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一些人把民族化与全球化的关系本末倒置;不同美学流派之间的论争没有共同的前提;中西美学转化与对接变成杂糅;美学被一些人狭隘、歪曲理解为"快感学"、"美丽学",造成美学泛化并导致学科存在的合法性受到质疑。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中国当代美学建设应该走以民族化为本的多元化之路;美学对话应该以本民族的现实为基础,而不是套用西方的某个抽象概念;西方美学可以借鉴,但应避免把中国美学变为"西方美学再阐释";针对美学泛化和歪曲异化问题,应该强调美学的哲学学科性质,使"感性学"真正努力做到使人的感性认识完善。  相似文献   

2.
陈望衡,湖南人,湖南省社科院副研究员,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理事,湖南美学学会副会长。笔者有感于目前国内美学界的清冷,特持疑而访。  相似文献   

3.
在探讨当代中国美学研究的前景时,“中西文化碰撞中的当代中国美学”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为此,我刊与中华全国美学学会青年学术委员会共同组织了下面一组笔谈,以期引起广大美学工作者的注意和兴趣。  相似文献   

4.
在探讨当代中国美学研究的前景时,“中西文化碰撞中的当代中国美学”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为此,我刊与中华全国美学学会青年学术委员会共同组织了下面一组笔谈,以期引起广大美学工作者的注意和兴趣。  相似文献   

5.
现代性追求、西方理论的影响、全球化浪潮、艺术审美实践的现实发展是决定中国当代美学发展进程的四大动因或四大向力,中国当代美学正是在这四大向力的牵制和撕扯中走过了它近30年的历程,并形成了当今复杂多变的多元并立的格局."多元并立"既可能是美学研究繁荣发展的标志,也可能是美学研究陷入僵局和困境的征象,这取决于多元之间是否能构成对话交流的关系.目前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理论构建与艺术审美实践发展的偏离和脱节,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客观上看是以"外求式"为主导的理论创新模式的形成,主观上看是"拿来主义"、"普世主义"、"功利主义"等学术思想所导致的非正常的学术心态.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理论创构的"现实关怀"和"问题意识",促使美学理论研究从以"外求式"为主导的创新方式转向以"自主式"为主导的创新方式.  相似文献   

6.
在我看来,中国当代美学研究主体症结明显地表现于三个方面:一是价值取向的似功利非功利限制了当代美学向两头延伸。中国当代美学的现状仍是圈在“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状”里,表现为既缺乏充分的形上理性建构,又缺乏充分的形下应用实践,美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所谓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主体症结,既指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主要症结,也指中国当代美学的研究主体的症结,主体的症结正是主要的症结。  相似文献   

8.
周来祥教授谈当代中国美学研究牛宏宝带着“中国美学走向21世纪”这个题目,笔者拜访了著名美学家、博士导师、国际美学协会执委、山东大学教授周来样先生。访者:周先生是在美学和文艺学领域著作和建树都甚丰的美学家。今天想请您谈谈中国美学走向21世纪这个题目。答...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与其它各种美学理论的撞击、对话与交流中,由一元走向多元、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单一走向综合,从而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美学为主导的当代中国美学多元共生、兼容并蓄、多样统一、共同发展的基本格局与特点。其研究宗旨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现代化与中国化问题则是其研究的重心;而"回到马克思"与继承、发展、综合创新则是研究的主要途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当代美学在八十年代取得突出进展和空前繁荣的同时,逐渐显露出一个到目前还未被自觉地意识到的重大缺陷,这就是理论思维的历史意识和现实感的淡漠。实际上,所谓当代美学不过是以王国维为起点的近百年中国现代美学历史发展的一个环节,它的现状和未来,都与这个整体流程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这仍然是一段古代美学与现代美学复杂交织的历史过程,中国现代美学最基本的理论任务,是确立它不同于古代美学的地位和方向,是把现代中国人不同于古代的审美需求和艺术实践,转化为美学的思考和表达。在近百年曲折迂缓的进程中,中国现代美学已经触及了关系着它全局发展和未来命运的基本问题,初步形成了支撑着其全部理论形态的最一般的范畴网络。对于中国当代美学界,这些范畴并不陌生,但问题恰恰出在这里,在这些最常见最一般的范畴中实际上包含着许多需要继续论证、深化,甚至需要澄清、纠正的问题,它们从根本上制约着中国当代美学的理论建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张玉能  黄健云 《江海学刊》2012,(3):201-207,239
中国当代美学发展正面临着新的实践转向。这种实践转向是在马克思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实现实践本体论美学的建构,突破世界近代美学的认识论视域的局限性;这种实践转向包含着所谓语言学转向,把语言学转向具体化为话语实践的研究;这种实践转向要面向文化产业,实现精神生产的审美化;这种实践转向还要面向日常生活,实现物质生产审美化和日常生活审美化。  相似文献   

