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科学世界观。在这一新世界观形成的过程中,青年马克思与青年恩格斯的研究侧重点不尽相同并且各有长处。马克思通过处理和改造德国哲学的巨大遗产从理论批判的角度不断冲破旧哲学的桎梏,其长处在于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来把握和分析社会现实问题;而恩格斯则是根据亲身观察和可靠材料通过现实调研的方式一步步走向唯物史观,其长处在于研究社会现实中的内在对立和矛盾。这两条路径各有千秋,正是得益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各自研究优势的不断整合和强强相加,才形成了关于新世界观的精湛论述。深入挖掘唯物史观形成的两条路径的独特内涵,科学认识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内在一致性,对于驳斥各种形式“马恩对立论”的错误论调,进一步深化唯物史观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郑明珍 《学术界》2001,(3):209-213
马克思科学宗教观的形成由于受当时的社会和家庭的影响 ,经历了从有神论到启蒙无神论 ,向科学无神论思想转变再到科学无神论思想形成过程。认真研究马克思科学宗教观的形成过程 ,掌握马克思科学宗教观以及科学无神论思想 ,对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分清是非 ,划清唯物论与唯心论、科学与迷信的界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马克思青年时期的宗教观  卡尔·马克思生于 1818年德国莱茵省的特里尔。马克思的父亲亨利希·马克思受了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 ,是一位思想开明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人士 ,后来放弃犹太教而改路德新教 ,并给儿…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是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创立和发展科学世界观的过程中 ,在领导无产阶级进行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 ,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宗教进行深入研究 ,在继承和发展历史上各类无神论思想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对宗教和宗教问题的科学认识及处理原则。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 ,以后列宁又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与中国宗教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在实践的基础上 ,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揭示了宗教的本质 ,…  相似文献   

4.
文明与宗教     
宗教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是人类对世界认识、对自我认识的哲学思考。随着科学的发展,宗教并没有消失,反而在不断的增长。科学信仰与宗教信仰各承担着不同的任务;科学信仰取代宗教信仰的过程可能会出现反复;科学信仰与宗教信仰"和平共处"的现象令人迷惑。宗教到底是鸦片吗?这个问题是否有新的阐述?中国的宗教观是什么?这些都是对宗教深入探索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简述马克思、恩格斯人口理论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口理论发展史中,马克思与恩格斯开辟了一个新时代。如果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批判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才创立的;那么,在人口理论方面,应该说,马克思与恩格斯是在彻底批判资产阶级人口学说中,独创了科学的人口理论。马克思与恩格斯虽然没有专  相似文献   

6.
青年是继往开来的群体,肩负着国家强盛的使命和民族复兴的重任。依靠青年、培育青年是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恩格斯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在其不同时期的著作和书信中都能看到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对青年群体的关注和关心。恩格斯虽然没有专门出版研究青年思想的专著,但其在对人类解放斗争的探索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青年思想问题的基本观点。在青年思想与成长等问题的经典论述上,主要囊括了青年思想教育、青年成长发展、青年地位作用以及青年价值引导等方面。恩格斯提出了青年应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应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应学会正确认识自我等多个方面的青年思想。恩格斯对待青年的观点丰富且科学,无论历经多长时间,其关于青年问题的研究历久弥新,为新时代青年研究提供源头活水,恩格斯青年观是新时代习近平青年观的重要理论渊源。重温恩格斯关于青年的重要论述,对于做好新时代青年工作,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按照列宁的说法,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世界观,正处在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转变的过渡阶段。如果说宗教观的形成和发展必然要受到世界观转型的制约,那么毋庸置疑,马克思这一时期的宗教观也必然呈现出过渡阶段的思想特质。对天国的批判转向对尘世的批判,是青年马克思宗教观实现唯物主义转变的一个重要契机。因此,围绕着政治状况、社会生活和世俗基础研究宗教问题,就构成马克思《莱茵报》时期宗教观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质。  相似文献   

8.
张当 《学术研究》2022,(4):9-13
资本逻辑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在资本逻辑的支配下,现代社会产生了贫富矛盾、劳资矛盾以及价值颠倒等问题,对此,恩格斯具有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论析。在工厂调查的过程中,恩格斯观察并记录了劳工的物质贫困和精神贫困状况,认识到资本制造现代贫困的逻辑;在社会现实层面,恩格斯科学地分析了资本逻辑主导下的社会贫困化趋势及其灭亡的必然性;在历史发展层面,恩格斯指出了化解资本逻辑与社会贫困化的科学社会主义方案。在对资本逻辑的分析中,恩格斯不仅对现实的社会矛盾有着敏锐的洞察,而且以唯物史观的哲学视角深入问题的本质,进而建构起人的全面发展逻辑的科学方案,这使得恩格斯的思想与方法在当代仍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调查研究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伟大理论的基础和出发点。列宁说: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资产阶级学者也进行过调查研究,然而他们“至多是积累了片断收集来的未加分析的事实,描绘了历史过程的个别方面,马克思主义则指出了对各种社会经济形态的产生、发展和衰落过程进行全面而周密的研究的途径,因为它考察了一切矛盾趋向的总合”。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投身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起,就极为重视调查研究这一科学方法。恩格斯在《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中说:“即使只是在一个单独的历史实例上发展唯物主义的观点,也是一项要求多年冷静钻研的科学工作。因为很明显,在这里只说空话是无济于事的,只有靠大量批判审查过的、充分掌握了的历史资料,才能  相似文献   

