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士军 《北方论丛》2006,(6):99-101
虽然不乏有史学评论的传统,但在今天中国史学界史学评论仍然是一个涉足人数不多的领域,需要进一步发展。新世纪,史学评论将成为中国史学发展的一大趋势。史学评论应成为史学研究的必备条件,史学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对史学研究的实践活动予以评判、考量。史学批评是史学评论重要功能之一。史学批评不仅对史学研究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是史学研究的实践活动。史学评论、史学批评水平高下反映着史学存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促使史学研究者真正建立史学意识。  相似文献   

2.
阎静 《北方论丛》2013,(3):71-75
刘向、刘歆父子是中国历史文献学史上的突出代表,他们的文献整理成果中包含着丰富的史学批评思想。其中,刘向所撰《别录》,以书录的形式评析史籍,开创了一种史学批评的模式。刘歆所撰《七略》,以序文的形式考察学术源流、评论是非得失,在史学批评史上显示出特定的价值。他们开启了文献目录之书与史学批评的密切关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揭示、认识这种关联,对于拓展历史文献学家和史学批评的研究空间,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开军 《人文杂志》2013,(4):93-100
晚清时期是中国史学批评从传统走向近代的过渡阶段。在晚清史学批评史上,外国传教士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新型史学批评主体。美国传教士卫三畏、丁韪良对中国史学的批判,既为我们审视中国史学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同时也流露出传教士的文化优越心理和将本国的价值观念、学术理论普世化的倾向。英国传教士艾约瑟、慕维廉、李提摩太通过评骘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对中西史学进行比较评论,开晚清西方史学批评的先河。德国传教士花之安以出人意表的史学视野阐述了有关史学批评的作用、原则、批评者的素养等理论问题,在晚清史学批评家中占有一席之地。不同的文化与信仰导致来华传教士与我国史学家在史学批评上的异趣。循着这些差异,能够看清楚晚清史学批评演进的多元途径与图景,也有助于深入思考中西史学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齐思和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史学家,在漫长史学生涯中,他十分重视史学批评,撰写了大量的史学评论,在史学批评中坚持全面辩证、客观求实的批评原则,注意运用历史主义、知人论世的史学批评方法,以及寓论断于批评的史学批评模式。梳理齐思和的史学批评实践,探讨其史学批评特点,有助于深掘齐思和史学批评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访谈形式,通过介绍周溯源编审个人的学术道路和他对当代史学思索的看法,希望中青年史学工作者关注史学理论和参与史学评论。  相似文献   

6.
谈中国古代的史论和史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古代史学及有关历史文献中,史论即关于客观历史如史事、人物、历史现象等问题的评论,其概念是清晰的;而史评即关于史学自身如史家、史书、史学现象等问题的评论,其概念则显得模糊。为了推进史论与史评的深入研究,区分史论、史评的内涵是十分必要的;为了更好地区分二者,我们可以把史评称之为史学批评,并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史学批评与史学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史学批评 ,是史学的自我审视和总结 ,即对史学实践活动及其理论形态的反思认识。史学批评是史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史学批评的正常开展 ,有利于推动史学发展、促进史学规范的构建乃至史坛学风的建设。史学批评是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8.
刘开军 《江海学刊》2014,(3):157-165
晚清报刊上的史学批评文献主要包括商榷型专文、史书广告和新书评介三种类型。商榷型专文多出自史学精英之手,它塑造了晚清史学批评史的主要脉络,引领了史学革命的风潮。史书广告在商业宣传之下仍透露出较强的史学批评信息,是史学常识与史学思想在一般知识阶层中的延伸与扩张,更是一座丰富的史学批评资料库。新书评介的第一属性是学术批判。晚清报刊设置这一栏目,使得新书评介跻身于和经济、学术、教育、军事诸栏目平等的序列,为史学批评创造了一个相对独立、自由的舆论空间。报刊凝聚了清末史学理论的重大问题,提供了史学争鸣的平台;还加快了史学批评的传播速度,缩短了批评者相互回应的周期,同时也为史学批评印上了清晰的时间印迹。  相似文献   

9.
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领域,各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基本范畴.它们既是对客观事物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同时也规定着各门学科的研究类型和学术规范.目前,中国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学科对自身范畴的研究相对薄弱,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科自身的深化和提高.加强史学批评范畴研究,不仅对于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具有学科建设意义,而且对于整个历史学的发展具有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0.
张舜徽先生史学的总结性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梓 《学术界》2004,(4):246-256
按照逻辑的结构而非历史的顺序 ,2 0世纪的中国史学可以分为总结性史学、批判性史学和建设性史学。在这个坐标系上 ,张舜徽先生属于总结性史学。他对自己史学的这一特征 ,有着十分自觉而明确的认识。 2 0世纪总结性史学的对象和任务 ,是要通过对清代学术的总结 ,以完成对传统学术的全面清理 ,为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转型准备条件 ,张舜徽先生学术工作的重点也正在于此。而讲求义例和举要 ,则是其总结性史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宁可 《河北学刊》2004,24(6):145-150
所谓"历史",它包含有三层意思一是人类社会过去的发展过程;二是对过去的事的记载;三是人的历史认识.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是有所区别的.前者要回答的是客观历史是什么样子,结构如何,运动的规律如何,即对历史内容的认识;而后者则是以历史学或历史科学为对象,概括人们认识客观历史过程中的理论和方法,即要回答的是怎么才能正确地认识和阐明历史.  相似文献   

