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2001----2007年部分类别商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分析,得出中日产业内贸易指数朝向高级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在产品质量上,中日两国产业内贸易以垂直型为主.使之从低质量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向高质量的水平型产业内贸易过渡发展,是促进中日贸易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显性比较优势、产业内贸易与中美双边贸易平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有如下创新和结论:(1)细化行业分类到SITC4分位数据,改进RCA指数测算方法,揭示出中国对美工业制造品出口具有显著比较优势的商品组,排序为:杂项制品66类、原料制品51类、机械与运输设备36类。(2)将产业内贸易调整指数方法运用到中美产业内贸易研究,证实中美工业制造品静态产业内贸易平衡状况较差,大多数商品组趋向产业间贸易,少数商品组表现为垂直产业内贸易。(3)GL指数和Cj指数无法反映产业内贸易失衡程度和方向,本文提出产业内贸易失衡指数,揭示出加重中美工业制造品贸易失衡和对贸易失衡起到平衡作用的商品组。(4)认为Thorpe和Zhang(2005)给出的动态产业内贸易指数分子中分类集合加总会造成扭曲,本文改进了该动态指数,并证实中美工业制造品动态产业内贸易失衡状况比静态产业内贸易失衡状况更差,中美贸易逆差难以改变。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SITC5分位数据,对2001-2009年间中日制造业的产业内贸易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并与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中日制造业贸易结构仍然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但产业内贸易比重逐步上升:以低质量产业内贸易为主、高质量产业内贸易次之、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比重最低,低质量产业内贸易呈上升态势,中国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改善中日贸易结构方面仍然面临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中美服务部门的产业内贸易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基于1997~2005年的面板数据对中美两国服务部门产业内贸易的水平、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基本结论是:(1)在此期间中美服务部门产业内贸易的总体水平高达0.7957,以MIIT指数(即"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衡量的中美服务贸易的增长是产业内贸易型的。(2)分部门看,"客运服务"、"旅游"、"其他运输服务"的产业内贸易水平最高;但"金融服务"、"教育服务"、"商务服务、专业服务和技术服务"、"建筑工程咨询服务"以及"专利权利和特许费"等部门或项目的产业内贸易水平最低;产业内贸易水平上升明显的服务部门较少。(3)同时期的平均产业内贸易指数与MIIT指数正相关,表明对于具有相对较高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服务部门来说,其服务贸易的增长也是产业内贸易型的。(4)以人均收入水平差异表示的中美两国需求结构的差异程度与两国服务部门的产业内贸易水平显著负相关;两国的双向FDI规模差异、市场规模差异和经济自由度差异以及两国之间的货物贸易密集度分别与两国服务部门的产业内贸易水平正相关。两国在市场规模以及经济自由化程度方面的差异并未妨碍两国服务部门的产业内贸易。在影响两国服务部门产业内贸易的各因素中,人均收入水平差异和市场规模差异是最重要的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5.
美国长期以来都是中国高技术产品贸易的重要合作伙伴,对中国贸易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首先对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现状进行分析,明确中美高技术贸易所具有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构成不平衡和我国贸易竞争力薄弱的特点;再通过对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影响因素的分析,从技术创新角度找到影响高技术产品贸易的主要因素;最后为促进两国贸易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收集了30多万的数据,从国家层面,采用通用的格鲁贝尔与劳埃德公式,系统的考察了中国加入世贸后与主要贸易伙伴垂直产业内贸易发展变化情况,得出了中国和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在联合国制定的国际贸易标准分类标准SITC(Rev3)3位数分类标准下的垂直产业内贸易的变化情况以及相关指数。研究发现,在中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欧、美、澳大利业、加拿大的垂直产业内贸易指数存在下降的趋势,与邻近的日本、韩国、则存在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
中国目前的对外贸易发展迅速,高技术产品的份额迅速增加。理论部分中,阐述几个发达国家对高技术产品的有关概念的界定。实证研究部分主要从中日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的现状及问题等方面对目前中日两国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最后笔者就将对中日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为以后中日两国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近十年来,中国的规模经济、技术进步以及农产品差异和需求的多样性使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有加强之势。本文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了如何继续扩大我国农业产业内贸易的规模,转变产业内贸易结构,提高农业贸易水平等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中国服务贸易的总体概况进行描述,选取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和国际市场份额三个指标对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同时依据2001年—2011年中国服务贸易业进出口数值对服务贸易的结构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并最终给出合理的建议政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产业内贸易这种新型的贸易形式正在逐渐占据着国际贸易的显著地位,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共存已成为当今世界贸易格局的重要特征。