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7 毫秒
1.
教育生态化:21世纪高校的理性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生态化是21世纪高校的理性抉择。本文探讨了教育生态学的哲学与理论基础,并从教育生态的角度提出了当前高校教育生态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教育生态化是21世纪高校的理性抉择.本文探讨了教育生态学的哲学与理论基础,并从教育生态的角度提出了当前高校教育生态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旅游产业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可持续发展从思想走向科学,循环经济和产业生态学兴起并应用于一些产业.旅游业是全球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的产业,其产业的环境友好型和生态文明型特性,更加强调旅游产业生态化,使其产业生态系统能良性运行,并发挥旅游产业的关联带动效应,促进旅游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悄然催发旅游产业生态学.旅游产业生态学应用生态学、旅游学、系统学等多学科方法,以旅游产业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旅游产业生态系统的理论与方法,旅游产业生态系统的建设、运行及管理等科学问题,以推进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相似文献   

4.
黄家庆  银建军 《学术论坛》2012,35(7):223-226,230
生态学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将涉海学科专业群的建设放到广西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中,是实现广西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并进入生态化的需要。广西高等教育发展应建立生态化理念;有条件的高校应运用生态位分离原理打造海洋办学特色;根据结构生态化需要发展涉海学科专业。通过资源环境错位发展、内涵外延建设并举提升生态位;生态因子互动发展的策略是发展涉海学科专业。  相似文献   

5.
企业衰亡的生态化过程与制度化过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组织生态学是发端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目前已发展成为了产业组织理论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衰亡是组织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组织生态学认为,企业衰亡受生态化过程、制度化过程的多重影响。生态化过程由企业种群的种内竞争、企业生态位的重叠程度来决定,并受到企业种群空间特性的制约。制度化过程强调企业合法性和制度镶嵌性等因素对企业衰亡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环境危机问题是中国生态民主主义思想产生的国际因素;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民主制度的反生态化运作是中国生态民主主义思想产生的外部参照;当代中国的腐败问题促使生态民主主义思想的形成。当今中国生态民主主义思想是以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学说作为思想依据,以中国共产党生态民主思想作为理论基石,以国际生态民主学说作为基本理论渊源的新型民主学说。中国生态民主主义思想研究可以分为四大流派,即系统论学派、审议论学派、女权主义学派和均衡分配学派。  相似文献   

7.
旅游产业生态学发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生态学以探讨产业系统与自然系统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是一门研究可持续能力的科学。旅游产业的集群属性与生态特征,加之旅游学的开放性及产业生态学的交叉性,使得产业生态学引入旅游学研究成为可能。旅游产业生态学是旅游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是旅游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的理论依据,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全新视角,对推进旅游科学的发展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旅游产业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旅游产业生态系统及其演化、旅游产业生态过程、旅游产业生态模拟、旅游产业生态规划、旅游产业生态工程、旅游产业生态管理等。  相似文献   

8.
界定生态美学具有美学和生态学的双重属性,分别探讨生态美学能够完善生态学体系,即生态美学可以担当起沟通生态环境科学和生态伦理学的桥梁,以及生态美学可以现代生态学观念完善和拓展美学理论两个方面的学理意义,从而从学理上肯定生态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合法性和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林红梅 《理论界》2006,3(10):85-86
生态学视野下的生态文化是大学教育的新取向,当代大学文化建设应以教育生态学为理论基础,营造和谐的大学文化生态氛围,确立协调的大学生态教育理念,构建良好的大学学术生态环境,注重人——教育——环境的和谐与平衡,推进大学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看,课堂教学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教学生态主体之间及其与课堂教学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影响而构成的有机系统,具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与信息传递三大基本功能,表现出整体系统性、共生发展性及动态平衡性等特征。在诸多高校,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下滑的原因在于课堂教学生态系统的失衡。所以,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应是:优化教学主体,促进教学主体生态化;优化课堂教学环境,构建课堂教学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斯坦贝克的代表作《愤怒的葡萄》描绘了工业化生产给自然生态带来的恶果,强调了自然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是一部生态力作。本文借助生态批评的理论,从生态批评的三个主要维度,即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出发,通过分析作品中所展现的生态危机,揭示作品中深刻的生态思想和斯坦贝克的生态观,并指出回归自然、消除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对构建和谐生态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文化生态视野下,广南少数民族地区地母文化应当从现代语境出发,参照当代存在的文化生态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当代建构体系。广南地母文化作为对自然的感知呈现了生态审美价值,对其生态审美价值的把握应该基于一定的原则,可以使得其中蕴含的生态理念与原生态文化特性得到重视与研究,有助于加强原生态文化的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3.
生态危机已经成为撼动人类生存家园的全球性难题,但是,生态恶化并未因学术理论界的疾呼而得到有效遏制.本文试以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社会治理理论解读当代生态热的得失,并时中国的生态治理方案作了初步探讨.提出生态的社会治理是中国走出生态困境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意在探讨这样一种模式:既能有效地保护黎族地区自然生态,又能充分利用黎族地区自然生态促进黎族地区脱贫致富,而黎族地区文明生态村建设,则是对这种模式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15.
国外城市居住空间的生态学研究历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聂娟 《兰州学刊》2011,(11):80-84
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研究一直是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的重点之一。古典人类生态学借用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城市居住空间演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创立了同心圆模型、扇形模型、多核心模型三大经典模型。现代生态学认为社会是个生态系统复合体,文化赋予空间特质。社会生态学认为前两者割裂了生态与社会的关系,应从整体性和最根本的社会制度去研究城市居住空间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涂途 《云梦学刊》2014,(3):109-111
长篇寓言体小说《幻变》在爱情故事的背后蕴藏着深意和哲理.面对世界的变幻,艺术地表达了对生态的思考,不仅表现了自然生态、社会生态,还表现了心灵生态,以一种“异类思维”、“换位思维”的生态观关注自然、社会和人文生态的互通、互动和互惠的关系,寄托了对生态走向的美好心愿和诗意向往.同时小说昭示我们,要改变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人文(文化)生态,就要从改变心灵生态入手.  相似文献   

17.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应遵循生态规律,构建符合生态规律的课堂,以优化体验型大学英语课堂。促进其向生态型转变。  相似文献   

18.
王子坤 《河北学刊》2003,23(6):11-15
生态学视阈中的政治文明是一个系统的多维的结构。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涵,不仅要研究政治文明的"内生态",即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政治行为文明的三维结构及内在统一,也要研究政治文明的"外生态",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精神环境,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与辩证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和生态化目标。  相似文献   

19.
李先悦 《理论界》2014,(6):41-43
当前,生态危机已成为全球性问题,揭橥生态问题的根源日益成为西方学者的研究热点。但是大多数研究者仅囿于社会学或者生态学视角进行探讨,而法国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安德烈·高兹另辟政治生态学路径,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生态问题的产生是由经济理性这颗"毒瘤"引发的,解决生态危机的唯一出路是剖析资本主义经济理性引发的三大病状,然后对症下药,推行工人自治和自我管理,进行文化革命,最终重建以生态理性为主的社会主义社会。尽管这一生态理论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但是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来看,它仍具有一定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