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在我国兴起.伴随着运动的兴起,"共产风"在全国各地呈兴风作浪之势."共产风"的兴起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与农村形势的稳定.中共中央、毛泽东曾在发现问题后加以制止,但是效果并不十分明显.1962年9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通过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简称"农业六十条"),以条例的形式规范了人民公社,并采取了多项措施遏制"共产风".至此,"共产风"的I,-/题才得以从根本上解决.  相似文献   

2.
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就当年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为克服农村经济工作中出现的严重平均主义倾向所领导开展的反对"一平二调" "共产风"运动的问题作了一简要历史回顾,并从唯物史观的立场出发, 实事求是地对其作了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朱德投半票     
《可乐》2007,(11)
1958年8月,北戴河会议通过《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中央决定在全国成立"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全国范围内出现大炼钢铁、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在全国泛滥。  相似文献   

4.
1958年,"大跃进"进入高潮,机械工业的发展呈现出诸多耐人寻味的现象。在当时特殊的背景下,"蚂蚁啃骨头"的机械加工方法得到了重视和推广。此加工方法涉及冷、热两大类的机械加工问题,其中"蚂蚁"主要是指所谓的"移动式"机床和"积木式"机床,而"骨头"则是指经铸、锻、焊接等方法处理后的大型工件。"蚂蚁啃骨头"的加工方法主要是依靠工人的经验所采取的一种代用的技术方法,它解决了当时机械加工行业的生产困难,但也被赋予了很强的政治色彩。这种加工方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装备制造的工业基础、技术水平,也展示出中国当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对技术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1958-1960年中国"大跃进"运动中,毛泽东对技术革命和技术革新概念作出的界定.在实施工业"鞍钢宪法"、农业"八字宪法"以及全国"双革四化"运动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存在着严重的弊端其一,技术革命离开必要的投资和技术的培训,片面强调群众运动,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其二,把专家排斥在"群众"之外,造成技术开发主体与技术实践主体之间的矛盾,其三,大跃进中的所谓技术革新、技术革命无非是设计的简单化、小型化以及工艺的省略,并没有增加多少技术含量.  相似文献   

6.
从审判程序论角度看,1980年<律师暂行条例>界定的"国家法律工作者"正是律师性质的初审结果,而1996年<律师法>界定的"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则属二审结果.2007年10月,律师法修订又是对律师性质进行了"再审",尽管没有作文字上的修改,但其内涵由"社会自由职业者"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转交.在一定程度上,这也是明确了我国律师职业不宜"去政治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农村公共食堂是1958年兴起的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重要内容,是一种曾经轰轰烈烈地改变中国农民传统生活方式的"新生事物".它从1958年夏季的迅速兴起到1961年夏季的倏然解散,走过了四载的起伏曲折的历程.本文将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典型区域--徐水县的农村公共食堂的兴起过程进行描述和解读,希冀对其进一步系统地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1958年,<文艺报>组织了"再批判"专题."再批判"所显示出来的文化悖谬在于:每个人都只能生活在特定的历史时代语境中,并不自觉地接受着"他人引导".这是"再批判"能够生成的重要社会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9.
不同的视角共同的焦点--对"民族"与"民族主义"概念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与"民族主义"历来是国内外学术界争议颇大的两个重要概念,至今为止,没有一个共同的定义为大家所接受.本文主要就新近几位国外学者关于"民族"和"民族主义"的不同诠释作了一定的比较分析和阐述,得出了"民族概念将是学术界永恒的争议话题"和"民族主义也将是一把持久的双刃剑"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泗沥工作组     
汪新安 《老友》2009,(5):25-25
1959年,党中央召开了郑州会议,纠正农村工作中"共产风"、"浮夸风"、"命令风"等错误。随后,各级地方党委根据中央指示精神,派出工作组,深入农村,宣传群众,兑现党的政策,以恢复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为此,1960年10月份,中共上饶地委向贵  相似文献   

