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青花"是人们对白底蓝花瓷器的称谓,系以天然钴土矿物作彩料,在瓷坯上装饰图案花纹,外罩透明釉后,入窑经高温(1300℃左右)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是元、明、清时期景德镇瓷器中的主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有句俗话"没有金刚钻、莫揽瓷器活",说的就是瓷刻这门技艺。瓷刻以刀代笔,在烧制好的瓷器上直接镂刻文字或图案,被形象地称之为"瓷器上的刺绣"。瓷刻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相传清乾隆皇帝喜在瓷器上题诗,用以寄情抒怀。为使御迹能保留长久,宫庭艺人就想办法将墨宝刻于瓷器上,从而产生了瓷刻。在清代道光年间,清宫内务府记事档中称其为"瓷上刺绣",由于工艺复杂、成本高、成品率低,往往丝毫的瑕疵就会使瓷器沦  相似文献   

3.
围绕着海上丝路中外瓷器文化的交流历史,国内外学界形成了四大研究领域,对中外瓷器艺术与审美文化交流之维的研究是其中重要一维。瓷器所具有的"艺术—审美属性"维度,同"日用—商品属性"及"高技术—稀缺资源属性"一起构成了中外瓷器文化交流的"三大动力",目前该领域研究的主要问题在于艺术与审美文化交流的维度较薄弱,而未来研究可能集中在三大主要领域。  相似文献   

4.
风俗画忠实地反映日常生活,其载体多样,如岩壁、纸、帛等。然而随着制瓷技术的进步,瓷器逐渐成为风俗画新的载体。风俗画嵌入瓷器后产生的瓷绘风俗画,也继承了风俗画的图式和功能。文章在厘清瓷绘风俗画概念的基础上考辨了瓷绘风俗画形成的原因,认为瓷绘风俗画是"记录"意识转移的产物,借"记录"意识的演变路径梳理了瓷绘风俗画的发展过程,并分析了瓷绘风俗画在发挥记录功能时的独特性,认为风俗画嵌入瓷器后对瓷器流通与风俗传播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要论对外投资的眼光和能力,晚清十三行的总商伍秉鉴才是真正走出国门"开眼赚世界"的第一人。他不仅在美国投资铁路生意,而且还收了美国铁路大王福布斯为义子。伍秉鉴将自己的生意门路拓展到外国是源于一次意外的瓷器交易。瓷器、茶叶、丝绸一向是中  相似文献   

6.
在东西方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史上,中国的瓷器曾是物质文化交流中最受欢迎的一种商品.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中国瓷器大量销往欧洲各国,欧洲人在掌握了中国造瓷技术以后,对华瓷的色泽、图案、纹饰、造型竞相仿效.并在模仿的基础上,烧制出具有欧洲各国民族特色的瓷器.17世纪后半期,许多欧洲国家已不再满足于对单个瓷器的模仿和制作,利用中国人的瓷饰艺术装修出了一些"瓷屋"、"瓷厅"、"瓷宫",极大地丰富了欧洲建筑艺术、装饰艺术的内容,为瓷制品在欧洲近代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前景,也为欧洲文学、艺术的创作提供了新的素材.同时,中国瓷器不仅加深了欧洲人对中国的认识,而且也使欧洲人在审美观念、生活方式、文化形态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相应的嬗变,在欧洲引发了一场瓷文化的革命,并最终导致了欧洲近代崇尚中国之风的盛行.  相似文献   

7.
十三行与瓷器加工制造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瓷器输出较之前代,范围更广、规模更大。十三行设立前,广州瓷器加工制造业已经初具规模;十三行设立后,行商从景德镇、佛山石湾等地购来各色瓷器,在广州本地仿西洋画法加以彩绘,销售至欧洲各国,十三行瓷器加工制造业获得充分发展。“广窑”的广泛存在是瓷器加工制造业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广州的瓷器匠师和瓷器加工场是加工制造业形成规模的条件,广彩瓷的产生是迎合欧洲市场需求的结果,纹章瓷装饰工序产地转移是十三行瓷器加工制造业中心地位确立的表现,欧洲的时尚需求是瓷器加工出口的市场。大批量、标准化、生产线式的瓷器加工制造业,凸显了十三行在中西贸易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吴为明在陶瓷艺术方面的卓越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日用瓷的研制,二是现代陶艺的成功探索。吴为明的现代陶艺作品与传统陶艺相比,有着"四重"(重自然、重情感、重自我、重文化)和"三化"(多元化、个性化、自由化)的鲜明特色,是意与象的完美结合,意与象互为表里,相得益彰,给他的作品带来了一种诗性美,从而成为人们叹为观止的"诗瓷"。  相似文献   

9.
一鸣 《老友》2010,(11):55-55
我国素有"瓷器之国"的美称。由于历代制造的瓷器品种繁多,因而其分类和命名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最基本的分类和命名方法主要有四种:烧制时间这是最常用的一种分类和命名方法。它包含  相似文献   