12.
由于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相关论述中把哲学等同于以黑格尔哲学为代表的思辨的唯心主义哲学,并用真正的实证科学指称从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出发去描述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考察方法,因而他们认为历史唯物主义不是哲学而是真正的实证科学。至于我们现在能否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哲学,这取决于我们对哲学概念本身的界定。俞吾金教授以海德格尔对于哲学研究对象和实证科学研究对象的看法为依据,将历史唯物主义说成是一种形而上学或本体论哲学,这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曲解,这种说法无论从文本依据上讲还是从逻辑上讲,都是不能成立的。俞吾金教授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对中央编译局《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的相关译文作了修改,但他对译文的五处改译要么是画蛇添足,要么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3.
关于科学知识理论的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俊立 《齐鲁学刊》2005,(2):121-124
人们对科学知识本性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从18世纪以来西方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 学的理论体系来看,人们对科学知识本性的理性认识,已经发生了从实证主义的科学知识论到历史主义的科学知 识论的历史演变,现在正从历史主义的科学知识论向建构主义的科学知识论转变。  相似文献   

14.
黄红 《学术探索》2012,(1):121-123
近代史学大师傅斯年以客观实证为其史学思想的核心。但傅斯年所倡导的治学理念本身及其与治学路向之间却存在一定的矛盾性。这种矛盾性,既有其学术思想执著的追求因素,也与其时代冲突影响和爱国情怀的价值取向有关。故应辩证地看待傅斯年史学思想的矛盾性,注意充分吸取其合理成分。唯有这样,才是我们对待傅斯年学术思想的正确态度。本文将对傅斯年史学思想的矛盾性表现及其根源进行梳理和分析,并对其史学思想矛盾性的现实启示和局限性予以简要陈述。  相似文献   

15.
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在推动社会科学研究、发挥社会科学功能、繁荣社会科学事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系统分析社会科学研究规划的内涵与外延,回顾总结我国社会科学研究规划的历史演进及特点,对研究社会科学发展有重要意义。下一步,社会科学界应把握改革全面深化、文化多样化、知识综合化、管理集约化、品牌标准化、治理现代化等发展趋势,促进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6.
陈钟宇 《云梦学刊》2013,(5):16-18,46
管理学研究对象既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也包括上层建筑,并随着人类管理实践活动的历史演变而不断发展变化,其演变历程可分为人类早期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中世纪中晚期的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中世纪以后20世纪以前的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20世纪管理学诞生发展时期的管理学研究对象四个阶段。根据这个规律归纳分析,管理学研究对象呈现出从单一管理向系统管理发展、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发展、战术管理向战略管理发展、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发展四个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历史社会学是历史学和社会学的交叉所产生的一门学科,历史学的社会科学化和社会学的历史反思是它产生的母体学科,社会史的繁荣则是推动其发展的重要动力。历史社会学作为一门运用社会学的理论、视角和方法来研究历史行为、历史事件、历史结构、历史制度或体系的学科,立足现实、研究过去是其主要的学术思路,解释过去、了解现在是其基本的学术目标。  相似文献   

18.
对武训和电影《武训传》的批判源于文艺界。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意识形态领域第一场全国规模的政治运动。史学界虽然投入批判的时间较晚,规模不大,但对正在树立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新中国史学界来说,却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史学领域阶级斗争观念泛滥,严重背离了历史主义原则,开启了通过曲解历史为现实政治斗争服务的先河。  相似文献   

19.
施穆勒是德国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施穆勒纲领被视为融合理论与历史的方法论,但它只不过是用社会意识去理解社会存在,而不是用社会存在去理解社会意识的唯心主义方法论。门格尔与施穆勒之间的“方法论”之争是“两小儿辩日”式的争论。德国历史学派作为讲坛社会主义者曾受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鄙视和批判,他们也对马克思进行了诬陷。今天一些人希望借鉴德国历史学派的主张,以强调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但是在这方面,德国历史学派也完败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真正把经济学变成历史科学的是马克思,而不是德国历史学派。  相似文献   

20.
系统论与汉字构形学的创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科学的汉字学应该是对汉字本体即字形的研究.辨证唯物主义系统论的提出与发展,为汉字构形学的创建提供了理论与方法.在共时历史层而的汉字总体,有自己的构形元素,这些元素有自己的组合层次与组合模式;汉字的个体字符是互相关联的、内部呈有序性的符号系统.汉字构形学为各个历史层而上汉字构形系统的描写和历时层而上汉字构形不同系统的比较服务,为之建立基础的理论与可操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