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劳动力流动、人力资本积累和地区经济增长差距之间的相互关系一直都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梳理相关研究发现:人力资本积累促进劳动力流动和经济发展;劳动力流动有利于流入地人力资本积累和经济发展;而对于流出地而言,只有在居民具备人力资本投资的自主意识,或劳动技能和收益大规模回流的前提下,劳动力流动才能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和缩小与流入地间的经济差距。因此,为确保城乡发展对人力资本积累的共同需要,需要激发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投资的自主意识,加强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引导劳动力的适度流动和回流。今后,学术界还应根据以人为本及主客体均衡发展的要求,以生产与生活能力的提升为目的,进一步探讨劳动力流动和人力资本积累的思路、模式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论西部人力资源的开发与人力资本的积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推动力,而西部地区的总体人力资本水平还很低,通过制度创新,加强人力投资强度,改革人力资本投资结构,加快西部地区劳动力市场建设,促进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改革人才配置制度,就能有效地促使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人力资本的积累。  相似文献   

3.
基于结构-能动二维互动的视角从社会结构和家庭策略两个层面出发,在对广州和长沙两地流动迁移家庭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发现:流动迁移家庭城市融入结构包括经济、文化、身份、心理四个维度,其城市融入的总体水平偏低且在经济、文化、心理、身份四个维度上呈现出依次降低的趋势。影响流动迁移家庭城市融入度的因素既有社会结构的因素,也有其自身的能动因素。家庭策略在流动迁移家庭城市融入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家庭策略依旧会受到结构因素的制约。因此需要构建家庭友好型的公共政策,促进流动迁移家庭的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增长,以加快流动迁移家庭的城市融入进程,进而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迁移者自由流动并聚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经常发生的社会经济现象。在迁移者的空间选择聚集这种现象背后,必然存在着一种经济学可以解释的经济关系和逻辑。人力资本积累与流入地工作的匹配程度决定了流动的方向,社会资本存量决定了其集聚的程度。人力资本积累与社会资本依赖度在迁移者流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低人力资本积累的人对社会资本的依赖性更强。  相似文献   

5.
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推动力,而民族地区的总体人力资本水平还很低,通过制度创新,加强人力投资强度,改革人力资本投资结构,加快民族地区劳动力市场建设,促进劳动者的自由流动,改革人才配置制度,就能有效地促使民族地区人力资源的资本化和人力资本的积累。  相似文献   

6.
人口迁移空间选择机制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自由流动并聚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经常发生的社会经济现象.在人口迁移的空间选择聚集这种现象背后,必然存在着一种经济学可以解释的经济关系和逻辑.从迁移者自身来看,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存量是影响其迁移决策的两个主要因素,它们不仅决定着迁移者迁移过程的空间成本,而且决定其迁移后的预期收益.人力资本积累与流入地工作的匹配程度决定了流动的方向,社会资本存量决定了其集聚的程度.人力资本积累与社会资本依赖度在迁移者流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低人力资本积累的人对社会资本的依赖性更强.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我国214个主要城市数据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可实证分析人力资本积累与新型城镇化的作用关系与相互影响程度。研究表明:现阶段我国仍处于传统的土地城镇化阶段,人力资本积累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贡献率偏小,城镇化发展模式转变依旧任重道远;从人力资本积累要素进行分析,教育培训对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初期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医疗卫生和贸易交流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影响日渐显现。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实现路径也逐步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向城镇居民文明化过渡;增强农业转移人口人力资本再投资意愿,通过贸易交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公平共享,应成为人力资本积累驱动新型城镇化的首要关键点。  相似文献   

8.
城乡劳动力双向流动是以城市化和城镇化建设为契机,由工业化和技术进步引发的产业结构变化导致的城乡劳动力以城镇为中介,从农村向城市流动和从城市向农村流动并存的态势。而我国现有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单向流动,给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带来了不少问题。文章认为,城乡劳动力双向流动,是缓解农村和城市劳动力双重过剩局面,加速城市化进程和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也随之大规模的流向城市,山西省现代农业发展不仅面临着劳动力老龄化、妇女化和低素质化等一系列当代劳动力主体缺失问题,年轻高素质劳动力的转移进一步导致现代农业发展后劲不足。同时,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也带来了农业生产要素的流动与重组,促进了现代农业要素市场的发育。从山西省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给山西省现代农业发展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山西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南都学坛》2015,(4):102-106
河南省传统型产业集群目前面临着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市场竞争过度,产业升级难以推进等问题。导致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产业集群人力资本积累不足、供求矛盾突出。要解决这些问题,应当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扩大企业人力资本积累基础;整合职教资源,提升人力资本积累效率;推动人才流动,加快人力资本积累速度。人力资本积累新路径就是在综合考虑目前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全省职业教育总体发展态势的基础上,在专属性人力资本积累的方式方法方面进行的一种探索与尝试。它以农民工、职业教育与培训中心、人才市场和产业集群内企业为主体,以有效推动农村转移劳动力向企业人力资本转化为核心内容,以"市场调节、多向选择、动态开放,循序渐进"为主要特点,将有助于河南省传统型产业集群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增强市场核心竞争能力,从而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人力资本看中国二元经济中的城乡差距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中国城乡差距有扩大的趋势,经济发展的二元特征更加明显,深层次原因是城乡人力资本投资的机会不均等和劳动力流动与迁移中城乡人力资本的不同溢出效应。要缩小城乡差距,打破经济的二元结构,就要加大政府对农村的人力资本投资。  相似文献   

