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黄金瑞 《创新》2011,5(6):77-79,92
“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对金融监管体系及其监管理念的反思,这些新理念包括功能性监管、目标导向监管和风险性监管。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现行监管制度不利于金融创新、金融监管措施不力、金融监管目标不够明确等问题。后金融时代的金融监管新理念对我国金融市场有三方面的启示:即要准确评估影响金融监管的各种因素;要实施适合市场运行的金融监管方式;应当加快建立统一的金融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2.
卢伟 《学术交流》2007,36(10):53-56
外资银行法律规制的依据是人们研究银行监管的重要问题。如果说,外资银行对东道国经济影响的双重性是对外资银行进行规制的直接反映的话,20世纪50年代开始兴起并流行的银行监管学说则是奠定并完成了外资银行规制的经济学基础。较之经济学的发散性,多样性和抽象性,法律的趋同性、稳定性和逻辑性使其在阐释外资银行监管这一社会现象方面更具优越性。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金融监管理论,除了继续以市场不完全为出发点研究金融监管问题之外,人们开始更多的从金融的本质属性和金融体系运行的特殊性着手研究银行监管问题。因此,可从经济学、法学以及外资银行本身三个层面来看待我国对在华外资银行进行法律规制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陈娜  邱一峰  李曦 《探求》2016,(3):101-107
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传统金融覆盖面的空白,也给传统金融业的竞争格局、经营理念等带来一定的冲击。当前我国支持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的大环境尚未健全,出现了部分变异乱象和风险,给金融监管、金融消费者保护和宏观调控带来了新挑战。本文在分析第三方支付涵义、分类的基础上,重点对我国第三方支付的现状及特点进行阐释,并结合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第三方支付监管模式的先进经验,探讨我国第三方支付监管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4.
2007年的次贷危机引发了美国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引致了金融监管理论及实践方面的一系列变化,其中理论变化的核心是金融监管应当化被动为主动,以弥补市场自发调节机制的不足与缺陷,这些变化主要集中在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监管范围理论、监管重点理论、危机救助理论以及国际监管合作理论五个方面。金融监管部门在实践方面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监管职责、监管方向以及监管模式的转变上。  相似文献   

5.
中国金融监管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学峰 《社科纵横》2006,21(12):58-59
金融监管是维护金融体系安全稳健运行的重要保障。本文首先介绍了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以及金融监管的目标和原则,然后提出了目前中国金融监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国际金融业混业经营对中国现行监管模式提出的挑战、监管手段落后、监管的国际化程度不高以及监管成本较高等四个方面加以分析,而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来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
现代银行业发展迅猛,日益国际化。由于金融创新,金融全球化的发展,特别是金融混业经营趋势的增强,国际社会也与时俱进,努力合作寻找银行监管的最佳模式,提高监管效率。国际金融一体化程度加深对我国银行监管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分别探讨新巴塞尔协议、WTO规则对我国银行监管体系的影响,以及如何改进和完善我国银行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7.
美国次贷危机(金融危机)彰显了现有金融监管模式对于系统性风险的防范失败。次贷危机的根源,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咎于金融信息披露严重失范滋生的金融腐败。作为一种规制金融信息披露、通过透明度约束降低腐败的需求与供给的监管方式,信息监管对于遏制金融腐败具有重要作用。比较美国新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立足中国实践,重构金融监管体制,可以以信息监管为中心,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制度,努力构建一个统合的金融信息平台,建设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整合监管资源,形成金融反腐防腐的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金融业市场化取向改革的推进和对外开放的扩大,要求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监管体系.为此,应逐步完善中国人民银行进行监管的组织体系;设置一套科学、完善的监管指标体系;建立科学的金融风险监管体系;建立金融监管的市场预警体系;健全既符合国情又同国际惯例接轨的金融法律体系;建立和完善体制外金融监管系统.  相似文献   

9.
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涛  林晓梅 《社科纵横》2005,20(3):49-50
本文通过分析世界主要国家的金融监管体制的变革,并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认为分业监管体制已经不适应我国金融业的发展,选择统一监管的金融监管体制将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和金融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来 ,几个工业国家将对银行业、证券业及保险业的监管进行合并 ,即实行金融监管一体化。本文主要介绍北欧三国金融监管机构的一体化的经验和取得的显著成绩 ,以及对发展中国家及转型国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论WTO金融自由化中的金融监管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TO金融自由化中的金融监管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监管与自由化及其多边纪律的关系问题 ,二者有冲突的一面 ,但审慎监管措施不受GATS自由化条款的羁绊 ;WTO有关规则蕴涵着审慎措施标准 ,依此标准对政策进行分析有助于在实践中对审慎措施进行把握  相似文献   

