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樵的学术由经学义理研究、经学知识研究、通史主张与实践三部分构成。郑樵对经学义理的研究,大抵循“考辨—传—略”的次序,考辨一部经书的核心问题在先,次则为此经作传,最后以《诸经略》总括诸经义旨,“略”的形式由此生成。在经学义理研究的牵引下,郑樵着力于对经学知识做专题研究,并撰成专门著述,此举具有“经学知识的解放”意义。在党禁、学禁加重的南宋绍兴年间,郑樵多次向官员、朝廷献书,希望获朝廷之命编修纪传体通史,在此过程中郑樵逐渐总结会通思想,并在向宋高宗奏对后,改造专门著述为《通志》之“略”,完成《通志》的撰述。《通志略》集郑樵毕生学术内容、形式及意义之大成,具有化经为史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著录于《四库主书总目》集部诗文评类的国空图《诗品》,《四库全书》集部诗文评类并未收入,却又在其他部类中不止一次地收录。这种一面失收、一面重复的奇将现象及真形成原因,便是本支探讨的内容。失收情况《四库主书总目》集部诗文评类在“本事诗一卷”弓“六一诗话一卷”之间,著录有“诗品一卷(内用藏本)”,提要云:唐司空图撰。图有文集,已著录。唐人诗格传于世者,王昌龄、杜甫、贾岛请书,率皆依托;即皎然《抒山诗式》,亦在疑似之间;惟此一编,真出图季。其《一鸣集》中有《与李季才论诗书》,谓“诗贯六义,讽谕、抑扬、停…  相似文献   

3.
《玉台新咏》张丽华撰录说献疑——向章培恒先生请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培恒先生据徐陵《玉台新咏序》考证《玉台新咏》一书的撰录者很可能是张丽华。本文认为,对《玉台新咏序》尚需考虑不同角度的异读,而异读的结果将导致对《玉台新咏》由"一位妃子"撰录说法的怀疑。《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著录《玉台新咏》"徐瑗撰",误书的可能性很大,把它作为怀疑乃至否定《隋书·经籍志》关于《玉台新咏》"徐陵撰"记载的证据,其否证力不足。刘克庄等人"徐陵所序"之说,其意思与肯定徐陵为《玉台新咏》的编者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4.
探明诗本义,对于正确理解《诗论》与《诗序》,判别其各自作者,有积极意义;区别《诗序》之大、小,同样有助于判别其各自之作者,并可加深对《诗》学传承与发展的认识。而诗本义,则历古以来多被义理之学所歪曲;《诗序》之大、小,自陆德明以来亦已不甚区分。  相似文献   

5.
乐史《李翰林别集序》云:“李翰林歌诗,李阳冰纂为《草堂集》十卷,史又别收歌诗十卷,与《草堂集》互有得失,因校勘排为二十卷,号曰《李翰林集》。”乐史所谓校勘云云,意者以为只是把李阳冰《草堂集》与乐史别收诗歌十卷作了校刊,去掉重复的诗篇,编成《李翰林集》二十卷。乐史别收歌诗十卷,是何人所编,不得而知。以合并后编为二十卷来看,他收的十卷诗与李阳冰编《草堂集》重复极少。否则,就不可能再编为二十卷。  相似文献   

6.
马旭 《北方论丛》2023,(3):126-133
《集千家注分类杜工部诗》是宋末元初分类编次杜诗集注本,所录注家有近六十家,其中关于征引《楚辞》注释杜诗的方式有三种:直接征引《楚辞》原句祖述杜诗字词出处,征引《楚辞》原句释杜诗句法和诗意,征引王逸注释解释杜诗字词。宋人征引《楚辞》注释杜诗是杜诗逐渐经典化的表现,这些注释又对清人注杜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7.
高丽朝佚名文士专选唐代七言律诗编成的《十抄诗》,首录“诗豪”刘禹锡之诗,独具慧眼。美中不足羼入白居易诗一首。名僧子山撰《夹注名贤十抄诗》(以下简称《夹注》),勾稽中国经史子集,旁及佛、道典籍,对两国文化交流贡献颇多。然而,“徐侍郎中”,不删一衍文,便难辨侍郎、郎中之官职。于“吴季重书”,“书”前不补“答东阿王”之夺文,便难于理解文义。《夹注》频引《文选》诗文,然节略过甚,如“辟,召也”。三字,要在十数万字中复查,谈何容易,幸赖有多种“津梁”在。  相似文献   

