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现代性:来自吉登斯的观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性是古典时期社会学家的一个主要论题,但对于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而言,检讨与审视西方的现代性学说还是相当有必要的.现代西方现代性理论中以吉登斯的观点最有代表性,本文从现代性的特征、后果,以及现代性与全球化、传统、后现代性的关系等几个方面介绍了他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从制度维度对现代性的生成结构和在全球化条件下的演化路径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从而对近代欧洲的变迁、当代社会政治的发展甚至个体日常的生活方式都提出了独到的观点。本文通过对吉登斯的现代、现代性、后现代性概念的分析和考察,揭示了其理论的内在结构、基本内容以及它与社会历史、政治制度和人的日常生活的开放式的关联,揭示了现代社会生活和政治制度的“人造”性质和“抽象”动力,提示人们警惕世界存在和发展的主客观风险。  相似文献   

3.
对于吉登斯关于现代性内涵的理解,国内学界更多是以其20世纪90年代初出版的《现代性的后果》、《现代性与自我认同》为基础,从四个制度维度方面来理解现代性的。以其后来出版的《现代性——吉登斯访谈录》一书为基础,本文认为,吉登斯对现代性的理解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现代性建立的理念,二是现代性的四个制度维度。  相似文献   

4.
群像与融通--吉登斯对现代性理论范式的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马克思、涂尔干和韦伯等思想家的现代性思想的诠释,吉登斯归纳出古典现代性理论的三种典型范式:资本主义、工业主义和理性化。以这些范式为基础,在参考晚期现代性社会现实的基础上,吉登斯建立起新的现代性理论范式:资本主义、工业主义、监控和军事力量。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范式既体现了对古典现代性理论的融通,也体现了对晚期现代性社会图景的重绘。  相似文献   

5.
吉登斯全球化分析视角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秀峰  金小红 《学术界》2007,(5):201-206
在20世纪末,西方社会学界出现了研究的视野不断突破民族国家的限制向全球化扩展的倾向.在这种背景下,吉登斯牢牢地结合其创建的结构化理论,将全球化与现代性的分析紧密地连在一起,认为全球化是现代性的一种必然结果,是现代性的各种制度维度在全球蔓延的结果.本文试图探析吉登斯的多维全球化分析视角,并对它作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6.
刘冬梅 《理论界》2008,(6):117-118
现代性是社会学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对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主要从现代性的反思性,现代性的四种制度维度,现代性与风险社会等几个方面归纳出他对现代性的理解和批判。  相似文献   

7.
马正义 《南方论刊》2009,(11):43-45,42
民族主义理论是吉登斯现代性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吉登斯民族主义理论的内涵主要包括民族主义的概念和形成;民族主义的发展;民族主义的后果三个方面。吉登斯运用社会心理学、建构主义以及辩证方法论等分析工具,对民族主义内涵的三个层面分别进行了阐述,并以这三个层面的内在逻辑关联作为支撑,构筑起了他民族主义理论的整体架构。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了对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概念的基本理解,并尝试从文化思想角度对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表征以及中国知识分子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分析,特别是在此语境下对“人”的理解作了新的反思。  相似文献   

9.
许斗斗 《东南学术》2005,(3):121-126
康德的启蒙思想包含着应用理性来反思和批判的精神,福柯阐述了现代性与启蒙问题的内在联系,主张现代性的根本也是具有批判性的,是对人类历史有限性的反思.当然,现代性也具有其反面性,这就是吉登斯所说的现代风险社会.因此,我们的时代仍然需要启蒙,需要保持对现代社会的反思和警惕.  相似文献   

10.
(一)学术界经年累月地努力于耦合个人与社会之间的隔阂,但孕育了这一隔阂的强大的西方理性主义传统似乎常常使这类努力显得力不从心。西方文化起源于古希腊“逻各斯中心主义”,预先设定世界具有一个内在的合理结构,即这是一个“物我两执”的世界,世界的扩展是“我”征服“物”的理性化过程。如果说这仅限于人与自然的关系,那么至启蒙运动时期,人对自然的征服就演变为人对人的征服。鼓起勇气的人们高扬理性主义的旗帜,宣称人类有理性设计身处的社会,理性让个人充满激情地拓延着人类社会的秩序。在某种意义上,社会可以被看作是具有…  相似文献   

