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樵,字渔仲,宋兴化军莆田(今福建莆田)人。郑氏读书论学,涉猎极广,著述颇丰,博学多识。本文拟对他的文字学的研究略作评述.郑樵研究文字的主要著作有《象类书》、《六书证篇》、《六书略》、《金石略》、《石鼓文考》等.前三种主要研究“六书”,但《象类书》及《六书证篇》二书早已亡佚,其主要观点及成果保留在《六书略》中①;《六书略》一书见其所撰的《通志》。后二种主要研究金石文字,《金石略》一书亦存《通志》中,《石鼓文考》也已散佚,其主要观点已见他书所引(详下)。另据《献皇帝书》,郑樵的字学著作尚有《续汗简…  相似文献   

2.
刘国钧先生《中国的印刷》(1979年6月上海人民出版社本)16页说:“到了十八世纪(清代)时,除了某些带眉批的书籍外,分栏的书籍就看不见了。”按:版面正文的分栏书籍,宋元明有,清代也有,并不怎么少见。如我藏的咸丰元年(1851)福州鼓山刻本《牧牛图颂》,就是上图下文,那是翻刻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的,姑且不论。《中国通俗小说书目》附录二;“《绣像汉宋奇书》六十卷,清兴贤堂刊小本,图像四十叶,上《水浒》,下《三图》”,“《合刻天花藏七才子书》:聚  相似文献   

3.
杨新宾 《理论界》2012,(5):114-116
《七略》在中国学术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人多将其视为"考镜源流,辨章学术"之作,但就其成书过程及六分法的体系来看,称之为学术史似较为不妥。《七略》是在官藏书籍的整理过程中产生的,藏书目录是其原始功能;刘歆虽在其中尤其是《诸子略》中倾注了自己的学术关怀,加入了一些考辨源流的文字,使之部分具有了学术史的功能,但仍不能完全撼动《七略》书籍目录的基本性质。《七略》是目录学与学术史双重标准的产物,但作为目录的功能更为明显,学术界对《七略》学术史的推崇有进一步界定和澄清的必要。  相似文献   

4.
一、《诗品》的理论系统关于司空图《诗品》的理论系统,迄今,学术界仍未取得一致的看法。苏东坡在《书黄子思诗集后》里说:《诗品》是司空图“有得于文字之表者二十四韵。”依此看来,他认为《诗品》并非是一部有系统的诗歌理论著作。但是,  相似文献   

5.
《别录》和《七略》作为总结西汉官方校书的姊妹篇,在中国书籍史上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由于历史的变迁,这两部书大约在唐末五代之际便散佚湮泯了。有清以来,一些学者进行搜集佚文的工作,出现若干值得重视的辑本。顾观光的《刘向别录》、《刘歆七略》,即为其中之一。关于顾氏辑本,现代治目录学者多有称说。程会昌《目录学丛考·别录七略汉志源流异  相似文献   

6.
上海图书馆谱牒研究中心收藏的《绩溪庙子山王氏谱》(后文简称《王氏谱》)二十八卷(计四册),为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铅印本。该书目录如下:卷首一,叙目;卷首二,姓氏考、图谱考;卷首三,王氏通考;卷一至卷四,世系图;卷五,同居图;卷六,行第图;卷七,祠堂略;卷八至卷十二,宅里略;卷十三、十四,冢像略;卷十五至二十,世传;卷末一,总录;卷末二,别录;卷末三,附录;卷末四,后序。值得注意的是──该谱除了有一般族谱习见的“姓氏考”、“图谱考”和“世系图”等之外,还在卷九至卷十一的“宅里略”中,详细分列…  相似文献   

