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如果说社会化大生产的现代社会中主要经济单位是企业,欧洲中世纪是领主庄园和农奴家庭,那么,个体小农家庭则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单位和最基本的劳动组织形式。小农家庭经营既是个体的、孤立的小规模生产,又是集各种具体劳动和再生产过程于一体的综合型生产,它是由个体性综合型生产力决定的。这种生产力的发  相似文献   

2.
原始社会是在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极端低下的条件下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它一根本区别于文明时代.原始社会组织结构的发展、演变与婚姻、家庭形态的发展、演变有密切的联系.思格斯在其名著《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第一版序言中指出:“一定历史时代和一定地区内的人们生活于其下的社会制度,受着两种生产的制约:一方面受劳动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家庭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劳动愈不发展,劳动产品的数量、从而社会的财富愈受限制,社会制度就愈在较大程度上受血族关系的支配”  相似文献   

3.
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一个生产发展的历史。原始社会的家庭是唯一的生产单位,是物质资料生产、人自身的生产、精神生产的单位,是唯一的经济单位和生产关系,原始社会的历史就是家庭发展的历史。在阶级社会,家庭不是唯一的和主要的生产单位、经济单位和生产关系,它对阶级社会的生产和历史发展,不起主要的和突出的决定作用,但是它并没有失去一定的决定作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包括个体家庭经济成分,当今的中国家庭一般来说,是社会的主要的生产单位之一、经济单位之一和生产关系之一,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起着突出的、重要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农业家庭经营制度”作为一个相对性独立的范畴,它与作为农业基本组织形式的“农业家庭经营”既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在严格的意义上,农业家庭经营制度指的是以农业家庭经营主体为核心的一系列规则化、契约化的行为关系,而农业家庭经营则是指以家庭为单位,以使用家庭劳动力为主,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根据不同制度在农业家庭经营制度结构中的相对地位或层次,可以将农业家庭经营制度分为产权制度、交易制度和收益分配制度三大类。其中,交易制度是农业家庭经营制度效率增长的核心,产权制度是前提,收益分配制度是动力或保障。确立农业家庭经营制度这一独立范畴,对于促进理论研究的深化,推动农业微观组织制度改革与创新,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19世纪70年代以前,由于人类对史前社会研究的缺乏,早期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阶级的起源,原始社会的基本经济关系与社会性质,原始社会是否一开始就具有阶级社会特征,原始社会的婚姻家庭形式的演变规律,以及国家的产生途径等问题的认识是有局限性的,有些认识甚至是错误的。摩尔根史前社会亲族制度研究成果,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正确认识原始社会提供了珍贵史料和重要启示:氏族共产制是原始社会的根本特征,私有制只是在原始社会晚期才出现的;父权制是从母权制发展而来的,一夫一妻制个体家庭不是婚姻家庭制度的最初形式,而是婚姻家庭制度演进的成熟形式;父权制个体家庭是私有制经济关系直接催生的结果;阶级分化是个体家庭私有制出现带来的必然结果。摩尔根推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修正、完善了阶级理论和国家理论。  相似文献   

6.
生产力是一定社会生产组织中人们分工协作所形成的集体合力。生产关系则是在一定社会生产组织的范围内人们为了能够进行现实的生产劳动而相互结成的经济关系。生产力作为一种集体合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作为一定生产组织中生产力诸要素的结合形式,从整体上影响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道路是以农民被剥夺,农民与土地、土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为前提的。然而,战后五十年代开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农业生产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一是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从分离趋向统一;二是家庭农场成为农业生产组织的主要形式。借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的经验,对我国农业生产关系作进一步的改革,赋予农民土地财产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农户家庭经营,是发展农村生产力和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及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国家庭经营的现实特征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需要继续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目前中国家庭经营结构正处于快速变化期,侧重于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发展迅速,规范的组织形式和以个体特征为支撑的经营能力使其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专业大户大多具有农业生产经营经验,本地化特征明显,经营规模更为适中,土地利用更为灵活。而传统农户数量巨大,并呈现数量和兼业双增的趋势。在外部政策和内生动力的双重作用下,家庭经营能够适应政策及社会经济的变化,呈现出规模化、省劳力化、商品化发展趋势。基于农业的功能定位,家庭经营的基础地位表现为:半工半耕的家庭经营数量众多,是农业就业功能的具体体现,专业化、规模化的家庭经营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农业主体形式,是支撑其他类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基础力量,是承载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功能的主要生产者。  相似文献   

