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师理科新生人文素质基本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师理科新生人文素质教育应与专业素质教育并举。文章从六个方面调查了高师理科新生的人文素质,归纳分析了四大特点,进而提出了六条加强高师理科新生人文素质的建议,旨在高师理科新生通过四年的学习和生活,把自己培养成具有高尚人格的跨世纪大学生。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高师院校理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结构性缺失的特点,从目标的确定、习惯的养成、学法的优化、阅读引领的角度,探讨了提高高师院校理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近十年来,全国有近三分之一的高校相继开设了科技写作课,其中包括了一部分师范院校。这些院校的授课教师和领导同志为科技写作课的开设、发展做出了许多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在高等师范院校科技写作课要不要作为理科学生的必修课?在高师理科开设科技写作课应确立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和教学原则?应该怎样设计高师理科“科技写作”课程内容?在高师理科开设科技写作课有什么全国意义?等等问题的认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科学和人文的关系入手,分析了科学和人文在教育领域的发展,指出了在高师教育中推进科学和人文融合的必要性,同时从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三方面阐述了科学和人文相融在高师教育中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当前 ,理科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是个薄弱环节。提高理科学生的人文素养十分必要。建议从知识的获取过程、科学家的事迹、科学审美、科学精神教育、协作学习、课外活动等渠道加强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提高 ,以进一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6.
“科学”与“人文”的分立所导致的严重后果直接表现为科技的异化和人类价值观的扭曲,间接导致了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不利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科学与人文分立的历史追溯,既有科学对人文的压制,又有人文对科学的抗争。随着全球性环境危机的日益凸现,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既是理论发展的趋势,又是现实的要求。可持续发展文化融合了科学与人文的内涵,它是科学与人文这“两种文化”融合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改革中,高师理科向何处去?一句话:同其他高校理科一样,走理工结合的路。一、理工结合是高校理科教改的一条重要途径高校理科所担负的教学任务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基础理论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从事基础理论科学教育与科研的能力。高校工科则主要对学生进行应用技术的教育,培养学生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的能力。所谓“理工结合”,其实质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是在教学上基础理论科学与应用工程技术的结合。众所周知,科学与技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是有区别的,科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认识世界,技术的主要任务在于改造世界。科学与技术,两者又是有联系的,技术(手段)有赖于科学作为它的坚实的理论基础;科学作为知识形态上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8.
科学和人文都是文化宏观体系下的重要构成部份,科学人文共同体一词描述了科学和人文有机融合、彼此贯通的一种关系。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科学人文共同体历经了由合到分再到重新融合三个阶段:从古希腊文明到18世纪末,是科学人文共同体的萌芽阶段,科学人文共同体统一于“哲学”这一理念中;从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科学人文主义”的兴起和“两种文化”概念的提出,让科学人文共同体出现裂痕,呈现出唯科学主义的单极化趋势;20世纪中期至今,因当代的学科融合以及跨学科趋势的发展,科学和人文价值论、方法论等方面的一致性日益突显,因此,整合科学和人文,让两者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凝结成合力,才是重塑社会文化、解决现代性危机的出路。  相似文献   

9.
近代工业革命以来,关于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协调发展的问题始终贯穿于现代化进程之中。本文通过对新技术革命后,尤其是二十世纪“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争论的回顾,提出科技文化应以人文文化为指导,二者应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以推动人类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师现行课程体系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其中主要有:国际竞争与我国经济“两个根本转变”的挑战,科技高速发展与信息时代到来的挑战,各国文化多样化与其日益融合的挑战,中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挑战。高师课程体系改革应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进行总体设计,处理好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学术性与规范性、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理论与实践、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构建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与深化教育改革要求的优化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1.
构建职技高师教学体系要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坚持师范性、专业性、技术性相统一的原则,突出职技高师特色。在构建职技高师教学体系的实践中,要以“突出主干课程、灵活专业方向、实践技能训练系列化和课程化、组织人文素质测评、注意开发学生特长”为主要内容特征,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建立具有职技高师特色的教学体系和教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2.
从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即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的功用的角度探讨了科学价值的实现方式。简要分析了关于“科学人文化”的几种观点,从诸如知识形态学、认知水平、社会行为规范等几个不同方面详述了“科学人文化”的不可能性。指出,人文文化对于科学文化的重要意义在于增进人们对科学的人文化理解。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价值实现的基本方式要从基于科学独立性的科学特性以及人们对科学的社会控制着手,从而促使科学为人文价值的实现作出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科学和人文的研究对象不同,科学研究“物性”,人文则研究“人性”;科学与人文的功用也不同,科学相当于一个“为学”的过程,人文则是一个“为道”的过程,因此,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二者不可偏废。高校人文教育的缺失将会导致大学培养出了“才”却丢失了“人”。为此,应积极营造和谐的人文教育氛围;运用人文特有的方法———反思和直观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认识,并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从而不断完善高校的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创造的巨大生产力和开发自然界的“胜利”,科学主义、科学教育、科学文化与人文主义、人文教育、人文文化相比,已成为主流。在当代,面对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严重不协调,面对在许多情况下人文精神可怕绚完全缺席,无论是科学工作者,还是人文学者,都应树立使科学与人文双赢和交融的目标。自然辩证法学科在这一领域既有学术责任,又有条件去提倡并通过学术研究进行交融和沟通工作,应自觉地将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双赢和交融作为学科的学术责任与努力实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科学教育人文化"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的精神价值的衰微 ,引发了学界对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通、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的探讨。“科学教育人文化”就是这一语境下的主流话语 ,其实质即要求科学教育承担起一部分人文教育与人格教育 ,关注学生的整体精神构架。这主要是通过充分发掘科学中所蕴含的人文教育因素来实现的 ,而科学教师的人文化则是其实现的前提 ,可以结合物理学及物理教育来对此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16.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裂,一方面导致了人性的异化和人类价值观的扭曲,另一方面则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极度恶化。随着全球化生态危机的日益凸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沟通与融合变得越来越重要。要从根本上沟通与融合“两种文化”,必须在生态文化观下使科学回归于生活世界,建立起“两种文化”的整体性联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时代背景、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现代科学教育观三个维度阐述高师理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高师理科的专业设置。  相似文献   

18.
论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学与人文的背离是诱发生态环境危机的文化根源。只有推动科学与人文全方位的共用与融合,实行科学与人文并重的教育战略,才能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解”,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从阅历与知识的构成、教材“规范”形成的障碍、成绩衡量标准、人文社会科学氛围等方面分析了大学理科教材汲取人文社会科学的难点。提出用描述法、点评法、一般方式和特殊方式等 4种自然科学教材汲取人文社会科学的方法。并以播种育苗方式、灌溉方式、单位面积产量、单季稻与双季稻为例介绍了理科教材汲取人文化社会科学的技巧  相似文献   

20.
审美文化:高等教育的“第三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文化是科学文化滋长的坚实心理基础,同时又是人文文化陶冶过程中不可取代的重要阶段。在理性追求、价值诉求和创造实践方面,科学与人文总是“纷争频仍,”而审美文化恰恰在这一方面超越、融合并完善了“两种文化”而成为独立的“第三文化”。在学术视野中,审美文化的定位也超越了传统美学的领域。以审美文化为依据构建高等教育的认识论、价值论和实践论仅仅是为了明确宣示和突显审美因素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