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公司内部权力配置的股东本位模式、董事本位模式以及利益相关者本位模式都有其立足的理论基础与实在法依据,但本位主义模式的狭隘思维逻辑及其在配置公司内部权力时所可能招致的种种现实弊端注定了它们均无法成为公司内部权力配置的最佳范式.股东"异质化"演进之现实和社会责任承担之需要已然推动着公司治理制度与实践在加强股东保护、变革董事会结构以及促进利益相关者参与等多元维度上演绎出公司内部权力配置的协同主义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街头官僚”同时承担政策执行者和信息传递者的“双重角色”,但在“管理官僚”和“相对人”的“双重压力”影响下,其政策执行者的角色难以有效执行,从而出现政策执行中的扭曲。但在法制社会背景下,“街头官僚”扭曲执行政策有被问责的风险,出于理性人的避责考虑,“街头官僚”通过其在“管理官僚-街头官僚-相对人”信息传递结构中的信息传递者身份,通过“搭便车”的方式将该网络中心结构为其提供的信息资源优势变成“信息权力”,进而通过对信息资源再整理的方式制造出信息不对称的结果,以此具有了影响他人的能力,并让“信息权力”能够越过制度而生存。在实践中,“信息权力”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因为“信息权力”处于国家和社会的监督之外,存在滥用、影响国家法制建设和现代化治理等风险,因此需通过源头控制和过程控制的方式进行管控。  相似文献   

3.
资本结构问题是公司理财的核心问题,资本结构的安排实际上就是企业控制权的安排,它不仅直接决定着公司控制权掌握在谁手中,而且决定着公司控制权在不同主体之间的配置格局,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的选择和融资决策事关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对股东权益的保障程度,有助于实现资本结构的优化。本文以市场时机资本结构理论为依据,探讨了我国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和相机治理结构、融资方式的配置问题。  相似文献   

4.
过去对电视权力资源的配置,只是单独、交替或同时运用政府配置和市场配置,从而导致资源配置的政府失灵、市场失灵.其实,对电视产业的善治,政府配置、市场配置和受众配置"三位一体"的多元配置模式,才是理想的电视权力资源配置方式.全球的商营、国营和公营这三种电视体制分别是在三种电视权力资源配置方式的观念支配下诞生的,并形成了电视体制的一元模式、二元模式或三元模式.当前中国的电视体制选择不仅要在产业化中找到国营体制和商营体制之间的平衡点,还应考虑受众配置的作用,因此,"三轨制"的构想切合理想的电视权力资源配置方式.  相似文献   

5.
资源是大学二级学院权力结构和权力配置的逻辑起点,大学的资源除了具有自身的专属特性外,还蕴含着一定的教育性,不同资源的教育依附性各不相同。大学二级学院的权力结构是以政治权力为轴心,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相互平行、运行方向相反、权力强度反向加强的双螺旋结构。从权力的纵向配置和横向配置的维度,本文提出,大学与二级学院的权力配置应该遵循战略合作与协议授权原则,二级学院内部的权力配置应该是以学术性权力为核心的一系列同心圆决策模式。  相似文献   

6.
数字图书馆是网络和信息传播的产物,对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数字图书馆应充分依托新的科技手段,服务观念和服务方式的创新,摸索革新化服务的新模式,提高信息资源的传递效率.  相似文献   

7.
新产品开发决策信息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产品的开发其实是企业对消费者发送的需求信息的反馈过程,其成功与否取决于二者间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准确性.因此,新产品开发部门要做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过滤这些大量的复杂而模糊的信息.实际操作中,新产品开发部门应建立科学的决策信息收集模式,并建立有利于信息交流的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8.
利益竞争是社会发展的原初动力、基本态势和政治经济系统的深层结构.产权即权利问题,社会权利结构与利益结构具有同构性质,社会制度变迁即社会权利结构的转型.市场和企业同是权利交易的场所,权力和权利的争斗属于权利者之间的交易,权力交易是权利交易的变异形态.制度是权利运行模式,决定制度背后的因素是权利行为能力.企业和国家制度演进性质即为权利结构变动,非对等权利行为能力是其演进的内在逻辑动力.权利制度决定经济绩效,权利均衡决定于资源禀赋结构的平衡,任何组织的分散而均衡性权利结构变动的目的在于获得更高的适应性效率.  相似文献   