12.
周文杰 《河南社会科学》2011,19(4):75-78,218
每个时代的美学都是人学,都是对人类生存的关怀,都是由这个时代提出的问题决定的。而一个时代的美学,不仅会塑造这个时代的民族精神,而且会决定这个时代的民族走向。马克思的实践美学诞生在人类生存遭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双重压迫的19世纪,今天,面对越来越富裕的中国人的意义失落与精神焦虑,建构有现实内容、民族形式的"游戏美学"为当代人提供意义坐标与精神家园,无疑是马克思实践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实现路径,也是中国哲学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3.
中国当代美学三大基本问题研究辨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本质、审美发生、审美功利性与非功利性关系,是中国当代美学研究中相互关联的三大难题。新的研究表明:人的意识能力的发展及非功利性。心理“闲暇”的形成,是审美关系得以发生的前提。所谓审美,就是人在无功利需求状态下,由观照事物形式一形象而产生愉悦感觉的行为。因此,功利性是审美关系的基础条件,而非功利性则是审美关系得以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在审美关系中形成的“美的”感觉经由对象化、客观化过程成为人们认识误区中的虚空的存在物——美。美概念的实际内涵本是对人的非功利快感的表述,后被人们误用来指称审美对象或审美价值,其正确的使用应表示由全部审美现象构成的人类精神活动的一个范畴,与“真”、“善”相并列。  相似文献   

14.
造成中国当代美学研究长时间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是大多研究者问题意识的薄弱和匮乏,而摆脱目前美学研究困境的关键就在于强化研究者的问题意识.要切实强化研究者的问题意识,一是要处理好"现实理论问题"与"基本理论问题"的关系;二是要处理好"本学科问题"与"跨学科问题"的关系;三是要处理好"本土问题"与"全球问题"的关系.强调加强问题意识的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催育出一种内在的自决能力,因为正是这种自决能力才是推动中国美学发展的主导模式从"外求式"走向"内决式"、从而走向"自主创新"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尽管在新时期已实现了新的发展 ,但也面临着诸多尴尬 ,甚至形成了种种误区。恢复、弘扬和强化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文学批评作风 ,调整状态 ,振作精神 ,走出误区 ,是走向 2 1世纪的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文化的难题及其出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代中国文化的难题及其出路何中华人类正面临着“世纪换千”的历史关头。这不仅是时间维度的转换,同时也意味着时代精神的变迁。处在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化,已无法回避对自身进行深入的反省了。在这样一个历史时刻,来一点“盛世危言”似乎并非多余。正视难题的存在,其意...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面对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和哲学等学科的活跃局面,史学界的危机感日重,故有“中国当代史学危机”一说。危机感唤醒了反思意识。史学工作者在困惑、在反省、在探索。有人认为,目前的危机主要应当归咎于以往“左倾思潮”的恶劣影响。在动乱的年代,史学屈从于权贵的意志,出于政治需要而曲解史实,虚构历史,以致丧失了“信史”的品格,由“真史”蜕变成“伪史”。正是这种状况才使史学失去了社会的信任,陷入理论危机。有人则指出,史学的沉寂是不发达的商品经济所造成的必然结果。在低  相似文献   

18.
中国当代生态美学研究已经走过30年的历程,在这30年的发展历程中,生态美学在学理建设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生态美学的中国话语体系得到初步的建构。当然,生态美学研究还存在着一定的缺憾,主要表现在生态美学的主导话语形态还没有确立,生态美学还没有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抓手。建设中国特色的生态美学话语体系必须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时代背景,加强系统的理论建设,挖掘、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加强中西对话。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