10.
《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开始了哲学立场的转变.克罗茨纳赫时期及《德法年鉴》时期,他又以费尔巴哈哲学对黑格尔哲学和青年黑格尔派哲学进行了批判.在布鲁塞尔时期,通过对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的批判,马克思、恩格斯的新世界观得以形成,马克思主义哲学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基本形成和公开问世.后经人们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其理论体系更为完整而严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诸多重大问题中,哲学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问题以及矛盾分析法向来较难理解和把握.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和理解,对上述三个问题给予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现有各种宗教信徒一亿多人,宗教关系是我国五大社会政治关系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重视宗教工作,制定和实施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中国国情和各个时期的历史任务、特点相结合,科学地创造性地实事求是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又提出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和"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等命题,适应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的治国理念,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时俱进的精神,对我国宗教工作的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论析了作为马克思主义宗教哲学理论的历史背景的两个主要理论,一是青年黑格尔派发动的宗教批判运动,特别是施特劳斯和布鲁诺.鲍威尔的宗教批判理论;二是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宗教观。二者的理论都对马克思主义宗教哲学理论有着很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是有其独特的思想建构的.他批判了群众的贫困化源自于其渴望暴富的错误思想,指出贫困化的现实是社会历史过程的结果.他批判了思辨唯心主义者在英国工业史问题上的错误解读,澄清了关于英国工业革命、英国工人阶级的思想觉悟等方面的客观事实.他批判了工人什么都没创造的错误观点,强调历史是作为社会积极成员的个人进行的现实的人的活动.恩格斯的这些观点以其对现实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敏锐洞察而在唯物史观形成史上作出了重要的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理论体系主要是由伟大导师马克思创立的。但是,在其创立的过程中,恩格斯也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和形成的角度来看,恩格斯于一八四四年发表在《德法年鉴》上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一文,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  相似文献   

15.
在马克思主义学说史上,马克思、恩格斯对蒲鲁东的批判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正是在与蒲鲁东的论战中,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形成时期“有决定意义之点”被“首次作了科学的”〔1〕表述。而马克思对蒲鲁东的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则构成其整个批判的核心。这在马克思的著作如《1...  相似文献   

16.
科学解释宗教与迷信到底有无本质区别,是宗教与迷信关系理论教育的难点;宗教与迷信关系理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科学精神;科学的教育手段是提升宗教与迷信关系理论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坚持文理知识并重,建构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提升教学质量,做到学以致用;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普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知识和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应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和方法来观察宗教现象、分析宗教本质、处理宗教问题等的基本观点和态度,它是一种科学的宗教世界观与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宗教信仰群众呈现扩大趋势,宗教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乃至在国际、国内事务中的影响和作用不断扩大,宗教的世俗化倾向不断发展,并且呈现出明显的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和复杂性等特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社会转型期的种种宗教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坚持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现实地、发展地看待我国宗教问题的存在;坚持科学辩证的方法,辩证地看待我国宗教的社会作用;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根据转型期我国宗教特点做好宗教工作。  相似文献   

18.
赵林 《文史哲》2007,(2):131-137
在西方文化中,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关系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变化的一种辩证关系。在西方文化的摇篮时代——希腊城邦时代,科学与宗教是一种水乳交融的同一关系。在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中,宗教信仰一度攫取了绝对的专制权力,而科学与哲学只能仰承宗教之鼻息,完全不具有独立地位。随着近代理性精神的崛起,科学开始逐渐摆脱宗教的影响,二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逆转,最终导致了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对宗教信仰的猛烈批判。但是这种激进的宗教批判并没有从根本上摧毁西方人的宗教信仰根基,相反,它导致了科学与宗教之间的一种共生和互补的新关系模式,至今仍然深深地影响着西方人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9.
“五·四”前后,在启蒙思想运动中,陈独秀作为时代敏感的思想家,站在唯物主义立场上,高举“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对佛教、基督教、道教等宗教思想、活动及其影响,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研究、分析、批判,形成了正确的宗教观:宗教是骗人的偶象;宗教思想的变迁,受社会势力支配;宗教偏于本能;宗教劝善益于人群,但迷信神权,蔽塞人智;坚持以科学代宗教.  相似文献   

20.
(一)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政党及其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制定宗教政策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我国宗教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具体体现。要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必须进一步认真地、完整地学习、宣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这在我们新疆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