11.
《逻辑哲学伦》是维特根斯坦最重要的著作,内容包罗万象,是基于现代逻辑方法进行论述的,包括他对"死亡"概念的阐述与分析。利用分析哲学的"分析"方法尝试对"死亡"概念的诠释,并得出以下结论:(1)"死亡"的对立面就是"生活,生存的状态"。"死亡"意味着个体生活世界在他所生活的那个世界里面终止,而整个"逻辑可能世界"并不因此而改变,只是消长;(2)"死亡"和"生活世界"属于不同的世界,人不能体验"死亡";(3)"生活世界"在个体那里是无限的;(4)对于"死亡的灵魂"与"在世的生活世界"的理解只能站在这个世界的外面来理解,但是不可能。  相似文献   

12.
13.
自进入新世纪以来,“动物叙事”这一特殊叙述方式与表达形式成功地介入到“底层文学”当中,无疑给“底层写作”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陈应松的努力与尝试就是一个很好的表征,他的《太平狗》很具有说服力,也提供了一个相对较为完备的写作范式。当然,还有诸多优秀的作家参与到该题材类型的创作当中,并呈现出了底层“动物叙事”所可能达到的向度。作为新世纪“底层文学”的一个重要考查维度,“底层写作”中的“动物叙事”显示出了其特有的题材优势与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4.
能性述补结构是我们从语义上界定的表示“能够”“可以”意义的述补结构。能性述补结构的形式有很多种:V得V得O V得C V得OC V得CO V不得VO不得V不得O V不C VO不C V不CO(V是述语C是结动词O是宾语)。在本文我们只选择其中既带宾语又带补语的比较复杂的四种形式V得OC V得CO VO不C V不CO进行考察。我们选择《三言》这一近代口语性较强的作品进行考察,可以看出这几种形式在此期的大体面貌。在本文中我们主要以比较的方法对各形式的数量、述语的音节情况、述语的性质、结动词出现的次数以及宾语的情况进行详细的考察。  相似文献   

15.
"日"是《周易》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周易》卦象中乾、离、震、艮为日。"日"、"实"同义,乾、坤、艮为实。"实"、"是"同义,"是"象征"帝"与"王命"。  相似文献   

16.
研究《墨经》的学者大都把“效”理解为“说”的一种具体论式或者理解为“说”的原理。本文通过分析前辈学者对“效”的研究成果 ,认为“效”不是对某种具体推论形式的论述 ,也不是对“说”的原理的概括 ,而是一个与《墨经》逻辑研究的方法论直接相关的重要范畴 ,“效”决定了《墨经》逻辑研究的对象、性质和目的 ,在《墨经》逻辑学中有很高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中庸之“中”字的涵义是全面的,也是自成系统的,与其相关的“执中”、“中和”、“时中”等概念均由“中”字衍生而来。在“中”与道德的关系上,中国儒家所言“中庸”是“至德”,而古希腊中庸思想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则认为中庸是区别于自然界的人事界之“中”,是最高的善。中庸以适度为原则,但它不容易达到。人的行为必须以理性为指导,才能达到中庸。  相似文献   

18.
黑格尔《小逻辑》"导言"不是对其随后展开的逻辑学范畴、内容及阐述顺序的事先交代和理论规定,而是全面阐述其本人的哲学观。这既是真切理解黑格尔逻辑学的理论前提,也是准确把握其整个哲学体系的关键和要害。概括而言,黑格尔主要是将哲学理解为:哲学是"对于事物的思维着的考察";哲学的最终目的是"达到理性和现实的和解";以及哲学是"一个自己返回自己的圆圈"。  相似文献   

19.
<墨子>引<诗>论<诗>数次,考察其对<诗>、<书>以及对<诗>不同部分的选择,可管窥<墨子>的<诗>学观.将其与其它诸子进行横向比较,可发现<墨子>的<诗>学观的独特性.将其纵向研究,亦可丰富完善先秦的<诗>学系统,尤其是<墨子>在<诗>经典化过程中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老子》哲学以“道”为核心,而“有”“无”则是“道”的核心问题。对《老子》“有”“无”的考察,大体可分为“道”为“无”和“道”统“有”“无”两种见解。作为一种合理的诠释方式,从断句、词性、义理等方面来考察“有”“无”,可以看出“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最核心的概念,也是万物的本原、本体,从本质上来说,“道”是“无”“有”的统一。“无”是指天地形成之初的无形状态,“有”为实有,是万物之母,万物同出于它,“有”与“无”同出而异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