7.
在1840年到1861年之间中国人写成的22种有关介绍世界历史地理的书籍中,影响最大的是魏源的《海国图志》和徐继畲的《瀛寰志略》。就两书的比较而言,写作动机的不同决定了内容的不同取舍,而内容的不同取舍又决定了两书的不同特点,即《海国图志》以博见长,《瀛寰志略》以精取胜。但无论是《海国图志》的以博见长,还是《瀛寰志略》的以精取胜,实际上都有它们的合理性,也都实现了自己的写作宗旨和目的。我们很难笼统地在它们之间分出谁优谁劣。作为中国最早“睁眼看世界”的历史地理书,《海国图志》和《瀛寰志略》中对世界大势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它们的介绍具有较为全面,重点突出,新知识、旧观念这样三个特点。除它们所共同具有的这些特点外,在“睁眼看世界”方面,《瀛寰志略》有三点要优胜于《海国图志》:一是对传统的华夷观念的突破;二是对西方民主制度的介绍;三是对工商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重要地位的认识。如果说《瀛寰志略》之优长在“睁眼看世界”的话,那么,《海国图志》之优长则在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所谓“师夷长技以制夷”,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学习西方列强的长处,用来抵御西方列强的侵略。鸦片战争后“师夷长技”亦即学习西方成了时代的主题或历史潮流,《瀛寰志略》通过对世界大势较为全面系统的介绍,使国人对西方有所了解和认识,从而为他们提供了产生向西方学习之要求的可能性,但《瀛寰志略》本身并没有包含向西方学习的内容;而《海国图志》提出的“师夷长技”的主张则开启了近代学习西方的新潮流。这一新潮流曾支配晚清社会和思想界达数十年之久。  相似文献   

8.
《顾亭林诗集汇注》第586页:《为丁贡生亡考衢州君生日作》,王(?)常按:丁贡生不详。据序知名雄飞,据诗知为南京人。《同志赠言为顾宁人征天下书籍启》后有其署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11月第一版)按:丁贡生,即丁雄飞,字菡生。《书杨彝、万寿祺等为顾宁人征天下书籍启后》作菡生(中华书  相似文献   

9.
《志略》是郑樵所著《通志》一书中的精华部分。《通志》全书共二百卷,由纪、谱、略、世家、列传、载记等六种形式组成。略分二十篇,五十二卷,通称《通志二十略》,简称为《通志略》。郑樵于史书编撰力主博通之论,《通志》即其所撰之通史。其书除二十略之外,皆为隋以前各史书之粗略综合,惟二十略有其独到之处,在体例方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是我国 2 0 0 0余年的方志史 ,还是辽宁 70 0年的方志史 ,在浩如烟海的志书中 ,没有哪部志书将社会科学单独设篇成章 ,更无将其设成专志者 ,专载一方社会科学之全貌。自《汉书》首创“艺文志”以来 ,史书和志书因袭沿设“艺文志”或“经籍志”,但多为记载一方著述之名录 ,且大都为诗文之作。民国以后所修志书 ,虽有所变化但基本仍沿袭古法。如《奉天通志》中《艺文志》的编纂方法 ,既不完全沿袭盛京旧志 ,又有别于章学诚提出的“方志立三书”之议。奉志在《艺文志》的小序中说 :“今分艺文为二部 ,一曰书徵 ,专载书籍目录 ,一用解题提要…  相似文献   

11.
关于黑龙江呼兰厅建于何时?各种书籍记载情祝如下:吴廷燮撰写成书的《东三省沿革表》卷六黑龙江表叙中说:“呼兰置吏萌芽成丰”,在表的正文中说:“光绪元年以巴彦苏苏设呼兰厅。”黄申甫撰写成稿,民国四年(1915年)出版的《呼兰府志》,在徐世昌的序中写道:“自同治间始设理事同知。”在卷一地理略中写道:“同治元年呼兰城东北境设呼兰厅治巴彦苏苏。”  相似文献   

12.
《明季北略》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已逐渐为史学界所了解了。这里也不是对它作全面评价,只是就它在卷二十三《补遗》部分所载的至今脍炙人口的关于李岩的几则其他轶事作一讨论。这儿则轶事指《李岩归自成》,《李岩说自成假行仁义》,《李岩谏自成四事》,《宋献策与李岩议明朝取士之弊》等条。它全无史实依据,也是袭自清初的几部说部书的。 先说《李岩归自成》。《北略》是这样写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典小说名著,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亦称《三国志演义》)被清代著名书籍评点家金圣叹誉为“古今小说之一大奇手也”。同时代的毛宗岗对此书总评曰:“吾于《三国》(指《三国演义》)有观止之叹也。”可见,这部小说的艺术价值可说是众口皆碑。《三国演义》主要写魏、蜀、吴三国鼎立争雄,矛盾冲突尖锐激烈,大大小小的战争不计其数。写战争离不了写人这个构成战争的决定因素,而小说在写人方面却有得有失,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一书中,就曾精辟地评价道:“至于写  相似文献   