9.
权力及权力的配置问题是公司治理研究的焦点,不同学科对权力都有自己的定义和阐释,但对权力本身、权力来源,以及权力配置存在不同程度的混淆。事实上,权力是基于资源占有或控制而衍生出来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它就必然反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并与之相适应。公司治理的制度设计就必须恰当地配置企业中的各种权力关系,其本质就是权力的治理。因此,权力是理解公司治理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0.
企业权力理论研究探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对企业权力理论中的很多问题正处于激烈的争论之中,例如,企业权力性质是什么,企业权力来源的基础是什么,企业权力如何配置?以及由此派生的公司治理等问题,不同学术背景的学者给出了不尽相同的回答.尽管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各不相同,甚至令人莫衷一是,但企业权力理论研究整体框架已趋于清晰.  相似文献   

11.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3.
自建党以来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性质观念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和阶级斗争工具。第二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阶级斗争工具、社会舆论工具。第三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第四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社会舆论工具、大众传播工具  相似文献   

14.
黄帝陵祭祀是近现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晚清以来,革命党人对传统黄帝陵祭祀加以改造利用,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初步形成作出贡献。民国时期,借由对黄帝陵祭祀的制度化,黄帝为整个中华民族始祖的身份逐渐广为人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祭黄帝陵的仪式进行了借用与创造,赋予了"黄帝符号"以"劳动人民性"等新内涵。改革开放后,黄帝陵祭祀越来越得到重视,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面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还要找到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总结黄帝陵祭祀的有关历史经验,以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分析的理论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的分析是逐渐纳入其框架的 ,总体上通过组织的演进来说明。其代表人物经历了科斯、张五常、威廉姆斯、巴泽尔和诺斯等 ;其逻辑经由交易费用演进为契约合同 ,再由交易维度转向产权的“公共领域” ,最后扩展到国家的作用 ;其中心思想是 :在不同的领域和层面 ,存在着利用“公共领域”财产的各种各样的组织 ,而国家也是一大组织 ,它的存在和作用是为了利用整个社会层面的公共财产  相似文献   

18.
企业理论的发展对产业组织理论演进的影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组织理论分析的基础是企业理论,企业异质性假定对企业同质性假定的替代和企业异质性假定的不断深化是产业组织理论获得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产业组织理论沿着两个基本方向发展:一是坚持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在哈佛和芝加哥学派对企业异质性假定的基础上引入博弈论等新的分析工具,着重研究企业行为及其相互依存关系,形成了以泰勒尔为代表的新产业组织理论。二是修正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前提和分析方法,在对企业的异质性作出全新假定的基础上,构造新的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框架。企业能力理论把企业的异质性归结为企业知识和能力积累的差异,并把产业组织理解为企业专业化分工和企业专业化知识与能力成长的协调机制。企业理论的创新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那些在历史和传统中一直被排除在主体和作者之外的群体--女性、黑人、被殖民者等等弱势群体的角度来看,"作者之死"理论不适合他们.不应该简单地否定主体,否定作者,而应该把被排斥的部分包括进来.不过正是因为"作者之死"理论,传统作者主体的权威地位受到质疑,弱势群体才得以在历史中发现自己的位置.而这种新型的作者主体追求并确立自身的主体性,同时也尊重他人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现行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控辩双方享有质证权,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它们之间的对抗,在对抗中澄清争议,发现案件真相,使庭审不走过场。然而,审判实践中质证大都以书面形式出现,往往流于形式,与立法初衷相去甚远。其症结在于:我国缺失有关质证权实现的保障措施。该保障措施来源于:交叉询问规则之完善和相关配套措施之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