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又是其它三项基本原则的理论基础。这次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用“多元论”、“无用论”、特别是“过时论”来诋毁马克思主义,否定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因此,有针对性地阐明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就完全必要了。  相似文献   

2.
一近几年来,“马克思主义过时论”颇为泛滥,危害甚广。这是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攻击马克思主义的最主要论点之一。其实,“过时论”并不是新东西。早在90年前,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伯恩施坦等人就提出过“过时论”的问题。伯思施坦在《新时代》杂志上,公开地宣称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要求“修正”马克思主义,并在《社会主义的前提和  相似文献   

3.
资产阶级自由化在经济领域中的表现形形色色,但都具有瓦解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特征,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否定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已经“过时”,只有依靠西方经济理论才能指导我国经济的发展。第二,攻击社会主义公有制“超前了历史发展规律,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鼓吹“私有经济优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及西方各种生态理论的出现,马克思主义在西方面临严峻的生态挑战。很多人主张将其作为一种过时的理论加以摒弃,甚至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也主张在保留批判方法的基础上发展马克思主义。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生态马克思主义终于先后出现了以詹姆斯·奥康纳和约翰·贝拉米·福斯特为代表的成熟理论成果。由于理论倾向和资料限制,国内研究主要集中于福斯特,对奥康纳则关注不足,本文试图全面阐述奥康纳"历史的唯物主义观念""资本主义的第二重矛盾理论""生态社会主义理论"等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5.
这些年来,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喋喋不休地宣扬什么“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马克思主义是乌托邦”,马克思主义“已经不能解决当代的许多重大问题”。对此,我们思想理论战线的同志要旗帜鲜明地给予深入批驳,以廓清理论是非,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过时,其仍然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理论和有力思想武器。但无论是理论建设还是社会实践,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的彰显都必须沿着正确的路径前进。在理论建设中要坚持正确的原则和方法,在社会实践中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功能定位。否则,如果把马克思主义当作药方或公式到处生搬硬套,要求马克思主义直接提供现成的答案,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7.
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改变了20世纪历史发展进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生命力,当今时代仍然需要马克思主义,"两个必然"并未过时.在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将推进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向复兴,社会主义前景一片光明.  相似文献   

8.
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剥削理论的新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在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关于剥削的理论,是对我国现阶段是否存在剥削问题进行解释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得到相应份额就不存在剥削。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还存在剥削的事实,但不能承认剥削合法,消灭剥削仍是社会主义的最终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的社会主义改革中,要确保改革顺利地进行,需要结合现时代的实践对马克思的经典著作进行再学习,对马克思提出的一系列重要原理进行再认识.传统的教条主义对马克思经典著作进行注经释经式的研究所引起的全部后果,并不能证明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它反而证明了科学地完整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本文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及国家与社会发展的长远战略,着重考察马克思的国家和社会理论对建立社会主义改革的指导思想的重要意义.作者认为,是否遵循马克思的国家和社会理论,将是社会主义改革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从《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变成现实的历史进程,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中国革命和其他一些国家革命的胜利,证明了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民夺取政权是能够成功的。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宝贵的经验,但总的来说还需要艰苦地、长期地探索。近几年国际上发生了急剧变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使社会主义的命运问题更加令人深思,是马克思主义不灵了吗?是社会主义失败了吗?是共产党只能领导好革命不能领导好建设吗?显然都不是。这里的关键恰恰在于是不是、能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本国实际相结合,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实践中开辟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建设社会主  相似文献   

11.
刘勇 《社会科学》2012,(5):13-24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当下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建设和政治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作为“改变世界”的实践主体,现实的个体的人的生存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一个不容忽视的传统和题中应有之义.正是基于对民生的高度关切,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得以形成;也正是基于对民生的高度关注,马克思主义得以在中国成功传播.当下的中国,民生问题已成为人民大众最关心的现实矛盾,民生矛盾的解决程度已经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程度密切相关.人民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推动者和受众,更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发展的主体.马克思主义只有回归到人民大众的生活世界,充分尊重人民大众作为历史主体的出场者地位,理性面对差异性社会的特征,不断满足人民大众的利益需要,高度重视对人民大众的人文关怀,才能在不断撞击人民群众心灵的过程中,获得广大人民群众内心深处基于自觉自愿的接受和认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 ,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它是以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为地域定位 ,以博采众长、开拓创新为品格定位、以昂扬向上、引领主流为层次定位、以面向大众、服务人民为功能定位的文化。要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就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并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前沿 ,积极推进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13.
目前学术界对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若干问题尚存在较大争议。特别是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由谁提出聚讼不已。事实上,如果跳出局部、观照整体,李大钊、瞿秋白、张闻天等人对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推进、宣传等都发挥过重要作用,为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做了理论和实践的准备。通过梳理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脉络,得到的启示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地位,自觉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论,一定的理论争鸣将成为新的学术增长点。  相似文献   

14.
在文化学视域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种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文化变迁现象。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文化自觉的结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一个文化传播和融合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实践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向现代化的历史性转型,也实现了文化创新产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从文化学的视角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解读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利于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也有利于树立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5.
在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中,中国应向何处去、走什么样的现代化道路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成为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梦想。近代中国经历了器物、制度和文化的学习历程,但都没有触及现代化的本质维度。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苦闷彷徨的国人带来了新的希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现代化互为联结成为历史性实践的重要课题,中国共产党成为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带领全国人民历经磨难开辟了现代化的革命和建设道路。从模仿到突破,从改革到创新,中国共产党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正以新的文明形态冉冉升起在东方的地平线上,不仅为解决自身发展难题也为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百年屈辱到伟大复兴的历史跨越。  相似文献   

16.
《雨巷》朦胧而不晦涩,“我”是一个梦的追寻者。忧郁的情调是基于对有限生命的自我意识、对感性存在有限性的超脱。丁香姑娘是诗人理想中的自我──超越现实的自我;是对未来的期冀;是对同路人的呼唤。丁香姑娘和“我”一样哀怨又彷徨,“彷徨”不仅仅意味着迷茫,更阐释了寻找出路的执着,还给处在彷徨之际的人们以走向光明的启示与勇气,让我们在深远的意义上去关切自身的生存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是世界历史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是从整体和过程相统一的角度来研究入与社会、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论。早在19世纪,马克思就以其惊人的洞察力注意到了全球化这一历史趋势。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去分析和把握全球化的实质、特征,考察全球化背景下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际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许渊冲是二十世纪末最富盛名的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之一。本文篇着眼于许教授诗歌翻译的"三美"论,并结合实例来说明"三美"原则在诗歌翻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对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问题的解决并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认识、理解和把握中国的实际或国情,而且也离不开对世界历史大局与大势的认识、理解和把握。只有前者没有后者,就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因而也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毛泽东终其一生,不仅注重了解中国,而且非常重视了解世界,具有强烈的世界历史意识和广阔的世界视野,在他处理和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系列历史事件和重大历史课题的过程中,这种意识和视野处处呈现在我们面前。正是因为具有了既对中国社会实际的了解又有深刻的世界历史意识,毛泽东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并有力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需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生存论意义上展开的现代哲学人类学以及世界历史时代的新方向上进行理解。在信仰的无神论倾向、经验主义及自然主义的哲学样式、流动性的辩证思维、实践思维方式以及伦理价值观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哲学传统都存在着一定的相通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不仅引导、而且也将融入中国文化传统的当代转化,转化的关键在于马克思主义共生主义信仰的内化,并形成能够积极影响人类的新的生存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