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是一篇教育感悟,源自于一位一线教师对所从事的中学美术学科教学、所面对的学生进行的本位思考和践行。“画者无声,但一定要有心。”较好的诠释和体现出这位朴实的教育者的探索和心态。所以,我认为是“画者无声,师者有心。”  相似文献   

2.
黄敏 《科学咨询》2009,(12):94-94
小学美术课是义务教学阶段的重要学科,是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功课.它的美育功能是其它学科难以比拟的.它能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陶冶他们的美术情操,带领他们去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那么,如何上好小学美术课?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结构该如何优化呢?根据小学课堂教学时间框架规律,我们把一节美术课分为五个阶段来实施教学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3.
"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我国当今教育改革与发展方向,在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基础上,通过生动活泼、形象具体、启发引导、平等交流的方式方法,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理应成为广大教师共同关注的课题。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美术,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而且还要对学生进行灵活多样的德育渗透。然而,美术学科又有别于其他文化学科,如何在美术学科中渗透德育呢?通过美术学科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百科之母,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文中包含了很多美学艺术,尤其是初中语文教材,有许多生动优美的语句、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发现、感悟、体会美,形成美的情感、美的德操、美的理念,进而创造美.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呢?我觉得“读”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汉字承载着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美感。识字教学是传承中华汉字文化的桥梁。识字教学能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学习的良好习惯。对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审美观念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汉字带着音律美,形态美,意蕴美。识字教学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速度和质量,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至关重要。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化石,如果一个学生连汉字都不能正确书写,不能正确识记,又将怎样传承中华文化呢?识字教学应如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成为当下小学语文老师思考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基本教学理念之一。由此可见,提高学生的审美请求时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时不可思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教材、学生的情感实际来创设审美情境,使他们的情感亲临其中。如何创设审美情境呢?在教学中,我尝试运用了以下方法。  相似文献   

7.
我在职业高中从事了十余年的美术教学工作,常常在思考职高美术如何教。普高学习素描、色彩,升学到高等艺术院校。职高生绝大部分是直接面对就业,学生入学时文化、专业基础都比较差,认为学了美术对就业也没有任何帮助;此外,学校在教学中往往只重视专业技能的传授,也相应的影响了职高美术教育的质量。职高美术应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养成对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和艺术美一定的想象力、感受力和鉴赏力。  相似文献   

8.
校外美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新编《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了中学美术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感情,陶冶高尚的情操”,并要求“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目前全国在“一纲多本”思想的指导下,编写了多种版本的中小学美术课本。  相似文献   

9.
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育在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教育中起到独特作用,要努力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和责任感。这一标准对广大美术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上好初中美术欣赏课,不仅可以让学生对艺术家们所创作的艺术形象进行初步的感受、体验、领悟和理解,而且应该培养学生健康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在美术作品欣赏过程中,如何达到审美教育的最佳效果,笔者认为,要着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突出对中国画的欣赏,领略中华美术文化的博大…  相似文献   

10.
中学美术教学中,图案设计占有一定的份量,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如何上好图案设计课,提高学生的动手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完成“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任务呢?笔者认为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幼儿同的美术活动不应是作为任务强加给儿煮的。多年来,笔者在观摩幼儿美术教学活动时发现,虽然也不乏好课,但大多都是先由教师确定活动内容、确定表现的形式和方法:先画什么、后画什么、怎样剪、怎样粘贴……这些活动虽然也有幼儿的动手操作,但目的仅仅是为了让幼儿掌握工具的用法和发展某种技能,以及能够画出一张完整的画。这样的活动大多是一种模仿活动。虽然老师示范后也要求幼儿要想像得与老师不一样.可以添画其它的景物和内容,但由于不能真正激发幼儿的兴趣.孩子的画面仍旧多是临摹范画而千人一面,缺乏个性。那么。应如何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因势利导。培养个性呢?  相似文献   

