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七七年春,在贵州省赫章县古达公社半坡生产队出土了一件珍贵文物——明洪武十一年(公元一三七八年)永宁卫铸造的“碗口筒”(附图)。这是目前在贵州境内发现的最古老的铜炮,它比我国现存的年代最早的一门古炮——元至顺三年(公元一三三二年)铸造的“火铳”(今藏中国历史博物馆)仅晚四十六年,是研究我国古代兵器发展史的重要实物资料。火器的发明,在兵器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早在晚唐时期,黑色火药已被运用在军事上,出现了“飞天”一类的火器。北宋初年,在与契丹、西夏的战争中,火器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据仁宗朝所编纂的《武经总要》记载,当时的火器有“火箭”、“火药鞭箭”、“霹雳火球”、“抛石机”等。到了南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明代的火器文献我国火器制造与使用历史悠久,而标志火器技术思想成熟和大发展,火器科学技术理论体系形成的专著则始见于明。明代由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和战争的刺激,火器制造与使用的研究受到统兵将领较多的重视,在历代积累下来的丰富制造和使用经验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明代火器的发展,火炮部队的创立与训练,以及对西洋火器与技术的引进,在我国军事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明朝火器在军事上的应用,促进了军事制度、军事思想与军事战术的发展,使战争走向了以火器“为军中利器”的新阶段,为军事近代化奠定了必不可少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红夷大炮的兴衰与两朝西洋火器发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鸿亮 《社会科学》2005,2(12):86-95
徐光启是明末最早提倡引进红夷大炮以对后金八旗军作战的先驱之一。他在红夷大炮的引进和仿制、火器营的编练等方面劳神费思,最终却因河北吴桥兵变的恶果,使红夷大炮成为清军逐鹿中原的强大杠杆。这是明清双方新旧力量的角逐,西洋火器的推广受到传统社会制度、军事制度的制约和早期西洋火器的自身缺陷等因素所造成的。在徐光启辞世后的200多年间,红夷大炮从质上讲无大的发展。其原因显然是中国落后的生产方式和封建制度及观念的惯性对火器变革的阻碍作用、中国火器理论在明清两朝发展的滞后、封建统治者对火器长期持夜郎自大的心态等。  相似文献   

5.
古朝鲜从国外,主要是从中国和日本引入与改进火药和火器的发展史及其特征进行了考察.当时南宋时期中国火药制造术已经传入朝鲜,17世纪后期朝鲜所用的煮硝法有别于中国,发火和铁信炮不同于中国模式的新火器等观点提出了质疑,并发现:朝鲜从中国多次引入煮硝方后,经过焰硝提取术的四次变革,焰硝的纯度和产量均得到很大提高;朝鲜制造和使用的火器种类比较少.17世纪中期之前,以使用发射箭簇的铳筒为主,但是发明了不同于中国型式的火器,如火器战车和震天雷等;自然资源以及技术等的限制造成火药产量难以满足需要;西式火器则主要在17世纪从日本引进.  相似文献   

6.
有关早期中葡关系与澳门的史料 ,中国明代典籍记载甚多 ,其中 ,尤以《明经世文编》中收录的澳门史料最为珍贵。《明经世文编》由陈子龙等编辑。全书共出六册 ,内容分为 32类 ,其中海防 ,火器 ,贡市 ,番舶等类 ,均涉及澳门问题。明代第一篇关于澳门的奏疏 ,即庞尚鹏于 1564年的《题为陈未议以保海隅万世治安事 (疏 )》也收录其中。《题为陈未议以保海隅万世治安疏》又名《抚处濠境澳夷疏》或《区画濠境保安海隅疏》。 (见《明经世文编》第五册第 3835页 )其主要内容分述如下 :第一 ,澳门原称“濠镜澳”。在 1564年之前常称为“香山澳” ,并无…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3,(11):111-117
明朝水军于16世纪20年代开始打捞与大量仿制从海上传来的佛郎机铳。17世纪初期开始的明金(清)之战中,明军一度取得火器优势。1631年后金仿造红衣大炮成功,加之投附明将携带的巨量火器,使皇太极得以组建一支强大的炮兵劲旅,完全掌握了明清战争主动权。定鼎中原后,康熙帝利用西洋火器北抗沙俄、西征准噶尔部、平定西藏、统一台湾;雍正帝则倚仗其底定青海、改土归流;乾隆帝则用之再平大小金川、讨平西域,中国疆域由此底定。但西洋火器传入中国后,技术上始终没有进步,且受到专制统治的严格控制,由此导致中国与西方在军事上的差距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8.
清朝前中期,团练、宗族、盗匪、会党等群体以及平民百姓私人掌握了大量火铳、鸟枪、抬枪、火炮等火器。对民间火器,清朝法律都予以禁止、限制。但在一定情况下,又希望民间武力补助国家武力之不足。清皇朝对民间火器一直在严厉禁止和适当限制之间摇摆不定,其主旨都是为了维护清皇朝的统治秩序。清朝禁止、限制民间武器的法律,实际上并未得到贯彻执行。清朝前中期民间武器流散的格局以及清廷的政策,到晚清仍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耶稣会士与火器传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徐光启、李之藻等引入火器之评述我国兵器发展史截至明朝末年,可分为两段:从远古到五代为冷兵器时代,所谓"十八般武艺,件件皆能",就是这个漫长的兵器时代的写照;北宋以后为冷兵器与热兵器(火器)并用时代。冷兵器的性能,是以近战肉搏为主,对于城堡的攻守战则缺乏威力;而热兵器则可用于强力攻破,杀伤较远距离的强悍敌人。火器的产生,源于火药的发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并用之于战争的国家。早在唐哀宗天佑初年,郑攻豫章,就"发机飞火"①,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将火药用于战争的记载。然而,它和整个科技发明在中国…  相似文献   