12.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流出地带来了较大的影响:1.农村劳动力流动推动了县域内的农业机械化,加快了农业新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土地制度和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2.劳务经济成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来源;3.劳动力流动提升了人力资本,孕育并诞生了一大批农民经纪人;4.流动让一个由"打工仔"建立起来的消费型城市快速发展;5.劳动力流动促进了地方公益事业的发展.但是自2005年以来,随着河南省农业税的全面减免、政府各项补贴的发放和逐渐增加,农民土地收益不断增加,减弱了农村劳动力外流的意愿,这势必影响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为此,国家应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弱化农地的社会保障功能,让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自愿、无忧地从农业和农村中永久性地转移出去,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切实保障从农村转移到城镇的劳动力的合法权益,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进一步开展"阳光工程"培训,让农民掌握必要的职业技能,以增加流动劳动力进城就业的可能性和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宏观的视角结合城市、农村两个劳动力市场,阐释人力资本因素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加大教育投资,提高他们的人力资本,对他们进城之后的工资水平有提升作用.作者收集了2000-2008年东西部的面板数据分析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差异,发现在东部人力资本投资的作用更大,这主要是由于西部的基础教育远远落后于东部.  相似文献   

14.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带来了劳动力的大量迁移,在此过程中儿童尤其是学龄前儿童受到人口流动的影响巨大,并呈现增长趋势。伴随着人口流动的不稳定性、社会关注度低、覆盖面广等问题,流动学龄前儿童的教育、身心发展、卫生和营养、安全和权益保护等问题,日益成为我国当下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5.
劳动力迁移、人力资本与农业技术进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比较分析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分析了劳动力迁移、人力资本与农业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认为劳动力迁移有利于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农业技术效率在短期内受到物质资本投入、劳动力素质等因素的强性约束。长期来看,约束因子会不断放松;劳动力迁移对迁入地的农业技术进步是有贡献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汇总得到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农村劳动力规模,以西科恩和霍尔的集聚经济效应模型为基础,采用Shapley分解方法,分析农村劳动力流动对于城市间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农村劳动力在城市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存在"强者恒强"的自我强化现象。(2)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本地市场效应会促进流入城市人均收入增长,其携带的人力资本水平越高越有利于城市人均收入增长。(3)Shapley分解结果显示,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本地市场效应扩大了城市间的人均收入差距,而其携带的人力资本水平却缩小了地区差距;但从整体来说,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流动最终扩大城市间收入差距。研究结论意味着,为了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包容性"城市发展目标,需要政府的适当干预。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乡村地区逐渐变为城镇地区,这种城市生活方式的普及及其引发的诸多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近年来,太原市发展迅速,人口大量流动,仅以小店区为例,迁移人口与城镇化的乡村与日俱增。受自然、社会等因素影响,不同地方人口迁移与城镇化发展程度与模式不尽相同,而总趋势却一致。同时,农村人口迁移对村民收入结构、消费方式和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加快了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农村劳动力迁移带来的人力资本集聚对我国区域经济和农村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伴随着区域产业的调整,区域人力资本集聚水平将会随之改变,农村劳动力转移将会面临新的趋势和调整。为了更好的探索我国农村劳动力迁移的人力资本集聚水平和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的地理集中程度为0.35,其中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城镇职工平均工资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形成的城乡收入差距是影响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人力资本集聚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为了更好的提升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集聚程度,需要做到加强劳动力输出组织的建设,促使劳动力的跨区域转移以及改善其劳资关系,努力拓宽劳动力跨区域迁移领域和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容量。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民工荒"现象,一方面表明了过去对劳动力供给总量和结构在认识上的不全面,为"劳动力无限供给论"敲了警钟;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劳动要素无法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的现状.劳动市场的分割,使得劳动者无法形成稳定的制度预期,缺乏加强自身劳动技能、完善人力资本积累的意愿,并采取"候鸟式"的流动就业模式;同时,企业在面对具有"高度流动性"的就业人群时,同样缺乏投入资源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或升级的动力和可能性.两者合力,造成依靠低成本、低技能劳动力发展起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过度发展、过度竞争,强烈的劳动力需求和有限的劳动工资提升空间这一对矛盾由此而生.文章从对城乡劳动力流动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出发,利用对杭州市农民工永久性迁移意愿调查数据,探讨这些因素在构成劳动迁移成本、造成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上的不同作用程度.以期为能从制度安排上实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促进城乡劳动力永久性迁移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0.
幸福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探讨人力资本与幸福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幸福源于物质和精神需要获得满足。人力资本具有显著的幸福效应,作用机制在于:一方面,形成于教育、健康、劳动力流动和工作经验的人力资本,有利于提高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进而满足物质需要;另一方面,作为知识、能力和品性层面的人力资本,有利于满足情感、尊重、自我实现、求知和审美等精神需要。因此,通往幸福的有效路径之一在于加强教育投资、健康投资、劳动力流动和工作经验积累等人力资本投资,以及注重人力资本在体力、知识、能力和品性层面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