12.
许多小学生认为,数学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但是,在这看似单调、抽象的数学里,其实包孕着丰富、美丽的内涵。只要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以美导真,以美引善,以美启思,我们的儿童朋友就可能会一涉足数学王国就流连忘返。并为日后畅游数学海洋打下坚实的基础。一、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早就说过,应当让学生潜移默化的“从小培养起对美的爱好,并且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习惯”。人类按照美的观点来认识世界;按美的规律来改造世界。因此,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就应该或大张旗鼓,或潜移默化  相似文献   

13.
生命在于创造。美术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美术课并非只让学生依葫芦画瓢,画出几张画这样简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美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并提出一些关于解决问题的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14.
生命在于创造。美术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美术课并非只让学生依葫芦画瓢,画出几张画这样简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美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并提出一些关于解决问题的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15.
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不仅具有鲜明的艺术性和审美特性,而且还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美术作品是社会生活在人们头脑中反映的产物,美术形象必须反映社会生活,生活中的真、善、美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统一体。这就为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创造了条件。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审美教育,挖掘其德育内涵,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他们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大有裨益,可以使美育和德育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会学呢?初中学生由小学步入中学后,随着学科的大幅度增加,内容的不断拓宽,知识的逐步深化,特别是数学知识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从静止发展到动态,从单一发展到多元……等,无疑大大地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如果依靠“填鸭式”,“注入式”的传授方法去灌输知识,学生不仅不能真正掌握知识,反而会使一部份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失却兴趣,丧失信心,成绩越学越差,人为地制造了学困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学会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而真正要提高的是学生的素质,帮助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做到“会学”,“善学”,为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怎样才能指导学生“会学”呢?要使学生“会学”,教师必须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下足功夫,要教会学生会预习,会上课,会温习,会总结,会反思。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在其基本理念第一条"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中提出了"要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这就意味着语文课承载着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责任。但语文教材中的美,虽然丰富多彩,无穷无尽,也要靠教师的引导去发现它,感知它,才能很好地发挥它的审美教育作用。教师教学得法,就会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美的震撼,从而达到学生在情感的审美中实现思想的升华和灵魂的净化的目的。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让美育的花朵在课堂绽放呢?我认为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评价一个好学生的标准是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而“德”是放在第一位的,可见一个人的“德”是多么的重要。培养一个有用的人,不只是看他的知识有多丰富、技能有多强,还要看他是否将他学到的知识技能用到造福于人民、造福于社会上。而在高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高科技犯罪也在呈上升趋势,所以,学生的品德教育是每一个教师责无旁贷的职责。作为美术教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习惯呢?我就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几点同大家共同商榷。  相似文献   

19.
一位从美国考察回来的老师曾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老师让学生画理想中的苹果,大多数学生都能按照生活中苹果的本来面目精心创作,可有一位学生居然画了一个“四四方方”的东西。老师先是很惊喜地赞扬该学生的作品很有个性,接着请他谈谈自己的想法。“我们家经常买苹果,但我讨厌那些圆圆的家伙,因为它们老是要从茶几上滚下来,我不得不爬到桌子、柜子底下去捡,太麻烦了,要是有方苹果……”“很好,还有没有别的理由呢?”“方苹果比圆苹果削起来方便多了!”“说得太好了,还有呢?”“圆苹果装在箱子里很占地方,要是有方苹果,箱子可以装得更多!”“好极了,你的设想很有创意,希望你好好学习,将来能培育出自己理想的方苹果来,到时候我们一定来为你庆贺!”  相似文献   

20.
陈捷 《管理科学文摘》2009,(12):194-194
常常听到一些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差劲,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学的?”、“不知道他们整天忙些什么?”……其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学生如何学?怎么想?他们的疑难会是什么?他们到底喜欢什么样的问题?而不能自己成了老师便忘了自己也曾是学生的事实,只有这样,才能使师生在思维上达到共鸣,教学才会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启发性和教育性,从而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达到和谐发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