10.
甲总说太平天国攻战守备诸法,金田起义时,就使清军将帅吃惊。钦差大臣赛尚阿大营翼长姚莹一面狂吠为:“诡计百出”,同时又不能不低头承认是:“诚善用兵者”。广州副都统乌兰泰也向赛尚阿报告说:“凶悍诡诈,久历戎行者不独未见,并所未闻。外火器营每次俱有出兵之人,常闻讲论川楚、金川,未似如此”。《孙子》说:“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太平天国兵法,就是掌握了这个战争规律,  相似文献   

11.
伴随欧洲势力东渐,以佛郎机、红夷大炮为代表的欧式火器日益成为晚明军队的主装兵器,此对与冷兵器相匹配的传统筑城体系提出了改良要求。面对频频出现于东南沿海的欧洲坚船利炮,晚明地方当局修建新式铳城,装备大型火器,保卫海疆安全。而耶稣会士的不断来华,又使中欧军事文化交流成为晚明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之一,有识之士不仅千方百计借鉴吸收欧洲军事筑城技术,而且还在一些地方试验推广。从而使晚明军事工程改良打上一定程度的欧洲印记。  相似文献   

12.
大刀叙事核心意旨在于,借助关公崇拜威慑力量与传播效果,弘扬汉民族的自信与光荣。蒲松龄笔下的王司马,选用大刀作为震慑外夷的兵器,绝非偶然。本土文化同外来文化的对抗可分两个具体指向。一是北方,以大刀这样正统、有本土战争文化光荣传统的兵器,对抗北地蛮夷;显示大汉族不可摇撼的中心地位;二是东南和南方,对海上外来火器威力,用大刀振作与补偿冷兵器为主的汉民族胆怯、自卑,对既往征战勇力骄傲的重温。在冷兵器与火器并存的清代,大刀意象又标志着微妙的内在文化观念冲突,重温着先前传奇性的大刀记忆。  相似文献   

13.
加强海军的军备建设是晚清"自强"军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李鸿章是建设晚清海军的实际组织者,他直接参与了晚清海军军备建设的全过程。本文试求从战舰购置与自造、海上火器的制造及引入、海军练兵三个方面探讨李鸿章为晚清海军的军备建设所作出的开拓性努力。  相似文献   

14.
金田起义之始 ,太平军武器极为落后 ,主要为刀、矛等冷兵器 ,并杂以农具和少量的旧式火器。胜利进军武汉、南京途中 ,太平军缴获清军装备甚多 ,武器得到较大改善。定都天京后 ,太平军通过购买、缴获及设厂制造等办法 ,开始采用西方近代化武器。武器装备的改善使太平军的战斗力得到很大提高 ,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相似文献   

15.
杜新艳 《船山学刊》2004,(1):171-173,149
王韬在他介绍上海的专书<瀛壖杂志>中介绍了很多科学技术新事物,像照像、船舶、火器、煤气灯、电报、博物院、消防水龙、缝纫机、印书馆.以王韬对于照像技术的关注为例.他介绍到:"西人照像之法,盖即光学之一端,而亦参以化学.其法先为穴柜,借日之光,摄影入镜中.  相似文献   

16.
前言民国初期,土匪活动频繁,民无宁日,生产受损。加上军阀连年混战,苛捐杂税层出不穷,自然灾害严重,广大农民被逼得无路可走。这时,由于用火器武装起来的匪帮活动日益猖獗,对那些仅仅要保自家和护乡里的老百姓来说,“排枪排刀”的武艺就显得十分重要。而且在经济...  相似文献   

17.
制炮技术包括材质、设备和工艺三大方面。两次鸦片战争前后,清朝铁炮材质以白口铸铁为主,此对制造技术和质量影响很大;处在封建手工生产方式主宰下的清朝火器界主要用泥模铸炮法铸造火炮,生产效率低,加工精度不高;复合金属炮的制造方法未得到广泛推行,早于欧洲的铁模铸炮技术限于部分新铸的铁炮使用。技术与社会两方面原因导致了清朝制炮技术与英国等西方列强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18.
王立  刘卫英 《晋阳学刊》2011,(5):116-122
雹灾具有瞬时突发、灾害立现的特点,史书把雹灾对应到政治悖谬导致的天气阴阳相激。认为冰雹是天界神人操纵工具播洒而成,雹子是虾蟆、蜥蜴、龙等两栖爬行类动物所吐,两龙相斗也会有冰雹,雹灾传闻体现了清代观察者、传播者的龙崇拜“先结构”存在。人们了解到雹灾是洪水前兆,及时避灾;并用火器驱赶雹灾,进而想象出某种宝贝作为御灾工具,可以抵御、驱逐来袭的雹灾。  相似文献   

19.
三《礼》注中的诗说与《郑笺》既有契合又有矛盾之处,郑玄注《周礼》、《仪礼》时未得见《毛传》,所采为三家《诗》说,《周礼注》、《仪礼注》与《郑笺》的契合乃是因为三家《诗》义偶与《毛诗》义相同。《礼记注》提及《毛诗》、毛公,《注》中诗说却与《郑笺》存在诸多不同,说明郑玄注《礼记》时已得见《毛传》,但尚未治《毛诗》之学。  相似文献   

20.
正家用灭火器通常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难用,首先得拉下保险,再按下把手,然后对着起火的地方喷射……而在进行这些步骤之前,你甚至连灭火器到底还能不能工作都不知道。一款名为Bland的家用智能天火器可以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它的造型轻巧,看上去像是摆上妆台的定型发胶,你会愿意把它放在任何顺手的地方,而不是把它远远藏在某个角落。其次,它的使用非常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