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游  宋宏宇 《管理与财富》2008,(10):106-107
从社会、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深入剖析了大学生挫折感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及措施,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肖红 《管理科学文摘》2009,(29):200-201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的深度变革,使得人与社会的关系经历了全面而深刻的变革,尤其是和教育改革的不断实施,职业学校教育的发展,这更使得心理尚未成熟的职校学生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为此,教育工作者需要查找原因,对症下药,积极采取措施开展职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使职业学校心理教育有效为学生成长服务。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立德树人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职业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创新精神,更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德行。通过立德来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4.
郑哲 《决策探索》2005,(11):85-86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科学的发展观,中国社会由关注经济发展全面转向关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在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中国社会走向协调的、全面的、可持续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目标。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构架组成部分,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推动中国社会全面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之一。考虑高职教育发展的可持续性、全面性、协调性,不仅是关系到培养与社会和谐共升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问题,也是关系到在国家社会发展战略走向和大目标、大战略发展方向指导下,学校自身可持续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5.
宗教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种影响不但对个人而言是巨大的,而且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据统计,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人数在逐年递增,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的信仰既关系着个人的发展,又关系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这一现象应引起各个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唐双全 《科学咨询》2003,(10):26-26,25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应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实验实施素质教育的轨道,全面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应尽职责,实施素质教育是中国21世纪的最佳选择,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种需要,培养各种创造性复合型人才.在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今天,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观念.为此,在英语教学中应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助于提高英语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  相似文献   

7.
周明  周武  张跃林 《科学咨询》2007,(12):30-3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提出了一个宏伟的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在教育方面的具体表现是人的全面发展。学校是培养和造就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阵地,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和谐的校园,就不会有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8.
德育工作是构建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元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产生,德育工作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其紧迫性和非凡性。如何培育学生的德育观念,促进德育工作的更好开展和良性循环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积极建言献策,本文就试图通过梳理德育及德育工作的相关规定性、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资参考的德育工作开展范式,希图最终为教育工作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9.
随着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深化与发展,素质教育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提倡。全面提升学生的基本素养,俨然成为教育的根本宗旨。在这一全新教育背景下,我们教育界人士更应该密切关注、调查、研究学困生这一群体的心理表现和状况分析。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健全个性,有效提升学生的基本素养和综合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教育工作者首先就要重视和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解决学困生的转化问题,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全面提升全体学生基本素质,适应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长期面临的重大课题。在这里,我主要就农村小学中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是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理想设想。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规定和社会主义的社会的奋斗目标,如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探索过程中逐步推进其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角度浅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学校教育是培养“四有”人才的主阵地。因此,注重素质教育和强化德育任务,为国家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人才,就成为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思想政治课教学可以说是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它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教育作为人类寻求进步、自我完善的手段,在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给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搭上了快速奔驰的列车,社会的发展对设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但愈来愈功利的心态和冷漠、理性教育的模式,开始离人性精神越来越远,这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思,人类自身生存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教育的最终目的意义又是什么?教育的目的不仅是知识的传授,也应是塑造和完善人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结合我国国情和发展现状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树立和落实这个发展观,对于全面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四川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同全国一样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目前,四川正在制定“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形成“十一五”规划总体发展思路时,如何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升四川科技创新能力,发挥第一生产力在推动四川发展新跨越中的巨大作用,促进四川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当前应该研究和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余志东 《决策导刊》2004,(2):28-28,48
江泽民同志在本世纪初就向全党发出了“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号召,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为了实现这一重要目标,税务部门要自觉实践“三个代表”,努力建设学习型机关。学习型机关是充满生机和活力、不断追求发展和进步的机关。  相似文献   

15.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对教育工作者而言有其特殊的要求,重要的是要“以新的历史起点出发,要用科学发展观这个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总结过去,研究现在,谋划未来,深入思考‘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好教育’和‘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两个根本问题……”。因此,实现教育事业新的发展必须深入思考并解决上述两个根本问题,而解决上述两根本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的教育行为,按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要求,树立“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协调发展的成才观”、“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观”。  相似文献   

16.
熊英 《决策与信息》2007,(12):15-16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明确指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公平正义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准心。  相似文献   

17.
中学历史教育是基础教育教学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在我国未来人才培养和国家的全面建设和发展进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受所谓的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初中历史教学现状的确令人堪忧。作为历史教育工作者,要负重自强,开拓进取。  相似文献   

18.
面对21世纪的学校体育,如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新一代人才是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我校26个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如何实施中职学校快乐体育教学.  相似文献   

19.
程江凌 《科学咨询》2007,(18):60-60
当代大学生处在一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工作节奏加快,竞争日趋激烈.作为一名大学生,要想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真正成为社会建设有用人才,不仅需要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同时还要有适应环境,自我调节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保证。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正确认识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维护和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实施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学提出的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20.
晏启华  蒋燕 《科学咨询》2007,(12):29-29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在全国实施,这是我国教育的一场革命,是我国教育再一次发展的号角,面对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校的德育工作究竟如何开展,以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促进新课程的全面、正常、顺利地实施,这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