14.
图经考述     
图经属地方志书一类,是载一地古今各类情况之书,惟较之地记和地志,体例更完备,内容更宏富。清人章学诚称: “古之图经,今不可见。间有经存图亡,如《吴郡图经》、《高丽图经》之类,约略见于群书之所称引,如水经、地志之类,不能得其全也。”又据后人解释,最早图经乃有图有文,图是地图,经即地图之文字说明,合之称为图经;且古之地图轴幅甚大,收展麻烦,难以保存,易于破散,故大都是图亡而文存,成为后世所见仅有文字之图经。近人王以中对此有所阐述:  相似文献   

15.
《史记》一书,无官制专章。故关于秦的官制,虽在其《本纪》、《列传》、《世家》、《年表》及诸《书》中多少有所反映,但有不少官名及职权范围,多缺而不载,或载而不详。至于《汉书·百官公卿表序》,虽对秦、汉官制有概括性记载,但又详汉而略秦,仍无以知秦时官制的全貌。其中最突出的表现,莫如“啬夫”一官。故特作此篇,以明秦时“啬夫”一官的梗概。  相似文献   

16.
学者们通常将《礼部韵略》《集韵》的差异,归于《集韵》定稿时的修改。考察《礼部韵略》《广韵》《集韵》三书各异的反切、小韵次序,可以发现,《礼部韵略》《集韵》的差异,有些是《集韵》定稿时所做的改动,有些则体现了《礼部韵略》成书后重加调整的成绩。稽考相关史实,推断《礼部韵略》与《集韵》各异的某些内容,可能主要是王洙和嘉祐年间修校调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史学批评起于何时?自古以来未有定论。浦起龙《史通通释》序说:“自汉止立经博士,而史不置师,向歆《七略》不著类。至唐千年,人为体例,论罕适归,而史之失咙。”认为唐刘知几《史通》以前,没有史学批评。梁启超说:“批评史书者,质言之,则所评即为历史研究法之一部分,而史学所赖以建设也。自有史学以来二千年间,得三人焉:在唐则刘知几,其学说在《史通》;在宋则郑樵,其学说在《通志》《总序》及《艺文略》、《校谱略》、《图雠略》;在  相似文献   

18.
孙振田 《文史哲》2015,(1):137-146,167-168
《隋书·经籍志序》"梁有五部目录"并非是指梁代有五种目录著作,而是指梁代有将书籍分为五个部类的目录著作;"五部目录"并不针对《隋志》簿录类著录的刘孝标《梁文德殿四部目录》而言,而是针对《七录序》中的刘孝标"文德殿目录"与祖暅"术数书目录"而言——《隋志序》将此二者合并理解为一种目录,该目录也就成了"五部目录",其著作层面的指向则是《古今书最》所载的《梁天监四年文德正御四部及术数书目录》;梁代并无"五部目录",将"文德殿目录"与"术数书目录"理解为一种目录并不符合实际,而是出于对《七录序》与《古今书最》的误读;刘孝标《梁文德殿四部目录》只有四部,并不包括祖暅《术数书目录》在内,也不是缺少了《术数书目录》的不全本,《隋志》将其著录为"四部"目录无误;《梁天监四年文德正御四部及术数书目录》与《隋志》著录的刘孝标《梁文德殿四部目录》不可等同;刘孝标《梁文德殿四部目录》或《梁天监四年文德正御四部及术数书目录》对阮孝绪《七录》的部类划分等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魏源的《海国图志》五十卷本完成于1843年一月(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翌年阴历五月,在扬州发行。1847年阴历五月,六十卷本出版。1852年,魏源再把《海国图志》增补成百卷,翌年刊行。 《海国图志》在1851年首次由中国商船亥二号带入日本,共三部,是1847年出版的六十卷本。但由于负责检查进口书籍内容的长崎官员[书物改役]发觉内有介绍基督教的文字,三部全被没收。而没收了的书,分别被[御文库御用][学问所御用]及老中牧野忠雄取去。1852年又由子二号船传入一部,为长崎会所所保管。到1854年寅一号船带入十五部时,该书才被批准进口,即是说才可以正式在市场出售。可是,十五部之中,七部是由幕府等官方订购,剩余的才进入市场。价格方面,在1851年和1852年是130目,但到了1854年该书涨价至180目。1859年价格更提高至436匁,可见这书受欢迎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对墨子生卒年,汉代有几家比较重要而影响较大的说法: (1)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只有二十四个字:“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日井孔子时,或日在其后。”(2)刘向:“在七十子之后。(《史记索隐》引《别录》) (3)班固:“在孔子后。”(《汉书·艺文志》) (4)张衡:“当子思时。”见《后汉书》本传引张衡《论图耩虚妄疏》云:“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