特性,在众多的社会科学期刊中独树一帜,尤其是2003年改版以来赢得了人们的承认和赞誉,开始进入超常发展期。“公道自在人心”。《广东社会科学》以自己的实力和特色被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在我看来,这份殊荣,《广东社会科学》当之无愧。作为《广东社会科学》的忠实读者和作者,我衷心的祝贺它所取得的成绩。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曾指出:“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社会科学,作为一种“行业”,也自应有自己的道德。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也是进一步发展我国社会科学本身的需要。我们党和老一辈科学家都很重视科研道德。但由于十年动乱,这些道德原则被破坏了,道德修养也不让讲了,结果形而上学猖獗,“假”、“大”、“空”歪风流行,奴颜婢膝、心无是非者有之,趋炎附势、卖论求官者亦有之,真是乌烟瘴气,触  相似文献   

8.
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我们谨向一贯支持、关怀我刊的广大作者和读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衷心的感谢! 1988年,我刊将在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指引下,进一步贯彻“双百”方针,开展学术争鸣,提倡大胆探索,锐意创新,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新成果,学术界及广大读者最关心的学术问题的新见解,奉献给该者。我们的刊物将以一个新的面貌、以更高的质量呈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9.
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抽象系统和解释系统与经济学社会科学最早是孕育于道德哲学之中,只是到了近代,伴随着资产阶级革命,才逐渐从套用道德哲学来研究社会和套用哲学本体论以及自然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窠臼中脱胎出来,形成了社会科学自己的研究社会的方法。在西方,社会科学方法大体上分为实证主义、人文主义或人本主义以及解释学、社会唯实论、社会唯名论、结构──功能主义、社会生物主义六大“范式”。从逻辑上看,社会科学具有了独立性,是由于社会科学对社会进行研究的方法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揭示社会现象是什么?力图把社会规律…  相似文献   

10.
《重庆社会科学》作为综合性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学术阵地和出版载体,恪守“全国视野、重庆个性”理念,专题策划与深度研究并举,从2010年1月起,新辟独立于学术论文之外的“寻踪”板块,围绕公众在一个阶段密切关注的社会文化领域重要人物或重大事体,独立推出系列主题策划。  相似文献   

11.
摆在我们面前的这本杂志——《江西社会科学》,感到这是一本时代气息很强的多学科综合刊物,它给人感觉最突出的印象是:作为省一级的社会科学刊物,它既有很强的理论研究价值,又有很突出的指导社会实践价值。可以看出,这里有些文章是出于具有很深的学术造诣的专家学者之手,有些文章则是实际工作者对自己工作经验的理论 性升华。   全国公开发行的社会科学期刊不下数百种之多,如何使刊物办出自己的特色,能够在众多的社科期刊中独树一帜,确实是一件值得思考的问题。作为一本“优秀期刊”、“最佳期刊”、“核心期刊”,最关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寻踪     
《重庆社会科学》2010,(1):107-127
《重庆社会科学》作为综合性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学术阵地和出版载体,恪守“全国视野、重庆个性”理念,专题策划与深度研究并举,从2010年1月起,新辟独立于学术论文之外的“寻踪”板块,围绕公众在一个阶段密切关注的社会文化领域重要人物或重大事件,独立推出系列主题策划。  相似文献   

13.
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社会科学研究>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走过了30年的发展历程,成为了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刊物.<社会科学研究>作为社会科学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始终秉承"双百"方针,坚持"二为"方向,突出学术性、思想性和综合性,通过凝聚社会科学学人的智慧,在作者和广大读者之间构筑了一个学术交流平台,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繁荣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可喜可贺!  相似文献   

14.
《为什么写作?》是法国哲学家,小说家萨特写作的理论文章,属于他的专著《什么是写作》中的一章。为萨特的最高写作纲领。文章主要从有关作者与读者、写作与阅读、美与审美的各对关系,阐明了个人写作活动的社会性和严肃性。他从一般到特殊,从抽象到具体地进行论述,带有明显的思辩性质。 作者为什么要写作呢?萨特承认各人有各人的理由。但他认为“在作者的各种意图背后还隐藏着一个更深的、更直接的、为大家共有的抉择”。这个抉择就是:任何人从事写作都不是为了自我。为什么呢?首先,写作完全不同于物质生产活动。“鞋匠可以穿上他自己刚做得的鞋,如果这双鞋的尺码符合他的脚,建筑师可以住在他自己建造的房子里。然而作家却不能阅读他自己写下的东西”。作者能揭示或描写客观事物,却不能揭示自己创造的产品——文章或作品。一个写作者,不可能对他自己劳动的成果一作品表示相当的冷漠,认为它是与己无关的纯客观事物。这是因为,“如果我们自己决定生产规则,衡量尺度和标  相似文献   

