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和教师具有崇高地位和重大作用。人类文明的进步离不开教育,教师担负着传播人类科学文化,先进思想,生产经验和培养教育下一代的伟大历史使命;在整个知识分子队伍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工作母机”的作用。所以,陈云同志说:“四化需要人才,人才要靠教育,教育要靠教师。”不重视发展教育事业,不培养造就一支稳定合格的师资队伍,实现“四化”是不可能的。因此,一个国家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教育事业的规模和水平;一个国家教育事业的规模和水平,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社会道德风尚和文明水准,直接关系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关系到人类社会未来的前途和命运。  相似文献   

2.
当人类社会即将跨入21世纪之时,我国高等农业教育正面临着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适应高等农业教育发展需要,面向21世纪,加强和改进办公室工作,并赋予其新的内涵,真正发挥办公室在“参与政务,处理事务,做好服务”等方面的作用,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的迅猛提高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 ,现代教育正面临着一次伟大的转型 ,知识型教育将向发展型教育转变 ,封闭式的学校教育将逐渐向开放式的社会教育转变 ,以教为主的教育方式将向以学为主的教育方式转变。这一转变的结局是人类必将步入学习化的社会 ,在学习化的社会中 ,“学习”是所有社会成员的一项中心工作之一 ,社会将尽可能多地向所有社会成员提供学习的机会 ,政府将在大教育观的指导下建立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 ,政府将把对学习的管理和推进纳入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学习化社会的建成 ,将极大地解放人类有史以来的学习行为 ,使人类的学习行为由过去的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同时将形成生活即学习、学习即创造、创造即生活的一个良性循环的社会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4.
关于现代化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一词是用来说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概念;迄今为止,现代化就是要实现人类社会最高水平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自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时候起,每一个社会发展阶段,都有现代化问题;因此,现代化是一个相对的、历史的概念。当西方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起来之后,全世界处于发展中国家和民族,丧失了独立走向现代化的可能性,所以,开放是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在现代化过程中,“善”的“善化”,伴随着“恶”的“恶化”;“美”的“美化”,伴随着“丑”的“丑化”,我们对此须有清醒的头脑。  相似文献   

5.
当瓦特的蒸气机发出第一声长鸣,当亚历山大·贝尔的声音从电话里传出,当莱特兄弟的“飞行者”圆了人类的飞行梦,当人类的足迹首次踏上月球……人类的历史就在这一次次创举中被改变着、推进着。正如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时所说:“对个人来说,这只是一小步;对人类来说,这是迈出一大步。”的确,每一次科技的进步,哪怕只是一点点,都可能改写人类历史。正是由於意识到科技的重要性,1995年我国明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云南作为我国西南边疆省份,也开始了实施科教兴滇战略的漫漫旅程。以科技促发展云南是中国的资源大省,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  相似文献   

6.
生产力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育和生产力存在着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在我国现阶段,正确理解与把握教育和生产力之间的辩证关系,充分认识教育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对于加快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质量。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教育与生产力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教育作为一个专门的部门,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只有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水平,人们的劳动能够提供剩余产品时,才能使一部分人专门从事脑力劳动,从事教育工作和发展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7.
在报刊上、文件中或一些领导同志的讲话里,有时提“政治工作”,有时又提“思想工作”,时而提“政治思想工作”,时而又提“思想政治工作”。提法不同,理解各异.弄清这些概念,正确理解其含义,无论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研究,还是对于具体实践都很必要.本文就此作一些探讨,以期引起更深入地研究.一、“思想政治工作”的由来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种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从一般意义上讲,它是培养、塑造一定社会新人的思想行为素质的社会实践活动,这种活动,起源于社会分工的出现,并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它对社会的更替和发展,始终起着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8.
忠诚的限度     
某些对“国际社会”概念持批评态度的评论家,认为这个概念缺乏制度结构和政治共识,因此难以成立。又有人断言,所谓的“国际社会”实际上并不存在。这些批评都有些不得要领。国际社会的重要性和有效性,主要是作为一个道德概念来起作用的,然后才反过来指导制度的形成和政策的选择。也许用“人类社会”概念更能表现这个道德意义,因为  相似文献   

9.
艺术的“意境”可以作两种理解:一是指一个艺术品内的“意象境界”。一是指艺术家怀着造形的目的和意向创造艺术作品所达到的艺术境界。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 《周礼·考工记》记古代工匠制造县挂钟,鼓、磬一类乐器的木架子,叫做“笋虚”。木架上面横木两端饰之以木刻的龙或凤;木架下面又有兽类或鸟类作为装饰品。钟鼓类乐器饰之以虎豹,象征着兽类“任重”,“有足而不能走”,“其声大而宏。”磬类乐器饰之以鸟羽,象征着鸟类“任轻”“其声清阳而远闻”。当人们听到钟声或鼓声时,同时看到  相似文献   

10.
教育思想是教育工作总的指导思想,它决定着教育实践的方向,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原则、教育方法等各个方面。因而,教育思想将对一个国家能否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总是有着重大作用的。在《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必须从教育体制入手,有系统地进行改革。……还要改革同社会主义现代化不相适应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当  相似文献   