8.
《辞源》(修订本)1757页“河汾诸老诗集”条注曰:“元房淇撰。八卷。集录麻革、张宇、陈赓、陈飏、房皞、段克己、段成己、曹之谦八人之诗,人各一卷。”查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依据汲古阁本断句并用四部丛刊本和粤雅堂丛书本校勘、由中华书局1958年12月出版的《河汾诸老诗集》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均作“元房祺撰”,旧《辞源》亦作“元房祺编”。故作“房淇”,误。房祺,平阳人,大概为房皞后裔,曾任河中、大同两路儒学教授,著有《横汾集》,已失传。他因元好问所编《中州集》未录当时尚在世的河汾诸诗人之作,便收集八人之诗  相似文献   

9.
《江西道院集》乃杨万里外贬筠州期间所作诗歌的总集,该诗集主要以地理纪行题材为主,作品真实地记录了诗人奔波于浙赣地域间的行旅征程,《江西道院集》纪行诗创作的前期、后期主要依赖于南宋便捷的交通线路,诗作呈现出地理间线性展开的特点;而纪行诗创作的中期则以筠州作为稳定的中心据点,诗作多以点式景观描摹为主。杨万里纪行诗均匀结杜甫,独具一格,具有地理记叙与场景描摹的双重特征。杨万里创作"一官一集",尽管"每一集必一变",然而,地理纪行却是其众多诗集所采用的相同模式,从文学地理的视角探究《江西道院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寻找"诚斋诗"研究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1936年,由甘肃省西和县赵子贤先生撰录的《乞巧歌》是国内乞巧歌的最早辑录本,所录民歌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乃至泥土性、悠远的传统性乃至风俗性、强烈的时代性乃至现实性、多样的娱乐性乃至表演性等,结合了古典文献的校勘之法与民间文学"杂取种种而合成一个"的方法整理而出,以《风》、《雅》、《颂》的《诗经》体例归类编排,可惜在上世纪50年代被烧毁。赵逵夫先生根据亲友的抄件和回忆文章辑录而出,以《西和乞巧歌》为名出版,增加了作者的生平序录、照片手迹与亲友们的回忆录,可以让读者有幸目睹到原本的基本形貌。  相似文献   

11.
郑杰文 《文史哲》2006,(1):59-65
《墨子》引《诗》与“汉代四家诗”各本相应篇章对校,有40%左右的语句差别、10%以上的字词差别,另外还有名称、章次、句次差别等,这说明在《墨子》成书与流传的战国时期,《诗三百》有多种版本在流传。墨家引《诗》,遵循着“以《诗》为史”和“以《诗》为训”的《诗》学观念,论《诗》时没有“以《诗》为教”的《诗》学观念;这与儒家解《诗》论《诗》时所奉行的“以《诗》为教”的《诗》学观念不同。由此可以看出,与儒家《诗》学观属于孔子开创的“诗教《诗》学系统”不同,墨家引《诗》解《诗》论《诗》所展现出的《诗》学观,应属于传统的“历史《诗》学系统”。  相似文献   

12.
刘茜 《学术月刊》2012,(12):90-98
《毛诗序》的《大序》与《小序》是一个完整的阐释系统,其中《大序》是对《小序》内容的概括,《小序》是对《大序》思想的展开,二者的阐释宗旨则是《诗》的政教寓意。由于诗歌创作动因与《毛诗序》阐释宗旨之间所存在的不同关系,《国风》与《小雅》之序多与诗本义不合,而《大雅》与《颂》之序则多与诗本义相符。《毛诗序》对汉唐《诗经》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毛传》、《郑笺》与《正义》均是在继承其解诗传统的基础上通过望文生义、重重比附的解诗方式与"兴"法的引入而建立了"以序说诗"的阐释体系。这一阐释体系对后世《诗经》学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桎梏,其流弊影响至今。就探索《诗经》阐释新途径而言,对《国风》与《小雅》的绝大多数诗篇,应摆脱"以序说诗"的阐释模式,从抒情主体的立场来解诗本义;而对《大雅》与《颂》的绝大多数诗篇,则应以序义为据来求诗本义。  相似文献   