15.
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在春回大地的时节 ,欣闻《社会科学研究》杂志创刊 2 5周年。我作为一名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和高校教师 ,也作为一名十分热爱《社会科学研究》的忠实作者和读者 ,对此表示由衷的祝贺 !2 5年来 ,《社会科学研究》坚持正确的理论导向 ,以自己鲜明的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 ,支持改革开放 ,贯彻“双百”方针 ,关注社会现实 ,实施精品战略 ,推出了一批又一批学术精品 ,为构建新时期社会科学大厦作出了宝贵贡献。《社会科学研究》以其突出的理论性、学术性、时代性和地方性 ,真正成为了进行思想文化建设的宝贵阵地、探讨学…  相似文献   

16.
如同自然科学脱胎于自然哲学一样,社会科学涵孕于道德哲学之中。伴随着近代工业革命,社会科学从道德哲学中分化出来获得了自身的独立形态。社会科学方法作为研究社会的工具,随着对“社会”本身理解的多样化、复杂化而日益发展起来。本文论述的正是社会科学方法演变的历史过程和内在趋势。  相似文献   

17.
由河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完成的河北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河北省城市公众社会科学素养研究”,其最终成果以专著的形式由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一部对公众社会科学素养进行较为系统研究的专门著作。该书对河北省城市公众社会科学素养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提高公众社会科学素养提出了对策与建议。深入进行社会科学普及理论研究是做好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基础。理论研究可以揭示事物的深层规律,具有前瞻性与指导性。但理论研究不是盲目的、随意的,而是建立在对事物的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同时理论研究还要不断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  相似文献   

18.
发展软科学是时代的需要,是使决策科学化的关键。哲学社会科学是软科学群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在科学决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巨大的作用。但这种“软科学”,比自然科学这类“软科学”还要“软”,它的效益很难以计量和测试手段显示出来的,因而它的价值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同时,长期以来把“权力”和“真理”混为一谈,不利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即使有创造性的见解也不会引入决策过程之中。相反地,在“左”的思想指导下,对政策的解释和论证离开了科学的轨道,损害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声  相似文献   

19.
何卫青 《学术界》2012,(6):48-53,283
过去一百多年、中国小说越来越多地把“儿童”当成一种构成因素.作者(隐含作者)、叙述者的存在,决定了小说中儿童的“营造”与“诞生”有一个选择的机制,在其中起决定作用的不再是“儿童是什么”这样的一般的认识关系,而是一种意义关系,是儿童在色彩斑斓千变万化的叙事中可能彰显出的社会、文化乃至哲学意义.因此,透过“小说的儿童想像”,不仅可以通过对小说中“儿童”的各种表现形态的观照,来对折射在其中的儿童自身、儿童与成人的关系进行审视,而且也可以探寻“儿童”的种种呈现形态所体现出来的作为写作主体的小说家的文学思维方式以及背后的经验因素与文化因素,探寻儿童在进入小说以后所发生的诗学转化以及对小说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社会学研究中的中层理论关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丹 《浙江社会科学》2006,111(5):19-23
本文赞成在一般方法论、研究策略、以及写作技法等多个层面上,同时关注和讨论社会科学方法问题,并且着重讨论了在当前中国社会学研究、农村社会研究中如何运用默顿所说的“中层理论”,包括其含义与可行性等等。作者认为,在社会研究中恰当地关心中层理论,不仅可以有效防止社会科学研究的巫术化倾向,而且有助于缓解五种紧张,即经验研究与理论研究之间的紧张,外来理论与本土化之间的紧张,全域性理论与地方性知识之间的紧张,社会科学知识的有效性与它的可更新性、开放性之间的紧张,社会科学研究者的良知与科学态度之间的紧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