10.
实用性作为日用瓷设计的第一属性,总是与形式美紧密相联。设计师把形式美赋于这些实用品,把精神因素和感情因素注入到这些造型设计中,使其散发出生命的气息,成为有感情的东西,从而与人们的感情产生沟通。通过对日用瓷造型设计的功能与形式的阐述,论证了日用瓷设计中的"实用"与"审美"的一致,"物质"与"精神"的统一原则。  相似文献   

11.
朱荣根 《社区》2012,(11):30
"了解中国从瓷器开始,收藏瓷器到瓷都去"。江西景德镇莲社路社区位于瓷都最繁华的陶瓷销售中心区域——莲社北路,这里不仅有陶瓷大世界、红店街、高档陶瓷步行街等独具特色的陶瓷大市场,更有在这里生活、工作、居住着的一大批艺术家、教授。莲社路社  相似文献   

12.
京城玩瓷器的人里,有位研究收藏的"那王爷",其实"那王爷"本名叫李有臣,是个士生士长的北京人,搞瓷器收藏已有30多年,多年的收集和潜心钻研,使他从一个普通职工成为全国小有名气的收藏家和鉴赏家.  相似文献   

13.
早在13世纪,欧洲贵族就对中国瓷器视若珍宝。据记载,当时萨克森公国选帝侯奥古斯特大帝曾用一队骑兵和波斯商人换过48件中国瓷花瓶。但奥古斯特大帝并不满足把瓷器当艺术品收藏。他找来一名叫贝特格的化学家,让其仿制中国瓷器。经过无数次试验,贝特格终于解开了中国瓷器的秘密。1708年一个寒冷的冬天,他成功烧制出一种白而透明的瓷。1710年,"Meissen 梅森"国立瓷器  相似文献   

14.
瓷器之美     
伊兜 《新少年》2020,(1):50-55
瓷器,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中国人民伟大的发明创造。在这张向世界展示中国的精美名片上,镌刻着国人的智慧、文化的内涵、民族的骄傲。在英文中,"China"一词代表中国,那么当字母C小写后,"china"这个单词的另一层含义是什么呢?先卖个关子,看到后面你就知道啦。瓷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光辉灿烂,我们很难在有限的篇幅内作以详细的介绍,那么透过几个关键词简单了解一下吧。  相似文献   

15.
郑州商代青瓷尊——我国最早的瓷器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烧制瓷器的国家,中国的瓷器在国际上早负盛名。但是,长期以来,人们总觉着,我国的瓷器是同江南地区联系着。那里的瓷器,不但质地优良,而且时间也比北方要早。至于中原地区的河南,它拥有的瓷器,那怕是考古发掘中获得的很古老的瓷器,那也很可能是从我国南方运来的。其实不然,考古发现的新材料使我们不得不改变上  相似文献   

16.
东北地区出土的明代瓷器中,数量最多的是碗、碟、盘等日常生活用器,地域上基本集中于吉林省的扶余和辽宁省的新宾两地。这种现象的出现应该与明代东北的历史有关,历史上北元势力曾盘踞于扶余,后金曾定都于新宾。瓷器在明代东北应该多是官宦贵族的用具。东北地区出土的明代瓷器基本来源于中原地区,中原瓷器流入东北的途径主要有互市、赏赐、中原人口流入等。  相似文献   

17.
定窑考略     
瓷器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发明之一。中国素有“世界瓷国”的称号。早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三国时代,我国劳动人民就在传统制陶和原始瓷器的基础上烧制出了精美的青瓷器。到了晋朝,进而又烧造出瓷器的本色釉——白瓷。唐时,北方白瓷发展成为与南方青瓷并驾齐驱的一大瓷类。我国古代瓷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当在宋代,时瓷窑辈出,官私窑竞立,瓷器造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一些电视台开办了藏宝鉴定节目,也包括瓷器的鉴定,我们有时会听到一些比较专业的瓷器鉴定用语,你都能明白它的意思吗?棕眼:瓷器表面极小的棕色釉点。冲线:瓷器受到冲击形成的裂纹。冲线若在口边,可能在受到冲击时继续加长。琢器:景德镇制瓷专用术语,指不能在轮车上一次拉坯成型的器物,如瓶、尊、罐等。鸡爪纹:瓷器上范围较小的放射状裂纹。磕边:瓷器边上的小缺,一般对瓷器的保管影响较小。自然开支:瓷器年久,釉面出现局部或整体的冰裂纹,与哥釉的工艺开片不同。窑裂:烧制时出现的裂纹,区别于使用造成的裂纹。  相似文献   

19.
汉晋间中国陶瓷的外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魏两晋南北朝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升阶段,也是中国陶瓷从釉陶向瓷器过渡和瓷器初步发展的阶段。汉代,始自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釉陶达到相当水平,已经具备翠绿釉、栗黄色加彩亮釉、茶黄色釉和浅绿色釉等多种釉彩;而始于商周时期的“原始瓷器”在汉魏之际也终于衍变成为“真正的瓷器”。从此,两晋南北朝瓷器迅速进展,在技术和艺术方面,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  相似文献   

20.
在国内艺术品市场中,中国清王朝中期的御窑瓷器一直是受业界追捧的辉煌经典。由于存世量稀少,品相雍容典雅,清代御窑瓷器精品历来被藏家和瓷器爱好者青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