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专业学位是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需要,培养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自2009年伊始,国家进行学位制度改革,转变研究生培养理念,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截至目前新增硕士专业学位高达20种。本文结合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现状,并试图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实践活动、学位论文质量等方面探索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有效途径,以期切实提高我国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质量,形成我国专业学位培养特色。  相似文献   

2.
笔者探讨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为立足地方独立设置的普通医学院校研究生学院统筹管理的高度,以增强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内涵建设为目标,准确定位地方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面向的工作层面,根据自身的教育资源基础情况,全面系统、有创造性和建设性地构建有自身特色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补充我国现有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中,针对基层医疗服务单位提供人才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以现行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和考核为准则,探索专业学位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措施,实现专业学位教育与职业资格的衔接,缩短获取职业资格的时间,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尽快投入到我国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主战场。主要研究跨学院跨企业联合培养模式、指导教师队伍建设、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以及构建联合培养模式下的培养机制与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
  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专业学位教育发展总体方案》,提出要逐渐将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由此开始了新一轮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浪潮。  相似文献   

5.
<正>据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未来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将扩大至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在国家、社会对于研究生培育质量的高标准下,专业型硕士培养需兼具“学术型”“实践性”“职业性”三大方面,需面向国民经济社会主战场,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中,提出产教融合是培育专业型硕士的有效路径。因此,产教融合协同培养研究生的探究和分析凸显其实用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面对当前的社会需求,在其导向下,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体育体育科学学位研究生教育本身具有明显的区别.本研究目的重在探索吉首大学体育硕士分类培养与职业化接轨思路,总结、梳理、提升吉首大学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环节中所需的理论依据,并形成示范效应.针对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对吉首大学体育教学方向专业硕士培养提出针对性的策略与意见,如构建全新的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与课程设置,加强实践的计划性与针对性,突出专业领域特色的同时加大创新力度,强化师资力量,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研究生实践基地的建设等对策.  相似文献   

7.
韩焕菊  倪喜军 《人才瞭望》2017,(10):186-187
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是专业学位硕士培养质量得以保证的重要环节,笔者针对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思考,南京工程学院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过程中结合现状不断地改进和完善,积极探索构建了一套全方位的全日制教育硕士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使本校专业学位硕士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不仅呈现出规模扩张趋势,在培养体系和培养层次上也日趋完善,初步建设成多层次交错、相互共存和协调发展的格局。与此同时,我国研究生培养机制和体系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尤其是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定位、培养目标和质量保障体系等问题日益突出。为此,本文将以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为脉络,以学术型硕士培养绩效为切入点,明晰专业型研究生的发展方向和构建体系,逐步淡化传统学术型研究生的种类与规模,转而重视博士研究生培养,并建立学位培养过程的高效衔接,从而提高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水平,实现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自2009年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来获得了迅猛的发展,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大批高层次、创新型的应用型人才.但是我国研究型大学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以期通过对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的深入理解,结合我国研究型大学当前专硕的培养现状,提出几点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应用性人才的需求,完善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自2009年起教育部积极发展全日制专业学位。本文重点分析了地方农业高校目前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及问题原因,并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为进一步优化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生源结构及质量,促进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卢安 《人才瞭望》2015,(4):29-30
专业硕士是相对于学术硕士的同级研究生培养模式。国际商务专业硕士是为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需要而产生,主要培养具有较强职业性的高级应用型商务人才。目前国际商务专业硕士招生与教育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了与国际同轨,较为规范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还是有很多亟需完善的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为推选拔尖创新人才,激发本科生学习的斗志,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工作逐渐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招生工作。同时,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不断发展和硕士研究生招生形势的变化,推荐免试制度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研究生优秀人才的培养和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主要从我国研究生推免制度的特征和我国推免制度存在问题入手,初步分析了我国推荐免试生制度的现状和对推免政策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13.
税收价格论认为税收是公众消费公共物品而支付的价格,因此征税人和纳税人作为征税主体在权利和义务上也应该达到完整的统一。借鉴税收价格论,从税收治理和纳税人管理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对海关税收征管工作提供新思路,对强化海关税收职能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是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引进具有全日制普通高校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急需优秀人才,在全区编制总额内不受单位编制限制,聘任专业技术职务不受岗位设置限制。对辞职来东坡区的优秀和急需人才,且具有硕士学位或中级职称以上的,可重新办理聘用手续,辞职前的工龄连续计算。二是落实人才补助。对区属五大产业龙头企业中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人才,每人每月补助150元。对博  相似文献   

15.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制度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大举措,本文主要围绕矿业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剖析了矿业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特殊性以及当前专业学位教育存在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保障矿业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吴斌 《人才瞭望》2017,(10):45-46
笔者首先介绍我国工业工程专业硕士教育概况,然后开展企业对工业工程专业硕士人才需求情况调研,以及高校对工业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情况调研,并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目前,我国工业工程硕士教育的发展滞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工业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尚不完善,无法满足企业对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曹宇  代学民 《人才瞭望》2016,(2):183-184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针对本科生的普及教育是为了满足培养绝大多数一般水平学生的需要而设置,但对于一些高水平、高素质、有进一步深造需求的拔尖本科人才,普及式的培养方式较难达到他们的需求.有些高校和教育机构意识到了拔尖本科人才和研究生的贯通式培养的重要性,但在真正实施拔尖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往往出现脱节的"两段式"培养,本科生中实行基础教育,研究生阶段实行专业教育.割裂式的培养现状不适于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要求,拔尖本科生与硕士研究生贯通培养是一种"精英型"教育模式,这种培养机制不仅对于拔尖本科生的培养质量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也是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得以保证的有力措施之一.在教育部提出实施"质量工程"的当下,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硕士研究生是我国研究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硕士研究生的生源素质及创新能力的高低对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就目前来看,我国研究生教育中仍存在诸多影响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不良因素,我们在借鉴和学习国外高校在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上的一些做法的同时,也得到了很多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伊璨  雍太军  詹健 《人才瞭望》2016,(22):34-35
全日制工程硕士属于应用型专业硕士,它的培养目标是为某一工程专业领域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笔者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为例,从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校企联合培养方法、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的职责分工以及在站研究生的管理4个方面对校企联合培养工作进行了探讨,为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全日制工程硕士的校企联合培养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电气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电机电器、综合自动化、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而培养出上述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关键和难点环节是研究生的实践与实验教学。该教学环节应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优化学生知识智能结构,培养出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创新型人才。现行的培养模式逐渐跟不上市场需求,需要尝试改革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