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下,学术规范问题,已引起学界以及社会各界的特别关注。为此,国家教育部专门制定并颁布了被学界称为“学术宪章”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然而,学界仍不断曝出知名学者剽窃抄袭作假之丑闻,甚至有些人还装扮成受害人模样而与真正的受害人对簿公堂,即便终以败诉为结局亦不遗余力。  相似文献   

2.
从学术失范到学术规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当前学术失范的主要原因学术失范的原因,各种各样,我认为以下三点值得特别指出。一是学术规范方面的养成教育不够。我们大学里缺乏学术规范方面的教育,有学者指出 ,相当 多的本科 生、研究生,分不清适当借鉴、征引与抄袭剽窃的区别。问老 师,老 师也不清 楚,因为老师也没有受过这种训练。同时,也缺乏一个学术界公认的标准。在美国,每个大学的学生手册上,对作业或论文 的抄袭及 其处罚都 有明确规 定。就我所知,各学科还有专门手册,如美国法学院的法学手册,教给学生如何检索文献、如何引用他人论点。二是我们的学术传统中缺乏引文意识。…  相似文献   

3.
黄安年 《云梦学刊》2011,32(3):20-28
回顾学术批评网难忘的十年,可以看出杨玉圣创办的学术批评网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战线学术网站中一面值得敬佩和学习的旗帜。开展健康的学术批评,贵在坚持,鍥而不舍。近年来学术抄袭事件频发,应尽快制订规范认定细则。完善各级独立学术道德评估机构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4.
曾军 《云梦学刊》2009,30(4):28-30
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学术规范问题引起中国学界广泛关注以来.学术评价一直是讨论的焦点问题。面对批量制造的学术产品,亟需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评估手段甄别学术精品和学术垃圾;面对不断曝光的学术腐败现象,亟需一整套立竿见影的防范机制堵住抄袭和变相抄袭、一稿多投和乱收版面费、跑点和学术贿赂等等有损学术形象的恶劣行径;由于学术评价意识的突显,以原发学术期刊为基础的评价体制已悄然发生改变,而以二次文献为特征的学术文摘机构逐渐占据了学术评价的话语权——《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及一些重要报刊的学术文摘栏目不仅影响着对学术论文的质量评价,而且还直接成为学术期刊“核心刊物制”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5.
当前学术失范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和激烈讨论。造成学术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通过学术评价体制的漏洞弊端产生。现行学术评价体制存在的弊端主要表现为:数量化评价、官僚行政化评价和“学霸”评价。这种评价体制产生的直接后果是学术失范,主要包括剽窃抄袭严重,研究低水平重复;粗制滥造,虚报造假;学术原创性丧失,学术道德沦落。因此应从重质轻量、倡导民主化评价和确立专业性的专家协会评价等方面改革和完善学术评价体制。  相似文献   

6.
李丹 《学术界》2012,(12):129-133,286
随着学术论文的海量增加、学术道德失范现象的加剧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应运而生,成为初审的把关者,还是终审后上稿前的最后一道防线,是学术审稿的"第三只眼睛"。但它只能对"复制粘贴"这种简单抄袭的行为进行有效控制,要甄别更隐蔽的、没有创造性意义的抄袭还需要提升编辑的业务素质,另外,它存在对表格、公式等无法查询,检测不同格式的文章结果有差异等缺陷。因此,建议编辑人员不要简单以检测数据来判定稿件抄袭与否,不要完全依赖学术不端检测系统,需要在不同时段对文章进行多次查询,通过理性使用,使该系统成为防止和打击学术不端的一个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7.
时下,学术规范问题,已引起学界以及社会各界的特别关注.为此,国家教育部专门制定并颁布了被学界称为"学术宪章"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然而,学界仍不断曝出知名学者剽窃抄袭作假之丑闻,甚至有些人还装扮成受害人模样而与真正的受害人对簿公堂,即便终以败诉为结局亦不遗余力.  相似文献   

8.
《云梦学刊》2004,25(6):13-14
金秋十月,北京,吾等来自人文社会科学不同学科的学人,秉持职业良知与学术公益之心,汇聚于“首都中青年学者学术规范论坛”,以文会友,各抒己见,自由讨论,就恪守学术规范、保障学术自由、加强学风建设、推进学术创新达成共识。鉴于学术规范对中国学术繁荣与发展、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及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深感当前存在的学术失范问题、学术不端行为和学术腐败现象的严重性,坚信经过不懈的集体努力以促进中国学术规范化的可能性,兹谨向学界同人发出如下倡议:———恪守职业道德,扎实治学,老实做人。摒弃急功近利、沽名钓誉的浮躁心态。反对抄袭剽…  相似文献   