9.
(一) 众所周知,婚姻和家庭史的研究对整个原始社会史的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为当时社会组织、生产关系的发展,直接反映在婚姻形态和家庭形式的依次更替上。我们认为,原始社会中婚姻形态和家庭形式的演化关系如下表所示: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人类社会生活有三个基本方面:人类自身的生产,人类生存所需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对这两种活动的管理.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的基础上,对这三方面基本生活的早期发展作了论述:人类从原始群杂乱性交开始,经过群婚、对偶婚,发展为一夫一妻制的家庭;而家庭的产生意味着私有制的产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血族团体为基础的原始社会终于被组成国家的新社会代替.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地家庭经营模式发展的制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经营是我国农地的主要经营模式,现今主要发达国家也表现为大部分农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一模式能较好适应农业生产的特点。当前,如何使农村的家庭经营与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适应是这一模式发展的核心问题。完善个体农户农地使用权的股份化制度、确立股份合作制经营制度是农地家庭经营模式发展的可取方向。  相似文献   

12.
婚姻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两性关系的产物,家庭是以婚姻为基础的社会单位。有什么样的婚姻,就有什么样的家庭。婚姻和家庭的变化,取决于社会物质生产力的发展。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性质的改变,引起了婚姻关系和家庭组织形式的变化。每一个民族的婚姻关系和家庭组织形式都是与该民族的社会历史发展水平紧密联系的,因此,对民主改革前德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每一社会的生产关系,在它的前期都是基本上适应并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而到了它的后期则基本上不适应并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因而决定了它必然要被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这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但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历史却又征明了每一社会后期生产力的发展都较前期快。在漫长的原始社会的前期,尽管原始公社制的生产关系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但由于人们生产经验很少,劳动技能很低,生产工具非常简陋,生产力的发展是特别缓慢的。到了原始社会的后期,由于社会分工的产生,商品交换的出现,较先进工具的使用,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生产力才有了较快地发展。在奴隶社会后期,奴隶制生产  相似文献   

14.
农民家庭与粮棉区农村社会组织多元化──豫东B村家庭经营分析何兆永家庭是目前我国农村常见的生产单位,它发挥着资源置配的作用:这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组织的变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引起了农村的深刻变革。然而,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的差异,家庭经营的发展及其对...  相似文献   

15.
农民家庭经营组织是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的组织载体,是现阶段农业中占居主体地位的组织形式,需要长期稳定。但因其存在阻碍农业发展的多种因素,故需要按照一定的方向采取多种模式进行完善与创新。  相似文献   

16.
家庭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组织,其本质的深刻性体现在五个方面:即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为纽带的社会组织形式,是最基本的生活单位,是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形式,是受特定道德和法律约束的生活共同体,是社会生活有机体的细胞。它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经历了由群婚制、对偶婚制到文明时代的专偶婚制(一夫一妻制)家庭的历史演进过程,深入探讨家庭这一历史演进过程,对我国当代的家庭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家庭农场组织形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农场是推动农业生产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具有成员权属性、家庭属性、农业生产属性和现代化属性。关于家庭农场组织形式没有统一规定,在可供选择的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四种组织形式上,实际上存在着成员权属性、家庭属性与农业生产规模化、市场化的博弈,家庭农场的成员权和家庭属性是其根本属性,规模化和市场化不能对此否定。家庭农场组织形式的应用应当在我国现有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当地发展的模式,有效破解发展过程中的土地问题、融资问题、规模化生产问题和经营管理问题等。  相似文献   

18.
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和基础.人口的发展从原始社会起到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始终要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适应.一定时期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质量和分布都要受社会生产力的制约.原始社会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在50‰.左右,当时人口的增长率一个世纪约为1.5%左右,平均期望寿命为20岁左右,每二百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约为1人,这种人口状况和人口结构是原始社会生产力的具体反映.当前(1982年年中)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史是我国近十年恢复和加强研究的一个专门史和边缘学科。它研究整个社会的历史,包括社会关系、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社会生活和社会习俗诸领域,多方面地揭示历史演变的过程和不同层次的发展规律。它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史学的改革和创新。 马克思曾经指出:“社会——不管其形态如何——究竟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人们是否可以自由选择某一社会形态呢?决不可以。有一定的人们生产力发展阶段,就会有一定的交换和消费形式。有一定的生产、交换和消费发展阶段,就会有一定的社会制度、一定的家庭、等级或阶级组织,一句话就是有一定的公民社会。”社会阶级组织,是社会  相似文献   

20.
原始社会的教育原始社会的教育很简单,没有学校和什么高等教育。远在五千年以前,居住在我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人群一我们的祖先,已经历了原始人群、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三个阶段。尽管当时的生产力极其低下,社会非常简单,但它也需要用教育来推动人类物质生产和人的再生产。原始社会教育的基本特点是: 第一,原始社会的教育还没有从生产活动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专门的社会活动,它是围绕着生产劳动实践进行的。为了解决人们的物质生活问题,他们最迫切的任务,是要把制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