11.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对于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推进信息的社会共享。”这是对包括专利文献信息资源在内的信息资源的总体开发和有效利用的一个战略上的要求。面对人类社会即将进入的21世纪,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专利信息在竞争中所起的作用更是至关重要,因而开发利用专利信息资源已成为图书馆工作的一个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AA———Aa———aa) n 可以作为“一分为三”之模式 ,当n =0时 ,表示“无”事物 ,“无”就是“有” ,就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当n =1时 ,表示一个事物存在着三个方面。当n =n时 ,表示n个事物相互作用时 ,结果为 :AAn、aan 和处于中间状态的Aan……。从而说明事物存在着AA、Aa、aa三种状态且三者在自然的、生态的和人类社会的环境中通常处于平衡状态。事物相互作用可以用 (AA———Aa———aa) n 来表达其“一分为三”的规律性。可以反映和说明生物遗传变异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3.
交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标志,交通促进人类文明。随着社会的全面发展,交通在整个人类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交通现代化则是社会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因而,交通日益被提到了国民经济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交通是社会系统中的子系统,它具有自身的独特性质和发展规律,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先在条件。人猿揖别之后,“衣、食、住、行”就成了人类生活的基本条件,“行”则代表着社会交  相似文献   

14.
影响汉语批评语用策略选择的社会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影响汉语批评语用策略选择的社会因素主要有:社会权力、社会距离和事情的严重程度。但三者在不同语境中所起的作用不同:社会权力、社会距离两因素决定了交际主体与对象的关系,一般社会权力的作用大于社会距离,社会权力是首要因素;当社会权力和社会距离同时起作用时,与批评场合有关,公开场合社会权力作用更大,而私下场合时社会距离的作用更大。当相对权势大的一方违反这一原则时,会被认为是有意拉大双方的社会距离,是“打官腔”、“耍派头”。事情的严重程度是批评者在考虑了前两个因素后才会考虑的第三位的因素,作用次于前二者。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一个新的浪潮正在猛烈地冲击着人类社会,对我们的社会生活和生产方式发生了深刻影响。对此,托夫勒称作“第三次浪潮”,图拉克呼为“第四次工业革命”,丹尼尔·贝亦则说是“后工业社会的到来”。这些未来学家们的学说和预测正确与否,姑且不论,但一个以信息革命为主要标志的新技术革命正卷地而起却是事实。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新技术革命,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是一个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样,这对我国的科学技术和整个意识形态,又何尝不是一种机遇和挑战呢?这个信息革命的新浪潮,将以不可遏止之势波及当今社会的所有领域。无疑,高校学报也当然包括其中。  相似文献   

16.
当清爽的秋风将天空吹得更为高远,当陌生的孩子望断最后一只南飞雁,当枝上的绿叶换上橙黄,当一点点的微露已经着枝,便又到了菊花飘香的时节。菊之淡“哐当、哐当……”听见那清脆的打铁声了吗?清风拂来,强健的肌肉散发出生命的气息,熊熊的烈火陶冶着高尚的情操。嵇康,这个时代的英雄,一代才子,就在这儿过着铁匠的生活。和任何人一样,你也对他期望很高吧,可是你敢劝他入仕吗?是否忘了《与山涛绝交书》?那铿锵的言辞,已经向所有人宣告他对仕途的不屑,就让他做他自己吧,让“竹林七贤”永远过着“邺下放歌”、“竹林饮酒”、“曲水流觞”、“南…  相似文献   

17.
《史记》卷7《项羽本纪》记:“项籍(羽)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叔父)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在这里,我们不妨把人类社会战胜某一种灾难的努力称之为“一人故”,把能够应对各种灾难的方略称之“万人敌”。今年春夏之交,“非典”疫情突如其来,一时间,举国上下,惊恐不安。经过奋力抗击,疫情终被控制。目前,生命科学家、医学家们仍在对SARS病毒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力图早日研制出疫苗。这项工作对于从根本上降服“非典”病魔无疑具有重大意义,然而,纵观历史,人类社会所遭受的灾难,又岂只是一个“非典”!伴随着人类“征服”大自然并取得“节节胜利”的足迹,伴随着日益复杂化的国际、地区间斗争的加剧,新的病毒、新的天灾人祸势必会接踵而至、愈演愈烈,在这种严酷的环境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生存、要发展、要强大,只学“一人敌”显然远远不够,要学“万人敌”!而人文社会科学家所从事的就是这样的工作。他们所关注的正是如何使得一个国家、民族的运行机制更加健全、更加科学、更加充满生机活力,使得整个人类社会更加健康和谐地繁荣进步。他们将告知我们如何应对“下一次危机”、如何应对各种危机。故而,本刊特约请了中国  相似文献   

18.
我不认为儿童文学应依附于教育。但儿童文学与教育之间确实存在着不可忽视的联系。我想这不是“从属”的关系,而是一种“平行发展”(不是齐头并进,而是趋向一致但却总有先后)的关系。我们常常将儿童文学与教育作比较,在谈到教育时,我们又往往囿于一种固定不变的概念或印象。其实教育本身也是流动、变化着的。探索现代教育无异于潜入又一个浩瀚的大海,本文只能采用庄子所谓“观水观其澜”的方法,通过对几位最具知名度的西方教育理论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接受”是一个内涵极宽泛的概念,可用于人类社会生活和社会交往的各个领域。当我们把它限制在思想文化交流中的时候,“接受”便特指人类对思想文化客体的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任何思想文化客体都有一个接受问题,高校文科学报的接受是指接受主体对本文客体提供的信息的选择、理解、解释、整合。面对同一本文,不同的接受主体往往产生不同的接受结果,每一种结果与本文的真实又往往有一定的悖离,这就是接受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以多种形态存在着,在学报接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人类文明进步离不开教育。教育的先进与否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文明民主建设进程的快慢、科学技术的发达程度以及综合国力的强弱。教育的重任自然主要由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来承担。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教师担负着传播人类科学文化、先进思想、生产经验和培养教育下一代的伟大历史使命。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的“工作母机”。加强高师教师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社会道德风尚和文明水准,关系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同样也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前途和命运。在高等师范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中,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