13.
殷璠《河岳英灵集》的选编理论很大程度上受益于钟嵘《诗品》,具体可从五个方面管窥:《诗品》“网罗今古”与《河岳英灵集》“审鉴诸体,委详所来”的“编纪”观、《诗品》“文质”论与《河岳英灵集》“文质半取”的芟剪标准、《诗品》“掎摭病利”与《河岳英灵集》选本中植入品藻的编集体例、《诗品》“宗流”观与《河岳英灵集》源流比较法、《诗品》“警策”论与《河岳英灵集》的摘句品次。研究《河岳英灵集》选本理论与《诗品》的关系,可以探究《诗品》的传播与接受,也可以追溯殷璠选本主张的文化渊源,更好地认知《河岳英灵集》的诗歌批评特点。  相似文献   

14.
《黛吟草》附词一卷,沈淑兰撰。沈淑兰,字清蕙,号吴兴女史,浙江吴兴人。归安诸生吴方敉妻。生于顺治九年(1652),卒年不详。(沈淑兰《黛吟草》,沈尔煜序)有《黛吟草》,前有沈涵、申玮、金恺、沈尔煜序。附词一卷,收词58阕。康熙浣花轩写刻本,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藏。《菊窗诗余》一卷,刘慎仪撰。刘慎仪,号菊窗,山东德平人。刘加隆女,举人李图南继室,年二十九卒。有《和雪吟》一卷,有乾隆三十年葛周玉序,徐定邦跋。附《菊窗诗余》一卷,收词10首。嘉庆七年重刻本,国家图书馆藏。《绣香居存稿》附诗馀一卷,陈结撰。陈结(约1611~约1692),…  相似文献   

15.
张溥的诗文集现存主要有四种,即《张太史七录斋初集》7卷、《七录斋诗文合集》16卷、《七录斋文集·论略》2卷《续刻》6卷《别集》2卷、《七录斋近集》16卷。前二种近年已影印出版,后二种则分别藏于天一阁博物馆和复旦大学图书馆,颇为稀见。四种诗文集体现了张溥的总体文学风貌,具有重要的文学和文献价值。首次对四种诗文集的版本、内容详加考述,指出其在张溥研究、复社研究、晚明文学史及思想史研究方面的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尝试后集》收录了胡适《尝试集》外公开发表的部分诗作,更多诗篇则是从胡适日记、遗稿中辑录的,当时未曾公开发表。这些诗歌是胡适的抒情谴怀之作,展示了胡适特殊的情感世界。从《尝试后集》看胡适的情感世界,可以使我们对胡适思想和人格有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唐人选唐诗的《河岳英灵集》,从其序、论、评,可以看出盛唐诗歌具有“兴象”(象中有兴,兴象结合),“风骨”(激昂慷慨的思想情感和充实的现实内容),声律(自然妥贴,又不团律废诗)和语言(警策,省净等)几方面的巨大成就和某些不足。批评态度公允、合理、令人信服。可以了解当时人对当时诗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高磊 《阴山学刊》2012,(6):32-35
《宋诗别裁集》是清代影响深远的一部宋诗选本,受其编者的交游、藏书、治学以及当时宋诗风气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是书在编选过程中至少对《宋百家诗存》、《宋诗抄》、《宋诗纪事》、《唐宋八家诗抄》诸总集有所取资。而这种选源关系,通过考察《宋诗别裁集》在选录范围、诗歌编排顺序、作品删改情况等方面与四者的同异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19.
《山阳公载记》是已失传的魏晋时期优秀文史作品。裴注所引《山阳公载记》之处,对于《三国志》原书所录史实有所补正。据裴注所引该书资料可知:《山阳公载记》10卷,晋著作郎乐资撰;记事多发生在东汉灵、献二帝时期,内容涉及军事、政治以及历史人物的逸闻,且语言优美。  相似文献   

20.
赵在翰《七纬》的辑佚成果不仅对黄睪《通纬逸书考》、陈乔枞《诗纬集证》、顾观光《七纬拾遗》和《河洛纬》等辑佚著作有重要影响,而且其纬、讠鍼相分的观点,数量众多的按语,有关讠鍼纬篇目的“叙录”、“叙目”等对讠鍼纬研究也有重要参考价值,是讠鍼纬文献辑佚史上一部承前启后的重要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