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中德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情况并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多个层次和角度深入分析了陕西省产业内贸易与产业结构发展现状,通过回归分析法,探讨陕西省产业内贸易与产业结构演进的相关关系,为优化我省产业结构、提高对外贸易竞争力、促进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累计升值11%左右,这无疑对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首先回顾了人民币升值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的基本情况。其次,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具体分析人民币升值对我国一般贸易、加工贸易进出口的影响。最后根据实证分析得到的若干结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指出我国应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进一步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企业也采用更灵活的贸易结算方式和计价货币进行国际贸易结算。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贸易竞争性指数、产业比重等指标,说明产业结构与贸易结构两者之间的偏差,运用简单的计量学方法对结构偏差做定量测定。在此基础上,对我国(2002~2008年)制造业的出口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偏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产业结构已经从低端的资源密集产业向高级转变,但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存在偏差,结构升级不明显。产业创新升级能力及出口竞争力还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14.
吴莉 《决策与信息》2010,(8):126-127
中欧贸易总额逐年增长,尤其在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贸易中,呈现明显的产业内贸易的特点和趋势。本文以电信业为代表说明了中欧双边贸易模式的动态变变化。发现电信业贸易近年来经历了从产业间贸易到产业内贸易,再到产业间贸易的动态变化。当然,双边贸易模式这样的变化与中国逐渐获得技术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和产品生命周期是不可分割的。  相似文献   

15.
探讨中俄油气资源领域的合作,通过构建中俄能源合作新指数ECIN来评估两国油气资源合作的经济效益,利用1992年到2012年的相关数据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分析能源合作新指数ECIN、两国的GDP和双边贸易额之间的关系并得出结论,中俄两国能源贸易合作与两国的GDP密切相关,且能源贸易合作新指数对中国的经济效应更大,从而论证了加强中俄油气资源合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加工食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现状与决定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运用实证分析方法,把产业内贸易分为垂直差别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和水平差别产品的产业内贸易,考察中国加工食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其决定因素。研究表明:在中国加工食品贸易的增加中,产业内贸易的增长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垂直差别产品的产业内贸易,这样的倾向更为明显。人均收入平均水平和人均收入相似性对中国加工食品产业内贸易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而市场规模差异水平不具有显著影响。市场规模平均水平对垂直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总体的产业内贸易和水平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分析我国入世以来农产品贸易、出口产品和市场结构的基础上,运用RCA指数、TC指数和国际市场占有率,实证研究了我国农产品总体和主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结果表明:我国农产品贸易总体上竞争力较弱;食用蔬菜类、水产品及其制品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谷物类等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较弱。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建立时间序列,运用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及误差修正模型等计量方法,对我国1997—2008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出口与FDI之间存在一个长期稳定的关系;FDI是金融服务贸易出口的Granger原因,而金融服务贸易出口不是FDI的Granger原因;误差修正模型表明,金融服务贸易出口与FDI短期内的关系不明显。基于以上的实证研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同为发展中新兴经济大国,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的比例逐渐上升,但四国利用FDI所取得的绩效及其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有很大的差异性。本文运用业绩指数和潜力指数两个指标,分别对金砖四国利用FDI的业绩和潜力进行了比较分析。在业绩指数方面,中国引进FDI的业绩高于其他三国具有比较优势,但优势空间正在逐步缩小;在潜力指数方面,中国引进FDI的潜力高于印度和巴西,但远远落后于俄罗斯;对潜力指数子要素的分析表明,中国目前利用FDI的潜力优势主要集中在经济增长速度和贸易领域,但在基础设施建设、国民福利水平、人口和劳动力素质等方面的劣势凸显。本文最后给出了提升中国利用FDI国际竞争力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二战后,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飞速发展,吸引了众多经济学者来关注其背后的动因。文章通过对公司内贸易决定因素研究现状的回顾,构建了一个新的基本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