9.
张莉莉 《东岳论丛》2007,28(1):195-198
目前,我国由出版社、专业期刊社、学报、报纸四元结构产出的数量庞大的学术信息中,精华性、确有价值的信息并非全部,低水平重复型、剽窃抄袭型、整合拼凑型信息不在少数,这说明学术出版者控制职能发挥得未尽正常。导致学术出版者控制职能弱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术出版者的自身因素及“前规范”标准核心内容的缺失,因此,建立科学、严格的审稿制度和制定全面、实用的“前规范”标准,是强化学术出版者控制职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学术不端事件层出不穷,各大媒体旋即刮起了一股关于学术抄袭事件的报道及评论之飓风,社会各界对屡屡曝光的学术抄袭事件的关注和讨论也呈增温趋势。面对愈演愈烈的学术不端行为,作为科研人员研究成果进入社会并取得社会反馈重要渠道的学术期刊应负什么样的社会责任呢?笔者从学术不端是不是学术期刊版面费惹的祸;学术不端是不是学术期刊阵营分化所致;学术期刊能否承担起遏制学术不端的重任;面对学术不端,学术期刊何去何从等四个方面对学术期刊面对学术不端如何作为的问题进行了一些分析和思考,旨在抛砖引玉,以期引起学术期刊界乃至社会各界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不久前,笔者在评论武汉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周长城教授《经济社会学》涉嫌抄袭问题时,曾经旗帜鲜明地提出“治理学术不端刻不容缓”这一命题。这是笔者有感于学界抄袭剽窃之风日甚一日而发出的无奈的呼吁。无独有偶,周长城教授的同事——武汉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常  相似文献   

12.
当前在社会科学领域存在的学术失范和学风不正的严重问题,是我国社会科学战线最突出的时期。在历史上,我国社会科学领域都有着严格的学术文化,学术规范,学风正气,学人辈出。我们国家拥有世界上数量最为庞大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队伍,但是,我们的学术成果所体现的思想创新性含量和创新性含量是低的,其具体的表现主要在于:一是重复性成果多,创新性成果少。二是学者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片面追求数量,而不要质量。三是弄虚作假,抄袭剽窃他人成果。四是缺乏学术品格和学人精神,缺乏干社会科学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等。  相似文献   

13.
考虑学术腐败、学术道德水平下降问题也不能忽视学者自身的原因。现在的高校已经不是以前的那种象牙塔,而是一种小社会。社会上出现的不良风气,比如说争名夺利,在大学、科研机构里面也有,所以大学教师的总体道德水平也有所倒退。大段、大段的抄袭,违反了著作权法,这个是可以去起诉的。但是现在有些著作、文章是用别人的观点推砌起来的,就算标明了出处,我认为也是一种学术不规范。如何规范学术以及学术成果的评价,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针对现在的学术腐败情况,我们可以成立中介组织去审查学术成果,避免在学术圈里面再由学者来审查、评价。另外,凡是剽窃、抄袭的行为,都应该通过媒体通报出来,并且记录到个人的档案中,这样才能起到警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当前高校教材的编写呈现无序化和“失范”状态,这与我国高校的学术考核指标体系、学者的学术功利化倾向和版权意识薄弱有关,教材编写出现了抄袭、拼凑和低水平重复等现象。编写者只有遵守基本的学术研究的方法和规律,以“守正出新”为原则.才能编写出具有创新性、稳定性、实用性的教材出来。  相似文献   

15.
本文围绕学苑出版社 1998年出版的三卷本《世界文明史》突出存在的抄袭剽窃现象 ,提出学术界和出版界应予关注和思考的一些重大问题 ,比如“学术界的好好先生太多了”、“这样的书为什么能出版”、“学术出版界抄袭剽窃愈演愈烈”、“写作枪手———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学术书评步履维艰”。文章提出 :“学术评论是学术事业的防腐剂 ,是学术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当前学术批评的气氛不正常的情况下 ,健康的学术书评愈发显得弥足珍贵。我们应该大力鼓吹实事求是的学术批评和书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围绕学苑出版社 1998年出版的三卷本《世界文明史》突出存在的抄袭剽窃现象 ,提出学术界和出版界应予关注和思考的一些重大问题 ,比如“学术界的好好先生太多了”、“这样的书为什么能出版”、“学术出版界抄袭剽窃愈演愈烈”、“写作枪手———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学术书评步履维艰”。文章提出 :“学术评论是学术事业的防腐剂 ,是学术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当前学术批评的气氛不正常的情况下 ,健康的学术书评愈发显得弥足珍贵。我们应该大力鼓吹实事求是的学术批评和书评。  相似文献   

17.
我国学界存在着学术论文抄袭、剽窃等行为,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已引起世界关注。认清学术不端的危害,探讨治理学术不端的策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学术不端违背学术道德、败坏学风,影响了学术的繁荣与发展;学术不端使学术研究失去创新动力、浪费学术资源,违背了法治原则。治理学术不端,学术期刊应当负起道德责任、社会责任和法律责任,并坚持预防和追罚相结合原则,建立学术信用信息制度,以共同遏制这种行为,促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蒋宗福 《学术界》2004,(4):117-129
近年来 ,学术“造假”和“打假”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一状况现已蔓延到了古籍整理领域。北京大学出版社所出《十三经注疏》(整理本 )获“国家图书奖”第五届提名奖名不符实 ,其中由浦卫忠整理的《春秋公羊传注疏》存在严重的抄袭问题 ,我们认为古籍整理也应遵守学术规范  相似文献   

19.
学术道德是从事学术理论研究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坚持服务第一,反对学术谋私;坚持诚实劳动,反对剽窃抄袭;坚持深入调查,反对浮躁作风;坚持求实创新.反对弄虚作假;坚持精益求精,反对粗制滥造。以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对待学术研究活动,才能有效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没。  相似文献   

20.
《分类改造研究》存在抄袭剽窃等违规现象。学术道德滑坡与一部分人无视科研道德规范和权力腐败向学术领域渗透有关。加紧制订和完善各专业研究人员的道德行为准则 ,以利学术的健康发展和真正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