12.
金融监管是我国中央银行的一项重要职能。中央银行进行金融监管的 目的是防范金融风险,维持金融业的安全、稳健运行。金融监管必须依法进行,这也是 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是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需要。应尽快建立、健全金融主体法 律体系,并尽快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在与全国性的金融法律、法规不矛盾的前提下给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以一定的制定金融监管规定和金融业务规章的权限,以提高 监管的时效。赋予中央银行应有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13.
王洪涛 《创新》2012,6(4):112-116,128
以新古典经济增长的α趋同和β趋同理论为基础,依据1995~2010年广西14个城市的人均GDP,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对广西区域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的趋同和分异现象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在检验期内广西区域整体上存在α趋同和绝对β趋同,在加入人口增长率、工业化水平、外贸依存度和固定资产投资率等控制变量后存在条件β趋同,但在某些时间阶段却存在经济增长的分异。根据广西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分异变化规律,提出了促进广西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全能银行是混业经营的高级形态,中国目前尚无真正意义上的全能银行,却具有了混业经营载体的初级形态———金融控股公司。金融政策管理层应明确界定金融控股公司的范畴,严格规范现有的金融控股公司,并分三步完成;在建立综合服务平台的基础上,选择一体化监管模式,通过公司结构治理、股权改造、并购和资产重组等路径及渠道,引导金融控股公司向全能银行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宏观审慎监管是当前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重点方向。在对近年来相关文献中涉及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宏观审慎监管工具及成效、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的配合等问题进行回顾与讨论的同时,分析了当前宏观审慎监管研究与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日本金融监管体制的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红 《日本学刊》2004,(3):84-97
日本护送船队式金融监管体制形成于战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 ,它对维持战后日本金融秩序的稳定、推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然而 ,2 0世纪 70年代以后 ,随着日本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 ,护送船队式监管体制赖以有效运行的前提条件开始崩溃。在国内外重压下 ,监管当局进行了金融自由化改革。改革尽管标榜自由化 ,但是其金融监管仍与缺乏透明性及回避金融机构破产的政策紧密相连。直至 1995年东京共同银行的成立才标志着传统监管体制的彻底失败。日本开始向新型监管体制过渡。本文通过对 9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监管体制从旧制度到新制度变迁历程的考察 ,试图从总体上把握新型监管体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7.
论日本金融监管体制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日本金融监管体制的变革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刘红监督管理金融是各国政府、中央银行或有关货币当局的共同重要职责。东方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日本,在其赶超欧美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一套以大藏省为主体,由大藏省和日本银行共同管理金融事业的监管体制,对于促进日本经...  相似文献   

18.
衣淑玲 《社科纵横》2005,20(1):91-92
入世后 ,中国大陆金融业的开放已从业务技术层面的开放转变到制度层面上的开放。如何借鉴国际金融监管惯例和外国监管立法 ,以完善中国大陆的金融监管制度 ,尤其是外资银行监管制度 ,使大陆金融监管水平能够配合金融开放的步伐 ,促进中国金融业竞争力的提升以保持金融稳定 ,防范金融风险以维护中国金融安全 ,是一项迫切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9.
美国金融危机发生后,不断曝出金融欺诈丑闻,以投资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面临信任危机.金融机构违反中立原则、从事有冲突的交易或提供虚假信息为自己牟利和损害投资者利益等等,是金融欺诈的主要形态.同时,政府设置金融"安全网"形成对金融机构的逆激励、"大而不倒"的道德风险以及由此形成的政府救助实施中的欺诈行为也备受关注.当前,美国金融欺诈频发,除了利用人们期望获得高收益的心理外,更无法忽视金融自由化兴起以后形成的金融工具复杂化的专业技术基础和金融监管弱化的制度环境以及金融全球化所带来的跨国监管困境等因素.对美国金融欺诈的研究,为中国的金融发展和金融监管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审慎金融创新,强化金融监管,改革金融机构的激励机制;强化审计、法律等外部监督以及加强投资者教育.  相似文献   

20.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宏观审慎性金融监管已成为全球金融治理体系的核心内容,国家和国际金融监管主体就宏观审慎性监管理念和实践达成了基本共识。理念共识表现在对宏观审慎性概念的起源、政策目标和内在逻辑的认知方面,实践共识则主要表现在宏观审慎性金融监管的国际制度建设方面,具体涉及系统性风险的识别和测量,以及应对时间维度和跨行业维度系统性风险的政策工具。虽然达成基本的观念和实践共识,但宏观审慎性全球金融治理依然存在诸多分歧和争论,包括政策工具分类多样化、机构设置差异化和挑战、政策执行的差异性、有效性整体评估的不足和困难、政策边界模糊及外溢性、大国政策波动及共识弱化。维系共识和解决分歧是保持制度变迁动力和趋势,进而推动全球金融治理体系持续完善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