11.
消解“单一的现代性”:重构中国的另类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一直伴随着我们并和我们无法分离,它不仅使得中国更加接近现代化,而且还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思维以及学术研究的方法,激励了我们的物质和文化知识的生产。既然我们现在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那么现代性也就呈现出了新的面目,成了一种扩大了的现代性,或者说一种后现代时代的现代性,因为它经历了某种形式的裂变,从单一的现代性演化成了不同形式的复数的现代性。因此,我们也许能够在全球化的时代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立场出发,重新建构一种另类的现代性。显然,这两个话题是通过翻译从西方引进到中国的,而且不断地在我们的理论争鸣中被中国的文学和文化研究学者引证并讨论。中国的另类现代性的形成,一方面消解了大一统的单一现代性的神话,为不同形式的复数的现代性在全世界各地的形成铺平了道路,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对全球现代性的宏大叙事作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2.
吉登斯的社会学研究 ,是以三条线索为逻辑展开对社会学方法规则的重构。一是试图解决一向困扰社会学研究的社会系统 (结构 )与个体行动之间的关系问题 ;二是寻求解决生活世界与社会科学专业性世界之间的关系问题 ;三是着手解决理论之间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正是通过这三条线索的逻辑展开 ,吉登斯实现了社会学方法规则的超越。  相似文献   

13.
姜峰 《学术探索》2004,(6):107-110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沈从文的创作中对生存经验的复杂关照和对审美体验的丰富传达 ,使文本具有一种新旧杂陈的繁复的美感内涵 ,建立起审美主义的多重视野。沈从文的湘西风情小说 ,民族性与现代性合二为一 ,其现代性借民族性来实现 ,民族性在现代性中获得存在的理由。他的存在意义在于 ,对中国的现代性选择而言 ,是一种丰富和补充。  相似文献   

14.
周发财 《兰州学刊》2008,(2):8-10,7
鲍曼的现代性批判有其独特的犹太特性和后现代视角,他指出秩序是现代性的首要追求,通过监狱、福利制度、园艺,乃至大屠杀以达目的。但现代性的秩序设计注定是要失败的,混乱与秩序如影随形,这是现代性的矛盾性,犹太人的同化困境和陌生人的遭遇是这种矛盾性的体验,犹太思想家记录了这种矛盾性并尝试着以不同方式提供出路,鲍曼提供了与他们相似的现代性对症良方:后现代性。  相似文献   

15.
曹典顺 《齐鲁学刊》2007,1(4):131-135
批判性是哲学的基本原则和重要功能,对现代性的哲学批判首先是对其存在的合法性的质疑。现代性是基于人们对共同社会生活的需要产生的,具有天然的合法性。后现代主义哲学认为现代性夸大了主体性和统一性的旨趣,给个体的自由和生存带来了灾难,应彻底否定。事实上,只要人类有共同社会生活,现代性的理论就有合法性的基础。当然,也应根据时代的需要,建立以主体间性为基础的新的现代性范式,从而保障当今时代下的现代性具有合法性。  相似文献   

16.
朦胧诗与现代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基林 《文史哲》2002,4(6):144-148
现代性首先是一种时间叙事 ,它意味着从开始走向未来的时间观念 ;其次 ,现代性注重主体性和理性 ,这也是它的本质和核心。朦胧诗作为新时期文学的精神原型 ,表现出典型的现代性特征。“相信未来”是朦胧诗普遍的信仰和时间意识 ,张扬人的主体性和理性精神则是朦胧诗的内在本性 ,而建立在时间意识与主体理性基础上的修辞形态 ,则是象征性  相似文献   

17.
现代性的形而上学基础是意识哲学。意识哲学的最大特点是思辨理性的抽象逻辑演绎构造了一个概念帝国,内在困境在于意识始终无法切中外在的超越之物。马克思生存论突破意识哲学的藩篱,扭转了哲学的方向,哲学出发点实现了从“我思”向“现实的个人”的移居,重心从抽象概念王国转向现实生活世界,强调的是实践关系相对于理论关系的逻辑优先性。马克思生存论的现实呈现就是资本批判,其结果是共产主义视域的敞开。在此,现代性的历史边界得以划定。然而,指出现代性的未来宿命并不意味着否定它的当代价值及其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与发展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由前现代到现代的转换与确立时期,处于各种身份认同的危机之中,人们迫切需要重整性别秩序来组织他们所遭遇的充满断裂与动荡的现代生活,借助现代性别意识形态来解决他们由中国现代性的演变所引发的诸多现代身份危机与困惑问题。  相似文献   

19.
当下中国社会所经历的结构转型与体制调整不仅在客观环境上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更在主观内心世界里影响着人们对于自身所处生活状态的认知与判断,一方面,由于工业社会发展过程中“现代性”的主题效果在中国社会日益扩大,另一方面,传统文化的地域性差异与多样性同时在不同层次上作用于中国社会的日常运作模式中,这一社会变迁中两种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